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哀五1】「耶和华啊,求祢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观看我们所受的凌辱。」

【哀五2】「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与外路人。」

【哀五3】「我们是无父的孤儿;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

【哀五4】「我们出钱才得水喝;我们的柴是人卖给我们的。」

【哀五5】「追赶我们的,到了我们的颈项上;我们疲乏不得歇息。」

【哀五6】「我们投降埃及人和亚述人,为要得粮吃饱。」

【哀五7】「我们列祖犯罪,而今不在了;我们担当他们的罪孽。」

【哀五8】「奴仆辖制我们,无人救我们脱离他们的手。」

【哀五9】「因为旷野的刀剑,我们冒着险才得粮食。」

【哀五10】「因饥饿燥热,我们的皮肤就黑如炉。」

  • 本章是第五首哀歌,主题是「余民求神记念」,与第一首「锡安无人安慰」首尾呼应。
  • 本诗虽然也是22节,但却不是一首字母诗。而是采用平行法,每两节进行平行对比。这首哀歌可以看作是余民对神的恢复应许(四22)的回应祷告,也是全书的结束祷告。百姓一面认罪悔改(16节),一面求神「记念」(1节)、「复新」(21节)。这篇祷告由两部分组成:
    1. 求神记念(1-18节);
    2. 求神复新(19-22节。
  • 百姓的遭遇虽然悲惨(1-18节),但在地上却无人记念;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再痛的苦楚也会被人忘却、无人关注,成为历史中的一粒尘埃,而历史的尘沙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但人无论如何渺小、卑微、失败,「造他的主」(箴十四31;十七5)却始终关心他们,所以百姓可以求神「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观看我们所受的凌辱」(1节)。神的「记念」不只是「观看」,更会伴随着拯救
  • 「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与外路人」(2节),指犹大亡国之后,不少外邦人趁机侵占了犹大的土地(拉四9-10)。这是应验了圣约的咒诅:「你建造房屋,不得住在其内」(申二十八30)。
  • 「我们出钱才得水喝;我们的柴是人卖给我们的」(4节),比喻神赐给百姓的产业已经归了别人(2节),所以要付出代价才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资源。这是应验了圣约的咒诅:「你栽种葡萄园,也不得用其中的果子」(申二十八30)。
  • 「追赶我们的,到了我们的颈项上」(5节),可能指古时的胜利者把脚踏在战败的敌人颈上(书十24;赛五十一23)。
  • 「我们疲乏不得歇息」(5节),这是应验了圣约的咒诅:「在那些国中,你必不得安逸,也不得落脚之地」(申二十八65)。
  • 「我们投降埃及人和亚述人,为要得粮吃饱」(6节),可能指犹大在历史上不肯顺服神、倚靠神,却投靠埃及和亚述(何五13;耶二18),试图倚靠外交手段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
  • 「奴仆辖制我们」(8节),可能指巴比伦派遣统治犹大省的低阶官员或代理人。
  • 「旷野的刀剑」(9节),指出没于旷野的强盗。由于社会秩序已经崩溃,百姓在田间收割时经常遭到抢掠。
  • 「我们列祖犯罪,而今不在了;我们担当他们的罪孽」(7节),指父母若是犯罪,必然会影响儿女(出二十5;申五9);今天错误的决定,将来必然有苦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现实都是过去的结果。但选民的历史证明,亚当的后裔都是学坏容易学好难,人很难学习敬虔的父母(王上十一4),却很容易效法败坏的祖先(王下二十三32、37;二十四9、14)。因此,百姓并非只是代替祖先受罚(但九16),而是因为效法先祖犯罪(耶十一10;王下十七14),「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三十一30)。
  • 「因饥饿燥热,我们的皮肤就黑如炉」(10节),可译为「因饥荒的干热,我们的皮肤热如火炉」(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应验了圣约的咒诅:「你必在饥饿、干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华所打发来攻击你的仇敌」(申二十八48)。
上图:吾珥出土的主前2110年宁吉尔苏(Ningirsu,即尼努尔塔Ninurta)神像的底座,现藏于卢浮宫。这座雕像的底座反映了当时的习俗:胜利者把脚放在他的敌人的头上(书十24;诗一百一十1)。

上图:吾珥出土的主前2110年宁吉尔苏(Ningirsu,即尼努尔塔Ninurta)神像的底座,现藏于卢浮宫。这座雕像的底座反映了当时的习俗:胜利者把脚放在他的敌人的头上(书十24;诗一百一十1)。

【哀五11】「敌人在锡安玷污妇人,在犹大的城邑玷污处女。」

【哀五12】「他们吊起首领的手,也不尊敬老人的面。」

【哀五13】「少年人扛磨石,孩童背木柴,都绊跌了。」

【哀五14】「老年人在城门口断绝;少年人不再作乐。」

【哀五15】「我们心中的快乐止息,跳舞变为悲哀。」

【哀五16】「冠冕从我们的头上落下;我们犯罪了,我们有祸了!」

【哀五17】「这些事我们心里发昏,我们的眼睛昏花。」

【哀五18】「锡安山荒凉,野狗(或译:狐狸)行在其上。」

  • 11节是应验了圣约的咒诅:「你聘定了妻,别人必与她同房」(申二十八30)。
  • 12-13节是应验了圣约的咒诅:「这民的面貌凶恶,不顾恤年老的,也不恩待年少的」(申二十八50)。
  • 「城门口」(14节)是古代中东贸易和社会生活的地方。城门口没有老年人,代表城里的社会秩序瓦解了。
  • 「少年人扛磨石」(13节),代表羞辱。因为在古代,这是女人的工作(士十六21)
  • 「孩童背木柴」(13节),指儿童也被迫干重活。
  • 「冠冕从我们的头上落下」(16节),代表国家失去了尊严。
  • 「我们犯罪了,我们有祸了」(16节),表明这是一个认罪的祷告。
上图:别是巴遗址(Tel Be'er Sheva)城门口的宽阔处,是一个小广场,客旅如果找不到住处,可以「在街上过夜」(创十九2)。

上图:别是巴遗址(Tel Be’er Sheva)城门口的宽阔处,是一个小广场,客旅如果找不到住处,可以「在街上过夜」(创十九2)。

【哀五19】「耶和华啊,祢存到永远;祢的宝座存到万代。」

【哀五20】「祢为何永远忘记我们?为何许久离弃我们?」

【哀五21】「耶和华啊,求祢使我们向祢回转,我们便得回转。求祢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

【哀五22】「祢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烈怒?」

  • 19-22节是求神复新。描述完自己的苦情之后(1-18节),先知便呼求神采取行动。
  • 19节可译为「耶和华啊,祢治理直到永远,祢的宝座万代长存」(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虽然眼前愁云密布,但先知抬头仰望时,却看到神始终高坐在宝座之上,祂的主权直到永远。世事倏忽即逝,神的应许却永远不变。
  • 百姓受苦,并非因为自己的神不如巴比伦的偶像,而是因为离弃了真神,所以被神管教(一12-15;二1-8;四11)。但是,拆毁我们的神,也必是恢复我们的神。正如摩西预言的:「我所陈明在你面前的这一切咒诅都临到你身上;你在耶和华——你神追赶你到的万国中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你和你的子孙若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照着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听从祂的话;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救回你这被掳的子民」(申三十1-3)。
  • 「祢为何永远忘记我们?为何许久离弃我们」(20节),这是表达痛苦之中的感受(诗二十二1),也是呼求神在应验圣约中的背约咒诅之后(利二十六14-39;申二十八15-65),继续成就圣约中的复兴应许(利二十六40-45;申三十1-10)。先知耶利米当然不会认为神会永远离弃百姓(耶三十一36-37),因为他熟悉圣约的应许:「虽是这样,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厌弃他们,也不厌恶他们,将他们尽行灭绝,也不背弃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因为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利二十六44)。
  • 但是,若不是神主动施恩,人没有可能自己主动回转,所以诗人说:「神啊,求祢使我们回转,使祢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诗八十3、7、19;八十五4)。同样,先知所求的最大的怜悯,是「求祢使我们向祢回转,我们便得回转」(21节)。而神使刚硬者回转、向顽梗者施怜悯的方式,就是「大发烈怒」(22节);天性悖逆的人只有经历过神管教的「烈怒」,才能知道神是应当敬畏的,才肯回转归向祂,好使祂能「复新我们」(21节)。如果人拒绝管教,在管教中挣扎反抗,就拦阻了神施怜悯的管道,无法回转归向神。
  • 「求祢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21节),也就是求神按照圣约中复兴的应许(利二十六40-45;申三十1-10),把百姓带回到起初被神拣选(出十九6)、与神立约的平安和喜乐里。「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所以先知才能为彻底失败的百姓作出这样大胆地信心呼求。「复新」可译为「更新」(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祢竟全然弃绝我们」(22节),可译为「难道祢全然弃绝了我们」(和合本修订版),或者「除非祢全然弃绝了我们」(英文ESV译本)。这句话实在太沉重了,所以在犹太会堂里公开宣读本书时,会在读完第22节之后,把第21节再读一遍,以便用更加积极和充满希望的语调结束本书。犹太教在朗读《传道书》、《以赛亚书》、《耶利米哀歌》和《玛拉基书》时,都会采取这种回避现实、自欺欺人的态度;所以直到今天,他们还在等候那位想象中的弥赛亚,却拒绝承认那位不符合他们想象的耶稣基督。
  • 实际上,「祢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烈怒」(22节)?这个千古疑问是圣灵引发我们思考的最好结尾。的确,人的失败,只配被神「忘记」和「离弃」(20节);百姓的悖逆,只配神的「弃绝」和「烈怒」(22节)。但是,19-22节并非一群沮丧的余民所发出的困惑呼声,而是那些抓紧圣约的百姓所作的信心回应;他们是在呼求神成就圣约中的复兴应许(利二十六40-45;申三十1-10),只是不知道究竟要等到何时。神是信实的,祂的回应在五百多年后出现了——「神弃绝了祂的百姓吗?断乎没有」(罗十一1),「神并没有弃绝祂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十一2);相反,「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罗十一5-6)。因此,我们无论是重生还是得胜,都不能倚靠自己靠不住的行为,而要倚靠神的儿子「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来八6)。这样,我们这些必然败坏、也已经全然败坏的人,才能靠着祂「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因此,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应当「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耶利米哀歌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以西结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