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11章逐节注解、祷读

【林前十一1】「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 「你们该效法我」紧接上一章,指「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十33)。这正是「效法基督」,「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五25)。
  • 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应该把自己隐藏在基督里,不让自己出头,唯一显明出来让人「效法」的榜样,就是「效法基督」。「效法我」不是为了高举「我」、显明「我」,乃是为了高举基督、显明基督,让基督在众人里面居首位。

【林前十一2】「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保罗的眼目始终聚焦在基督身上,所以即使在「仍是属肉体的」(三3)哥林多信徒身上,也能看到基督在他们身上的恩典和工作,因此能为主的工作而真诚地「称赞」他们。「我所传给你们的」指福音真理(十五1)。

【林前十一3】「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

  • 「各人」原文是「每个男人」。「男人是女人的头」也可译为「丈夫是妻子的头」(英文ESV译本)。
  • 现代人通常认为「头」代表「权柄」,但古人以为思想发自于心,「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古代希腊人所说的「头」通常并非指「权柄、控制」,而是指「源头」(弗一22;西一18)、「首位」(太二十一42;徒四11)。因此,「男人是女人的头」,很可能指「男人是女人的源头」,因为女人是用男人身上取出来的肋骨造成的(创二21-22),所以说「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12节),正如基督是男人的源头,而神又是基督的源头。
  • 「头」是「权柄」还是「源头」,解经家并无定论,但即使「头」是「权柄」的意思,本节也并不表明教会中的弟兄可以用来辖制姊妹,因为属灵的权柄不是根据人的地位、出身,而是因着人顺服基督、甘心做仆人而来的:「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二十26-27)。

【林前十一4】「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或译: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 出土文物和当时的文献表明,古罗马异教祭司在主持祭祀时,有蒙头的习俗(Capite Velato)。当时犹太人在敬拜时也可能已经开始了蒙头的习俗,现代正统派犹太男人在祷告或敬拜时,还要在头上戴上小园帽(Kipa),披上祷告巾(Tallit)。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毁之前,犹太教和基督徒还没有完全决裂,保罗也没有刻意改变犹太教的传统,他写完本信后,还按照犹太教传统回到圣殿行了洁净的礼(徒二十一26)。但保罗却教导男人不可蒙头,与犹太和罗马的传统相反,表明这不是为了尊重习俗,而是有属灵的理由。
  • 「基督是各人的头」(3节),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26-27),「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八5),所以男人代表「神的形象和荣耀」(7节)。因此,男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不蒙头,代表彰显「神的形象和荣耀」,完全地显露、高举基督。
  • 男人「羞辱自己的头」,可能指羞辱基督,因为「基督是各人的头」。
上图:献祭时蒙头的罗马奥古斯都皇帝,现在已经出土了许多蒙头的奥古斯都雕像。献祭时蒙头的行为被称为Capite Velato,古罗马的祭司在献祭时都要蒙头。罗马时代的作家维吉尔(Virgil)和普鲁塔克(Plutarch)解释,这是为了避免触怒神明、或招惹神明嫉妒。因此,当时一个男人进入寺庙时蒙头,等于宣称自己是主持献祭的祭司长(Potifex Maximus),希腊文化背景的哥林多信徒很熟悉这种异教习俗。

上图:献祭时蒙头的罗马奥古斯都皇帝,现在已经出土了许多蒙头的奥古斯都雕像。献祭时蒙头的行为被称为Capite Velato,古罗马的祭司在献祭时都要蒙头。罗马时代的作家维吉尔(Virgil)和普鲁塔克(Plutarch)解释,这是为了避免触怒神明、或招惹神明嫉妒。因此,当时一个男人进入寺庙时蒙头,等于宣称自己是主持献祭的祭司长(Potifex Maximus),希腊文化背景的哥林多信徒很熟悉这种异教习俗。

【林前十一5】「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

【林前十一6】「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

【林前十一7】「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 保罗要求姊妹在聚会中守秩序,不要随便乱说话(十四34),在生活中不要越过本位去教导和辖制丈夫(提前二12),但并不反对姊妹在公开敬拜时「祷告或是讲道」(5节),只是要求她们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旧约预言将来男人女人都有「说预言」的(珥二28;徒二18),传福音的腓利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徒二十一9)。
  • 当时犹太妇女在敬拜和日常生活中都蒙头,但希腊罗马妇女并非都必须蒙头。同时,保罗单单提到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却没有强调在别的场合要蒙头,并且反对男人按照犹太、罗马习俗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4节),表明这教导并不是为了尊重习俗,而是有属灵的理由。
  • 「男人是女人的头」(3节),「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8节),代表「男人的荣耀」(7节)。因此,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蒙头,代表「男人的荣耀」不可在神面前显露出来,承认只有神是配得荣耀的(启四10)。
  • 女人「羞辱自己的头」(5节),可能指羞辱男人,因为「男人是女人的头」(3节)。
  • 「就该剪了头发」(6节),指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若不蒙头,就等于「剪了头发」一样羞耻。
上图:古罗马浮雕上的一系列妇女形象,表明当时希腊罗马妇女并非都必须蒙头。左一是婚礼的场面,其中新娘蒙头,伴娘不蒙头;左二是一位蒙头的已婚妇女;左三是一位不蒙头的哺乳母亲;左四是一群不蒙头的玩耍女孩。

上图:古罗马浮雕上的一系列妇女形象,表明当时希腊罗马妇女并非都必须蒙头。左一是婚礼的场面,其中新娘蒙头,伴娘不蒙头;左二是一位蒙头的已婚妇女;左三是一位不蒙头的哺乳母亲;左四是一群不蒙头的玩耍女孩。

【林前十一8】「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林前十一9】「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所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

【林前十一10】「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 亚当是神直接用地上的尘土造成的(创二7),而夏娃是用亚当身上取出的肋骨造成的(创二21),所以说「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8节)。
  • 在神起初的安排里,男人是为了完成神的计划而被造的(创一26),而女人是为帮助男人执行神的计划而被造的(创二18),所以说「男人不是为女人所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8节)。如果人看不见神的心意和托付,只看见自己的才干和条件,把人的自己放在神的心意前面,以致颠倒了神安排的属灵次序,无论家庭还是教会都会受亏损(士四4-9)。
  • 「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0节),指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5节)时蒙头,代表人要接受神的权柄、在神面前隐藏自己的荣耀;这就在天使面前显明,神已经在教会里得着了祂所要得着的人。
  • 「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0节),原文是「在头上有权柄的记号」(英文ESV、NASB、KJV译本)。当时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但却可以在教会中「祷告或是讲道」(5节),所以她们需要新的权柄,而神就把蒙头当作「权柄的记号」(10节)放在姊妹的头上。因此,女人蒙头是「权柄的记号」,而不是顺服男人的记号;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时和男人一样,都是在神的权柄之下。这记号提醒所有的弟兄姊妹:教会必须高举神的荣耀、隐藏人的荣耀。

【林前十一11】「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

【林前十一12】「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

  • 在「主的安排」(11节)里面,绝不是男尊女卑,乃是彼此平等、互相配搭、不可或缺的。而在基督里的新造,一切都更新了(林后五17),人过去认为十分重要的男女地位之别,也不再重要了(加三27-28)。
  • 从被造的角度看,「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12节);从生育的角度看,「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12节)。但保罗提醒我们,男人女人实际上「都是出乎神」(12节);因此,男人不可夸耀自己首先被造的身分,男女都应该从神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在神计划中的角色,顺服神对自己的安排。

【林前十一13】「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林前十一14】「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

【林前十一15】「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 保罗再次强调「女人祷告神」(13节)时的蒙头,表明他不是关心风俗的问题,而是关心属灵的问题。
  • 就「本性」(14节)而言,男人的头发都比女人短。古代希腊人也有男人蓄长发的。
  • 古希腊斯多亚派的哲学家喜欢依据「本性」(14节)来论证,所以保罗也用「你们的本性」(14节)来向哥林多信徒论证。就当时哥林多人所习惯的「本性」而言,男人的头发都比女人短。虽然古代斯巴达人和犹太人中的拿细耳人都蓄长发,但一般来说,男人与女人的头发样式、长度都不同,可以分辨男女。男女有别才符合神造男造女的本意,男女不分则违反了神创造的心意,在神眼中便是「羞辱」(14节)。
  • 15节的一种理解是:长发是女人的荣耀,因此女人应该在「祷告或是讲道」(5节)时蒙头,不要在神面前显露自己的荣耀。另一种理解是:神既然已赐给女人天然的「盖头」(15节),女人在「祷告或是讲道」就应当蒙头。

【林前十一16】「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本节表明,虽然现代人对女人蒙头的意义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当时「神的众教会」却完全理解蒙头的意义,意见也是一致的。

【林前十一17】「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林前十一18】「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

【林前十一19】「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

  • 保罗是先称赞(2节)、后批评(17节);先从正面造就人,再从反面挽回人。
  • 保罗之前所提的「分党」(一10),是以不同的属灵领袖而分;现在所提的「分门别类」(18节),是以贫富阶层而分。
  • 「稍微地信这话」(18节),表示保罗并不是完全相信,因为所传闻的可能有夸大渲染。
  • 「有经验的人」(19节),意思是「经过考验的人」。教会中那些「分门结党」(19节)的人,目的是要显明自己是神特别赏识、特别验证的人。

【林前十一20】「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林前十一21】「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

【林前十一22】「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

  • 「主的晚餐」(20节)又称「主的桌子」(十21原文),不但包括现代教会的擘饼聚会或圣餐,也包括爱筵(彼后二13;犹12)。
  • 「吃的时候」(21节),指吃爱筵的时候,而不是指圣餐。「各人先吃自己的饭」(21节),指信徒按贫富分成不同的群体各自吃喝,贫穷者没有什么食物可吃,以致饥饿;富有者吃饱喝足,甚至酒醉。这样的聚会没有爱心合一的见证,失去了爱筵的意义,实际上是「藐视神的教会」(22节)。
上图:耶稣时代犹太人的逾越节筵席落座方式示意图,他们都斜躺着,表示脱离埃及奴役后的自由。

上图:耶稣时代犹太人的逾越节筵席落座方式示意图,他们都斜躺着,表示脱离埃及奴役后的自由。

【林前十一23】「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林前十一24】「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有古卷:擘开)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 「主的晚餐」(20节)带给信徒何等的能力与安慰,但竟然是始于因人性的丑恶使「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23节),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爱筵上省察自己的罪(28节)。
  • 「饼」(23节),指犹太人逾越节筵席第一杯酒之后藏起来的半块无酵饼,象征主耶稣无罪的身体,只有圣洁无罪的主才能代替我们赎罪。
  • 「擘开」(24节),象征基督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成就代赎的工作。因此,圣餐只能用「一个饼,一个身体」(十17),神的儿女「分受这一个饼」(十17),是象征「同领基督的身体」(十16),借着在基督的身体里的交通联结成灵里合一的「一个身体」(十17)。
  • 「这是我的身体」(24节;可十四22;太二十六26;路二十二19),关于这句话在教会史上有以下不同的理解:1、罗马天主教的「变体说」认为,饼、杯经过祝谢以后,就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2、马丁·路德的「同体说」认为,饼、杯经过祝谢以后,基督就隐藏于、存在于、联合于它们的成份里面;3、加尔文的「属灵福分说」认为,饼、杯经过祝谢以后,它们的里面有属灵的能力和祝福,必须借着吃饼喝杯才能得着;4、慈运理的「象征说」认为,饼、杯本身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记,信徒借着吃饼喝杯记念主,以激发他们里面所原有的信心、爱心和盼望。
  • 「如此行」(24节),原文是现在进行式,表示不住地如此行。
  • 「记念」(24节)就是思念,我们擘饼、吃饼、喝杯,都是为了思念基督为我们流血、受死。「记念」原文就是来十3中的「想起」,旧约赎罪日的祭物是叫人「想起罪」(来十3),圣餐的杯、饼却叫人「记念」那位借死设立新约的耶稣;在新约里,神不再「记念」祂子民的罪(来八12;来十17),因为福音已经让我们将「想起罪」变成了「记念」神的恩典。
上图:一位犹太人在逾越节晚餐的第一杯酒以后,把三块无酵饼中间的那块Yachatz掰开,其中大的一半称为Afikomen。这半块Afikomen要藏起来,等吃完苦菜、羊肉,喝第三杯酒之前让孩子去找出来。这半块无酵饼被掰开、藏起来、又被找到,岂不正指着主耶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吗?这半块无酵饼叫Afikomen,源于希腊文「那将要来的」,岂不正指着那将要来的弥赛亚主耶稣基督吗?

上图:一位犹太人在逾越节晚餐的第一杯酒以后,把三块无酵饼中间的那块Yachatz掰开,其中大的一半称为Afikomen。这半块Afikomen要藏起来,等吃完苦菜、羊肉,喝第三杯酒之前让孩子去找出来。这半块无酵饼被掰开、藏起来、又被找到,岂不正指着主耶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吗?这半块无酵饼叫Afikomen,源于希腊文「那将要来的」,岂不正指着那将要来的弥赛亚主耶稣基督吗?

【林前十一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 「杯」指犹太人逾越节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这杯是一个「福杯」(十16原文)。主耶稣用这杯设立圣餐,杯里的葡萄酒代表「立约的血」(太二十六28;可十四24),杯本身代表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路二十二20;耶三十一31-34);「血」是立约的方法,「杯」代表所立的新约。圣餐中的饼、酒和杯三样都有属灵的意义,把神的儿女更深地带进恩典的认识里。
  • 「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表明圣餐的杯里面所装的葡萄酒代表主立约的血,也是主耶稣为人的罪所流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二十六28)。这血是神所赐的:「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十七11),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主的血给我们开了那条引到神施恩宝座前的路:「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19)。
上图: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晚餐(Passover Seder)上要喝的4个杯。这4个杯分别称为「成圣之杯」(Cup of Sanctification/Kiddush)、「释放之杯」(Cup of Deliverance)、「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赞美之杯」(Cup of Hallel)。中间那个大杯是「以利亚之杯」(Cup of Elijah),是给先知以利亚留着的,因为玛四5预言以利亚要在弥赛亚基督之前先来。施洗约翰就是这位基督的先锋以利亚,他很可能是在逾越节期间出生的。但犹太人没有把主耶稣当作基督来接待,所以现在他们每个逾越节晚餐还在继续等待以利亚到来。

上图: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晚餐(Passover Seder)上要喝的4个杯。这4个杯分别称为「成圣之杯」(Cup of Sanctification/Kiddush)、「释放之杯」(Cup of Deliverance)、「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赞美之杯」(Cup of Hallel)。中间那个大杯是「以利亚之杯」(Cup of Elijah),是给先知以利亚留着的,因为玛四5预言以利亚要在弥赛亚基督之前先来。施洗约翰就是这位基督的先锋以利亚,他很可能是在逾越节期间出生的。但犹太人没有把主耶稣当作基督来接待,所以现在他们每个逾越节晚餐还在继续等待以利亚到来。

【林前十一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

  • 「表明主的死」,指饼和杯把基督的死「表明」在人面前,提醒我们,主耶稣基督已经彻底解决了我们的罪:「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神既在基督身上追讨了我们的罪,便不会在我们身上作第二次追讨,因此主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约六54)。
  • 「直等到祂来」,指饼和杯不单提醒我们主为我们受死,也提醒我们预备向祂交帐;不单记念主在十字架上的救恩,也等候与主一起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太二十六29)。我们当警醒预备自己,以便在主再来的时候能向主交帐(太二十五19),因此「主的晚餐」(20节)不是一场宴乐大餐,而是信徒省察自己、承认信仰的机会。

【林前十一27】「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林前十一28】「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林前十一29】「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 既然圣餐有如此神圣和重要的意义,如果信徒在圣餐中态度随意轻慢,不「自己省察」(28节),「不分辨是主的身体」(29节),不但不能「表明主的死」(26节),反而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必然会「被主惩治」(32节)!
  • 「省察」(28节)原文是「试验」,往往用在试验金属上。圣餐是主所设立的严肃的仪式,我们在领受圣餐之前,必须「自己省察」,是否真正明白了圣餐的意义(24-26节)。
  • 「分辨是主的身体」(29节),就是认识圣餐是吃喝「主的身体」,神的儿女「分受这一个饼」(十17)就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十16),借着在基督身体里的交通,联结成灵里合一的「一个身体」(十17)。我们若看见了基督的身体,肢体之间就不会「分门结党」(19节)、「嫉妒、纷争」(三3),高举人、破坏基督的身体教会。
  • 「吃喝自己的罪」(29节),指对圣餐的轻慢态度,会使我们陷自己于罪中。

【林前十一30】「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原文是睡)的也不少。」

【林前十一31】「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林前十一32】「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 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是神的管教,但哥林多教会有些信徒软弱、患病甚至死亡,是「被主惩治」(32节)的结果。神赐给哥林多教会「医病的恩赐」(十二9),也借着难以医治的软弱和疾病来管教信徒,把信徒的灵性带到健全的地步。因此,信徒每当患病,首先应该在神面前省察、承认、悔改自己的罪。
  • 「分辨」(31节)原文是过去未完成式,表示习惯的动作,即时常省察自己,分辨自己的光景与神的心意的差距,调整我们的生活为人,以致能通过基督台前的审判,「就不至于受审」(31节)。
  • 虽然有时主对信徒的惩治很重,甚至是疾病、死亡,但仍然能叫我们脱离永远的死亡,免得我们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和世人一同定罪」(32节)。

【林前十一33】「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林前十一34】「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主的晚餐」(20节)虽然形式上是吃饭,但目的却不是为了解决肉身的饥饿。若有人已经饥肠辘辘,「可以在家里先吃」(34节),这样聚会的时候就可以「彼此等待」(33节),免得「自己取罪」(34节)了。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哥林多前书第10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哥林多前书第1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