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10章逐节注解、祷读

【徒十1】「在凯撒利亚有一个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百夫长。」

【徒十2】「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

  • 「凯撒利亚」(1节)位于约帕北面6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是大希律为了讨好凯撒建造的希腊化城市,拥有港口、圆形剧场和竞技场,罗马巡抚的总部即设在这里。这里是罗马帝国统治犹太地的行政中心,居民大都是希腊化的外邦人。
  • 「哥尼流」(1节)的意思是「号角」,是一个常见的罗马名字。
  • 主后第一世纪的罗马军团(Roman legion)由5200名步兵和120名辅助部队组成,每个军团分成十个「营 Cohort 」(1节),各由一名「千夫长」(二十一31)指挥。其中九个营各有六个标准百人队(80人),第一营有五个双倍百人队(160人)。「百夫长 Centurion」(1节)是罗马军队中最重要的职业军官,管辖一个百人队(Centuria),平时负责训练,战时负责指挥。一个人要想成为百夫长,必须获得数位重要人物的推荐信,年满30岁,具备读写能力。因此,百夫长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经验,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圣经中百夫长的形象都很正面。
  • 「意大利营」(1节)由来自意大利的罗马公民组成,完全不受犹太教的影响。主后41-44年,犹太王希律·亚基帕(Herod Agrippa,主后41-44年在位)统治犹太地(十二1),那时驻防凯撒利亚的可能是亚基帕的守备部队(十二9)或叙利亚辅助部队。因此,「意大利营」的百夫长哥尼流信主,可能发生在主后37-41年罗马巡抚马路勒(Marullus,主后37-41年在位)管理犹太地期间。
  • 「虔诚人」(2节),经常用来形容一个相信以色列的神、遵守圣经教导的外邦人,但可能还没有接受割礼、遵守所有的犹太教规条。在哥尼流之前,教会已经接纳了两位信主的外邦人:一位是「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六5),但他已经受了割礼,被犹太人认为享有立约之民的一切权利;另一位是衣索匹亚的太监(八17),但他没有办法受割礼。因此,哥尼流是第一个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十一2)只有接纳了他,才能消除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成见,向外邦人敞开宣教的大门。
  • 虽然哥尼流「全家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2节),但若没有信主,还是不能得救。因为天然人的「虔诚」是不可靠的,出于肉体的「敬畏、周济、祷告」,都会因着时间和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不足以使人进入神国(约三3)。当主耶稣说「你们必须重生」(约三7)的时候,坐在祂面前的不是一个道德败坏、罪大恶极的人,而是虔诚敬畏、德高望重的尼哥德慕。同样,一个外邦「虔诚人」也需要基督的救恩。
上图:大希律建造的凯撒利亚圆形剧场(Caesarea Amphitheatre),是地中海东部现存最古老的罗马剧院,至今仍在夏季用于举办音乐会,可容纳15,000观众。

上图:大希律建造的凯撒利亚圆形剧场(Caesarea Amphitheatre),是地中海东部现存最古老的罗马剧院,至今仍在夏季用于举办音乐会,可容纳15,000观众。

【徒十3】「有一天,约在申初,他在异象中明明看见神的一个使者进去,到他那里,说:『哥尼流。』」

【徒十4】「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

【徒十5】「现在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

【徒十6】「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房子在海边上。』」

【徒十7】「向他说话的天使去后,哥尼流叫了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兵来,」

【徒十8】「把这事都述说给他们听,就打发他们往约帕去。」

  • 犹太教每天有三次定时的祷告:上午九点「巳初」(二15)、中午十二点「午正」(9节)、下午三点「申初」(3节;三1)。哥尼流正在「申初」祷告的时候(30节),看见了「异象」(3节)。
  • 「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4节),表明他看见异象的时候神智十分清醒。他没有想到,天使竟愿意向一个未受割礼的外邦人显现,这个外邦人「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弗二12)。
  • 「主啊」(4节)是尊称,相当于「先生」。
  • 天使首先向哥尼流确认了一件事:「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4节)。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哥尼流还「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5节),才能知道让他「全家得救」(十一14)的真理。
  • 「西门」是希伯来文「西缅」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听见」。这是一个常见的犹太名字,所以天使特地指出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彼得」是主耶稣给使徒彼得起的希腊文名字(路六14),意思是「石头」,亚兰文就是「矶法」(约一42)。这位彼得很奇怪,他居然与不洁净的人为伍,「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6节)。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居然都叫「西门」,似乎代表神的两耳都「听见」(创二十九33)了!
  • 天使的话,表明哥尼流可能正在祷告中犹豫什么。他知道以色列的神是大有能力的神,但却不知道是否应该接受割礼、加入犹太教;他可能已经听过腓利所传的福音(38节),但却不知道一个外邦人能否被腓利所传的基督接纳。就在这个时候,这位基督亲自差派天使来指示他所当行的路。
  • 「虔诚兵」(7节),也是一个敬畏神的人,比较容易和彼得沟通。
  • 天使虽然向哥尼流显现,却不直接向他传福音,而是让他去约帕「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因为圣灵如此煞费苦心地带领,最终的目的并非向哥尼流一家传福音,而是为了向教会启示福音的真理:一方面,主借着彼得教导哥尼流,使他认识真理、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另一方面,主也借着哥尼流启示彼得,让他认识主的心意,接纳未受割礼的外邦信徒。今天,神也没有让天使飞在空中、传永远的福音(启十四6),而是把大使命交托给教会;因为大使命的目的,不但要让我们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二十八19),也要使我们在这过程中与主同在、成为背起十字架跟从主的门徒(太二十八20)。因此,我们不能只顾给别人传福音,却不用福音每天更新自己,以致「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

上图:硝皮匠西门的家,位于约帕旧城。

【徒十9】「第二天,他们行路将近那城。彼得约在午正,上房顶去祷告,」

【徒十10】「觉得饿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预备饭的时候,彼得魂游象外,」

【徒十11】「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

【徒十12】「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

【徒十13】「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

【徒十14】「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

【徒十15】「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徒十16】「这样一连三次,那物随即收回天上去了。」

  • 凯撒利亚离约帕60公里,大约需要走15个小时。哥尼流的三个代表从下午三点出发,必须连夜急行军,只在途中短暂露宿,才能在第二天中午到达约帕。
  • 古时中东的房顶是平的,从屋外沿墙筑有土梯,可以「上房顶去祷告」(9节)。
  • 「觉得饿了,想要吃」(10节),并不是午餐前的饥饿。因为古代的犹太人通常每天吃两顿、不吃午餐:上午晚一点的时候(二15)、或在工间休息时吃早餐(得二14;箴三十一15),天黑以后吃晚餐。中午是「正预备饭的时候」(10节),并非正常的吃饭时间。
  • 「魂游象外」(10节),指恍如做梦、却又没睡着的状态。
  • 律法的食物条例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12节)分为洁净的和不洁净的,规定以色列人不可吃不洁净的物(利十一1-47)。
  • 「主啊,这是不可的」(14节),这并不是彼得不顺服神,而是因为此时彼得并不知道向他说话的是谁。「主啊」只是尊称,相当于「先生」。
  • 圣灵一连三次把异象显给彼得看,等于向彼得宣告,律法中洁净和不洁净的食物之间的区别,从此已经取消了,因为都已经被神分别为圣。既然「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15节),所以「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28节),犹太门徒就可以放心与外邦人来往,把福音也传给他们。「圣」和「俗」的分别,只在于是否被神洁净过;无论是人、事、物,都适用这个原则。
  • 律法中的食物条例,是为了明显地把神的百姓「分别出来」(利十10):每当他们和外邦人接触的时候,不同的生活习惯就会不住提醒他们,要「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同样,属灵的生命也应当被「分别出来」、「成为圣洁」(利十一44)。但「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三24),现在基督已经成全了律法(太五17),祂宣告「凡从外面进入的,不能污秽人」(可七18),「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可七20);因此,「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可七19;林前十25-26)。神所看中的,是人「分别出来」的实际;所以使徒保罗说:「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罗十四14),「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提前四4-5)。

【徒十17】「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外,」

【徒十18】「喊着问:『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

【徒十19】「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圣灵向他说:『有三个人来找你。」

【徒十20】「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

【徒十21】「于是彼得下去见那些人,说:『我就是你们所找的人。你们来是为什么缘故?』」

【徒十22】「他们说:『百夫长哥尼流是个义人,敬畏神,为犹太通国所称赞。他蒙一位圣天使所指示,叫他请你到他家里去,听你的话。』」

  • 「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17节),哥尼流所差的人恰好就到了。这时,圣灵也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分(十一12):「是我」(20节),证明彼得的异象是出于圣灵的启示(19-20节),并不是他自己在做白日梦。
  • 这三个人不但是外邦人,而且是罗马占领军,犹太人绝对不会把他们接进家门,所以圣灵特地命令彼得「和他们同往」(20节)。
  • 「不要疑惑」(20节),这句话正如主耶稣所应许的:「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只有圣灵先在彼得身上动工,他才能放下自己的成见、接受「神所洁净的」(15节)食物和人。
  • 这三人是哥尼流打发来的(8节),但圣灵却说「是我差他们来的」(20节)。因为人若顺从神的旨意(5节),神就会认可人的行动就是祂的行动,并且会为人的行动负责。

【徒十23】「彼得就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们同去,还有约帕的几个弟兄同着他去;」

【徒十24】「又次日,他们进入凯撒利亚,哥尼流已经请了他的亲属密友等候他们。」

  • 「彼得就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23节),不是因为好客,而是顺服圣灵、「和他们同往」(20节)。通常犹太人不会招待外邦人在家中住宿,但彼得已经完全明白了异象的意义(28节),所以不再坚持自己(29节)。于是,一个伟大的使徒、一个受人歧视的硝皮匠、两个外邦人的仆人、一个罗马帝国的士兵,当晚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这个画面恰好表明:基督「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弗二16-17)。
  • 当凯撒利亚的港口忙着装卸,当约帕的硝皮匠忙着工作,当芸芸众生都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圣灵已经为世人预备了最好的礼物——祂一面差遣天使到凯撒利亚,一面在约帕赐下异象。当这两群人相会之后,在基督里就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外邦人;既没有被征服者,也没有侵略者;只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林前一2)。今天,我们在约帕仍能看见硝皮匠西门的房子,不远之处海水的澎湃也像两千年前一样,不住地提醒我们:一切傲慢、偏见和怨恨都应当被除去,因为主已经「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弗二16)。
  • 彼得顺服圣灵,愿意打破犹太人和外邦人的隔阂,前往哥尼流的家。但他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事件还有更大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单独行动,而是和约帕的另外六位犹太弟兄同去(十一12)。这七个人都顺服圣灵,不但放下成见,也放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结果就为这件救恩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了完全的见证(十45-46;十一12)。
  • 「又次日,他们进入凯撒利亚」(24),表明彼得是以正常的速度赶路,该吃饭就吃饭、该祷告就祷告、该休息就休息,所以第二天下午才走完60公里、到达凯撒利亚。彼得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圣灵并没有告诉他到哥尼流那里做什么(29节)。
  • 哥尼流不但自己敬畏神,也关心亲朋好友的灵魂,所以「已经请了他的亲属密友等候他们」(24节)。
上图:大希律建造的凯撒利亚引水渠。

上图:大希律建造的凯撒利亚引水渠。

【徒十25】「彼得一进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脚前拜他。」

【徒十26】「彼得却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

【徒十27】「彼得和他说着话进去,见有好些人在那里聚集,」

【徒十28】「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

【徒十29】「所以我被请的时候,就不推辞而来。现在请问:你们叫我来有什么意思呢?』」

【徒十30】「哥尼流说:『前四天,这个时候,我在家中守着申初的祷告,忽然有一个人穿着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

【徒十31】「说:“哥尼流,你的祷告已蒙垂听,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

【徒十32】「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

【徒十33】「所以我立时打发人去请你。你来了很好;现今我们都在神面前,要听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话。』」

  • 哥尼流「俯伏在他脚前拜他」(25节),并不是敬拜彼得,而是把他当作神的代表尊重(33节)。但「彼得却拉他」(26节)、拒绝了这个大礼,因为他清醒地知道,不管自己的讲道多有果效、医治多有能力,但始终「也是人」(26节)。建造基督身体的每一个进展,都是主耶稣自己亲自推动、安排的,使徒只是主所使用的器皿,不可窃取神的荣耀。今天,有些牧师最难忍受的就是群羊的顶撞,一面口说没有关系,一面心中又记一笔;有些长老最难拒绝的就是人前的尊重,一面口称荣耀归神,一面心中沾沾自喜。这都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也是人」。
  • 当着七个犹太人的面,哥尼流竟然放下罗马百夫长的架子,在这些被征服的犹太人面前拜彼得,表明他已经渴慕真道很久了,迫切地想知道神要对自己说什么(33节;十一14)。
  • 「前四天,这个时候」(30节),表明此时是下午三点。整个时间线是:
    1. 第一天下午三点,哥尼流在异象中得到天使的指示,「立时打发人去请」(33节);
    2. 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哥尼流的代表急行军到达约帕;
    3. 第三天,彼得不慌不忙地赶路;
    4. 第四天下午三点,彼得到达凯撒利亚。

【徒十34】「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徒十35】「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徒十36】「神借着耶稣基督(祂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

【徒十37】「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

【徒十38】「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

【徒十39】「祂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祂挂在木头上杀了。」

【徒十40】「第三日,神叫祂复活,显现出来;」

【徒十41】「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祂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祂从死里复活以后和祂同吃同喝的人。」

【徒十42】「祂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祂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

【徒十43】「众先知也为祂作见证说:“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

  • 34-43节是彼得的第三篇讲道(二14-36;三12-26),前两篇是对犹太人,第三篇是对外邦人。
  • 首先,彼得从哥尼流及其亲友对神的态度说起(34-35节)。这个开场白一面称赞了这些外邦人的饥渴慕义,一面宣告了他刚刚领悟的真理,实在是非常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二十五11):
    1. 「神是不偏待人」(34节),祂的救恩临到世人,并不分种族、国籍、地位和背景。
    2. 「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35节),并非行了割礼才会蒙神悦纳(出十二48)。
  • 第二步,彼得见证了耶稣的所是和所作(36-39a节)。面对这些对弥赛亚毫无概念的外邦人,彼得并没有一开头就讲旧约的预言(二16)、也没有立刻谴责犹太领袖弃绝弥赛亚(三13),而是首先介绍「神借着耶稣基督(祂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36节)。
  • 第三步,彼得见证了耶稣的死而复活(39b-40节)。《使徒行传》有五次宣告使徒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二32;三15;五32;十41;十三30-31),其中四次都是由彼得代言。但对于这些外邦人,他并没有强调犹太人钉死了耶稣(二23;三15;四10;五30),而是强调耶稣被「挂在木头上」(39节;申二十一22-23),担当了世人当受的咒诅(加三13)和审判(彼前二24)。
  • 第四步,彼得宣告了神的拣选(41节)。主耶稣复活以后,「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祂作见证的人看」(41节)。因此,祂的显现并非为了让世人都因看见而信祂,而是为了坚固已经信祂的见证人;祂上十字架也不是为了让世人都自动得救,而是为父神交给祂的羊成就救恩(约十25-30)。
  • 第五步,彼得宣告了基督的恩典:「祂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42节),把救恩传给犹太人和外邦人,这道的内容既包括审判(42节)、也包括救赎(43节)。
  • 第六步,彼得宣告了基督的审判:「祂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42节)。没有审判,就不需要恩典;不讲地狱,就不是福音。实际上,主耶稣不但强调爱,谈论地狱也比圣经里的任何人都多。不管世人爱不爱听,只有讲清罪、才能劝人悔改;只有讲透死,才能让人渴望救恩。
  • 最后,彼得宣告了基督的救恩: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43节;赛三十三24;五十三4-6、11;耶三十一34;但九24)。既然主耶稣是「审判活人、死人的主」,只要呼求祂的名,罪就必定得赦,只有呼求祂的名,罪才能够得赦,人才能「与神和好」(罗五10),这就是「和平的福音」。世上的宗教并非殊途同归,遵行律法也不能自救。如果只要「敬畏主、行义」就够了,圣灵就不必指示哥尼流去邀请彼得;正因为天然人无论怎样「敬畏主、行义」,都是不完全的,一个真正「敬畏主」的人,必然会按照神的吩咐接受救恩,使「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43节)。所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10)。

【徒十44】「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

【徒十45】「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徒十46】「因听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

【徒十47】「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

【徒十48】「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他们又请彼得住了几天。」

  • 圣灵在彼得讲完了必要的真理之后,就打断了彼得的话,「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44节),并不需要经过使徒按手(八17;九17;十九6)。这样,在场的犹太信徒就能确信这是圣灵的作为、并非彼得滥用按手的能力。
  • 「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45节),指犹太门徒。犹太门徒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又用方言赞美神(二3、11),现在,他们见证了「外邦人的五旬节」,看到这些未受割礼的外邦人也接受了完全相同的恩赐(45-46节;十一15),就确信是神自己接纳了外邦人、并非彼得颠覆传统(十一2-3)。
  • 「方言」(46节)指「别国的话」(二4),并非没有意义的舌音,所以这些犹太门徒能听懂他们是「称赞神为大」(46节)。圣灵充满,是让人被圣灵管理、得着见证主的能力,并非让人都说方言(八15-17)。但这些外邦人却得着了方言的恩赐(45节),是因为圣灵要让在场的犹太门徒都同意:「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47节)?
  • 《使徒行传》中提到四类信徒的受洗和受圣灵的经过,次序各不相同:
    1. 犹太人的次序是:悔改、受洗、接受圣灵(二38)。因为犹太人已经熟悉圣经,只需要悔改相信耶稣就是主基督;他们的受洗是悔改的具体行动,悔改之后才能接受圣灵。
    2. 撒马利亚人的次序是:相信、受洗、使徒按手、接受圣灵(八14-17)。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需要经过使徒按手才能接受圣灵,因为神要让与犹太人「没有来往」(约四9)的撒马利亚人也「遵守使徒的教训」(二42)。
    3. 外邦人的次序是:相信、接受圣灵、受洗(十43-48)。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不需要经过使徒按手就接受了圣灵,因为神要主动向使徒显明:「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十一18)。
    4. 施洗约翰门徒的次序是:相信、受洗、使徒按手、接受圣灵(十九2-6)。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需要经过使徒按手才能接受圣灵,因为神要向他们显明必须「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十九5)。
  • 主向外邦人开启了救恩的大门,让外邦人「在所应许的诸约上」(弗二12)也能有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若是教会有丝毫的疑惑,就会给撒但留出破口。所以,圣灵在引导彼得「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48节)之前,做了许多的预备:先用异象引导彼得和哥尼流,让他们能够彼此印证;后用圣灵的恩赐向犹太门徒提供凭据,让教会毫无疑惑。这样,犹太门徒就知道这并不是十二使徒的主意,而是主自己的心意;因此能同心给那些未受割礼外邦人施洗(47节),接纳他们归入基督的身体。
  • 主耶稣如此重视给外邦人施洗,今天我们这些外邦人若是真的信了,必然渴慕尽快受洗(可十六16);人若用各种借口推辞受洗,不是信得糊涂、就是信得不真。
  • 「他们又请彼得住了几天」(48节),而彼得居然同意了。这比起为外邦人施洗,更会让耶路撒冷的犹太门徒震惊(十一2-3),但却会让彼得所学的功课更加扎实(28节),也能让他见证这些外邦人的生命改变。这样,他就能说服那些犹太弟兄:「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十一18)。
上图:腓利和彼得的传道行踪:1、腓利下撒马利亚去宣讲基督,福音临到了撒马利亚人(徒八5-13);2、彼得和约翰再去撒马利亚(徒八14-24);3、使徒回耶路撒冷,一路在撒马利亚各处传扬福音(徒八25);4、腓利在下迦萨的路上传道给衣索匹亚的太监,福音临到了含的后裔(徒八26-38);5、腓利在亚锁都和凯撒利亚传福音(徒八39-40);6、彼得周流四方,到了吕大,许多人信主(徒九32-35);7、彼得到约帕,医治多加(徒九36-43);8、彼得见异象后去凯撒利亚的哥尼流家传道,福音临到了雅弗的后裔(徒十1-48)。

上图:腓利和彼得的传道行踪:1、腓利下撒马利亚去宣讲基督,福音临到了撒马利亚人(徒八5-13);2、彼得和约翰再去撒马利亚(徒八14-24);3、使徒回耶路撒冷,一路在撒马利亚各处传扬福音(徒八25);4、腓利在下迦萨的路上传道给衣索匹亚的太监,福音临到了含的后裔(徒八26-38);5、腓利在亚锁都和凯撒利亚传福音(徒八39-40);6、彼得周流四方,到了吕大,许多人信主(徒九32-35);7、彼得到约帕,医治多加(徒九36-43);8、彼得见异象后去凯撒利亚的哥尼流家传道,福音临到了雅弗的后裔(徒十1-48)。

读经有感:凡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34-35)

  就彼得几经折腾之后的认知而论,敬畏主、敬畏神、敬畏天,就是泛指人对宇宙至高至尊、至善至义、全知至能、全在全权之独一造物主所存的敬畏之心!

  当然,人按自己的意思、为自己的利益、凭自己的想象,或以万象万物为神,或以所雕所塑的偶像为神。但这些由人所想、所设、所造出来的神,其实在造物主面前全都是导人入迷,可憎可恨、可诅可咒的假神!

  显然,无限之上帝对有限之世人的启示总是循序渐进的,尤其在包括三一神论等在内关乎祂自己无限属性的隐秘之事。毕竟对世人和信徒而言,在所有真相尚未完全显明之前,上帝大小的隐秘之事,对世人或信徒而言,一般上总是朦朦胧胧,似懂非懂!

  但话说回来,作为禀赋了神形象、神样式、神灵气的人类,对神早就隐藏在人里面的事,何尝不都也能借助内在良知的部分启示与外在自然的点滴启示,揣摩而得——虽则情形就像人看花蒙了一层纱,观景隔了一层雾!

  哥尼流虽尚未明白耶稣十架整全的赎罪之恩,但他既愿意按心里既有的认知,敬畏主而行义,所以就蒙主悦纳,为他开路,得救在望!

默然自问

  1. 神的使者为何在异象中交代哥尼流去见彼得,而不直接吩咐他归信基督?
  2. 是否上帝所以煞费周章一再借异象要彼得带领外邦人归信基督,就是要彼得放弃或淡视千多年前祂透过摩西和众先知所启示、确立、教导的律例、典章和法度?
  3. 彼得怎能从哥尼流等人以方言赞美高举上帝之事,就认定他们都是受了圣灵的浇灌。究竟这神奇的现象对我们在确认信主归主属主之人的事上,有何重要的启示或提醒?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使徒行传第9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使徒行传第11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