历代志下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代下五1】「所罗门做完了耶和华殿的一切工,就把他父大卫分别为圣的金银和器皿都带来,放在神殿的府库里。」

  • 大卫曾经为建造圣殿积攒了大量的金银(代上二十二13;二十九2-5),很多战利品都献给了神(代上十八8、11),而撒母耳、扫罗、押尼珥、约押和众族长、千夫长、百夫长并军长也曾经「将争战时所夺的财物分别为圣,以备修造耶和华的殿(代上二十六26-28)。「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写在祢的册上了(诗一百三十九16),这些人的软弱、跌倒和失败都在神的命定之中,他们属灵光景的起起伏伏都被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但他们向着神奉献的心,神都一一记念,现在被「放在神殿的府库里(1节)。因为神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二30)。
  • 与《列王纪》相比,《历代志》省略了许多对圣殿内部细节的描述,只留下一半内容,但对圣殿的地点(三1)和献殿的仪式(五至七章)却记录得更加详细(如五11b-13a;七12b-15)。因为对于本书最初的读者来说,所罗巴伯所建的第二圣殿比所罗门的圣殿逊色了许多;细节描述得越多,百姓的失落感也越大。但圣灵并不要回归的百姓停留在自己的感觉里,而是要他们注意圣殿的属灵意义,注意圣殿的主人——神自己的悦纳。
  • 五至七章所记录的献殿仪式,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结构,以突出所罗门的祷告。所罗门的献殿祷告和大卫之约,是《历代志》的中心:
  • A. 所罗门和百姓把约柜迎进圣殿(1-10节);
  •  B. 祭司利未人称谢神(11-13a节);
  •   C. 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圣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13b-14节);
  •    D. 所罗门的献殿祷告(六1-42);
  •   C1. 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圣殿,所以祭司不能进殿(七1-2);
  •  B1. 以色列众人称谢神(七3);
  • A1. 所罗门和百姓献祭守节(七4-10)。

【代下五2】「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代下五3】「于是以色列众人在七月节前都聚集到王那里。

【代下五4】「以色列众长老来到,利未人便抬起约柜。」

【代下五5】「祭司利未人将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 「七月节前」(3节),指七月十五的住棚节之前,相当于阳历十至十一月秋季。住棚节预表神与人同住,也预表主耶稣道成肉身。
  • 在此之前,约柜已经被大卫运入大卫城中的帐幕里(代上十六1),而会幕还在基遍(一3)。现在会幕和约柜都被运到摩利亚山上的圣殿中(5节),神的百姓有了统一的敬拜中心。
  • 虽然大卫已经去世,但这些事奉神的「祭司利未人」(5节),都是大卫生前亲自安排好的(代上二十三2-二十六32)。大卫的人虽然已经离开,但他向着神的心思却始终与百姓同在,成为历代国度君王的标竿。
上图:艺术复原图:所罗门时期的圣殿、王宫及耶路撒冷城区的变迁。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可能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上图:艺术复原图:所罗门时期的圣殿、王宫及耶路撒冷城区的变迁。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可能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代下五6】「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都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代下五7】「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代下五8】「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代下五9】「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代下五10】「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

  • 圣殿的至圣所是会幕的至圣所8倍大,但约柜还是原来的那一个约柜,看起来好像很小、很不相称,但神的设计就是如此。因为约柜所代表的圣约永不改变,神的性情、神的见证、神的恩典和神的旨意永不改变。
  • 「杠头在内殿前可以看见」(9节),可能指杠头透过至圣所的门缝可以被看见。
  • 「直到如今还在那里」(9节),说明这些经文的原始记录是在尼布甲尼撒摧毁圣殿之前写的。本书编撰完成时,圣殿已经被毁,约柜也失踪了。
  • 在旷野的会幕里,约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来九4)。现在约柜里只剩下记着十诫的石版,「除此以外,并无别物」(10节)。可能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在被非利士人掳去时丢失了(撒上四11)。
上图:从西墙的方向看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岩石,很可能就是所罗门圣殿中至圣所的位置。

上图:从西墙的方向看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岩石,很可能就是所罗门圣殿中至圣所的位置。

上图: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岩石,被称为「基石 Foundation Stone」,又被称为「穿孔石(Pierced Stone」,因为在它的东南角有一个小洞,可以进入岩石下面被称为「灵魂之井 Well of Souls」的洞穴中。有的犹太拉比认为这块石头就是至圣所的所在地,有的则认为是圣殿祭坛的所在地。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在这块岩石上奉献以撒,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在这块岩石上夜行登霄。

上图: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岩石,被称为「基石 Foundation Stone」,又被称为「穿孔石(Pierced Stone」,因为在它的东南角有一个小洞,可以进入岩石下面被称为「灵魂之井 Well of Souls」的洞穴中。有的犹太拉比认为这块石头就是至圣所的所在地,有的则认为是圣殿祭坛的所在地。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在这块岩石上奉献以撒,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在这块岩石上夜行登霄。

上图: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基石(Foundation Stone)俯瞰图,摄于1900-1920年。其中的长方形凹陷,可能就是原来安放约柜的位置。左上角的小洞可以进入下面的天然洞穴。

上图:岩石圆顶清真寺金顶下面的基石(Foundation Stone)俯瞰图,摄于1900-1920年。其中的长方形凹陷,可能就是原来安放约柜的位置。左上角的小洞可以进入下面的天然洞穴。

上图:「基石 Foundation Stone」下面的天然洞穴被称为「灵魂之井 Well of Souls」,洞穴的北面是亚伯拉罕的小神龛,西北角是以利亚的神龛,穆斯林可以进入这里祷告。洞穴底部的凹陷有回声,下面可能还有一个房间。犹太人认为这里就是隐藏约柜的地方。

上图:「基石 Foundation Stone」下面的天然洞穴被称为「灵魂之井 Well of Souls」,洞穴的北面是亚伯拉罕的小神龛,西北角是以利亚的神龛,穆斯林可以进入这里祷告。洞穴底部的凹陷有回声,下面可能还有一个房间。犹太人认为这里就是隐藏约柜的地方。

【代下五11】「当时,在那里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洁,并不分班供职。」

【代下五12】「他们出圣所的时候,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幔、耶杜顿,和他们的众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同着他们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

【代下五13】「吹号的、歌唱的都一齐发声,声合为一,赞美感谢耶和华。吹号、敲钹,用各种乐器,扬声赞美耶和华说: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那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

【代下五14】「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

  • 「自洁」(11节),原文是「保持自己分别、把自己献给神」。人若不「自洁」,就没有资格亲近神(出十九10、22),更没有资格事奉神;人若不肯与世界分别,无论做了多少工作,都不是做在神面前。
  • 全体祭司都参加了献殿仪式,所以「并不分班供职」(11节)。
  • 「歌唱的利未人」(12节),原文是「全体歌唱的利未人」,他们不分班次,全部参加了献殿仪式。他们都不追求自己的突出表现,而是「一齐发声,声合为一」(13节),成为「赞美感谢耶和华」(13节)的声音的一部分。信徒个人的赞美和摆上,固然蒙神悦纳;但神更看重的是合一的敬拜和同心的事奉,更喜悦的是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罗十二5)。
  • 当约柜进入至圣所以后,「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13节),「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14节)。这正如会幕完工的时候,「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出四十34),以致「摩西不能进会幕」(出四十35)。这是神用人可以看见的景象,向百姓显明:祂对圣殿的悦纳和对会幕的悦纳一样,祂已经接收了圣殿。当新耶路撒冷显出来的时候,神的荣光也要照样充满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3)。
  • 使圣殿得荣耀的是「耶和华的荣光」(14节),而不是人所建造的建筑。圣殿不管如何高大辉煌,如果神不住在里头,这殿只不过是建筑物。教会不管多么兴旺热闹,如果基督还要「站在门外叩门」(启三20),这教会只不过是人的团体。更危险的是,没有神的圣殿、没有基督的教会,还给人带来虚假的安全感,让人在自欺欺人中不知不觉地灭亡。本书最初的读者回顾献殿仪式的时候,心中一定想起神借着先知耶利米所发出的疾呼:「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耶七4)。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历代志下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历代志下第6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