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但五1】「伯沙撒王为他的一千大臣设摆盛筵,与这一千人对面饮酒。」

【但五2】「伯沙撒欢饮之间,吩咐人将他父(或译祖;下同)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银器皿拿来,王与大臣、皇后、妃嫔好用这器皿饮酒。」

【但五3】「于是他们把耶路撒冷神殿库房中所掠的金器皿拿来,王和大臣、皇后、妃嫔就用这器皿饮酒。」

【但五4】「他们饮酒,赞美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

  • 本章的主题是「神审判伯沙撒王」,在二-七章的交错对称结构中,与第四章「神审判尼布甲尼撒王」前后呼应。
  • 主前562年,尼布甲尼撒王去世,「金头」(二38)的荣光就迅速暗淡了,巴比伦再也没有出现杰出的君王。尼布甲尼撒的儿子以未米罗达(Amel-Marduk,主前562-560年在位)继位两年,就被妹夫尼甲·沙利薛(Neriglissar,主前560年-556年执政)篡位杀害。而尼甲·沙利薛在位四年就去世了,他儿子拉巴施马尔杜克(Labashi-Marduk,主前556年在位)继位不到一年又被杀害,由拿波尼度(Nabonidus,主前556-539年在位)接任。
  • 本书记载「伯沙撒」(1节)是巴比伦的最后一个王,曾经遭受高等圣经批判学者的长期质疑,因为历史书上都说拿波尼度是巴比伦最后的王,却从未提到过伯沙撒之名。但1854年吾珥出土的拿波尼度圆柱(Cylinders of Nabonidus)上,却发现了伯沙撒的名字。而1879年发现的《拿波尼度编年史 Nabonidus Chronicle》也证实,拿波尼度与马尔杜克祭司集团不和,于主前553年离开巴比伦,在阿拉伯北部的提玛绿洲隐居十年,专注于崇拜月神辛,由王储伯沙撒在巴比伦摄政。这些所谓的「学者」因为不肯相信圣经无误,所以总是不能学习前车之鉴,只要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事情,就一概断言是假的;结果一次又一次地被新的考古发现证实,他们只是一些假学究,并非严谨的学者。
  • 伯沙撒并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儿子。古代中东文化里的「父」(2节)这个称呼,不但可以指生身父亲,也可以指祖父、祖先、先王、主人(王下五13)或长辈(王下二12;六21;十三14)。
  • 「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银器皿」(2节),一部分于主前605年和约雅敬王一起被掳(一2),大部分金银器皿于主前597年和约雅斤王一起被掳(王下二十四12-13)。
  •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四年,波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部落的古列(Cyrus the Great,又译为居鲁士二世、居鲁士大帝、塞鲁士,主前600-530年)统一了波斯,八年后征服了玛代,继而在十年之中陆续征服了帕提亚、吕底亚、小亚细亚和中亚,巴比伦的北方和东方都落到了古列手中。主前543年,拿波尼度惧怕逼近的波斯大军,从提玛返回巴比伦,十年以来首次举行尊崇马尔杜克神的新年节期。但由于拿波尼度长期离开巴比伦、漠视祭司,造成了严重的不和,所以无法阻止巴比伦的沦陷。主前539年,古列率领玛代波斯联军从北向南进军巴比伦,十月初在奥匹斯战役(Battle of Opis)中大获全胜,十一日西帕尔城(Sippar)投降,十二日兵临巴比伦城下。伯沙撒在这一天「为他的一千大臣设摆盛筵」(1节),可能是适逢节期,想借机鼓舞士气、掩饰恐慌。
上图:从吾珥辛神庙出土的拿波尼度圆柱(Cylinders of Nabonidus)。拿波尼度圆柱是出土于不同地方的四个圆筒形粘土楔形文字铭文,记录了关于巴比伦王拿波尼度(主前556年-539年)的事迹。从吾珥出土的拿波尼度圆柱上提到他有一个名为伯沙撒的儿子。

上图:从吾珥辛神庙出土的拿波尼度圆柱(Cylinders of Nabonidus)。拿波尼度圆柱是出土于不同地方的四个圆筒形粘土楔形文字铭文,记录了关于巴比伦王拿波尼度(主前556年-539年)的事迹。从吾珥出土的拿波尼度圆柱上提到他有一个名为伯沙撒的儿子。

上图:拿波尼度编年史(Nabonidus Chronicle),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这是一块楔形文字泥版,记录了巴比伦王拿波尼度和波斯王古列的历史,提供了关于巴比伦末代君王、古列崛起和巴比伦陷落的详细记录,其中记录王储伯沙撒代替拿波尼度在巴比伦摄政。

上图:拿波尼度编年史(Nabonidus Chronicle),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这是一块楔形文字泥版,记录了巴比伦王拿波尼度和波斯王古列的历史,提供了关于巴比伦末代君王、古列崛起和巴比伦陷落的详细记录,其中记录王储伯沙撒代替拿波尼度在巴比伦摄政。

【但五5】「当时,忽有人的指头显出,在王宫与灯台相对的粉墙上写字。王看见写字的指头」

【但五6】「就变了脸色,心意惊惶,腰骨好像脱节,双膝彼此相碰,」

【但五7】「大声吩咐将用法术的和迦勒底人并观兆的领进来,对巴比伦的哲士说:谁能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我,他必身穿紫袍,项带金链,在我国中位列第三。」

【但五8】「于是王的一切哲士都进来,却不能读那文字,也不能把讲解告诉王。」

【但五9】「伯沙撒王就甚惊惶,脸色改变,他的大臣也都惊奇。」

  • 敌军兵临城下,伯沙撒外表强装镇定(2节),内心却惴惴不安。所以一看见在墙上写字的指头,就立刻精神崩溃(6节)、大声求助(7节)。今天,那些目中无神、心中自信的人,其实也是色厉内荏,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对现实的不安。
  • 「粉墙」(7节),指涂了白石灰的墙。
  • 伯沙撒以为权力是万能的,所以根据这一原则提供了他认为最好的奖赏:「身穿紫袍,项带金链,在我国中位列第三」(7节)。紫色是古代昂贵的颜色,「身穿紫袍,项带金链」(7节)是尊贵地位的象征。伯沙撒是摄政王,在国中位列第二,其他人最多只能在国中「位列第三」。

【但五10】「太后(或译:皇后;下同)因王和他大臣所说的话,就进入宴宫,说:『愿王万岁!你心意不要惊惶,脸面不要变色。」

【但五11】「在你国中有一人,他里头有圣神的灵,你父在世的日子,这人心中光明,又有聪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你父尼布甲尼撒王,就是王的父,立他为术士、用法术的,和迦勒底人,并观兆的领袖。」

【但五12】「在他里头有美好的灵性,又有知识聪明,能圆梦,释谜语,解疑惑。这人名叫但以理,尼布甲尼撒王又称他为伯提沙撒,现在可以召他来,他必解明这意思。』」

【但五13】「但以理就被领到王前。王问但以理说:『你是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吗?就是我父王从犹大掳来的吗?」

【但五14】「我听说你里头有神的灵,心中光明,又有聪明和美好的智慧。」

【但五15】「现在哲士和用法术的都领到我面前,为叫他们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我,无奈他们都不能把讲解说出来。」

【但五16】「我听说你善于讲解,能解疑惑;现在你若能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我,就必身穿紫袍,项戴金链,在我国中位列第三。』」

  • 自从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前去世以后,巴比伦朝代更换频繁,但以理也年事渐高,可能早就远离朝政,所以伯沙撒的周围很少有人知道但以理的事迹。而「太后」(10节)的年纪比较大,所以听说过但以理(11-12节)。
  • 「你是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吗?就是我父王从犹大掳来的吗」(13节),这句话充满了傲慢和优越感,也充满了讽刺。因为一个骄傲自负的胜利者,居然要求问被自己藐视的失败者,而「神的灵」(11、14节)居然只与伯沙撒眼中的失败者同在。

【但五17】「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说:『你的赠品可以归你自己,你的赏赐可以归给别人;我却要为王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王。」

【但五18】「王啊,至高的神曾将国位、大权、荣耀、威严赐与你父尼布甲尼撒;」

【但五19】「因神所赐他的大权,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在他面前战兢恐惧。他可以随意生杀,随意升降。」

【但五20】「但他心高气傲,灵也刚愎,甚至行事狂傲,就被革去王位,夺去荣耀。」

【但五21】「他被赶出离开世人,他的心变如兽心,与野驴同居,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湿,等他知道至高的神在人的国中掌权,凭自己的意旨立人治国。」

【但五22】「伯沙撒啊,你是他的儿子(或译:孙子),你虽知道这一切,你心仍不自卑,」

【但五23】「竟向天上的主自高,使人将祂殿中的器皿拿到你面前,你和大臣、皇后、妃嫔用这器皿饮酒。你又赞美那不能看、不能听、无知无识、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却没有将荣耀归与那手中有你气息,管理你一切行动的神。」

  • 「你是他的儿子」(22节),指伯沙撒是尼布甲尼撒的继承者。亚兰文的「儿子」,意思可以是「孙子、后裔、继承者」。
  • 但以理此时已经年届八十,对伯沙撒的赏赐毫无兴趣,但却承诺讲解文字(17节),因为他知道这些赏赐很快就要灰飞烟灭,「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十二20)?但以理也没有感谢伯沙撒「位列第三」(16节)的应许,反而毫不客气地谴责了他的骄傲和亵渎,因为他知道,这正是神要他在巴比伦王面前所作的见证。
  • 伯沙撒既然提到但以理「是我父王从犹大掳来的」(13节),但以理就提醒他,至高的神怎样恩待和管教「你父尼布甲尼撒」(18节)。「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9),伯沙撒王的自高自大,岂不正是尼布甲尼撒曾经的愚昧吗?神加在尼布甲尼撒身上的管教,也是给他所有后裔的鉴戒,但活在肉体里的人却总是不能以史为鉴。尼布甲尼撒被神管教之后,终于知道「至高的神在人的国中掌权,凭自己的意旨立人治国」(21节)。但伯沙撒「虽知道这一切」(22节),却没有从历史中学到教训,不但没有在难处面前自卑,反而「向天上的主自高」(23节),用圣殿的器皿高抬自己,不肯将荣耀归给神。因此,他的前途比尼布甲尼撒更加堪忧。

【但五24】「因此从神那里显出指头来写这文字。」

【但五25】「『所写的文字是“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

【但五26】「讲解是这样:弥尼,就是神已经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

【但五27】「提客勒,就是你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你的亏欠。」

【但五28】「毗勒斯(与乌法珥新同义),就是你的国分裂,归与玛代人和波斯人。”」

  • 但以理首先使用了一个双关语:既然伯沙撒没有将荣耀归于那「手中」(23节)有他气息的神,神就用这手「显出指头来写这文字」(24节),向亵渎神的王发表审判。
  • 25节的这几个名词都是亚兰文的度量单位,伯沙撒手下的哲士都知道它们在字典中的含义,却不明白写在墙上是什么意思。而但以理的解释并非根据这些名词,而是根据和它们相关的动词。
  • 「弥尼 ?????/men-ay’」(25节)相当于希伯来的重量单位「弥那」(结四十五12;王上十17)和「弥拿」(拉二69;尼七71、72),与「数算 ?????/men-aw’」(26节)的被动分词发音相同。这是一个双关语,「弥尼,弥尼」(25节),表示神已经数算巴比伦的「年日到此完毕」(26节)。
  • 「提客勒 ??????/tek-al’」(25节)的名词相当于希伯来的重量单位「舍客勒」,动词相当于「称度 ??????/shaw-kal’」(伯三十一6),表示神已经用天平称过巴比伦,显出了她的亏欠。
  • 「乌法珥新 ??????????」(25节)中的「乌」是连词,「法珥新 ????????」是「毗勒斯 ??????/per-as’」(28节)的复数。「毗勒斯 ??????/per-as’」的名词是重量单位「半弥尼」,动词就是「分裂」(28节),代表巴比伦将要被玛代人和波斯人瓜分。
上图:主前540年的中东形势。波斯王古列(Cyrus the Great,主前600-530年)于主前558年统一了波斯各部落,八年后,古列征服了玛代,继而在十年之年征服了帕提亚、吕底亚、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和中亚诸国。主前539年,古列率领大军攻陷巴比伦,缔造了亘古未有的波斯大帝国。

上图:主前540年的中东形势。波斯王古列(Cyrus the Great,主前600-530年)于主前558年统一了波斯各部落,八年后,古列征服了玛代,继而在十年之年征服了帕提亚、吕底亚、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和中亚诸国。主前539年,古列率领大军攻陷巴比伦,缔造了亘古未有的波斯大帝国。

【但五29】「伯沙撒下令,人就把紫袍给但以理穿上,把金链给他戴在颈项上,又传令使他在国中位列第三。」

【但五30】「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

【但五31】「玛代人大流士年六十二岁,取了迦勒底国。」

  • 听到这样的坏消息,伯沙撒还是故作镇定地兑现了承诺的赏赐(29节),因为他并不知道当夜就会「到此完毕」(26节)。战争还没有开始,巴比伦城高墙厚,有幼发拉底河作天然屏障,城中又储存了够用许多年的粮食,攻守双方谁能耗到最后,现在谁也不知道(《历史 The Histories》卷1第190章)。结果「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30节),所有的荣耀转瞬即逝,王的结局和巴比伦帝国的结局一起来到。虽然「国中位列第三」(29节)只是伯沙撒强充门脸的赏赐,但却被神大大使用,在改朝换代以后把但以理带进波斯帝国的权力中心(六2)、铺平百姓的回归之路(六26)。
  • 根据《拿波尼度编年史》(Nabonidus Chronicle)的记载,古列大军于提斯利月「第十五天不战而取西帕尔(Sippar)。拿波尼度逃逸。第十六天古提(Gutium)的总督古巴鲁(Gubaru)和古列大军不战而进入巴比伦城」。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古列王利用运河把幼发拉底河的水引入附近的沼泽,使水位下降到大腿中部,使波斯军队得以涉水过河、从水闸底下进城。结果发现城中毫无防备,人们都在庆祝节期、跳舞快乐(《历史 The Histories》卷1第191章)。
  • 这位六十二岁的「玛代人大流士」(31节),可能就是古提的总督古巴鲁。他率领波斯王古列的大军攻陷巴比伦城、「取了迦勒底国」(31节),被古列任命为「迦勒底国的王」(九1)。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说他是古列王的亲戚(《犹太古史记》卷10第11章248节)。波斯帝国另有三个叫「大流士」的王,但都是波斯人,不是玛代人。
  • 神给了尼布甲尼撒「七期」(四25)的时间学习功课,但却让伯沙撒当夜被杀(30节);神从尼布甲尼撒手中暂时夺去国位(20节),但却从伯沙撒手中永远夺走国度(31节)。这并不是因为神不公平,也不是因为伯沙撒更加悖逆,而是根据神的时间表(26节),祂要显明「至高的神在人的国中掌权,凭自己的意旨立人治国」(21节),也要应验「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耶二十五12)。
  • 神夺去尼布甲尼撒的荣耀(20节),本可以让伯沙撒学习自卑(22节);而「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人若不肯从历史里学到功课,结局都是灭亡。神给每个人都有「七期」,尼布甲尼撒的「七期」是三年半,伯沙撒的「七期」可能是七个小时,我们的「七期」也许只有七分钟。神并不会无休止地赦免人(罗二4-5),所以不要期待历史可以重复,最重要的不是猜测神给我们的「七期」是多久,而是一听到「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就赶快认罪悔改(徒十六30-34)!
上图:主前539年9-10月,波斯与巴比伦在巴比伦北方的底格里斯河畔的战略城市奥匹斯附近爆发了奥匹斯战役(Battle of Opis),波斯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流在初秋处于最低水位,9-10十月份最容易渡河。奥匹斯是渡过底格里斯河的首选地点,也是巴比伦以北的防御屏障玛代墙(Median Wall)的一端。玛代墙由尼布甲尼撒二世晚年用烤砖、沥青和泥土造成,目的是为了防止玛代人从北方入侵,所以称为玛代墙。古希腊作家色诺芬(Xenophon)在《远征记 Anabasis》书说,这堵墙有6米宽、30米高、110公里长。古列控制奥匹斯之后,不但过了河、也突破了玛代墙,打开了通往巴比伦的道路。几天后,西帕尔向波斯人投降,古列的军队几乎未经战斗就进入了巴比伦。

上图:主前539年9-10月,波斯与巴比伦在巴比伦北方的底格里斯河畔的战略城市奥匹斯附近爆发了奥匹斯战役(Battle of Opis),波斯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流在初秋处于最低水位,9-10十月份最容易渡河。奥匹斯是渡过底格里斯河的首选地点,也是巴比伦以北的防御屏障玛代墙(Median Wall)的一端。玛代墙由尼布甲尼撒二世晚年用烤砖、沥青和泥土造成,目的是为了防止玛代人从北方入侵,所以称为玛代墙。古希腊作家色诺芬(Xenophon)在《远征记 Anabasis》书说,这堵墙有6米宽、30米高、110公里长。古列控制奥匹斯之后,不但过了河、也突破了玛代墙,打开了通往巴比伦的道路。几天后,西帕尔向波斯人投降,古列的军队几乎未经战斗就进入了巴比伦。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但以理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但以理书第6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