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9章逐节注解、祷读

【罗九1】「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

  • 既然什么「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八39),为什么神允许祂的选民以色列人中有那么多人拒绝主耶稣呢?既然「因信称义」是亚伯拉罕蒙福的途径,为什么有那么多亚伯拉罕的子孙拒绝相信福音呢?
  • 当时罗马教会信徒的主体已经从犹太人变为外邦人,他们对犹太人存有一些误解,因此保罗在九至十一章中特别阐明犹太人在神救恩计划中的角色。

【罗九2】「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

保罗的「大有忧愁」与他的大有快乐相连(八31-39),一个人会为自己得救大有快乐,也会为「骨肉之亲」(3节)没有得救「大有忧愁」。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属灵追求,却对还没信主的亲朋好友没有负担,恐怕我们爱自己多过体贴神的心意。

【罗九3】「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弟兄」和「骨肉之亲」指以色列人(4节)。保罗为了以色列人得救,宁可「自己成为咒诅,与基督分离」,正如主耶稣为了我们得救,成了咒诅(加三13),甚至与父神分离(太二十七46)。保罗的这个心思,实在是体贴主耶稣钉十字架的心意。这也是摩西的心志(出三十二32)。

【罗九4】「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

  • 神特别拣选以色列人,要透过他们祝福全世界。「儿子的名分」:以色列人整体被称为神的儿子(出四22-23;何十一1)。
  • 「荣耀」即神的显现,是神与他们同在的表记,如在摩西的会幕(出四十34)和所罗门的圣殿(王上八10-11)中。
  • 「诸约」包括神与亚伯拉罕之约(创十五18;十七4、21)、西奈之约(出二十四8)、大卫之约(撒下二十三5;诗八十九28),连新约最初也是应许给「以色列家和犹大家」的(耶三十一31)。
  • 「律法」即摩西的律例。
  • 「礼仪」即崇拜仪式的规条,保罗写罗马书的时候,耶路撒冷的圣殿仪式仍然根据利未记。
  • 「应许」包括弥赛亚的应许和神赐给亚伯拉罕与他后裔的应许。

【罗九5】「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祂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

「列祖」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十二个儿子。耶稣基督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犹大的后裔(太一1-2),从人的血统来看,祂是出于以色列「列祖」的有血有肉的真人;但是从祂永恒的存在来看,祂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

【罗九6】「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

「以色列」指「雅各」。保罗是说「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而不是说「外邦信徒取代了以色列人」。

【罗九7】「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 「亚伯拉罕的后裔」包括从妾夏甲所生的以实玛利(创十六15)和从后妻基土拉所生的六个儿子(创二十五2),但他们在神面前都不算能继承应许的「儿女」,因为只有以撒才是神所应许的,被神称为「你独生的儿子」(创廿二2),其他都是亚伯拉罕凭肉体所生的(8节)。
  • 「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引自创二十一12。

【罗九8】「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

  • 「肉身所生的儿女」指凭人天然的能力所生出的儿女,以实玛利即其代表(创十六15;加四23)。
  • 「应许的儿女」指超越人天然的能力,单凭神的应许而生的儿女,以撒即其代表(创十七19;加四28)。
  • 只有神所应许的以撒才是承受神给亚伯拉罕祝福的后裔(创十七5-8;二十二17-18)。人不能靠自己的行为,只能凭着神应许作神的儿女:「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一12)。

【罗九9】「因为所应许的话是这样说:『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本节引自创十八10,证明以撒是凭神的应许所生的。

【罗九10】「不但如此,还有利百加,既从一个人,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

即使同是以撒的后裔,但仍有蒙拣选和不蒙拣选的分别。

【罗九11】「(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

  • 「双子还没有生下来」:神的拣选不是根据他们先天的条件。
  • 「善恶还没有做出来」:神的拣选也不是根据他们后天的行为。
  • 「不在乎人的行为」:不是说神允许人为所欲为,而是在人的眼里,「人的行为」有好坏之分,但在神的眼中,所有「人的行为」都已经败坏了,「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三12)。所以神的拣选「不在乎人的行为」,而是完全根据祂在永恒里的旨意(八28-30)。

【罗九12】「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

本节引自创二十五32。历史上有一段时期,以扫的后裔以东臣服于雅各的后裔以色列(撒下八14;王上二十二47;王下十四7)。

【罗九13】「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本节引自玛一2-3。

【罗九14】「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

若按着公平、公义,没有人配得神的爱,因为「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三10)。所以我们应该希奇的不是神「恶」以扫,而是神竟然「爱」雅各。

【罗九15】「因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本节引自出三十三19。若不是神按祂的主权超越公平和公义,以「怜悯」和「恩待」来对待人,亚当的后裔结局都是死。

【罗九16】「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三23),所以无论怎样「定意」,人心都照样刚硬;无论怎样「奔跑」,都行不出美善。所以并没有人配得神的「怜悯」和「恩待」(15节),神「发怜悯」的原因完全是出于祂自己的主权,不在乎人的意志或行为。

【罗九17】「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

本节引自出九16。「我将你兴起来」直译为「我让你站立」,七十士译本则译为「你被存留」,不仅指神兴起法老为王,更指神容忍他在背逆之下仍然存活。

【罗九18】「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 如果根据人的「定意」(16节),人的心都是「刚硬」的,「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三10-12)。
  • 「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不是神叫法老从不刚硬变成刚硬。法老故意不认识神(出五2),前五灾一再地刚硬(出七13、22;八15、32;九7),结果第六灾却是神施行惩罚,不但任凭法老刚硬,而且将他早已硬化的心变得更刚硬(出九12)。到第七灾时,神再次放手任凭法老自己选择,结果不单是法老「心刚硬」(出九35),连他的臣仆也开始「硬着心」(出九34)。因此在第八灾中,神就使法老和他的臣仆的心更「刚硬」了(出十1),从此不再给法老回头的机会。

【罗九19】「这样,你必对我说:『祂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祂的旨意呢?』」

【罗九20】「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罗九21】「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

无论是神怜悯摩西,还是叫法老刚硬,都是按着祂自己的主权,根据祂自己全智的、全知的判断,为要成就祂全善的旨意。受造之物没有资格挑战造物主的权柄,人只应追求明白神做事的法则(诗一百零三7),没有权力要求神解释祂的作为。神的「预备」(22-23节)并不能成为人不尽本分的借口。

上图:窑匠可以拿一块泥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另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完全是根据窑匠自己的主权,泥土并没有权力说窑匠不公平。

上图:窑匠可以拿一块泥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另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完全是根据窑匠自己的主权,泥土并没有权力说窑匠不公平。

【罗九22】「倘若神要显明祂的忿怒,彰显祂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

「预备遭毁灭的器皿」神是「预知」而不是「预定」某些人沉沦,因为「祂愿意万人得救」(提前二4),「不愿有一人沉沦」(彼后三9)。

【罗九23】「又要将祂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

「预备得荣耀的器皿」神是「预定」而不是「预知」某些人会悔改得救,因为「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三11),所以神主动施恩,拣选一部分人得救,「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八30)。

【罗九24】「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神不偏待人,祂向所有的人都打开了怜悯的门,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中间都有蒙怜悯被拣选为神儿女的。

【罗九25】「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

25-26节引自何一10。

【罗九26】「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

【罗九27】「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

27-28节引自赛十22-23。将来以色列人仍有「剩下的余数」得救,这正是神不放弃以色列的明证。

【罗九28】「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祂的话,叫祂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

【罗九29】「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本节引自赛一9。旧约中的所多玛、蛾摩拉两座城,因罪恶满盈,遭到神的审判,被火焚毁(创十八20-十九29)。神就以此警戒以色列人,说明若不是神格外的怜悯,为他们「存留余种」,他们早已照样灭亡了。

【罗九30】「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

【罗九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

以色列人希望靠遵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但却不能成全律法的要求。

【罗九32】「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

  • 福音首先临到犹太人,然后才传给外邦人。但是从整体而言,是外邦人先接受了。外邦人「凭着信心」因信称义,大部分犹太人却仍旧「凭着行为求」,所以他们永远达不到目的。不是神的话落空了,而是以色列人没有跟上神做工的法则:他们不要神的怜悯,却要靠自己立功;他们不要凭应许作儿子,却要凭他们自己的行为在神面前有所夸耀。
  • 「绊脚石」引自赛八13-15,用来形容基督(彼前二8)。这块石头对信靠它的人成了避难所,但对反对它的人却成了「绊脚石」。

【罗九33】「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本节引自赛八13-15和赛二十八16,这块石头就是主耶稣。在奔腾的大水之中,将有一块磐石作为避难所:不信祂的人,就要被这石头绊倒;信靠祂的人,却可以安立这磐石之上得救。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罗马书第8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罗马书第10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