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可一1】「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

马可福音的主题是启示主耶稣是降卑自己来服事人的「神的儿子」(一11;三11;五7;九7;十四61;十五39),所以一开始就谈到「福音的起头」,不必提仆人的降生、家谱。马可福音记录了许多主耶稣服事的行动,却比较少记录讲道。「耶稣」是主耶稣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约书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祂被差遣到地上的使命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基督」是主耶稣的职分,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被差遣来做神国度里受膏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旧约以色列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承接职分时要用油膏抹)。「福音」就是「消息」,但后来意思变成「好消息」。本书的实际名称是「耶稣基督的福音」,而不是「马可福音」。

【可一2】「正如先知以赛亚书上记着说(有古卷无以赛亚三字):『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

本节引自玛书三1,下一节引自赛四十3,所以有的古卷并无「以赛亚」三个字。马可福音最初的读者是不太熟悉旧约的罗马基督徒,所以引用旧约圣经没有马太福音那么频繁。

【可一3】「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本节引自赛四十3。「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指明施洗约翰的任务就是替主铺路,促使人的心思回转归向主,好让主有平坦的道路能进到人的心中,掌权作王。以赛亚说「修平神的路」,而马可在这里用「修直祂的路」。

【可一4】「照这话,约翰来了,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悔改的洗礼」表明人有悔改的心,承认自己在神面前有罪,宣告自己只配死,「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借着被浸入水中,将已往离弃神的罪行作个结束。「悔改的洗礼」不是归入基督,而基督徒的受洗是「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罗六3),表明与基督同死、又与基督同活(罗六3-5)。施洗约翰把犹太人认为只适用于不洁之外人的洗礼用在犹太人身上,打碎了犹太人的安全感。「旷野」是从犹太山区到死海的一片土地,约翰在这一带传道,可能与附近的昆兰爱色尼派集体苦修社团有关系。死海古卷就是昆兰爱色尼派社团保存的文献。

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 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
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可一5】「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

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非常简单,所过的生活非常简陋,却能影响犹太全地的人,这都是神预备人心的结果。约翰的影响非常大,他的门徒在犹太教内组织起一个独立的团体,一直到新约以后的时期,主后一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犹太古史记》对施洗约翰的记载比对主耶稣的记载还要多。「洗」原文是「浸」,即全身浸入水中。

上图:约旦河下游,施洗约翰就在这一带施洗。

上图:约旦河下游,施洗约翰就在这一带施洗。

【可一6】「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施洗约翰的父亲是祭司(路一8-13),但约翰却身在旷野,装束和食物完全不是祭司的,却与先知以利亚相同(王下一8),他后来与小希律的冲突也和以利亚很相似,主耶稣说他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太十一14)。施洗约翰甘心过简朴生活,住在「旷野」;放弃人前的荣耀,「穿骆驼毛的衣服」;不仰赖人的供应,「吃的是蝗虫野蜜」。有这样的心志,才能脱离人情的顾虑牵挂,单单做神话语的出口,自由地作基督的先锋。

【可一7】「他传道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祂解鞋带也是不配的。」

许多人都很尊重施洗约翰,但他却要把众人的眼光引向「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把神的儿子介绍出来。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条道路,要把人引向那「在我以后来的」的耶稣基督。「提鞋」古代犹太人一般都穿无鞋帮的拖鞋,进入室内要脱鞋。替主人或来客脱鞋、提鞋、洗脚,是最低微的仆人所做的工作。

【可一8】「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祂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用水给你们施洗」是施洗约翰的服事,就是将悔改的人埋葬在水里,终结其旧生命。「用圣灵给你们施洗」是神的儿子的服事,对于真实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们浸到圣灵里,使他们得着神的生命,成为基督的身体教会(林前十二13;徒二2-4)。水浸是旧生命的结束,灵浸是新生命的开始,前者需要悔改(4节),后者需要悔改且相信福音(15节)。

【可一9】「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

「那时」就是施洗约翰在约旦河给人施浸的期间。「加利利」指加利利海西边的一带地方,有许多外邦人杂居期间,在当时为一般犹太人所藐视(约七52);「拿撒勒」是位于加利利海和地中海之间的一个小乡镇,也是被犹太人所瞧不起的小地方(约一46),主耶稣在此长大(太二23)。「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主耶稣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承认自己的罪(5节),因为祂并没有罪。祂受约翰的洗,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顺服神对人的定意,「尽诸般的义」(太三15)。但主耶稣是无罪可悔改的,虽然祂具有完全的人性,但罪并不是人性的根本属性。

【可一10】「祂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祂身上。」

受洗是神的儿子久已准备的服事的开始。「天忽然为祂开了」显明了神国的景象。圣灵降在主耶稣身上,为神的儿子显出印证,证明祂就是神用圣灵所膏的基督(就是「受膏者」的意思)。教会要受水洗与灵洗之先,主在此都受了,教会一切属灵的原则和实际都先积蓄在元首的里面,丰满的基督乃是一切属灵丰富的源头。「从水里上来」表明主耶稣受洗时,是全身浸入水里。

【可一11】「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祢是我的爱子,我喜悦祢。』」

正如神在创世记中是借着祂的话、透过祂的灵来创造(创一2-3),在神重新创造的新工作开始,也是神再次说话,圣灵再次运行在水面上(10节)。父神自己为祂的儿子作见证,这位甘心降卑自己到地上为人的儿子,让神在地上得着了祂在创世以来所要得着的那一个人,这一个人满足父的心意,做成父所要做的荣耀的计划。「这是我的爱子」是父神的宣告,表明主耶稣的神性,祂到地上来彰显父神(约一18)。「我所喜悦的」是承认在此之前主耶稣在地上三十年为人,完全满足了父神心意中的完美人性,而祂所要开始的服事,正是要把一切父神所喜悦的表达出来,因此我们都要听从祂(太十七5)。父神的宣告综合了诗二7和赛四十二1,前者是对王的宣告,后者是对神仆的宣告,清楚地宣告: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又是神的仆人,负着为神的子民赎罪的使命。

【可一12】「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

马太和路加福音都记载圣灵将祂「引到」旷野(太四1;路四1),但马可福音的「催」字更显出行动的急迫。神的儿子要立刻开始服事,所以圣灵刚刚降在主耶稣身上,接着就立刻「催」祂到旷野「受撒但的试探」。圣经并没有教导我们主动去受试探,但是当我们达到一个属灵高峰的时候,神也常常允许前面有试探来临,因为顺服神的人是魔鬼首先攻击的目标,魔鬼不会浪费时间对付那些对神冷淡的人,因为他们早已是牠的囊中之物,另一面神也允许借着这试探要显明我们的得胜是靠着神的话语。「旷野」指犹大旷野,就在主耶稣受洗的约旦河西岸不远。

上图:从死海盆地向西看犹大旷野边缘的悬崖。犹大旷野大多地方是「干旱无水之地」(结十九13),几乎寸草不生,是「沙漠有深坑之地,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耶二6),但也有许多旱溪有「草场」适合游牧(耶九10),能牧放耐旱的山羊和绵羊。旷野之名Midbar就是「牧放」的意思,大卫少年时就在犹大旷野牧羊(撒上十七28),摩西内兄的后裔「基尼人」也住在犹大的旷野(士一16)。疲乏的旅客走过「旷野中一切净光的高处」时(耶十二12),也许会在枝条细长如棒的「罗腾树」下遮阴(王上十九4,5),或者在枝叶浓密的「杜松」下歇息(耶四十八6),看到「野驴」(伯三十九6;耶二24)在疏落的草木间寻找食物,也会遇见「野山羊」在死海西岸隐基底附近的悬崖出没(撒上二十四2),还可能看到鹈鹕(诗一百零二6)、鸵鸟(哀四3)。今天的犹大旷野人烟稀少,只有贝都因人游牧于此,至今仍保持古代的生活方式。

上图:从死海盆地向西看犹大旷野边缘的悬崖。犹大旷野大多地方是「干旱无水之地」(结十九13),几乎寸草不生,是「沙漠有深坑之地,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耶二6),但也有许多旱溪有「草场」适合游牧(耶九10),能牧放耐旱的山羊和绵羊。旷野之名Midbar就是「牧放」的意思,大卫少年时就在犹大旷野牧羊(撒上十七28),摩西内兄的后裔「基尼人」也住在犹大的旷野(士一16)。疲乏的旅客走过「旷野中一切净光的高处」时(耶十二12),也许会在枝条细长如棒的「罗腾树」下遮阴(王上十九4,5),或者在枝叶浓密的「杜松」下歇息(耶四十八6),看到「野驴」(伯三十九6;耶二24)在疏落的草木间寻找食物,也会遇见「野山羊」在死海西岸隐·基底附近的悬崖出没(撒上二十四2),还可能看到鹈鹕(诗一百零二6)、鸵鸟(哀四3)。今天的犹大旷野人烟稀少,只有贝都因人游牧于此,至今仍保持古代的生活方式。

【可一13】「祂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祂。」

「四十天」神的仆人摩西(出三十四28)和先知以利亚(王上十九8)也曾四十昼夜不吃不喝。摩西预言神要从以色列人中间「兴起一位先知象我,你们要听从祂」(申十八15)。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旷野四十年之久受神的苦炼与试验,借以显明他们是神的选民,肯遵守神的诫命(申八1-5)。所以主耶稣在旷野四十天相当于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旷野生涯,主动地接受撒但的试探,显明主耶稣是神的爱子(11节)。传统认为撒但是神起初创造的天使长之一,因为骄傲而堕落成为「魔鬼」(赛十四12-15),被中世纪教会称为「路西法」(拉丁语Lucifer),即「明亮之星」(赛十四12)。圣经称牠「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启十二9),并指出「牠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启十二4),可能指三分之一的天使跟随撒但一起堕落,成为邪灵,又称污鬼。

【可一14】「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

施洗约翰因批评希律安提帕强娶自己兄弟的妻子希罗底而被下监(太十四3-4),主耶稣听见施洗约翰被下监的消息,反而从犹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辖的加利利,表明这并不是退却,而是工作地点和方式的改变。主耶稣受洗后的第一年在犹太地和加利利之间事奉(约三22-五47),呼应施洗约翰的事奉(约三22-24)。此时是第二年,施洗约翰已经下监(三20),神结束了他的铺路工作,主耶稣回到加利利正式开始独立的事奉,显明祂的服事。「加利利」当时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区,素为犹太人所藐视,主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太四14-16节)。

【可一15】「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日期满了」指根据神救赎的计划,差遣祂儿子耶稣基督建立神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神的国」就是接受神掌权治理的范围。神国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悔改不是人进入神国的资格,却是走向神国的第一步,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转向神,而福音就是进入神国的路。主耶稣受差遣到人中间来,最中心的服事乃是要挽回人,恢复人和神的关系。

【可一16】「耶稣顺着加利利的海边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加利利海」又名革尼撒勒湖(路五1),也叫提比哩亚海(约六1;二十一1),古时原名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捕鱼业昌盛,人口密集,许多村庄环绕湖而立。犹太人并非不知道海有多大,他们很熟悉地中海,但犹太人都根据传统称加利利湖为「海」。西门和安得烈是伯赛大人(约一44),可是已经搬到迦百农定居(29节)。「西门」是个犹太名字,而「安得烈」却是希腊名字,反映了加利利地区的混杂文化。主耶稣给「西门」起的名字「彼得」也是希腊名字,是亚兰文「矶法」翻译来的,意思是「磐石」(约一42)。

上图:加利利海位于海平面以下212米,周长53公里,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最深43米,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

上图:加利利海位于海平面以下212米,周长53公里,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最深43米,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

【可一17】「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彼得和安得烈原来是施洗约翰的门徒,曾经跟从过主耶稣(约一35-42),后来又回去捕鱼为生。现在主第二次呼召他们,要他们放下职业,从事更有价值的「得人」工作,把人带进神的国度。「来跟从我」就是做主门徒,当时犹太拉比不只是传授道理,而且和门徒生活在一起,以自己的日常行事为人言传身教。

【可一18】「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

彼得和安得烈已经在约旦河边见过主耶稣(约一35-42),所以可以「立刻舍了网」跟从主耶稣巡回传道,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抛弃了家产或与家人断绝关系(29节)。

【可一19】「耶稣稍往前走,又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在船上补网。」

雅各和约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伙伴(路五10),雅各和约翰的母亲撒罗米是主耶稣母亲马利亚的亲姊妹(十五40;约十九25),因此他们弟兄二人是主的表兄弟。西庇太可能比较富有,所以有雇工(20节),他儿子约翰也能认识大祭司(约十八15)。「补网」包括洗网、修补,并把网挂起晒干,以备次日捕鱼作业之用。约翰蒙召时正在「船上补网」,后来他在教会中的主要工作,也是修补破口漏洞,防备异端的入侵(约翰壹、贰、叁书)。

【可一20】「耶稣随即招呼他们,他们就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从耶稣去了。」

这四个渔夫除了打鱼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鱼网和船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倚靠。现在他们却要丢开熟练的生活技能,离开故乡和亲友,去从事一个一无所知、毫无把握的事业,这样的「转换人生跑道」实在是太冒险了。在人看来,他们的「立刻」和「跟从」(18节)实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却是最宝贵的反应。约翰很可能已经在约旦河边见过主耶稣(约一35),所以可以「立刻舍了船」(太四22)跟从主耶稣。

【可一21】「到了迦百农,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

「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的北边,主耶稣曾有一段时期在迦百农居住并传道(太九1;十一23)。「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后才开始有的,那时圣殿被毁,犹太人就建立会堂,聚集祷告并讲解律法。犹太成年男人每天必须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祷告三次,会堂最初是为此目的设立的。主耶稣「进了会堂教训人」,对象都是犹太人。主耶稣的时代,撒都该人掌控着圣殿,法利赛人掌控着会堂。

【可一22】「众人很希奇祂的教训;因为祂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一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话语去服事人,把人带回到神的权柄之下。「众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稣的「教训」,更是祂话里的「权柄」。因为「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约七46),祂的教训是出于神,而不是凭着自己说的(约七16-17)。「文士」是解说律法的教师,他们只是解释道理和字句,但主耶稣却叫人在祂的话语中遇见了神的权柄,因为祂就是神的儿子,身上带着神的权柄。

【可一23】「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牠喊叫说:」

【可一24】「『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

  • 「污鬼」(23节)就是邪灵,是跟随撒但背叛神的堕落天使。「被污鬼附着」(23节)的人与精神病不同,因受邪灵的操纵,往往有异常的力量和行为。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竟然能在犹太人的「会堂里」(23节)敬拜神,却没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直到他遇见了主耶稣。
  • 「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24节)原文是「这跟我们与你有何干」,是希伯来成语。污鬼虽然认识耶稣基督是「神的圣者」(24节),但却拒绝接受祂做主,所以仍与祂没有相干。这个态度代表了今天许多人,他们承认宇宙中有神,却不愿意让神来干涉他们的人生。「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二19),因为鬼魔的知识并未伴随着信、望、爱,这种客观道理上的认识,若没有加上信而顺服的心,仍与我们无益。污鬼先自称「我们」(24节),后来自称「我」(24节),可能那人里面有许多污鬼,由其中一个污鬼代表牠们说话。「神的圣者」(24节)指「分别为圣归于神的那一位」,是神儿子的别称(路四34;约六69)。

【可一25】「耶稣责备牠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不要作声」意思就是「闭嘴」。虽然污鬼说的没有错,好像是把荣耀和称赞归于主,但主耶稣却拒绝接受邪灵为祂作见证,因为这见证的源头不是出于神。污鬼的见证再有力量,也不能使荣耀归于神,不但不能把人领到神面前,反而会迷惑人,混乱主的所是和所作,模糊神与鬼的界线,甚至使人不是接受鬼的作为、就是说主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三22)。因此一切掺杂的见证和荣耀,主都不接受,一切表面上美好、但不是出于神的事物,主一概拒绝。神所要的是那些清心爱主的人的见证,我们不能随便拿异教、异端的东西来见证神,一定要注意那见证的源头是否出于神。主耶稣赶鬼并不需要用复杂的咒语,祂只需要「责备」就能显出神儿子的权柄。

【可一26】「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阵疯,大声喊叫,就出来了。」

【可一27】「众人都惊讶,以致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事?是个新道理啊!祂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祂。』」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二件服事,就是用神的权柄把人从黑暗的权势下释放出来,叫人得着真理的自由,享用神所赐的安息。在马可福音中,神迹的主要功用是要确认主耶稣的权柄,同时也是慈爱与怜悯的工作(41节),也是国度来临的兆头(三26)。

【可一28】「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可一29】「他们一出会堂,就同着雅各、约翰,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

西门·彼得的家离迦百农的会堂没有几步路。西门·彼得的妻子后来在她丈夫宣教旅行时同行(林前九5)。

上图:从彼得的家遗址看迦百农会堂遗址,彼得的家离会堂很近。

上图:从彼得的家遗址看迦百农会堂遗址,彼得的家离会堂很近。

?

【可一30】「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

【可一31】「耶稣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她就服事他们。」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三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能力医治人,让人能起来服事。

【可一32】「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四件服事,是叫人进入安息的服事。「天晚日落的时候」安息日就结束了,犹太人才可以走远路和工作,所以群众可以聚集前来寻求医治。他们在安息日里得不着安息,到主面前就能得着安息。这些人现在还只是为了解决人的需要,而不是来寻求神,但主耶稣还是以怜悯的心服事他们。

【可一33】「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

【可一34】「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

污鬼比那些自以为虔诚的人更早认出祂,但主耶稣却「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主耶稣拒绝接受鬼魔为祂所作的见证,祂要人们因着祂的话语和作为来认识祂,而不是因着鬼魔的见证。祂要等候父神自己的启示,只有那样,每一个门徒才能够与彼得一起承认「祢是基督」(八29),对神有真正的敬畏。

【可一35】「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可一36】「西门和同伴追了祂去,」

【可一37】「遇见了就对祂说:『众人都找你。』」

此时众人来找主,并不是因为想听道,而是为了医病赶鬼(32节)。

【可一38】「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 主耶稣拒绝众人的寻找,因为祂奉差遣来服事的目的是要传神的道,而不是为了医病赶鬼。主耶稣甘心服事人,但祂的服事并不是根据人的需要,而是根据神的心意。人都是看重肉身的需要、眼前的好处,主耶稣却要让人看重神的心意过于肉身的需要,注意永恒的事情过于眼前的好处,把人带回到神永远的计划里。
  • 同样,今天我们也不能用扶贫济困、慈善福利、社会公义、民族解放等「社会福音、解放福音」来代替悔改得生命的「神的福音」(14节),或者把福音当作社会改良、道德教育的手段。

【可一39】「于是在加利利全地,进了会堂,传道,赶鬼。」

主耶稣服事的次序是先「传道」,再「赶鬼」,看重神的见证过于工作。

【可一40】「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求耶稣,向祂跪下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这个人认识自己的败坏,需要得医治,他也认识在主没有「能」或「不能」,只有「肯」或「不肯」。圣经里的「大麻风」包括各种皮肤病,也包括严重的麻风病,麻风病会使人变得腥臭腐烂至死,和罪很相似。在旧约里所记长大麻风的人通常都是因为罪,是不洁净的,应该隔离(利十三至十四章),而医治「大麻风」是弥赛亚身份的标志之一(路七22)。人的天然肉体本性满了罪污,在神的眼中看,都是「长了大麻风」。长大麻风的人进到城里是违反律法的(利十三46),这次相遇可能是发生在郊外,也可能这个人迫切到不惜违反律法的规定进了城,而「向祂跪下」这个谦卑的举动表示他认识主的权柄。

【可一41】「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

  • 律法规定大麻风病人必须隔离,主耶稣本可以只用一句话就医治他,但主却「伸手摸他」,表明祂愿意与污秽的罪人联合,因为人的洁净不能传给人,但救主的洁净却能传给人;也表明祂「肯」怜悯我们,对我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祂要从里面医治我们。
  • 「我肯」原文「我是肯」或「我确实肯」,「能」不是问题,「肯」更是救主基督到地上来的目的,主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认识祂心中的「肯」,也经历祂慈手的「能」。
  • 「你洁净了吧」,表明神的儿子话中有权柄,祂的服事工作大部分是用话语命令来成就的。

【可一42】「大麻风实时离开他,他就洁净了。」

【可一43】「耶稣严严地嘱咐他,就打发他走」

【可一44】「对他说:『你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因为你洁净了,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按照律法,大麻风痊愈后,要先给祭司察看,经祭司认定已洁净后,才可以献祭,在众人面前见证(利十四2-20)。在主耶稣上十字架完成救赎大工、进入恩典时代之前,犹太信徒还必须按照律法的规条行事。

【可一45】「那人出去,倒说许多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人从各处都就了祂来。」

  • 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虽然「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34节),却没有医治当时所有的疾病,也没有赶出所有的污鬼;虽然「动了慈心」(41节),却没有解决当时所有人的需要。因为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地上服事人,目的并不是医病赶鬼、解决人肉身的需要,而是「宣传神的福音」(14节)。因此,主耶稣吩咐那人「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44节),因为主的时候还没有到。
  • 那人没有顺服主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虽然是出于好心,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不能再自由地在城里传道。同样,我们若有意无意地把主耶稣传讲成一位医病赶鬼的慈善家、教人行善的道德家,实际上就是「另传一个耶稣」(林后十一4),叫人「另受一个灵」、「另得一个福音」(林后十一4)。这种「别的福音」(加一6)会妨碍「神的福音」(14节)自由地在人心中扎根,让人以自己为中心,看重肉身的需要过于神永远的计划,注意眼前的好处过于永恒的生命。传讲福音必须「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动机、过程、结果都根据基督,才能真正传扬「神的福音」

《马可福音》背景

  《马可福音》被早期教会公认为是马可在罗马写成的,马可是使徒彼得的亲密同工(彼前五13),可能就是客西马尼园丢了麻布赤身逃走的少年(十四51-52),他的母亲马利亚也是个基督徒,门徒们曾在她家聚会,彼得蒙天使拯救出监之后,径自前往马可家去(徒十二12)。马可曾与保罗和巴拿巴同工(徒十二25,提后四11),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马可福音》的资料可能很多来自彼得在罗马的讲道,所以对主耶稣的服事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因为彼得就是目击者。彼得是个感情强烈的人,所以马可多次记录主耶稣的感受和反应。马可福音节奏明快、措辞生动,也反应了彼得的特点。

  《马可福音》的最初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经常解释犹太人的各种习俗和犹太地的地名、植物、钱币价值、亚兰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词语。成书时间可能是主后60-65年。《马可福音》挑选题材的目的是为了介绍神的儿子来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仆人,所以有人称之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难故事」,其中没有提到主耶稣的降生、家谱、许多称号,而是一开始就提到主耶稣的服事(一14),最后以十字架为服事的巅峰(十五章)。

  主耶稣到地上来,不但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的大工,也透过祂自己把父神向人启示出来。圣灵感动人写下四卷福音书,让我们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神的所是、所作和旨意。《马太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天国之王,最初的读者是犹太基督徒,所以用一份天国之王的「家谱」来介绍祂,家谱从亚伯拉罕和大卫开始;《马可福音》启示主耶稣是神的儿子降卑自己来服事人,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立刻谈到「福音的起头」,不必提服事仆人的降生、家谱;《路加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最初的读者是慕道的朋友,所以要「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把家谱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约翰福音》启示主耶稣就是神,最初的读者是比较成熟的基督徒,所以直接从「太初」开始,不必提神的降生和家谱。

  《马太福音》所用的材料与《马可福音》相似的约占全书的45%,与《路加福音》相似的约占65%,因此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即可以互相对照阅读的福音书。对于同一件事的记述,《马太福音》突出了天国之王的权柄,《马可福音》突出了神的儿子服事的能力,《路加福音》则突出了人类救主的爱。

上图:耶稣受洗、受试探和传道早期:1、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东的伯大尼,接受施洗约翰的洗(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约一29-34);2、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传统认为在耶利哥附近),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太四1-11,可一12-13,路四1-13);3、耶稣回加利利传道,途中收安得烈、西门·彼得、腓力、拿但业为门徒(约一35-49);4、耶稣到迦拿参加婚宴,使水变酒,是第一件神迹(约 2:1-11);5、耶稣第一次去迦百农传道(约二12);6、耶稣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第一次洁淨圣殿,并与尼哥德慕谈道(约二13-三21);7、耶稣到犹太地居住和施洗(约三22-四2);8、耶稣在去加利利的路上,特意经过撒马利亚的叙加城,在雅各井旁与撒马利亚的妇人谈道(约四3-42);9、耶稣回到加利利,在迦拿医好大臣儿子的重病(约四46-54);10、耶稣回拿撒勒传道被拒(路四16-30);11、耶稣再到迦百农传道(太四12-16);12、耶稣在加利利海边传道,再次呼召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跟随祂(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13、耶稣到加利利全地会堂传道,名声传遍了叙利亚,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太四23-25,可一35-45,路四42-44);14、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毕士大池治癒瘫痪者(约五1-47)。

上图:耶稣受洗、受试探和传道早期:1、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东的伯大尼,接受施洗约翰的洗(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约一29-34);2、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传统认为在耶利哥附近),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太四1-11,可一12-13,路四1-13);3、耶稣回加利利传道,途中收安得烈、西门·彼得、腓力、拿但业为门徒(约一35-49);4、耶稣到迦拿参加婚宴,使水变酒,是第一件神迹(约 2:1-11);5、耶稣第一次去迦百农传道(约二12);6、耶稣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第一次洁淨圣殿,并与尼哥德慕谈道(约二13-三21);7、耶稣到犹太地居住和施洗(约三22-四2);8、耶稣在去加利利的路上,特意经过撒马利亚的叙加城,在雅各井旁与撒马利亚的妇人谈道(约四3-42);9、耶稣回到加利利,在迦拿医好大臣儿子的重病(约四46-54);10、耶稣回拿撒勒传道被拒(路四16-30);11、耶稣再到迦百农传道(太四12-16);12、耶稣在加利利海边传道,再次呼召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跟随祂(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13、耶稣到加利利全地会堂传道,名声传遍了叙利亚,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太四23-25,可一35-45,路四42-44);14、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毕士大池治癒瘫痪者(约五1-47)。

读经有感:往别处去(38节)

许多信徒祷告,都求主清楚指示在生活上买这车或那车、搬这里或那里、任这职或那职。可惜主更多时候却不开口指点迷津。原来生活中绝大多数抉择取舍、处事待人之事,主都早已提供充份有余的教导和原则,让人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什么都好,什么都行。显然,在人今生舞台上,不论怎么选择,包括工作和配偶,都必具一定契机和危机,没有绝对的完善。耶稣传福音做好事。世人绝对欢迎的是祂的好事,尤其是不断做在自己和亲友身上的好事。至于福音,却都觉得是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但其实耶稣降世的唯一目的是拯救罪人;活着的主要目的是传讲福音。祂行神迹是为了证明祂是神的儿子;做好事若非为传福音铺路,就是出于祂圣爱本性在必要处境中自然的流露!如果我们已经蒙恩得救,有了神儿子的生命和地位,就当以主的心为心,以主的事为念。应该一生效法耶稣,不为吃饭、赚钱、享乐而活,不为人情世故、济贫救苦而活,而单单为追随主的脚踪,为不停地「往别处去」广传福音、拓展天国而活!

默然自问:我真有必要放下鱼、放下网,才能跟从主「得人如鱼」吗?(18节)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马太福音第28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马可福音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