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斯五1】「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进王宫的内院,对殿站立。王在殿里坐在宝座上,对着殿门。」

【斯五2】「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内,就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头。」

  • 「第三日」(1节),还没有过72小时。「三昼三夜」(四16)只是表示「第三日」的习惯用语,正如主耶稣「三日三夜在地里头」(太十二40),实际上也没有经过72小时。
  • 「穿上朝服」(1节),指穿上王后的正规礼服,非常郑重。「对殿站立」(1节),指站在王的视线范围内。
  • 神已经在以斯帖里面启示了道路,所以她「第三日」就开始行动。因为她已经明白,除了交出自己,再没有别的拯救之路。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十字架使人受苦、使人受死,但结局却是使人得生命;苦和死不是十字架的目的,而是引导我们「舍己」(太十六24)的过程。十字架是神做工的法则,只有十字架才能治死肉体、除去掺杂,使我们在圣灵里得更新、从死亡中得生命。人若想离开十字架去解决属灵的难处,注定是枉费功夫。
  • 十字架是「讨厌的」(加五11),死亡是可怕的;但是,一旦以斯帖站在死地去见王,看到的却是「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喜怒无常的波斯王竟然「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2节),神的恩典就在十字架上等着我们!当以斯帖「向前摸杖头」(2节)的时候,她心中所体会到的,就像主耶稣所应许的:「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十一30)。
上图:书珊城波斯王宫大厅里的巨大圆柱顶,由希腊和吕底亚的石匠雕刻而成,现存于卢浮宫。大流士一世把书珊城作为帝国的行政首都,在三个高坡上建造了一座美索不达米亚式的宫殿建筑群,从北部俯瞰城市。王宫入口处有一个109平方米的宏伟大厅(apadana),有36个21米高的圆柱,每个都由刻着国王名字的方形底座和爱奥尼亚式立柱组成。柱顶包括:埃及的棕叶篮饰,以弗所亚底米神庙的双玫瑰结双蜗壳,美索不达米亚象征宇宙平衡的两只公牛,屋梁搁在背对背跪着的公牛脖子之间。这个柱顶有意结合了来自波斯帝国境内三大文明的元素,以展示帝国的统一。

上图:书珊城波斯王宫大厅里的巨大圆柱顶,由希腊和吕底亚的石匠雕刻而成,现存于卢浮宫。大流士一世把书珊城作为帝国的行政首都,在三个高坡上建造了一座美索不达米亚式的宫殿建筑群,从北部俯瞰城市。王宫入口处有一个109平方米的宏伟大厅(apadana),有36个21米高的圆柱,每个都由刻着国王名字的方形底座和爱奥尼亚式立柱组成。柱顶包括:埃及的棕叶篮饰,以弗所亚底米神庙的双玫瑰结双蜗壳,美索不达米亚象征宇宙平衡的两只公牛,屋梁搁在背对背跪着的公牛脖子之间。这个柱顶有意结合了来自波斯帝国境内三大文明的元素,以展示帝国的统一。

【斯五3】「王对她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

【斯五4】「以斯帖说:『王若以为美,就请王带着哈曼今日赴我所预备的筵席。』」

【斯五5】「王说:『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话去行。』于是王带着哈曼赴以斯帖所预备的筵席。」

  • 「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3节),是一个习惯用语,在亚述文学中就已经出现,只是夸张地表示君王的慷慨,并不能按照字面解释。波斯王很清楚,王后违例来找他,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所以直接询问王后的要求。一个活在肉体中的人,权力越大,也越虚荣、越任性;亚哈随鲁曾经两次慷慨地承诺答应女人的请求,结果都追悔莫及(《历史 Histories》卷9第109-113章),但这次却被神所使用。
  • 「请王带着哈曼」(4节),这句话原文四个词「??????? ?????????? ???????? ????????」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耶和华 ??????」。在以斯帖的请求里,隐藏着神的名字。
  • 波斯王不但不降罪,反而乐意答应以斯帖的所有要求(3、5节)。神的恩典总是超越了人的想象,当以斯帖定意摆上自己、站在死地的时候,神不但让以斯帖完全脱去了死亡的阴影,而且向她显明了丰富的恩典。神的恩典一直等着我们去支取,但我们必须被牧人带领「行过死荫的幽谷」(诗二十三3),才能得着生命的丰盛,这就是十字架的工作。
上图:书珊城波斯王宫大厅(apadana)圆柱的方形底座。

上图:书珊城波斯王宫大厅(apadana)圆柱的方形底座。

【斯五6】「在酒席筵前,王又问以斯帖说:『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

【斯五7】「以斯帖回答说:『我有所要,我有所求。」

【斯五8】「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请王带着哈曼再赴我所要预备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问的说明。』」

  • 在筵席中,王的心情很轻松,所以亲切地称妻子为「你」(6节),而不是「王后以斯帖」(3节),并且再次提出承诺,而且加了一句「必为你成就」(3节)。但是,「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一百一十八9),以斯帖并没有倚仗君王的宠爱(3节)、趁着王的好心情(6节)赶快提出请求,而是请王再次赴宴,「明日我必照王所问的说明」(8节)。她不但在三日的禁食中等候神,在君王的恩宠中也继续仰望神。这是神还没有带领以斯帖开口,而不是她的机智或策略。因为以斯帖根本就无法判断,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机;也无法预测,就在两次筵席之间的晚上,神的手将带来最关键的翻转(六1-3)。
  • 天然人很难安静等候神,只要看见一点阳光,就以为天要灿烂;只要看到一点苗头,就以为事工要成就。「你见言语急躁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二十九20),因为不肯等候的人,其实是用事奉代替了神,用肉体的满足代替了圣灵的喜乐。属灵的争战只能让神自己出头,与神同工的不能急躁,只能在安静中跟随神的脚步;不但要做对的事情,也要把事情做得对。就在以斯帖的安静等候中,神的时候到了。祂再次施行奇事,高抬末底改、揭露哈曼,让恶人落在自己的网里(诗一百四十一10)。

【斯五9】「那日哈曼心中快乐,欢欢喜喜地出来;但见末底改在朝门不站起来,连身也不动,就满心恼怒末底改。」

【斯五10】「哈曼暂且忍耐回家,叫人请他朋友和他妻子细利斯来。」

【斯五11】「哈曼将他富厚的荣耀、众多的儿女,和王抬举他使他超乎首领臣仆之上,都述说给他们听。」

【斯五12】「哈曼又说:『王后以斯帖预备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许别人随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请我随王赴席;」

【斯五13】「只是我见犹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门,虽有这一切荣耀,也与我无益。』」

【斯五14】「他的妻细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对他说:『不如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然后你可以欢欢喜喜地随王赴席。』哈曼以这话为美,就叫人作了木架。」

  • 哈曼的死期将近,却在「心中快乐,欢欢喜喜」(9节)中走向灭亡。「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十四12),全世界的人都和哈曼一样奔向悬崖,但也和哈曼一样因无知而快乐。
  • 「不站起来,连身也不动」(9节),表明末底改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公然鄙视神百姓的仇敌。
  • 「哈曼暂且忍耐回家」(10节),表明他深谋远虑,并没有立即暴跳如雷,而是等着回去好好筹划。以斯帖会等候,哈曼也会等候,只不过以斯帖是等候神,哈曼是等候人;信的人是「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十一10),不信的人却是等候虚空的结局。
  • 「与我无益」(13节),这句话原文四个词「???? ?????????? ??????? ????」的最后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耶和华 ??????」的倒置。在哈曼的郁闷里,隐藏着神的名字。
  • 哈曼虽然拥有在波斯帝国里所能得到的一切财富、成功和权力,却因为得不到末底改的尊崇,内心就被苦毒吞噬,没有任何满足的喜乐。今天,我们常常嫉妒恶人,以为「他们死的时候没有疼痛;他们的力气却也壮实」(诗七十三4)。但实际上,一个活在肉体中的人,总是追逐人前的荣耀,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纵然得到了世上的一切,也不能令他满足。因为人的心灵唯有永生才能满足(传三11),人若远离了永生的源头,「虽有这一切荣耀,也与我无益」(13节)。
  • 「五丈」(14节),原文是五十肘,大约22米,比书珊王宫大厅(apadana)的圆柱还高出一米,可见哈曼非常嚣张。波斯王宫建在比书珊城高15米的高坡上,这个22米高的「木架」(14节),可以让哈曼在第二次赴宴时,愉快地从王宫门口欣赏挂在木架上的末底改尸体。哈曼胸有成竹地预备了这个高大夸张的木架,也让宫中的太监看见了(七9),结果是「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们的脚在自己暗设的网罗里缠住了」(诗九15)。而他所夸耀的「富厚的荣耀、众多的儿女,和王抬举他」(11节),也将转眼成空。
  • 此时,末底改一点也不知道危机临近,哈曼也不知道这个木架是自掘坟墓(七10)。双方都在等候之中,只有神在管理一切,祂绝不允许环境越过祂的界线,而会让「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十六52)。因为神把自己的百姓带到尽头,是要在人的尽头处显出祂自己的工作,叫世人知道,祂为自己的百姓「必不打盹」(诗一百二十一3)。
上图:法国画家保罗·莱罗伊(Paul Leroy,1860-1942年)1884年的油画作品《哈曼和末底改 Haman and Mordecai》,描绘「那日哈曼心中快乐,欢欢喜喜地出来;但见末底改在朝门不站起来,连身也不动,就满心恼怒末底改」(斯五9)。

上图:法国画家保罗·莱罗伊(Paul Leroy,1860-1942年)1884年的油画作品《哈曼和末底改 Haman and Mordecai》,描绘「那日哈曼心中快乐,欢欢喜喜地出来;但见末底改在朝门不站起来,连身也不动,就满心恼怒末底改」(斯五9)。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以斯帖记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以斯帖记第6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