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彼前三1】「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

【彼前三2】「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

【彼前三3】「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

【彼前三4】「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彼前三5】「因为古时仰赖神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顺服自己的丈夫,」

【彼前三6】「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

  • 1-6节是寄居者作为妻子的生活。
  • 第1节可译为「同样,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即使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也会因妻子的品行,并非言语,而感化过来」(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同样」,表明作妻子的信徒顺服丈夫(三1-6)的原因,和作百姓的信徒顺服掌权者(二13-17)、作仆人的信徒顺服主人(二18-20)一样,都是为了行事为人与「神的子民」(二10)的身分相称。
    • 神得着那些不信主的丈夫的方法,不是借着妻子的言语,更不是靠喋喋不休的数落或说教,而是借着活出基督的品行。当时有些不信主的丈夫会虐待已经信主的妻子,甚至这样的丈夫,「也会因妻子的品行」而被神得着。这正是神给「作妻子的」信徒作「祭司」(二5)、「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二9)的奇妙方式;也是神给「作妻子的」学习效法基督,「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二23)的机会。「感化」原文的意思是「赚得」(太十六26)、赢得。
  • 第2节可译为「因为他们看见了你们敬畏和纯洁的生活」(新译本)。「敬畏」指敬畏、顺服丈夫,「纯洁的生活」是妻子顺服表现。妻子顺服不信的丈夫,是为主的缘故(二13),顺服神所设立的家庭次序,丈夫信主只是顺服的副产品。如果妻子的顺服只是出于无奈,或者为了符合社会风俗,或是为了感化丈夫,这种功利的顺服毫无果效,里面反而隐藏着罪。
  • 如此赢得丈夫的妻子,魅力不是来自「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3节),而是里面「长久温柔、安静的心」(4节)。「长久 aphthartos」原文就是「不能朽坏」(一4)、「不能坏的」(一23)。无论多么迷人的容貌、多么奢华的妆饰,结果都是一去不返、无法挽留,惟有「温柔、安静的心」才是真正永恒的美丽,不但能吸引不信的丈夫,更重要的是「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4节),因为「温柔」是基督(太十一29)和天国子民(太五5)的生命,「安静」就是内心的平安,两者都可以存到永恒。彼得不是禁止妇女「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而是提醒妻子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金钱,去做那些助长虚荣、被神轻视的事,却不注意培养真正讨神喜悦、吸引丈夫的品格呢?
  • 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6节),就是承认他是家庭的头和带领者(创十八12)。妇女若为主顺服丈夫,「便是撒拉的女儿」(6节),具备了撒拉的品格,配称为「仰赖神的圣洁妇人」(5节)。
  • 「行善」(6节),指作妻子的「顺服自己的丈夫」、有「纯洁的生活」。不因恐吓而害怕」(6节),指妻子完全信靠神,所以不因不信主的丈夫威吓而害怕。
上图:庞贝城壁画上一位精心打扮的罗马妇女。彼得写了《彼得前书》之后十多年,维苏威火山于主后79年爆发,这幅壁画和城里精心打扮的妇女们都被埋在火山灰下,没有一样能存到永远。正如彼得所说的:「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三3-4)。

上图:庞贝城壁画上一位精心打扮的罗马妇女。彼得写了《彼得前书》之后十多年,维苏威火山于主后79年爆发,这幅壁画和城里精心打扮的妇女们都被埋在火山灰下,没有一样能存到永远。正如彼得所说的:「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三3-4)。

【彼前三7】「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是知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比你软弱:原文作是软弱的器皿),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

  • 第7节是寄居者作为丈夫的生活。可译为「同样,你们作丈夫的,要按情理跟妻子共同生活,体贴女性是比较软弱的器皿;要尊重她,因为她也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这样,你们的祷告就不会受阻碍」(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同样」,表明作丈夫的信徒体谅和尊重妻子的原因,和作妻子的信徒顺服丈夫一样,都是为了行事为人与「神的子民」(二10)的身分相称。「你们的祷告」,指丈夫们的祷告。
  • 作丈夫的信徒要送给妻子两份爱的礼物:体谅和尊重。
    1. 体谅:「要按情理跟妻子共同生活,体贴女性是比较软弱的器皿」,做丈夫的要了解并体谅妻子在属灵、情感和生理方面的需要,尽上保护、怜惜妻子的责任。
    2. 尊重:「要尊重她,因为她也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不信主的妻子也有共度一生的情缘,信主的妻子更是「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三28),都「照着应许承受产业」(加三29)。因此,丈夫要以爱心对待妻子,包容鼓励、用心陪伴,让她从丈夫得着尊荣。
  • 一个心里看不起妻子的丈夫,还没有学会「禁戒肉体的私欲」(二11),所以一定会影响自己与神的关系(太六14-15;雅二13),也会让自己的寄居生活失去平安。即使以属灵的理由亏负妻子、抱怨妻子,也会使祷告受到阻碍。因为一个嫌弃妻子缺乏智慧的人,就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一个抱怨妻子不肯追求的人,就是觉得自己很属灵;一个抱怨妻子不够温柔的人,就是觉得自己很体贴。这些人不但不满意神所配合的婚姻,而且不认识自己的丑陋,所以不要指望神会垂听自己的祷告,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五5)。作丈夫的只有对神所配合的婚姻充满感恩,学会「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才能谦卑地体谅、尊重自己的妻子,在婚姻中享受丰盛的属灵生活。

【彼前三8】「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彼前三9】「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彼前三10】「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彼前三11】「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彼前三12】「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

  • 三8-17的主题是为义受苦」,与四12-19「为主受苦」前后呼应。
  • 「总而言之」(8节),是向所有的信徒提出寄居生活的原则,包括如何对待信徒和不信者。
  • 第8节是信徒之间彼此相处的原则,原文是五个希腊词,除「慈怜」之外,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此处,组成了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内心要「同心 homophron」(8节;罗十二16)。不是在任何事上都一致,而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25),相信同一个福音、望定同一个目标、事奉同一位神和基督。
    •  B. 内心要「彼此体恤 sumpathes」(8节),原文是「同理心」。一个人越认识自己的本相,就越能「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15)。
    •   C. 核心要求是「相爱如弟兄 philadelphos」(8节)。信徒之间「要彼此亲热」(罗十二10),不是因为对方可爱,而是因为在基督里同为后嗣(弗三6)。
    •  B1. 态度要「慈怜 eusplagchnos」(8节),原文是「有怜悯、心肠柔和的」。一个人的肉体越被破碎,越有「怜悯的心」(弗四32)。
    • A1. 态度要「谦卑 tapeinofrwn」(8节)。「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罗十二16),一个人越被十字架对付,就越谦卑。
  • 第9节是信徒对待不信者的原则,包括:
    1.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9节;罗十二17),也就是不凭血气,不坚持自己、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圣灵有做工的机会(太五39)。
    2. 「倒要祝福」(9节),「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十二14)。活得丰富的人才会乐意分享,活在天上的人才能超越地上的恩怨(太五44;林前四12)。
  • 「因你们是为此蒙召」(9节),指信徒蒙召,是要让地上的万国都因他们得福(创二十二18),自己也「承受福气」(9节)。信徒蒙召的目的包括:
    1. 得着自由:「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加五13;彼前二9)。
    2. 得着基督:「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林前一9;来九15)。
    3. 顺服基督:「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西三15)。
    4. 进入平安:「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林前七15) 。
    5. 成为圣洁:「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四7)。
    6. 为义受苦:「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二20-21;三9)。
    7. 得着荣耀: 「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五10;帖后二14;帖前二12)。
  • 10-12节引用诗三十四12-16,来解释8-9节的劝勉。
    1. 「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10节)。承受福气从禁止口舌开始(诗三十四12-13),教会纷争从放纵口舌开始(雅三5-6),属灵成长从勒住口舌开始(雅一26)。我们既不要错误地说正确的话,也不要正确地说没用的话,因为这些都是体贴肉体、不顺从圣灵的结果。
    2. 「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11节),是解释「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
    3. 「寻求和睦,一心追赶」(11节),是解释「倒要祝福」。
    4.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12节),是解释承受福气」。信徒若以恶报恶、凭血气对待世人的迫害,就离开了「义人」的地位,把自己摒于主的「看顾」之外了。大卫在迦特装疯的教训是——不要自己行诡诈,要相信主的眼看顾义人(诗三十四12-16)。

【彼前三13】「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

【彼前三14】「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的威吓:或译所怕的),也不要惊慌;」

【彼前三15】「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彼前三16】「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彼前三17】「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

  • 人人都要受苦,无苦不成人生:有的苦是相对的,有的苦是绝对的;有的苦是自找的,有的苦是外加的;有的苦是有益的,有的苦是徒然的。「为义受苦」(14节),就是为了活得正确而受苦,因为:
    1. 神会让我们受苦:在正常的情况下,「热心行善」(13节)不会受害。这是神的普遍恩典,祂用良心约束人,又设立权柄「罚恶赏善」(二14),善恶颠倒必不长久,多行不义必会自毙。但在堕落的世界里,反常也会成为正常,「因行善受苦」(二20)也会发生,好让寄居者知道世界很苦,因此抓紧神、盼望回家。先知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何西阿都是「奉旨受苦」。
    2. 世界会让我们受苦:信徒的真理正确,就没法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顺从圣灵,就没法体贴肉体。所以但以理一定会下狮子坑,蒙召过义人生活的信徒一定会为义受苦。但「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14节),为义受苦就是在蒙祝福,「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10)。祝福与受苦同时临到,并非先苦后甜、也不是用受苦交换奖赏, 而是倚靠祝福受苦、在受苦中经历祝福。
  • 为此,信徒应当学会正确地为义受苦:
    1. 不要害怕——「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14节),「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太十28
    2. 专心向主——「心里尊主基督为圣」(15节),把眼目从环境和难处转向主(太六9),「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祂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赛八13)。因此既不害怕惊慌,也「不以恶报恶」(9节),而是把受苦变成作见证的机会。
    3. 常作准备——圣灵会带领我们向人做见证、在人心中动工(路十二12;太十19-20;可十三11;徒四8),我们的责任是平时「常作准备」(15节),一面「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四7),一面「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西三16),才能不亢不卑地「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15节),因为圣灵通常是借着神的话语做工。彼得三次不认主的时候,就是因为太过自信,所以没有预备好自己,以致害怕惊慌,言语既不温柔也无敬畏(可十四66-72)。
    4. 良心无亏——在神在人面前都「存着无亏的良心」(16节)。这不是说从不犯罪,而是时时求主鉴察(21节;二19;来九14),看看自己是否是忠心的管家(林前四2),看在自己「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诗一百三十九24),一旦发现,就马上认罪悔改、求主洁净(约壹一9-10)。只要我们维持「无亏的良心」,「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约壹三21),遭受冤屈时也不必在口舌上争输赢;因为我们在基督里的好品行,自然会叫毁谤的人心里「自觉羞愧」。面对一切不公,好行为是信徒的最佳防御武器;坚持做个义人,是义人对恶人的唯一报复。
    5. 积极面对——即使我们「热心行善」、「存着无亏的良心」,也难免受苦。但「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17节),必有积极可喜的功效(二15、19、20),所以信徒应当欣然面对。

【彼前三18】「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

【彼前三19】「祂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

【彼前三20】「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彼前三21】「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 三18-四11的主题是「将受苦的心志作为兵器」,这是本信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本身也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基督受苦引人到神面前(三18a);
    •  B. 基督的肉体被治死,在灵里复活了(三18b);
    •   C. 基督曾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三19);
    •    D. 挪亚时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结局(三20-21);
    •     E.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都服从了祂(三22);
    •      F. 当将基督受苦的心志作为兵器(四1);
    •     E1. 信徒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四2-3);
    •    D1. 新约时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结局(四4-5);
    •   C1. 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四6a);
    •  B1. 信徒的肉体受审判,灵靠神活着(四6b);
    • A1. 信徒在神面前的生活(四7-11)。
  • 18a的主题是「基督受苦引人到神面前」(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与四7-11的主题「信徒在神面前的生活」首尾呼应。当我们受苦时,应当思想主耶稣的榜样(二22-24)。「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18a),成就了神伟大的救恩;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跟随祂的脚踪」(二21)也不会白白受苦,必然也会成就神的美意。
  • 18b可译为「在肉体里,祂被治死;但在灵里,祂复活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与四6b「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前后呼应。正如基督在灵里复活了,得着了永远的荣耀(22节),同样,「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
  • 19节「祂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与四6a「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前后呼应,所以很可能是指基督借着圣灵、透过挪亚做工(一11),向当时败坏的人类(创六5-9)传讲悔改得救的信息(彼后二5)。但那些人都因「不信从(20节)而被洪水除灭,如今已经成了「在监狱里的灵」,等候神最后的审判。
  • 三20-21是「挪亚时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结局,与四4-5「新约时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结局」前后呼应。
    • 过去,神命令挪亚造方舟,为要保全生命,免得被洪水毁灭(创六13-19),当时「神容忍等待」(20节)长达一百二十年(创六3),但进入方舟得救的「只有八个人」(20节),包括挪亚夫妇、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创七13)。今天的世代和挪亚的世代一样(太二十四37),神也在基督里预备了救恩,并且「容忍等待」两千年,但真正进入基督得救的人也「不多」(20节)。
    • 挪亚在神面前「存着无亏的良心」(16节),即使忍受世人的冷嘲热讽,仍然坚持顺服神。他没有惧怕人(14节),而是听从神、宣讲神的信息,结局就是他自己和全家得救,从大洪水中被救拔出来。
    • 21节可译为「这水所预表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的复活拯救你们,不是除掉肉体的污秽,而是向神恳求有无亏的良心」(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NASB译本)。「这水所预表的洗礼」,就是「借着水得救」(20节)。正如洪水除灭了恶贯满盈的旧世界,洗礼也表明一个人放弃满是罪污的旧生命、进入基督里的新生命,象征与基督同死同活、与旧生命一刀两断,「藉着耶稣基督的复活」得拯救,因此罪得赦免(徒二38)、与神和好洗礼的仪式「不是除掉肉体的污秽,而是向神恳求有无亏的良心」。一方面,洁净人心(来九14;22)是神主动的工作,祂主动应许「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结三十六26);另一方面,重生得救、罪得赦免的信徒必然会借着洗礼作出回应,「向神恳求有无亏的良心」,也立约向神「存着无亏的良心」。「求 eperotema」原文在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既可以译为「恳求」(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NASB译本),也可以译为「许愿」(新译本)或回应(英文KJV译本)。

【彼前三22】「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祂。」

  • 22节可译为「耶稣已经到天上去,在神的右边,众天使、有权柄的、有权能的都服从了祂」(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右边」代表最尊荣的地位(诗一百一十1)。「有权柄的」可能指众天使中权位较高的天使长,「有权能的」可能指众天使中被赋予特殊大能以执行特殊任务的天使长。
    • 彼得亲眼见证了基督的肉身升天(可十六19;路二十四51;徒一6-11),所以他宣告,主耶稣基督顺服神、「一次为罪受苦」(18节)的结局,是「已经到天上去」,坐在神右边最荣耀的宝座上,得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二十八18),统管万有(西一15-16;二14-15)。因此,受苦的信徒可以放心地「跟随祂的脚踪行」(二21)。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彼得前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彼得前书第4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