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8章逐节注解、祷读

【路八1】「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神国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

【路八2】「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

【路八3】「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 1-3节是「卑微妇女的跟从」。
  • 过去,主耶稣是「在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四44);现在,主耶稣是「周游各城各乡传道」(1节)。可能因为掌管会堂的法利赛人越来越排斥主耶稣,所以祂就改为露天布道(4、19、40、45节)。
  • 「宣讲 κηρ?σσω/kerusso」(1节),原文的意思是「大声宣读、正式宣告」(启五2)。
  • 「神国」(1节)指神掌权作王的地方(申三十三5;赛三十三22;五十二7;番三15),可以指有国土、人民、政权的有形国度(赛二十四23),也可以指神施行权柄的无形国度(十七21)。
  • 主耶稣「宣讲神国的福音」(1节),并非提供一个建议,劝人考虑是否接受;也不是发布一条广告,预告神国即将来到;而是正式宣告一个事实——神的国度正在临到地上,每个人都可以进去。没有人能够回避国度的到来,每个人对于国度的反应,将决定自己是进去还是错过、听到的是好消息还是审判。
  • 「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2节),竟然与「十二门徒」(1节)同列,而且还像使徒一样列举了她们的名字(2-3节;六14-16),
    1. 「马利亚 Μαρ?α/Maria」(2节),是希伯来名字「米利暗 ???????/meer-yawm’」(出十五20)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反抗」。这是当时一个常见的名字,所以用「抹大拉的马利亚」(2节)这个别名和其他的马利亚有所分别(二十四10)。「抹大拉」是加利利海西岸的一个城镇,意思是「高塔」。主耶稣复活之后,「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可十六9)。
    2. 「约亚拿 ?ω?ννα/Ioanna」(2节),是「约翰 ?ω?ννη?/Ioannes」(一13)的阴性名词,意思是「耶和华是有恩典的供给者 」。她丈夫「苦撒」(2节)的名字的意思是「预言者」,他是「希律的家宰」(3节),可能是为希律·安提帕管理钱财的管家、或是政府中的官员。
    3. 「苏撒拿 ∑ουσ?ννα/Sousanna」(2节),是希伯来文「百合花 ????????/shoo-shan’」(王上七19)的希腊文形式。
  • 古代犹太社会的妇女地位低下,犹太拉比拒绝教导女人,但主耶稣却允许这些曾经有病(2节)、被人轻视的妇女和十二使徒一起跟随自己、参与神国的进展。在旧约里,只有男人才可以领受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创十七10);而在新约里,女人和男人都可以同样受洗(徒八12),甚至比男人更多地见证了基督上十字架(二十三49)、埋葬(二十三55)、复活(二十四1)和升天(徒一14)的整个过程,这是何等的荣耀!四福音中并没有记载任何妇女反对或背叛主耶稣,抵挡基督的都是自负的男人。地位低下的妇女比男人更加软弱,但也经历了更多主的医治和大能(2节),成了「那多得恩免的人」(七43)。
  • 主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完全不需要人的供应,因为祂可以轻易地让门徒再打几大网鱼(五4-7),也可以再呼召几个有钱的税吏(五27);祂可以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九13-17),也可以从鱼口得钱(太十七27)。祂本有许多方法来树立更有面子的高大形象,但却偏偏让这些卑微的妇女「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3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当思想:自己的奉献和事奉,到底是我们给神一个面子,还是神给我们一个机会呢?
上图:1890年拍摄的加利利海西岸抹大拉村照片,抹大拉的马利亚出生于此。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图:1890年拍摄的加利利海西岸抹大拉村照片,抹大拉的马利亚出生于此。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路八4】「当许多人聚集、又有人从各城里出来见耶稣的时候,耶稣就用比喻说:」

【路八5】「『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

【路八6】「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

【路八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

【路八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耶稣说了这些话,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 4-21节是「人对真道的态度」,包括三个比喻:
    1. 撒种的比喻——听道的态度(4-15节);
    2. 点灯的比喻——传道的态度(16-18节);
    3. 家人的比喻——遵行的态度(19-21节)。
  • 当主耶稣成为受人欢迎的教师之后,就开始经常使用「比喻」(4节)来对众人说话。比喻可以透过人们熟悉的事物来发表深刻的真理,但听众若是浮光掠影,就会似懂非懂。因此,对于渴慕真理的人来说,比喻是开启神国奥秘的钥匙,是对他们的祝福;而对于漫不经心的人来说,比喻是似是而非的谜语,是对他们的审判(赛六9;结三27)。但主耶稣的目的并不是为难听众,所以祂说完比喻之后,就大声提醒众人:「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8节)。
  • 在三卷对观福音中,「撒种的比喻」都列于一系列比喻之首(路八4-8;可四1-9;太十三1-9),主耶稣都亲自向门徒作了解释(路八9-15;可四10-20;太十三10-23)。因此,撒种的比喻,是正确理解这一系列比喻的关键。
  • 在主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1节)的过程中,门徒的心中逐渐浮现出一个问题:同样是主耶稣所传「神国的福音」(1节),为什么会在不同的人心中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为此,主耶稣用四种土壤来解释众人的四种回应:
    1. 「有落在路旁的」(5节)。古代犹太农夫在撒种之后会再耕一遍地,以便覆盖种子(《他勒目 Talmud》Shabbat 73b:2)。「路」可能指田间还没被耕过的小径,种子「落在路旁」、还暴露在地面的时候,容易成为鸟类的食物。
    2. 「有落在磐石上的」(6节),指那些覆盖了一层浅土的石灰岩,很难留住水份。这样的土壤比较温暖,种子发芽很快;但却因为没有根,幼苗枯干得也很快。
    3. 「有落在荆棘里的」(7节),由于荆棘的生长顽强,会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和营养、抑制谷物的生长。
    4. 「有落在好土里的」(8节),可以「生长起来,结实百倍」(8节)。古代地中海世界大部分的农作物收成是四到五倍,今天的典型产量是七到十一倍;而现代以色列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肥料,最好的年景才能达到三十倍(《One Hundred-Fold Yield – Miraculous or Mundane?》Robert K. McIver论文)。因此,「结实百倍」并非「好土」本身产生的自然现象,而是一个神迹(创二十六12)。

【路八9】「门徒问耶稣说:『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

【路八10】「祂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

  • 9-18节是门徒和主耶稣的私下对话。
  •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10节),意思是只有渴慕追求的人,才能领会「神国的奥秘」;而那些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10节;赛六9;结十二2)。
  • 实际上,整本旧约都充满了对基督和神国的预言(创十七6;三十五11;四十九10),国度是神对以色列、教会和世界的永远计划(但二44;七13-14)。
    1. 国度是主耶稣道成肉身的工作目标(太六10),祂以「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开始了地上的服事,教导门徒祷告「愿祢的国降临」(太六10),又以「讲说神国的事」结束了在地上的服事(徒一3)。
    2. 随着主耶稣受死和复活,祂登上了国度的宝座(约十九19-20;太二十八18),把国度带入了世界,显现于接受神掌权的信徒心中(路十七20-21)和教会里(彼前二9)。
    3. 国度在历史中不断发展,被拣选的人因着接受救恩成为神的儿子(来二10),配搭成基督的身体(弗四12-16),进入神的国度(来十二22-24)。
    4. 在历史的终局,神的国度将在地上有形地显现,基督将于千禧年在地上复兴以色列国(徒一6-7),在千年国度里有形有体地作王(启二十4-6;林前十五24-26)。
    5. 千禧年之后,这国度将进入新天新地(启二十一1),成为永远的国度(启二十二5)。
  • 人类对于神国的看法、回应和行动,展开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而对于千禧年的不同理解,更是导致了不同的末世观,决定了教会履行福音大使命和文化使命的态度,是出世还是入世、乐观还是悲观、积极还是消极、追求山巅之城还是上帝之城,极大地影响了两千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关于神国的更多背景,请参见《千禧年》一文。

【路八11】「这比喻乃是这样:种子就是神的道。」

【路八12】「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路八13】「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

【路八14】「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

【路八15】「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 主耶稣清楚地解释了这个比喻,说明为什么「神国的福音」(1节)临到时,听道的人会对「神的道」(11节)有不同的反应。四种土壤比喻四种听道的态度,既是四种人的属灵光景、也是一个人追求真理的四种状态
    1. 「那些在路旁的」(12节),比喻听道的人并不在意,所以听过之后很快淡忘,在深入内心之前就被魔鬼夺去了。正如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不受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七30)。
    2. 「那些在磐石上的」(12节),比喻听道的人被恩典和安慰吸引,所以「欢喜领受」(12节),但却听不得扎心的信息,因此「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13节),经不起环境和难处的试炼。正如那些「因吃饼得饱」(约六26)而寻找主的人。
    3. 「那落在荆棘里的」(14节),比喻听道的人「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14节)等各种偶像所占据,没有剩下多少时间和精力留给属灵的生命,结果只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正如那位「忧忧愁愁地走了」(太十九22)的少年官。
    4. 「那落在好土里的」(15节),比喻听道的人把真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15节)。当人把「神的道」藏在心里的时候,「神的道」就会在生命中产生奇迹。正如那些跟随耶稣的妇女(2-3节)。
  • 主耶稣清楚的解释,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不必对这个比喻的细节过度联想,比如:怎样才能预备心田、把坏土变成好土?怎样才能精耕细作、使好土多结果子?相反,这个比喻提醒我们:种子落在坏土中,一定没有好收成;但种子落在「好土」中,得到好收成却不是根据「好土」的能力,因为任何「好土」都不可能「结实百倍」(8节)。因此,当神的国度临到地上的时候,人的责任是把真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不要忽略和阻挡「神的道」;但属灵生命的成长并不是倚靠肉体的努力,而是单单倚靠「神的道」本身的生命大能

【路八16】「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

【路八17】「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路八18】「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 16-18节是「点灯的比喻」,这个比喻在《马太福音》中的上下文和意义都和这里不同(太五15-16)。主耶稣用「撒种的比喻」(4-15节)来解释听道者的不同态度,接着用「点灯的比喻」(16-18节)来要求传道者应有的态度。
  • 人点灯的目的不是为了隐藏,「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16节)。神的话语也是为了向世人宣讲,因为「神的道」(11节)就是真光,为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9)。因此,主耶稣向各种人「宣讲神国的福音」(1节),把「神的道」撒在各种人的心田里,并不区分路旁、磐石、荆棘还是好土(5-8节)。传福音的人应当把结果交托给神,因为神说:「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五十五10-11)。
  • 但是,虽然众人对「神的道」会有不同的回应,门徒却「应当小心怎样听」(18节),好好领受和回应。因为门徒不只是为自己听,也是为了将来他们传道的对象听;准备等「争战的日子」(赛四十2)满了,把暂时「掩藏、隐瞒」(16节)的「神的奥秘」(10节)传给众人。这也是对今天每一个信徒的吩咐:
    1.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18节),那些领悟了真理、并且谦卑顺服的人,还将得着更多真理的亮光。
    2. 「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18节),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他们自以为懂的真理只是一知半解;那些听而不行的人,他们引以为豪的亚伯拉罕子孙身分也会归于无有(21节;三8)。因为一个人懂得越多,越承认自己无知;越明白真理,越愿意顺服遵行。

【路八19】「耶稣的母亲和祂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祂跟前。」

【路八20】「有人告诉祂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

【路八21】「耶稣回答说:『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 19-21节是「家人的比喻」。主耶稣用「撒种的比喻」(4-15节)解释听道者的态度,用「点灯的比喻」(16-18节)要求传道者的态度,现在要用「家人的比喻」(19-21节)来教导遵行真道的态度。
  • 主耶稣忙于传道,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可三20),所以有亲属「说他癫狂了」(可三21),从四十多公里之外的拿撒勒请了「耶稣的母亲和祂弟兄」(19节)来劝祂(可三31)。借着这个机会,主耶稣宣告:最重要的不是听道,而是「听了神之道而遵行」(21节)。因为「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约七17),才能明白神的旨意、把神的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15节)。
  • 神国里的关系不是建立在旧造生命的关系上,而是建立在新造生命的基础上。因此,凡是「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21节),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六35)、成为主耶稣的家人(21节)。所以基督徒彼此互称「弟兄姐妹」。

【路八22】「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他们就开了船。」

【路八23】「正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

【路八24】「门徒来叫醒了祂,说:『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耶稣醒了,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

【路八25】「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他们又惧怕又希奇,彼此说:『这到底是谁?祂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祂了。』」

  • 22-56节的主题,是「耶稣显明神国的权柄」,包括:
    1. 耶稣对自然的权柄(22-25节);
    2. 耶稣对灵界的权柄(26-39节);
    3. 耶稣对生命的权柄(40-56节)。
  • 「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22节),可译为「我们渡到湖的对岸去吧」(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指渡到加利利海东岸的低加坡里(26节;可五20)。那里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主耶稣主动前去服事外邦人。渡海大约需要一两个小时,但可能因为疲惫,所以「正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23节)。
  • 实际上,主耶稣不辞劳苦地「渡到湖那边去」,只是为了拯救「一个被鬼附着的人」(27节)。这世上即使只有一个罪人,神也会赐下祂的独生子(约三16)。
  • 加利利海位于海平面以下两百多米的约旦河谷,空气温暖湿润。东面的约旦高原比湖面高出九百米,空气干冷。巨大的温度、湿度和高度差异,会使周围山上的强风突然下降到湖面,毫无预警地出现风暴。而加利利海最深只有四十三米,浅湖很容易被风吹起大浪。因此,「湖上忽然起了暴风」(23节),对于渔船来说非常危险。
  • 主耶稣疲惫地在船上睡着了,连风暴都无法叫醒祂,但门徒的小信却可以将祂唤醒。他们喊着:「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24节),却忘了祂曾经说过:「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22节)。而主耶稣「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24节),表明祂对大自然有完全的权柄过去两千年来,许多信徒和教会也常常以为船快沉了,但最终却发现并非如此,因为有主在我们的船上,祂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20)。
  • 主耶稣先施恩、再责备,先平静风浪,然后才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25节)。我们若有主耶稣在自己的人生船上,祂也必能平静我们生命中的风浪。而每次平静风浪以后,祂岂不也常常温柔地对我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 门徒们都知道,只有神才有权柄平息风浪(诗六十五6-7;九十三4;一百零四7-9;一百零七29)。所以耶稣平静风浪,表明祂有神的权柄;但祂又疲惫地熟睡,表明祂是个真正的人。门徒们自以为已经认识了耶稣,所以「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五11、28)。但现在,他们却发现主耶稣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所以又惧怕又希奇地彼此说:「这到底是谁」(25节)——祂明明已经精疲力尽,但却只用一句话就平息了风浪;祂明明能够平息风浪,但却疲惫到风暴也无法将祂唤醒;祂怎么可能这么软弱,同时又这么有能力呢?当门徒们真正地认识祂、与祂联合以后,还会惊奇地发现,祂的能力也可以「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

【路八26】「他们到了格拉森(有古卷: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对面。」

【路八27】「耶稣上了岸,就有城里一个被鬼附着的人迎面而来。这个人许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坟茔里。」

【路八28】「他见了耶稣,就俯伏在祂面前,大声喊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祢有什么相干?求祢不要叫我受苦!』」

【路八29】「是因耶稣曾吩咐污鬼从那人身上出来。原来这鬼屡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铁链和脚镣捆锁,他竟把锁链挣断,被鬼赶到旷野去。」

【路八30】「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牠说:『我名叫“群”。』这是因为附着他的鬼多。」

【路八31】「鬼就央求耶稣,不要吩咐牠们到无底坑里去。」

  • 「加利利的对面」(26节),指加利利海东岸的低加坡里地区,那里有十座外邦人的希腊化城市,被称为「格拉森人的地方」(26节),也被称为「加大拉人的地方」(太八28)。
  • 在《马太福音》的记载中(太八28-34),一共有两个被鬼附的人。《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却只记录了其中一个人,可能因为只有他成了门徒(39节)。
  • 「只住在坟茔里」(27节),指当地的坟茔都是可以进入的洞穴,既可以埋葬死人,也可以供活人居住。
  • 这人称呼主耶稣「至高神的儿子」(28节),因为污鬼总是比文士和法利赛人更清楚地认识主耶稣的身分(四34、41),这并不奇怪,因为「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二19)。惧怕就像爱一样,也可以叫眼睛明亮,但却不能使内心顺服。
  • 「我与祢有什么相干」(28节),可译为「祢为什么干扰我」(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污鬼的话代表了今天许多人对耶稣的态度,他们承认宇宙中可能有神,却不愿让神来干涉自己的人生。这种客观道理上的认识,对我们的生命毫无益处。
  • 「求祢不要叫我受苦」(28节),表明污鬼知道最后审判的时间还没有到。因为主耶稣第一次来,为要施行拯救;祂再来时,才会施行审判。「无底坑」(31节)是暂时拘禁邪灵的地方(启九1),而牠们的结局乃是火湖里的「永火」(太二十五41;启二十10)。
  • 「是因耶稣曾吩咐污鬼从那人身上出来」(29节),这句话表明,在这人还神志不清的时候,主耶稣就已经主动施行了拯救,完全不看他有没有信心。
  • 主耶稣问那人「你名叫什么」(30节),但回答的却是污鬼。主耶稣在众人面前问污鬼的名字,是要将这个人的需要显明在周围的所有人面前,让大家明白这人正置身于何等可怕的境地,因为辖制这人的(29节),乃是一支邪恶的军团。
  • 「群 λεγι?ν/legeon」(30节),又被译为「营」(太二十六53),指一个罗马军团。新约时代的罗马军团由5200名步兵和120名辅助部队组成,可见这人身上附了许多鬼,难怪「没有人能制伏他」(可五4)。
  • 这位格拉森人的光景,正是末世罪恶泛滥的人性写照(提后三1-5);唯一能够拯救他们的,不是道德说教、也不是物质满足,而是主耶稣的权能。祂正是为此来到外邦人的地方,向外邦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四18),「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5)。

【路八32】「那里有一大群猪在山上吃食。鬼央求耶稣,准牠们进入猪里去。耶稣准了牠们,」

【路八33】「鬼就从那人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湖里淹死了。」

【路八34】「放猪的看见这事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

【路八35】「众人出来要看是什么事;到了耶稣那里,看见鬼所离开的那人,坐在耶稣脚前,穿着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

【路八36】「看见这事的便将被鬼附着的人怎么得救告诉他们。」

【路八37】「格拉森四围的人,因为害怕得很,都求耶稣离开他们;耶稣就上船回去了。」

【路八38】「鬼所离开的那人恳求和耶稣同在;耶稣却打发他回去,」

【路八39】「说:『你回家去,传说神为你做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满城里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

  • 主耶稣对污鬼的处置,让我们看到几个灵界的事实:
    1. 污鬼并不能长期独立存在,离了人身,就要另找一个安歇之处(太十二43)。
    2. 若主不准,鬼也不能随便行动。猪是不洁净的动物,但也需要「耶稣准了牠们」(32节),鬼才能「进入猪里去」(32节)。
    3. 主耶稣容许污鬼进入猪群,表明在最后的审判之前,污鬼还被允许在那些不洁净的地方活动。
    4. 污鬼带着两千只猪(可五13)「投在湖里淹死了」(33节),可能因为鬼在有水之地才能安歇(太十二43)。
    5. 主耶稣允许这些猪死亡,因为撒但的本性就是破坏毁灭,污鬼不是毁灭猪群、就是毁灭那人。
    6. 污鬼让猪死亡的方法,并不是直接动手,而是带「那群猪闯下山崖」(33节)。撒但让人死亡的方法,不是直接杀人,而是将人引入灭亡。
  • 众人见证了救恩(35-36节),但却并没有为同胞的得救而喜乐,反而「因为害怕得很,都求耶稣离开他们」(37节)。因为在世人的心目中,两千只猪的价值比一个人的命更加重要。撒但总是利用财物来控制人心,无论是「得」还是「失」,都会使人拒绝主、远离神。
  • 主耶稣照着他们所求的「上船回去了」(37节)。一个需要救恩的地方,却求救主离开自己。有时候,最糟糕的可能就是神答应了我们无知的祷告,因为「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诗一百零六15)。
  • 众人求耶稣离开,主耶稣就回去了,因为祂知道海那边还有两个人在等待自己的医治(42-43节)。「鬼所离开的那人恳求和耶稣同在」(38节),主耶稣却打发他回家,因为要他向众人传扬神在自己身上「做了何等大的事」(39节)。主耶稣虽然离开了这些拒绝祂的外邦人,但却没有放弃他们,而是怜悯他们的软弱、差遣那位经历了救恩的人向他们做见证。那人不但回家作见证(39节),更「在低加坡里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可五20)。后来耶稣再次经过低加坡里,「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祂按手在他身上」(可七32),可能就是那人所作见证的结果。
  • 今天,我们都像这位被鬼附的外邦人,身内身外受到许多捆绑和辖制,甚至都不知道需要拯救。「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弗二4-5),因此,我们也有责任见证神为自己所做的大事(39节),「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上图:格拉森(今 Kursi)的山崖,传统认为这就是二千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的地方。

上图:格拉森(今 Kursi)的山崖,传统认为这就是二千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的地方。

【路八40】「耶稣回来的时候,众人迎接祂,因为他们都等候祂。」

【路八41】「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耶稣到他家里去;」

【路八42】「因他有一个独生女儿,约有十二岁,快要死了。耶稣去的时候,众人拥挤祂。」

  • 「回来」(40节),指回到迦百农。「耶稣回来的时候,众人迎接祂,因为他们都等候祂」(40节),表明他们已经等了很久,因为睚鲁的独生女「快要死了「(42节)。
  • 「管会堂的」(41节),是在犹太会堂里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犹太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睚鲁 ???ρο?/Iaeiros」(41节)是希伯来文名字「睚珥」(民三十二41)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被神光照的人」。
  • 管会堂的睚鲁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众人面前俯伏拜主,表明他的迫切和信心。但是,他的信心还不如同城的外邦百夫长。因为百夫长说,「只要祢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七7),而睚鲁却「求耶稣到他家里去」(41节)。但是,主耶稣却不介意他信心的残缺,毫不犹豫地去了。因为主耶稣要进一步光照他。
上图:迦百农的会堂遗址。

上图:迦百农的会堂遗址。

【路八43】「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

【路八44】「她来到耶稣背后,摸祂的衣裳䍁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路八45】「耶稣说:『摸我的是谁?』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着祢。(有古卷加:祢还问摸我的是谁吗?)』」

【路八46】「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

【路八47】「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祂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着众人都说出来。」

【路八48】「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

  • 「血漏」(43节)的实质就是漏掉生命,因为肉身的生命是在血里(利十七11),血漏的女人「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43节),里外都枯干了。
  • 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43节),睚鲁的女儿「约有十二岁」(42节),可见这女孩诞生之日,正是那女人开始患血漏之时。这两个人就像是一个人的两面,从出生开始,表面上是在不断成长,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漏掉生命,直到走向最终死亡。
  • 按照律法,「血漏」是不洁净的,接触血漏病人的也会不洁净(利十五25-27)。因此,这位女人并不想让人知道,只想偷偷地摸主耶稣的「衣裳䍁子」(44节)。她的动机是出于信心,做法却是根据迷信。
  • 主耶稣并非不知道谁摸了祂,但却故意问「摸我的是谁」(45节)。因为主耶稣要鼓励这位女人站出来,一面公开见证她的信心,一面也挑战那些「拥拥挤挤紧靠着」(45节)祂的众人:自己已经被不洁净的女人摸过了,他们还敢跟随吗?睚鲁还敢打开家门吗?主耶稣正等着睚鲁和众人用信心来「摸」祂,从祂那里支取能力。
  • 主耶稣特地澄清:「女儿,你的信救了你」(48节),表明是她「信」、而不是「摸祂的衣裳䍁子」(44节)救了她。这也是四福音中唯一一个被主耶稣称为「女儿」(48节)的女人(太九22;可五34),表明她已经获得了新的生命。
上图:犹太人根据民十五37-40和申二十二12,在衣服下摆佩带的䍁子,提醒自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䍁子」的希伯来文「Tzitzit/?????」数值是400+10+90+10+90=600。每个䍁子都由5个结和8根线组成,5个结代表摩西五经,8根线代表完全。600+5+8=613,象征摩西律法中的613条律例和典章。东欧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的䍁子5个结之间的圈数是7+8+11+13=13*3,是「神是独一」(申六4)的希伯来文数值。西班牙塞法廸犹太人(Sephardi)的䍁子5个结之间的圈数是10+5+6+5=13*2,是「耶和华」的希伯来文数值。

上图:犹太人根据民十五37-40和申二十二12,在衣服下摆佩带的䍁子,提醒自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䍁子」的希伯来文「Tzitzit/?????」数值是400+10+90+10+90=600。每个䍁子都由5个结和8根线组成,5个结代表摩西五经,8根线代表完全。600+5+8=613,象征摩西律法中的613条律例和典章。东欧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的䍁子5个结之间的圈数是7+8+11+13=13*3,是「神是独一」(申六4)的希伯来文数值。西班牙塞法廸犹太人(Sephardi)的䍁子5个结之间的圈数是10+5+6+5=13*2,是「耶和华」的希伯来文数值。

【路八49】「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

【路八50】「耶稣听见就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

【路八51】「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不许别人同祂进去。」

【路八52】「众人都为这女儿哀哭捶胸。耶稣说:『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路八53】「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就嗤笑耶稣。」

  • 「不要劳动夫子」(49节),可译为「不要劳驾老师了」(和合本修订版)。
  • 主耶稣回过头去寻找血漏的妇人,心急如焚的睚鲁一句话也没有说。现在,血漏的女人痊愈了,睚鲁却听到了女儿的噩耗(49节)。但是,就在他的盼望瓦解、信心崩溃之前,主的话语却首先临到了:「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50节)。正如风暴不能拦阻耶稣前往格拉森,血漏的女人也不会耽误耶稣来到睚鲁的家;无论是海上的风暴、还是路上的拥挤,都是为了试炼人的信心,好让我们更加认识神国的权柄。
  • 在人看来已经绝望、已经没有可能的时候,主耶稣却说:「不要怕,只要信」。这个「信」不是自信,也不是心想事成,而是单单「信」眼前的这位主。那位血漏的妇人已经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什么叫「信」(48节),在信心上成了犹太会堂领袖的榜样。而主耶稣被不洁净的女人摸过以后,睚鲁仍然向祂打开了家门(51节),表明他已经学到了信心的功课。
  • 血漏的妇人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隐私,主耶稣却坚持要她公布于众(47节);死里复活是更大的神迹,但主耶稣却「不许别人同祂进去」(51节)。因为主耶稣并不需要向那些「嗤笑」(53节)祂的众人证明自己,只需要让被拣选的门徒认识神国的权柄。
  • 这是主耶稣第一次把「彼得、约翰、雅各」(51节)单独挑选出来,见证祂的复活大能。可能因为这三位门徒将要承受更大的托付(彼后一16-18;约二十一22-23;徒十二2),所以需要领受更深的启示(九28;可十四33)。
  • 人所看到的死,在神的眼中却不是死。灵魂离开身体并不是死,所以主耶稣说:「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53节)。在新约圣经中,从来不说信徒死了,而是说「睡了」(徒七60;十三36;林前十五6)。但主耶稣的话却引来了世人的「嗤笑」(53节),因为「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53节)。世人总是认为自己对死亡的事实了如指掌,却不知道如何解决死亡的难题。

【路八54】「耶稣拉着她的手,呼叫说:『女儿,起来吧!』」

?【路八55】「她的灵魂便回来,她就立刻起来了。耶稣吩咐给她东西吃。」

【路八56】「她的父母惊奇得很;耶稣嘱咐他们,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诉人。」

  • 54节的「女儿」原文是「孩子」,与48节的「女儿」不同。
  • 「耶稣吩咐给她东西吃」(55节),是要证明她的生命力已经完全恢复了。
  • 正如大卫第一次利乏音谷之战的经验(撒下五18-21),并不能成为第二次争战的教条(撒下五22-25);主耶稣刚刚鼓励外邦人「传说神为你做了何等大的事」(39节),现在却嘱咐犹太人「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诉人」(56节)。因为外邦人并没有政治弥赛亚的情结,而许多犹太人却把弥赛亚想象成政治和军事的领袖(约六15),无法理解一个需要上十字架的基督。
  • 22-56节所记录的四个神迹,显明了神国之王对于自然、灵界和生命的权柄。主耶稣不但「宣讲神国的福音」(1节),也借着神迹来显明神国的权柄。这些神迹并不是为了解决人的难处,也没有所谓「信心医治」的模式:
    1. 风暴中的门徒既有需要、又主动呼求,但却对主缺乏信心(24-25节);
    2. 被污鬼附的人不知道需要,也没有主动寻求主,更谈不上有什么信心(29节);
    3. 血漏的妇人有需要、有信心,但却没有胆量表达信心,也不敢公开寻求主(47节);
    4. 睚鲁的女儿在人看来已经不必寻求主(49节),甚至嗤笑主(53节)。
  • 虽然这些人没有一个在信心上是完全的,但主耶稣的回应既不是根据人的需要,也不是基于人的信心;相反,祂做或不做、说或不说,都是单单根据父神的旨意(约六38)。因此,有时人带着需要来寻求主,主耶稣反而离开(四43);有时人根本不觉得需要,主耶稣却主动给他们解决难处(29节)。主耶稣在地上所有的服事,都是按照神的方式、根据神的时间,为要成就神的旨意、叫人真正认识「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因此,无论是魔鬼的试探、还是世人的需要,都不能让主偏离十字架的道路。

读经有感:别劳动主(49节)

  祷告是主赐给人最珍贵的恩典之一。若主赐我一部汽车,用坏了就没了;若主赐我一千万,花光了就没了。但如果主赐我无限祈求和祷告的权柄,我可就接上了无穷无尽的供应源泉。有人认为事态已严重到无从复加的地步,所以别劳动主,因为不晓得主的大能大力。有人认为自己已败坏堕落到无底深渊,所以别劳动主,因为不晓得主的仁爱怜悯。有人认为事情已变为历史陈迹,所以别劳动主,因为不晓得主超越时空。有人认为自己做事自己当,所以别劳动主,因为不晓得主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有人认为所遭遇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别劳动主,因为不晓得主无微不至。说到底,主不但乐意听允我们所有恳切的祈求,而且也必按祂的智慧和仁爱替我们作一切必要的筛选。我们没必要庸人自扰,为自己设限。我们只管天天坦然无惧的来到祂的施恩宝座前,得怜悯、得恩惠、得帮助!(来四16)

默然自问:

  1. 是否时至今日,传道、宣道、讲道、证道,在本质和本意上真还有所不同?是否有人每周一次在讲台上用口把一篇精心制作鲜活的信息,若能说得头头是道,令人心满意足、精神抖擞,他就算是个时代性的先知?(1节)
  2. 是否在主的眼里,英雄不问出身,不论背景和经历如何污秽卑劣,只要肯在祂的怜悯和医治下,诚心实意地信靠祂、跟随祂,就人人都能大派用场?(2-3节)
  3. 比喻,是否在自己对别人清楚表达或深切传迪,自己内心意识性的认识和知觉上,绝对不可或缺?为什么?(4-8上)
  4. 比喻的内容既然不等同于比喻中所指人内心的实际,则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善用比喻?又应该如何传神到位地讲述比喻?
  5. 对听取比喻的人而言,究竟有什么在明不明白、在认不认同、在愿不愿意、在遵不遵行等事上的自由和挑战?(8下-15节)
  6. 是否人在血缘关系与属灵关系之间必存在一定的张力和挑战?究竟对自己而言,两种关系孰轻孰重?为什么?
  7. 是否已经想清楚要如何在今生两种关系的狭缝中过着在地如天的生活?
  8. 既然被耶稣从群鬼中释放出来的人亲口要求跟主同在一起,为什么主却被吩咐他回家去传扬主在他身上所显的作为?是否我能从其中领悟到主在指引人方面同中有异的具体原则?(38-39节)
  9. 究竟人所以能主动支取耶稣之能力的机制和原则是什么?(46节)
  10. 能否比较众人对耶稣预言性讲论的嗤笑之举,与睚鲁对耶稣权能性作为的惊讶之情,然后从中分析并总结出,人在信主之前,心中必然抗拒耶稣之预言极为合乎情理的依据,以及人在信主之后,心中应当接受预言之耶稣更为合乎情理的依据?(52-56节)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路加福音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路加福音第9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