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6章逐节注解、祷读

【来六1】「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

【来六2】「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来六3】「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 五11-六章的主题是「预备心理解麦基洗德的等次」,从五个方面来预备读者的心:
    1. 要追求属灵的成熟(五11-14);
    2. 正确的长进之路(六1-3);
    3. 警告退后的危险(六4-8);
    4. 勉励信徒殷勤行道(六9-12);
    5. 神的应许是可靠的(六13-20)。
  • 1-3节的主题,是「正确的长进之路」。
  •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1节),可译为「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基础,竭力进到成熟的地步」(和合本修订版)。「离开」指继续前进,不要停滞不前,而要在属灵里「长大成人」(五14)
  • 作者刚刚说过:「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五12),现在却说「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不必再立根基」(1节),表明作者并不认为读者是「必须吃奶」的人,而是用讥讽的手法刺激他们,叫他们自觉羞愧、专心「吃干粮」。
  • 「基督道理的基础」,包括1-2节所列举的6项道理。这些都不是新约特别启示的福音核心(林前十五1-8),只是旧约启示的福音基础。当时的犹太教也承认这些教义,所以有些面临逼迫的犹太基督徒以为既可以信耶稣、又可以回到安全的犹太教。实际上,信徒即使非常熟悉这些「根基」性的道理,仍然只是吃奶的「婴孩」(五13),必须继续成长,灵命才能「进到成熟的地步」。
    1. 「懊悔死行」(1节),指认识到天然人的一切行为都会导致死亡(九14;罗六21、23),善行只是表面功夫,献祭也没有得救的功效(十3-4);所以必须悔改(太三2),转离罪、归回神(申四40;三十2)。
    2. 「信靠神」(1节),不只是相信神,而是指停止倚赖自己的行为,「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惟义人因信得生」(哈二4)。悔改与信靠,正是主耶稣(可一15)和使徒保罗(徒二十21)的所传福音的根基。
    3. 「各样洗礼」(2节),原文是复数,在新约中的另外三处分别用来指犹太教的洁净礼仪(九10;可七4)和基督徒的洗礼(西二12)。因此,关于「各样洗礼」的教训,可能是指「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徒十九5)与其他洗礼的区别。
    4. 「按手之礼」(2节),原文是复数的「按手」。在新约中,「按手」与祝福(太十九13、15;可十16)、医治(可六5;徒二十八8)、领受圣灵(徒八17-18;十九6)、按立(提前五22)、差派(徒六6;十三3)有关。
    5. 「死人复活」(2节),是福音的基本内容(林前十五13-14),在旧约中就有启示(伯十九25-27;诗十七15;赛二十六19;五十三10-12;但十二2),法利赛人也相信复活(徒二十三8)。
    6. 「永远审判」(2节),指死人复活后的末世审判(但七9-14),这是旧约启示的基本真理(创十八25;诗九17;赛三十三22;六十六24)。
  • 「神若许我们」(3节),是当时信徒的常用语(林前十六7;雅四15),表示完全倚靠神。「我们必如此行」(3节),指「离开基督道理的基础,竭力进到成熟的地步」。神盼望祂的儿女长大成人,信徒有责任「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

【来六4】「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

【来六5】「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来六6】「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

【来六7】「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

【来六8】「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 4-8节的主题,是「警告退后的危险」。
  • 4-5节所描述的是已经重生得救的信徒,他们具有以下属灵经历:
    1. 「已经蒙了光照」(4节),得了福音真理的启示、已经信主(十26、32)。
    2. 「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4节),亲身体验过「圣灵的恩赐」(徒十45)。「恩」原文又被译为「恩赐」(弗四7)。
    3. 「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5节),可译为「并尝过神的话的美味,和来世权能」(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来世权能」指「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二4)。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太十二32;可十30;路十八30),但新约进一步教导,「来世」因主耶稣已经临到了。现在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信徒已经被拯救脱离了现今「罪恶的世代」(加一4),并且已经开始经历到「来世权能」。
  • 第6节原文直译是:「若再偏离,就不可能使他们重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正在亲自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公然羞辱祂」(英文ESV译本)。
    1. 这节经文并不是说,信徒若是犯了严重的罪,就会失去救恩,不可能重新悔改、与神和好。因为「悔改的心」(徒五31;提后二25)乃是神所赐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所以13-20节立刻向信徒保证了救恩的安全性。
    2. 这节经文是一个假设,并非收信者实际的光景(9节),但却是信徒可能陷入的失败,因为作者不会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警告读者。
    3. 「离弃道理」(6节),原文是「偏离、掉在旁边,、走错路」,意思是离弃耶稣、退回到犹太教。但这种行为等于否认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完成的救恩,相当于「正在亲自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公然羞辱祂」。
    4. 重新懊悔」(6节),包括采用犹太教的动物献祭仪式来懊悔死行」(1节)、试图与神和好,但却毫无功效,「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十26)。
    5. 「重钉十字架」(6节)和「明明地羞辱」(6节),原文都是现在分词,表明只要他们还在以这种方式对待神的儿子,就无法「重新懊悔」。只有停止「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6节),才能回到「神的儿子耶稣」(四14)里,「顺从祂」(五9)、「靠着祂进到神面前」(七25)。
  • 「从神得福」(7节)的是「田地」(7节),比喻信徒。一块田地能「生长菜蔬」(7节),就表示正经历神对受造物的祝福(创二十七27),因为使植物生长的是神(林前三6-7);如果田地不能「生长菜蔬」,却长出「荆棘和蒺藜」(7节),证明这块地浪费了神的恩典。
  • 「废弃」(8节))又被译为「弃绝」(林前九27;林后十三5),意思是这块地经过察验以后,不够资格、毫无价值。信徒如果浪费主的恩典,继续活在肉体里面,长出来的必定是「荆棘和蒺藜」,不合神的心意。
  • 「近于咒诅」(8节),指如果「荆棘和蒺藜」不受限制地生长,就接近于受咒诅的光景(创三17-18)。
  • 「结局就是焚烧」(8节),被「焚烧」的是田地里长出的「荆棘和蒺藜」。因此,这里并不是指信徒因犯罪而失去救恩,而是被神管教、修剪(十二5-11;约十五2;林前十一30-32;约壹五16-17),失去安息(四3),遭受极大的亏损(赛二十七4-5),「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5)。
  • 新约一再宣告,被神拣选的信徒一旦重生得救,就永远不会失去救恩,因为圣父和圣子的手亲自保守我们的救恩稳妥在三位一体的神手里(约六39-40;十28-29;腓一6;提后一12;彼前一5;犹24)。《希伯来书》也一再教导:神借基督的工作「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二10),基督「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五9),长远活着为圣徒祈求,拯救他们到底(七25)。《希伯来书》把信徒称为神的儿女(二10,十二5-11)、基督的弟兄(二12、17)、神的家人(三6),这些都代表永恒不变的身分。人都是善变的,我们得救的盼望只能根据神预定的拣选(罗八28-30;弗二8-9)和信实的应许(六17-20;十23),既不能根据自己不可靠的心志或努力,也不能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估或「深信」(9节)。
上图:焚烧「荆棘和蒺藜」,被焚烧的不是田地,而是田地里长出的「荆棘和蒺藜」。因此,来六8不是指真信徒会因犯罪而失去救恩,而是指被神管教。

上图:焚烧「荆棘和蒺藜」,被焚烧的不是田地,而是田地里长出的「荆棘和蒺藜」。因此,来六8不是指真信徒会因犯罪而失去救恩,而是指被神管教。

【来六9】「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来六10】「因为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祂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来六11】「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来六12】「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 9-12节的主题,是「勉励信徒殷勤行道」。
  • 第9节可译为「虽然我们这样说,但就你们而言,亲爱的,我们深信有更好的情况——属于救恩」(英文ESV译本)。这表明4-8节只是警告,并非读者实际的光景。「属于救恩」,意思是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救恩是真实的(10节)。虽然他们现在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将来也能坚持,但只要得救的经历是真实的,「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七25)。
  • 公义的神不会「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祂名所显的爱心」(10节),因为信徒遵行神的旨意「所做的工」,反映了「为祂名所显的爱心」,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五13)。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十四21)。
  • 11节可译为「我们盼望你们各人都显出同样的热忱,一直到底,好达成所确信的指望」(和合本修订版),因为信徒基于爱心的殷勤服事,动机是因为爱神;工作和爱心的见证,正是他们得救的确据(10节)。
  • 12节可译为「这样你们才不会懒惰,却成为效法那些藉着信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懈怠」(12节)原文与「听不进去」(五11)是同一个词,那里是说在听道上不要懈怠,这里是说在行道上不要懈怠,两者都会使属灵的生命停滞不前。相反,一个「藉着信和忍耐」殷勤行道的人,必能「承受应许」。

【来六13】「当初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来六14】「『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来六15】「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来六16】「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来六17】「照样,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来六18】「借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来六19】「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来六20】「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 13-20节的主题,是「神的应许是可靠的」。
  • 13-14节引自创二十二16-17,神应许赐福给亚伯拉罕,使他和他的后裔必得承受世界(罗四13),即神永远的产业(十一10、16)。
  •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16节),指当时的人必须找比自己更大的人确认所起的誓,否则这个誓言就毫无价值。但是,神「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13节),所以祂自己所说的话就够了。神「指着自己起誓」(13节),指神的誓言就像祂自己的存在一样确定。神「起誓」的事实本身,暗示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不会立即实现,否则神就不必以誓言来保证祂的应许了。因此,亚伯拉罕从得着应许开始,就成了一个「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12节)最好榜样。
  • 15节可译为「这样,亚伯拉罕因恒心等待而得了所应许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指亚伯拉罕等候了15年,才生下神所应许的后裔以撒(创十五4;十六16;二十一5);而从他生下以撒到「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二十二17),又过了约四百年(创十五13;出十二40)。
  • 17节可译为「照样,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更有力地显明祂的旨意不可更改,祂以起誓作保证」(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表明神降卑自己,照人的习俗「以起誓作保证」。
  • 18节可译为「藉这两件不可更改的事——在这些事上,神绝不会说谎——我们这些逃往避难所的人能得到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两件不可更改的事」,指神的应许和誓言,就像旧约里的两个见证人(申十九15)。这两件事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因为它们都是来自绝不说谎的神。因此,信徒的指望不在于自己的信仰有多稳固,而在于神的应许和誓言绝对可靠。
  • 「幔内」(19、20节),指至圣所。在会幕里,用幔子分隔圣所与至圣所,代表神同在的约柜在幔内的至圣所(出二十六33)。只有大祭司才可以进至圣所,但「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利十六2),只能在每年赎罪日带着祭牲的血「带入幔子内」(利十六15),在至圣所为民赎罪。
  • 18-19节用三个比喻来形容耶稣基督。
    1. 基督是我们的「避难所」。旧约的百姓若是误杀了人,可以逃到逃城里(民三十五6、9-32)、或者抓住祭坛的角(出二十一14;王上一50;二28)寻求庇护。信徒就像「逃往避难所」的人,而「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就是基督。我们只要躲在基督里、抓紧基督,就有得救的盼望。
    2. 基督是我们「灵魂的锚」(19节)。当时航海的船只若因低潮或其他原因无法及时入港,水手就会在港口外将锚抛越过沙滩,固定在海港内的海床上,船才能忍受大海浪的冲击。等潮水涨高后,船再安全驶入港口。信徒的「指望」(19节)像「灵魂的锚」,直接「通入幔内」(20节),也就是天上的至圣所,能确保信徒属灵生命的安全。初期教会的信徒常常以锚的图案作为他们的象征,并且和鱼的图案连在一起。
    3. 基督是我们的「先锋」(20节)。「作先锋的耶稣」(20节)是我们的代表,祂进入了天上的至圣所,是「为我们进入幔内」(20节),不但为我们在神面前代赎,也使「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二十七51),为跟随祂的人开通了来到神面前的路,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四16)。
  • 19-20节预告了七-十一章的主要内容,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信徒的指望通入幔内(19节);
    •  B. 作先锋的耶稣为我们进入幔内(20a原文);
    •   C. 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20b原文);
    •   C1. 基督的麦基洗德等次(七章);
    •  B1. 大祭司耶稣为我们在幔内事奉(八章-十18);
    • A1. 信徒当坦然进入幔内(十19-十一章)。
  • 耶稣基督「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20节),与人间的大祭司不同,既是我们的「避难所」,也是我们「灵魂的锚」,更是我们的「先锋」。只有基督,才是每个信徒得救的指望和确据。
上图:艺术想象图,描绘「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六19)

上图:艺术想象图,描绘「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六19)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希伯来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希伯来书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