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歌一1】「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

  • 「所罗门的歌」(1节),原文可以指「所罗门写的歌、所罗门编辑的歌、献给所罗门的歌」。第1节可能并非所罗门所写诗歌的一部分,而是后来的编者加上去的。
  • 「歌中的雅歌」(1节)原文是「歌中之歌」,是希伯来文中表达最高级的方法,如「虚空的虚空」(传一2)、「圣中之圣」(出二十六33「至圣所」原文)。「歌中之歌」,意思就是「最美的歌、最好的歌」,所以中文译为「雅歌」。
  • 《雅歌》是一篇男女对唱的情诗,间或出现众人的合唱。但原文并没有标明角色,所以不同的译本对于角色的划分略有区别。本注解采用英文ESV译本中的角色分法,在经文中分别用斜体字【良人】【佳偶】【众人】标明不同角色的转换。

【歌一2】「【佳偶】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

【歌一3】「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所以众童女都爱你。」

【歌一4】「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众人】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

  • 一2-二7是第一乐章,主题是「爱的开花」,可以分为五首诗歌。
    1. 期待之歌(一2-4);
    2. 忐忑之歌(一5-6);
    3. 寻找之歌(一7-8);
    4. 相约之歌(一9-17);
    5. 陶醉之歌(二1-7)。
  • 2-4节是「期待之歌」,就像佳偶心中的独白,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内心的期待。2-4节的结构平行对称:
    • A. 内心的期待:「愿他用口与我亲嘴」(2a);
    •  B. 期待的原因(2b-3b);
    •   C. 期待的合理:「所以众童女都爱你」(3c);
    • A1. 内心的期待:「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4a);
    •  B1. 期待的原因(4b);
    •   C1. 期待的合理:「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4c)。
  • 「亲嘴」(2a)原文是「连连亲嘴」,是中东人表达热情的方法。「愿他用口与我亲嘴」(2a),这是佳偶的内心独白。真正的爱情是外面含蓄、里面诚实,扭捏作态的人总是错失良机,不是相逢恨晚,就是相逢恨早。
  • 「爱情 ?????/dode」(2b、4b;四10;七12)的原文是复数。这个词的单数形式可译为「良人」(13节),而复数形式在别的书卷中都是指肉体的性爱(箴七18;结十六8;二十三17),意思是「爱抚」。《雅歌》中使用的另一个「爱情 ???????/a·hav·?」(二4、5;三10;五8;七6;八6、7),则是指理性的爱(撒下一26;箴二十七5;传九6)。
  • 「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3a-b)原文结构交错平行,「你的膏油」与「你的名」对偶,「膏油 ??????/sheh’·men」和「名 ????/sham」押头韵。在希伯来文化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性、品行和名声。因此,佳偶不是被良人的「膏油」或身体所吸引,而是被他的人格所吸引。
  • 「所以众童女都爱你」(3b)、「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4c),两次强调良人是如此有魅力,以致众童女也都被他吸引。「喜欢」是根据情感,「爱情」却是始于理智,真正的爱情不会让人变得愚蠢。佳偶对良人的爱不但有主观的感情,也有客观的印证,不但合情、而且合理。这里的两个「爱 ?????/?·hav’」字,原文都是指理性的爱,与八6-7最后总结的「爱情 ???????/a·hav·?」对应。
  • 第4节可译为:「愿你吸引我跟随你;让我们快跑吧!王领我进入他的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思念你的爱情,胜似思念美酒。她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和合本修订版)。
    • 「王」在这里不是指君王,而是情侣之间的昵称,就像现代人所说的「白马王子」。在所罗门时代的古埃及情诗里,情侣之间就彼此称呼王、王后、王子或公主。
    • 让我们快跑吧」,可以指佳偶和良人一起奔跑,也可以指佳偶和众童女一起奔跑。
    • 「内室」的原文是复数,表明不是一个实际的房间,而是佳偶幻想中的二人世界。根据平行对称的结构,「王带我进了内室」,并非指两人已经进入了洞房,而是表达佳偶内心的期待。这期待的一幕骤然落下,留下无穷的遐思。
  • 信徒被主吸引而爱慕主,正如佳偶被良人吸引而爱慕良人一样:因为品尝到主的「爱情比酒更美」(2节),因为认识到主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3节),比世上最美的事物更美,所以我们「当以嘴亲子」(诗二12)。

【歌一5】「【佳偶】耶路撒冷的众女子阿,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子。」

【歌一6】「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

  • 5-6节是「忐忑之歌」。
  •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5节)的身分不能确定,也不重要,因为她们在诗歌中的文学角色只是一种陪衬和回声板(sounding board),用来烘托佳偶内心的心思意念。
  • 「我虽然黑,却是秀美」(5节),指佳偶越爱慕良人,就越在意自己是否般配。真正的爱情不会让人疯狂,不会被理智(5节)冲淡,也不会因自重(二7)而减少魅力。爱情是一种甜蜜的痛苦,佳偶在忐忑不安中,不但看到了自己的「黑」,也能看到自己的「秀美」,所以鼓起勇气前去追求。「秀美」原文的意思是「美丽、可爱、得体」。
  • 「基达」(5节)是住在阿拉伯旷野的游牧民族(创二十五13),「基达的帐棚」(5节)用黑山羊毛织成的,代表「黑」。「所罗门的幔子」(5节),可能指装饰王宫墙壁的华丽幔子,代表「秀美」。
  • 「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6节),可能是因为他们保护自己的妹妹(八8),不允许她早恋,但此时佳偶已经长大了(八10)。「晒黑」(6节)和「发怒」原文都有「烧焦」的意思,在这里是双关语,表示太阳「晒黑」佳偶,是因为弟兄向她「发怒」,把工作重担交给她,以致她「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6节),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容貌。佳偶没有时间打扮自己,但却不能掩盖自然的秀美,结果在最合适的时间遇上了能欣赏自己的良人(15节)。
  • 信徒越爱慕主,越会在意自己的言行,也越常反省自己;不但看到肉体的全然败坏(赛六5),也看到自己已经蒙了恩典,这恩典「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一4),被恢复到「秀美」的地步。
上图:贝都因人用来织帐棚的黑山羊毛布料,又粗又黑,冬季可以抵御寒风,夏天可以遮荫。黑山羊毛的布料虽然多孔,当被雨淋过之后,就会缩水而变成防水布。所以雅歌说:「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歌一5)。

上图:贝都因人用来织帐棚的黑山羊毛布料,又粗又黑,冬季可以抵御寒风,夏天可以遮荫。黑山羊毛的布料虽然多孔,当被雨淋过之后,就会缩水而变成防水布。所以雅歌说:「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歌一5)。

【歌一7】「我心所爱的啊,求你告诉我,你在何处牧羊?晌午在何处使羊歇卧?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好像蒙着脸的人呢?」

【歌一8】「【良人】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帐棚的旁边。」

  • 7-8节是「寻找之歌」。
  • 「我心所爱的啊,求你告诉我,你在何处牧羊?晌午在何处使羊歇卧」(7a),这是佳偶在主动追求良人。爱情能叫勇士变得害羞,也能叫少女变得勇敢。爱情不但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2节),也要勇敢主动地追求。「晌午」是中东一天之中最闷热的时刻,牧羊人都在荫凉的地方「使羊歇卧」。佳偶不但大胆追求,也很小心谨慎,刻意寻找一个能与良人独处的时间和地点。
  • 「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好像蒙着脸的人呢」(7b),指佳偶担心自己如果在牧羊人中间到处寻找良人,可能会被人误会成四处游荡的妓女(创三十八15)。
  • 「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8节),可译为「你这女子中最美丽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佳偶认为自己「虽然黑,却是秀美」(5节),良人却认为她是「女子中最美丽的」,表明他看中了佳偶内在的美丽,所以「情人眼里出西施」。男女之爱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只是自欺欺人,并不能使「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
  • 「牧羊 ?????/r?·?’」(7节)、「牧放 ?????/r?·?’」(8节)和「牧人 ?????/r?·?’」(8节)原文都是同一个词,这是一个双关语,也被译为「作伴」(箴十三20;二十八7)、「结交」(箴二十二24)。感情只是一个人的事,爱情却是两个人的事;爱情不是用一颗心去敲打一块石头,而是两颗心共同碰出火花。佳偶和良人借着这个双关语,已经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 「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8节),指良人在放牧羊群,只要顺着羊群走动的方向,就能找到良人。同样,教会是「神的群羊」(彼前五2)、「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爱慕主的人若跟着教会的脚踪去,最终也能找到主。
  • 「在牧人帐棚的旁边」(8节),原文与「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对应,原文都是以「旁边 ???/al」开始,表明良人的建议是为了解除佳偶的担忧。佳偶并非离家出走的少女,而是珍惜自己的名声,借着牧放「山羊羔」(8节)的机会去与良人相会。

【歌一9】「我的佳偶,我将你比法老车上套的骏马。」

【歌一10】「你的两腮因发辫而秀美;你的颈项因珠串而华丽。」

【歌一11】「【众人】我们要为你编上金辫,镶上银钉。」

  • 9-17节是「相约之歌」,佳偶和良人在约会时彼此赞赏、憧憬未来。情侣之间总是用耳朵来恋爱的,合宜的赞赏「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二十五11),胜过任何礼物的馈赠。9-17节的结构交错平行:
    • A. 良人赞赏佳偶(9-11节);
    •  B. 佳偶的憧憬(12-14节);
    • A1. 二人彼此赞赏(15-16a);
    •  B1. 佳偶的憧憬(16b-17节)。
  • 「佳偶 ???????/rah·y?’」(9节)原文的意思是「同伴、密友」。
  • 「法老车上套的骏马」(9节),原文指雌马。古埃及以马车闻名,法老的马更是上上之选。拉车的通常是雄马,但这里却是一匹雌马放在雄马当中,比喻佳偶独特的吸引力。
  • 「我们要为你编上金辫,镶上银钉」(11节),是用马的装饰来称赞美丽的女子配得高贵的装扮。这句话来自众人,但他们并非旁观者,而是在诗歌中的回声板(sounding board),用来反映良人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良人是被佳偶的内心所吸引,而不是被她的装饰吸引;是看出了佳偶的自然美,所以才要为她「编上金辫,镶上银钉」。今天,许多女性却本末倒置,不肯「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彼前三4),却把艳丽当作虚假的通行证,总有一天会发现美容比想象的更加虚浮(箴三十一30),靠外貌吸引人的结果,常常是被人始乱而终弃。
上图: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法老(Tutankhamen,主前1332–1323年)的金马车。

上图: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法老(Tutankhamen,主前1332–1323年)的金马车。

【歌一12】「【佳偶】王正坐席的时候,我的哪哒香膏发出香味。」

【歌一13】「我以我的良人为一袋没药,常在我怀中。」

【歌一14】「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在隐·基底葡萄园中。」

  • 12-14节是佳偶的憧憬。
  • 「王」(12节)在这里不是指君王,而是情侣之间的昵称,就像现代人所说的「白马王子」。在所罗门时代的古埃及情诗里,情侣之间就彼此称呼王、王后、王子或公主。在佳偶的憧憬中,良人坐在青草地上(16-17节),佳偶相依一旁,就像「王正坐席的时候」(12节),王后身上的「哪哒香膏发出香味」(12节)。
  • 「哪哒」(12节)是产自喜马拉雅山附近的一种香料。
  • 「良人 ?????/dode」(13、14节)原文与「爱情 ?????/dode」(2b、4b)是同一个词,原文的意思是「可爱的」。「大卫 ??????/d?·ved’」原文的意思也是「可爱的」,并且与「良人」的辅音相同,所以「我的良人」(13节)写出来就是「我的大卫」。
  • 「没药」(13节)是产自阿拉伯的一种香料,以色列妇女喜欢贴身配戴装着没药的香袋,体温可以使香料慢慢挥发。「我以我的良人为一袋没药」(13节),是把良人比喻成挂在胸前的香袋。「常在我怀中」(13节),原文是「躺在我两乳之间」(英文ESV译本)。
  • 以色列的「凤仙花」(14节)是一种2-7米的高大灌木散沫花(Henna,学名Lawsonia inermis),并非中国低矮的草本植物凤仙花。散沫花于四月底、五月初盛开大量白色、黄色、橙色或粉色的芳香花朵,第三年成熟后,部分小枝会退变成坚硬的针刺,被古人栽种成保护葡萄园的篱笆墙。因此,「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14节),不但比喻良人的「美丽可爱」(16节),更比喻良人能给佳偶带来安全感。
  • 「隐·基底」(14节)是死海西岸著名的绿洲,与周围干旱的旷野形成鲜明对比。「在隐·基底葡萄园中」(14节)是一句双关语,既可以指实际的葡萄园,也可以比喻良人靠在佳偶的身上(6节)。
上图:「凤仙花」围成的篱笆墙。圣经中的「凤仙花」(歌一14;四13)在英文中译为散沫花(Henna)、指甲花(Camphire),是一种高2至7米的大灌木,属于千屈菜科指甲花属。第三年成熟后的指甲花含有一种红橙色的染料分子指甲花醌(lawsone),与蛋白质有很好的亲和力,常被用来作为皮肤、头发、指甲、皮革、丝与羊毛的染料,其中叶柄中的指甲花醌的含量最高。中国的凤仙花也叫指甲花,但却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凤仙花科凤仙花属,花汁也可以用来染指甲。成熟的以色列的「凤仙花」可以比喻保护,而中国的「凤仙花」却没有任何保护的作用;以色列「凤仙花」的染料是从成熟植株的叶子里提取的,而中国的「凤仙花」的染料却是把花碾碎后提取的。

上图:「凤仙花」围成的篱笆墙。圣经中的「凤仙花」(歌一14;四13)在英文中译为散沫花(Henna)、指甲花(Camphire),是一种高2至7米的大灌木,属于千屈菜科指甲花属。第三年成熟后的指甲花含有一种红橙色的染料分子指甲花醌(lawsone),与蛋白质有很好的亲和力,常被用来作为皮肤、头发、指甲、皮革、丝与羊毛的染料,其中叶柄中的指甲花醌的含量最高。中国的凤仙花也叫指甲花,但却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凤仙花科凤仙花属,花汁也可以用来染指甲。成熟的以色列的「凤仙花」可以比喻保护,而中国的「凤仙花」却没有任何保护的作用;以色列「凤仙花」的染料是从成熟植株的叶子里提取的,而中国的「凤仙花」的染料却是把花碾碎后提取的。

上图:以色列的「凤仙花」(散沫花、指甲花)在四月底、五月初盛开大量白色、黄色、橙色或粉色的芳香花朵。

上图:以色列的「凤仙花」(散沫花、指甲花)在四月底、五月初盛开大量白色、黄色、橙色或粉色的芳香花朵。

上图:以色列的「凤仙花」(散沫花、指甲花)在第三年成熟,叶子可以用来提取染料,部分小枝会退变成坚硬的针刺。古代以色列人沿着葡萄园外圈栽种「凤仙花」,作为保护葡萄园免受动物破坏的篱笆墙。因此,「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歌一14),也是比喻良人是佳偶的保护者。

上图:以色列的「凤仙花」(散沫花、指甲花)在第三年成熟,叶子可以用来提取染料,部分小枝会退变成坚硬的针刺。古代以色列人沿着葡萄园外圈栽种「凤仙花」,作为保护葡萄园免受动物破坏的篱笆墙。因此,「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歌一14),也是比喻良人是佳偶的保护者。

【歌一15】「【良人】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甚美丽!你的眼好像鸽子眼。」

【歌一16】「【佳偶】我的良人哪,你甚美丽可爱!我们以青草为床榻,」

【歌一17】「以香柏树为房屋的栋梁,以松树为椽子。」

  • 15-17节是二人的彼此赞赏和佳偶的憧憬。
  • 虽然佳偶担心自己「黑」(5节),但良人却说「你甚美丽!你甚美丽」。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加迷人,许多人以为没有美就没有爱,其实恰恰相反,没有爱就没有美。许多人热衷于打扮,只是因为内心缺乏能吸引人的爱。
  • 鸽子在中东文化中是爱与平安的使者(创八11;诗六十八13)。「你的眼好像鸽子眼」(15节),原文是「你的眼睛是鸽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并不是说佳偶的眼睛像鸽子的眼睛,可能是形容佳偶的眼睛像鸽子那样能传达爱的信息、叫人心动。
  • 佳偶沉浸在爱情的温馨中,周围的情景再次激起了她的憧憬(16b-17节),青草和树木都成了她眼中的爱情小屋。「床榻」指用来斜躺的长椅(couch),「香柏树」和「松树」都是建造圣殿的上好木料(王上五8)。
  • 信徒在神面前的一生,就是一个爱的故事:神先用祂的爱来吸引我们,然后我们才知道怎样爱神(约壹四10、19);主爱我们到一个地步,为我们舍弃命(约十11),我们爱主到一个程度,也愿意为祂撇弃一切所有的(路十四33);神的爱怎样满足我们的心,祂也等候我们用爱来满足祂的心;我们越认识神的爱,爱神的心就越来越真实。对于爱主的人来说,哪里都可以是主的「内室」(4节),在哪里都能与主交通、享受祂的同在(16-17节),在哪里都可以祷告:「愿祢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祢」(4节)!

《雅歌》背景

  《雅歌》的希伯来名是「歌中之歌 ????? ???????????? / ??r Ha??r?m」,取自书中的首句「所罗门的歌,是歌中之歌」(一1原文)。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书名(?ισμα ?ισμ?των/ ?sma āsmátōn)译自希伯来名,英文书名是「歌中之歌 Song of Songs」(NIV译本)或「所罗门的歌 Song of Solomon」(KJV、NASB、ESV译本)。「歌中之歌」的意思是「最美的歌」,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为「雅歌」。

  本书文笔优美、技巧高超,传统认为作者或编辑者是所罗门。书中同时提到了以色列南方和北方、约旦河东与河西的地名(耶路撒冷、沙仑、黎巴嫩、得撒、基列、希实本等等),自然地把它们当作同属一个国家,与南北分裂之前的强盛时期相符。书中还提到了法老的马车(一11),许多表达方式与主前10世纪左右的古埃及情歌有相似之处,符合所罗门的时代背景。作者对动植物有丰富的知识,提到了15种动物和21种植物,与所罗门的智慧十分吻合。

  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 / Tanakh)中,《雅歌》是《五小卷》的第一卷。《塔纳赫》的名字Tanakh由三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代表以下三部分、24卷书:

  • 《妥拉》(Torah / ????):意思是「指导、教导」,共5卷。顺序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 《先知书》(Navim / ??????):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现代顺序是:早期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后期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先知书)。
  • 《圣卷》(Ketuvim? / ??????):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现代顺序是:诗歌(诗篇、箴言、约伯记),五小卷(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历史书(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

  许多犹太会堂在节日都有公开诵读《五小卷 Five Megillot》的传统。

  1.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m,德国犹太人后裔,目前占世界犹太人的80%)在逾越节的安息日公开诵读《雅歌》。
  2.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在五旬节早晨诵读律法书之前,先诵读《路得记》。
  3. 所有的犹太人在圣殿被毁日(Ninth of Av)诵读《耶利米哀歌》。
  4.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在住棚节诵读《传道书》。
  5. 所有的犹太人在普珥节诵读两次(当天晚上和次日早晨)《以斯帖记》。

  《雅歌》是一篇男女对唱的情诗,间或出现众人的合唱。但原文并没有标明哪段是谁唱的,只能根据代名词和动词的阳性或阴性、单数或复数来作判断。所有的角色划分都是后人增加的,不同的译本略有区别。比较普遍的观点包括:

  1. 歌中有书拉密女与所罗门两位主人公,所罗门就是良人;
  2. 歌中有书拉密女与牧羊人两位主人公,牧羊人就是良人,所罗门是比喻良人;
  3. 雅歌中有书拉密女、牧羊人和所罗门三位主人公,牧羊人就是良人,所罗门是第三者。

  虽然以上每种观点都有许多支持者与合理之处,但本注解认为第二种观点最合理。本注解采用英文ESV译本中的角色分法,不同的角色划分会影响某些经文的解释。当某些经文的角色划分存在多种合理的可能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教义性的真理不能单单建立在这些个别的经文上,还应该有圣经其他部分的印证。

  《雅歌》包括二十多首诗歌,似乎有完整的结构,但却莫衷一是;似乎有连续的剧情,但却虚实难辨。这些都在情理之中,因为爱情本来就不是按照逻辑的,诗歌乃是最好的表达形式。本注解根据大副歌(二7;三5;八4)、小副歌(六3;七10)和婚礼(五1),把全书分为交错平行的七个乐章:

  • A. 爱的开花(一2-二7);
  •  B. 放下与寻见(二8-三5);
  • A. 爱的结果(三6-五1);
  • ? B. 破碎与寻见(五2-六3);
  • A. 爱的升华(六4-七10);
  •  B. 委身与合一(七11-八4);
  • A. 爱的常存(八5-14)。

  《雅歌》在希伯来圣经中非常特别,它既没有提到救赎、律法和圣约,也没有使用所有常见的属灵用语,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歌。虽然只有短短一百一十七节经文,但却有十分之一的希伯来字只在本书中出现过。所罗门曾经作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圣灵却单单把这首情诗放在圣经中,绝非偶然。《雅歌》讲述了良人与佳偶之间的爱情故事,但犹太传统是按寓意把《雅歌》读作神与以色列之间的爱情,因为旧约常把以色列比作神的妻子(赛五十四5-6;耶三1-20;结十六7-8;何二2-5)。第二世纪的著名拉比亚齐巴(Rabbi Akiba,主后50-135年)说:世上没有一天比得上《雅歌》被赐给以色列的那一天,因为所有的经卷都是圣的,但歌中之歌却是圣中之圣(至圣)。The whole world is not as worthy as the day on which the Song of Songs was given to Israel; for all the writings are holy but the Song of Songs is the holy of holies.(《密西拿 Mishnah》Yadayim 3:5)。教会传统是按寓意(Allegory)或预表(Type)把《雅歌》读作基督与教会、圣徒之间的爱情,包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因为新约把教会比作基督的新妇(诗四十五;弗五25-27、32;启二十一2、9)。

  但是,新约从未提到《雅歌》是基督的预表,寓意也难以完全解释那些生动的细节(一5;四7;五10-16;七1-9)。灵意解经最大的问题,就是见仁见智,有的甚至天马行空、穿凿附会。在教会史上,《雅歌》的解经书最多,拥有无数的讲章、诗歌;对于同一个比喻,不同的人的内心如何,解释也会如何。传统上大部分都是寓意诠释:有些动机是柏拉图式的,认为物质和身体是邪恶的,灵魂才是圣洁的,男女情爱在灵命成长的道路上毫无地位;有些动机是为了捍卫圣经的权威,反对自由神学;有些灵修水平高超,也符合圣经的原则,但诠释经文并非忠于经文本身。神允许出现这些灵意解经,在许多方面成就了祂的美意;我们若藐视前人的敬虔,再正确也不能使我们更属灵。因此,本注解的立场如下:

  • 首先,应该按字面把《雅歌》理解为神所赐的两性之爱。神就是爱(约壹四16),爱与被爱,是人之所以存在的理由。爱情和智慧是神给人最美好的两大恩赐,爱情之花可以让生命欣欣向荣,智慧之泉可以让生命永葆青春;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像没有黎明的长夜,没有智慧的爱情就像口味不正的劣酒。人类的智慧所创作的第一个文学作品,就是伊甸园的情诗(创二23),而《雅歌》就像伊甸园情诗的扩展(创二24-25)。没有爱的真理是冰冷的,没有激情的理智是乏味的,没有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的属灵是虚伪的。两性之爱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的最大不同,就是这爱是热烈的、排他的,正如人对神的爱那样热烈、那样不能与偶像分享。因此,若没有《雅歌》率真表达的两性之爱,我们对爱的认识只是理论的、不完全的,无法体会合神心意的夫妻之爱与神人之爱。
  • 其次,《雅歌》中的爱情并不能在罪人中间持久——人们期待爱情是一杯美酒,结果常是一杯毒酒;人们期待爱情可以付以真心,结果总是遇到谎言;人们期待爱情可以填补空虚,结果却是更加惆怅;人们期待爱情可以天长地久,结果只是此生难求。但《雅歌》中的理想爱情(八6-7)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与以色列之间的爱,理解基督和教会之间的爱,渴望基督对自己的爱。因为只有神的爱才能超越世人的肤浅善变,真正如《雅歌》所颂赞的: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八6-7)
  • 最后,《雅歌》大量使用了暗示和比喻,场景虚中有实、实中带虚。丰富的想象和思绪的跳跃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既然同一节经文里的「葡萄园」既是指实际的葡萄园、又是暗示身体(一6),自然也不能不让人联系到「葡萄园之歌」(赛五1-7)。因此,对于有原文根据、又有其他圣经印证的暗示,寓意的解释是合理的。例如:
    1. 最明显的暗示是原文中出现了三十三次的「良人」,「良人 ?????/dode」和「大卫 ??????/d?·ved’」原文的意思都是「可爱的」,两者辅音相同。在主后10世纪马所拉抄本(Masoretic Text)出现之前,希伯来圣经只有辅音、没有元音,所以三十三次「我的良人」(一13),写出来就是三十三次「我的大卫」。预表弥赛亚的大卫「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王上二11),主耶稣在地上的年日也是三十三年半。「我的良人」明显是暗示「我的弥赛亚」。
    2. 「如印记 ??????????」、「如戳记 ???????????」和「为印 ???????????」原文都是同样的介词-名词组合,在圣经中只出现在两节经文里——一处是《雅歌》中佳偶对良人的期盼:「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八6),而另一处是《哈该书》中神对所罗巴伯的应许:「到那日,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该二23)。这两节特别的经文彼此呼应,不能不让人把良人联想为弥赛亚。

  《雅歌》所表达的爱情直率热烈,但又高超含蓄、雅而不俗;使用了大量希伯来诗歌中的平行、暗示、比喻、对比、象征、重复技巧,起承转合、亦梦亦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难以言传的爱情,但却不会惹动肉欲,反而升华为圣中之圣,使人更加渴望把这种蒙福之爱保留在婚姻里。良人与佳偶之间的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爱情的极致——这爱情尊贵纯洁,赤诚专一;这爱情发乎情感,合乎理性;这爱情又超越教条,让人乐在其中——所以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来十三4)。这爱也代表着神人之爱的极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三16),而「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

  在旧约圣经里,《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被称为智慧书。《约伯记》说到如何受苦,《诗篇》说到如何祷告,《箴言》说到如何行事,《传道书》说到如何享受,《雅歌》说到如何爱。我们并不能确定《雅歌》、《箴言》和《传道书》的写作顺序,但希伯来圣经的编排顺序是《箴言》、《雅歌》、《传道书》,旧约圣经的编排顺序是《箴言》、《传道书》、《雅歌》,这两者都非常合宜。无论是享受爱情还是看清虚空,首先都需要敬畏神、得着智慧。弥赛亚来临之前,智慧能使我们经历神所赐的爱,但却结束在日光之下的虚空里;弥赛亚来临之后,智慧才能让我们离开日光之下的虚空,进入到基督的爱里面——虚空的虚空让我们脱离虚空,而歌中的歌领我们盼望真爱。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私欲横流、邪情泛滥的时代,《雅歌》对于我们尤其宝贵。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传道书第12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雅歌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