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61章逐节注解、祷读

【赛六十一1】「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或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

【赛六十一2】「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赛六十一3】「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使他们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祂得荣耀。」

【赛六十一4】「他们必修造已久的荒场,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

  • 六十章描述了锡安反映出光的荣耀,本章开始谈论光本身,也就是仆人弥赛亚。锡安之所以能得着荣耀(六十章),是因为「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五十九20)。六十一1-六十二7叙述了这位救赎主的使命,也就是祂的「代替」(六十17)之工和「劳苦的功效」(五十三11),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弥赛亚的使命来源(六十一1-4);
    •  B. 弥赛亚必将改变选民(六十一5-9);
    •   C. 弥赛亚欣然接受使命(六十一10-11);
    •  B1. 弥赛亚必将完成使命(六十二1-5);
    • A1. 弥赛亚的能力来源(六十二6-7)。
  • 1-4节叙述仆人弥赛亚使命的来源,「我」(1节)指弥赛亚。
  •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1节),这是弥赛亚回应神的宣告:「我加给祢的灵,传给祢的话,必不离祢的口,也不离祢后裔与祢后裔之后裔的口」(五十九21)。弥赛亚所报告的好信息是从神而来的,可以「医好伤心的人」(1节),「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五十4),改变人的生命;也可以使「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1节),让人得着自由、进入光明(四十二7)。这好信息是神为「谦卑的人」,也就是那些承认自己全然败坏、毫无指望的人预备的。神乐意「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五十七15),所以祂首先要用好信息「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五十七15)。
  • 「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2节),这是好信息的内容,也是弥赛亚的两大使命:拯救和审判(六十三4)。主耶稣在拿撒勒会堂宣读了1-2节,并指出这预言应验在祂身上(路四16-22)。但主耶稣读到「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2a;路四19)时就停住了,并没有继续读「我们神报仇的日子」(2b)。因为主耶稣第一次来的时候,「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三17);第二次来的时候,才会施行审判的权柄,让「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9)。弥赛亚既宣告了神的恩典,也宣告了神的审判;因为神的救恩与公义并行(五十六1),才能「安慰一切悲哀的人」(2节)。拒绝救赎恩典的人、只能接受公义的报应,因此,凡是不敢自以为义的人,都「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相近的时候求告祂」(赛五十五6)。
  • 被荣耀所代替的锡安(六十17),是因为里面有了生命被代替的人。弥赛亚对人的改变并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从头到尾的「代替」(3节;五十五13;六十17)。圣灵就像膏油(诗一百三十三2),从上而下地「浇灌」(三十二15;四十四3)了人的全身,用华冠「代替」了灰尘、喜乐油「代替」了悲哀、赞美衣「代替」了忧伤之灵。这个「代替」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生活到生命。人从布满「灰尘」(3节)的外表,到充满「悲哀」(3节)的内心,一直到最深之处的「忧伤之灵」(3节),完全被圣灵改变了。
  • 新的生命带来了能「守公平,行公义」(五十六1)的新生活,所以他们将得着新名、「使他们称为『公义树』」(3节)。「树」象征稳定、永恒和丰富,原文与人敬拜偶像的「橡树」(一29)是同一个词,是刻意的对比。「公义树」并非人所栽种,而「是耶和华所栽的,叫祂得荣耀」(3节;六十21)。这正是神所宣告的:「松树长出,代替荆棘;番石榴长出,代替蒺藜。这要为耶和华留名,作为永远的证据,不能剪除」(五十五13)。人倚靠自己的努力所种的各种「公义之树」,只是荣耀自己的巴别塔(创十一4)、高抬自己的分别善恶树(创三5),注定要灭亡。而当人承认自己的软弱、无能和败坏时,神却把祂的荣耀赐给我们,使我们成为反映神荣美的镜子、彰显神公义的「公义树」。
  • 只有新的生命,才能使回归的百姓进入真正的复兴。而百姓的生命复兴之后,无论锡安荒凉了多久,他们也必能「修造已久的荒场,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4节)。因此,教会最应当关心的是生命的建造,而不是追求人数增长、资源丰富,倚靠人的努力假装「复兴」。
上图:米吉多遗址(Tel Megiddo)是位于耶斯列平原边缘的米吉多山上的一个土堆。「Tel/????」的意思是土堆,在圣经中被译为「荒堆」(申十三16)、「高堆」(书八28)、「山冈」(书十一13;耶三十18)或「乱堆」(耶四十九2),在中东比较常见。「荒堆」的外形通常是平地上出现的一个小山丘,实际上是人类逐渐堆高的土堆。原来这里有人类居住,后来因为天灾人祸而被摧毁。但因此地的战略位置、水源等因素比较适合人居住,所以后来又有人在此重建。如此反复摧毁、夷平、重建,逐渐堆高,最后被放弃,成为无人居住的小山丘。旧约时代的许多著名城邑,如耶利哥城(Tell es-Sultan)、别是巴(Tel Be'er Sheva)、夏琐(Tel Hazor)、米吉多(Tel Meggido)、基色(Tel Gezer),都以「荒堆」的形态保存至今,考古学家从上往下按层挖掘,可以一层一层地发现越来越古老的文物。

上图:米吉多遗址(Tel Megiddo)是位于耶斯列平原边缘的米吉多山上的一个土堆。「Tel/????」的意思是土堆,在圣经中被译为「荒堆」(申十三16)、「高堆」(书八28)、「山冈」(书十一13;耶三十18)或「乱堆」(耶四十九2),在中东比较常见。「荒堆」的外形通常是平地上出现的一个小山丘,实际上是人类逐渐堆高的土堆。原来这里有人类居住,后来因为天灾人祸而被摧毁。但因此地的战略位置、水源等因素比较适合人居住,所以后来又有人在此重建。如此反复摧毁、夷平、重建,逐渐堆高,最后被放弃,成为无人居住的小山丘。旧约时代的许多著名城邑,如耶利哥城(Tell es-Sultan)、别是巴(Tel Be’er Sheva)、夏琐(Tel Hazor)、米吉多(Tel Meggido)、基色(Tel Gezer),都以「荒堆」的形态保存至今,考古学家从上往下按层挖掘,可以一层一层地发现越来越古老的文物。

【赛六十一5】「那时,外人必起来牧放你们的羊群;外邦人必作你们耕种田地的,修理葡萄园的。」

【赛六十一6】「你们倒要称为耶和华的祭司;人必称你们为我们神的仆役。你们必吃用列国的财物,因得他们的荣耀自夸。」

【赛六十一7】「你们必得加倍的好处,代替所受的羞辱;分中所得的喜乐,必代替所受的凌辱。在境内必得加倍的产业;永远之乐必归与你们(原文是他们)。」

【赛六十一8】「因为我——耶和华喜爱公平,恨恶抢夺和罪孽;我要凭诚实施行报应,并要与我的百姓立永约。」

【赛六十一9】「他们的后裔必在列国中被人认识;他们的子孙在众民中也是如此。凡看见他们的必认他们是耶和华赐福的后裔。」

  • 5-9节预言弥赛亚必将改变选民,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以色列将被改变成祭司的国度(5-6节);
    •  B. 以色列将得着长子的双份产业(7-8节);
    • A1. 以色列将被改变成圣洁的国民(9节)。
  • 「外人必起来牧放你们的羊群;外邦人必作你们耕种田地的」(5节),并不是作次等公民,而是甘心加入事奉的团体之中(六十10),因为以色列人将专心作「耶和华的祭司、我们神的仆役」(6节),真正成为「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而外邦人最终也将加入祭司的事奉之中(六十六21)。
  • 「加倍的好处、加倍的产业」(7节),指分给长子的双份产业(创四十八22;申二十一17)。以色列是神的长子(出四22),要作为万民的榜样、在神面前接受管教。但他们这些管教并非徒然,因为他们作为长子「所受的羞辱、所受的凌辱」(7节),将来也要被加倍的好处和喜乐所「代替」(7节)。因为「耶和华喜爱公平」(8节),祂所收取的,祂必以自己来代替,弥赛亚将成为神与百姓所立的「永约」(8节;五十九21)和「永远之乐」(7节)。
  • 「他们的后裔必在列国中被人认识」(9节),表明这些百姓的生命已经被改变,真正成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所以世人不但一眼就能认出他们,而且「凡看见他们的必认他们是耶和华赐福的后裔」(9节;申四5-8),神就因此「在祂圣徒的身上得荣耀」(帖后一10)。

【赛六十一10】「我因耶和华大大欢喜;我的心靠神快乐。因祂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

【赛六十一11】「田地怎样使百谷发芽,园子怎样使所种的发生,主耶和华必照样使公义和赞美在万民中发出。」

  • 10-11节是弥赛亚欣然接受使命(五十九21)。「我」(10节)指弥赛亚(1节)。
  • 弥赛亚「以拯救为衣、以公义为袍」(10节),比喻领受拯救和公义的使命和能力(五十九17),胜任救恩和报仇的工作(2节)。
  • 「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10节),比喻弥赛亚欢喜快乐地委身于使命,甘心乐意地走上了十字架的道路。因为祂确信这项使命必定成功,主耶和华必定「使公义和赞美在万民中发出」(11节)。因此,「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十二2)。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以赛亚书第60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以赛亚书第6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