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彼后一1】「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神和(有古卷没有和字)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彼后一2】「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地加给你们。」

  • 一1-2的主题是「平安加给人」,与三18b「荣耀归给主」首尾呼应。
  • 圣经中只有一位「西门·彼得」(1节),就是主耶稣所呼召的第一位门徒(路五8、10)。「西门」是希伯来文「西缅」的希腊文形式(徒十五14),意思是「听见」。「彼得」是主耶稣给他起的希腊文名字(可三16),意思是「石头」,亚兰文就是「矶法」(约一42)。
  • 彼得以「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1节)的权柄写了本信。「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特指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十二个门徒」(路六13)。「仆人」原文是「奴隶」,表明使徒对基督的顺服和谦卑的态度。
  • 「同得一样宝贵信心」(1节),表明我们「因信称义」(罗五1)的信心并非出于自己,而是「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1节),同样公平、公义(赛四十五21;五十三11)地白白赐给所有的信徒:「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弗二8)。任何一个信徒赖以得救的信心,都与使徒的信心毫无分别;而当时的假师傅却教导,只有少数拥有隐密知识的人才有属灵的特权。
  • 「救主」是神的称号之一(撒下二十二2),彼得在本信中五次用「救主」一词来形容基督(一1、11;二20;三2、18),正如他在五旬节的讲道一样(徒二21),等于宣告主耶稣基督的神性与父神是同等的(太十六16;约一1;二十28;多二13)。开创了二百年「罗马和平 Pax Romana」的凯撒奥古斯都也自称「救主」,但只有这位能救赎罪人、预备新天新地(三13)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带来真正永久的和平。
  • 「恩惠、平安」(2节)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 Chairein」一词来问安(徒十五23;二十三26),但彼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 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
  • 「认识 epignosis」(一2、3、8;二20)和「知识 gnosis」(一5、6;三18)是本信贯穿始终的关键词,用以对比那些自称拥有特殊知识的假师傅。信徒越「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2节),就越能经历和享用神所赐的「恩惠、平安」。因为在神的旨意中:
    1. 认识神才能得永生——「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
    2. 认识神是人生至善——「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耶九23-24)。
    3. 认识神让神最满足——「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六6)。
  • 真神只有一位,假神却有无数。但正如只要认识真钞,就能分辨假钞;我们只要认识真神,就可以分辨各种异端。
    1. ?神是全能、全智、全知、公义、慈爱、圣洁、不变的独一真理之神;祂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祂有恩慈、有严厉,是妒忌的神;祂是公义的审判者,也是恩典的救赎者(出三十四6-7、14;申六4;约一1;来十二29;约壹四8)。
    2. 在旧约中,神的立约之名是耶和华(出三14)。
    3. 在新约中,神的立约之名是父(约一12-13;二十17;弗一5)。

【彼后一3】「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

【彼后一4】「因此,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

  • 一3-15的主题是「殷勤装备」,与三14-18a「殷勤长进」前后呼应。
  • 3-11节是一个交错平行的结构:
    • A. 认识主的起点(3节);
    •  B. 信徒能脱离情欲的败坏(4节);
    •   C. 应当分外殷勤(5a);
    •    D. 人加上美德(5b-7节);
    • A1. 认识主的终点(8节);
    •  B1. 有人忘了过去罪得洁净(9节);
    •   C1. 应当更加殷勤(10节);
    •    D1. 神供应入口(11节)。
  • 神已经在基督里赐下了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3节;腓四19),信徒不必再到基督之外寻求方法技巧、心理学说的帮助:
    1. 信徒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神的大能主动赐给我们的。「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3节),其中「生命和虔敬」是重言法(Hendiadys)修辞,意思是「虔敬的生命」。
    2. 神的大能工作的方式,是呼召和引导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3节)。基督借着自己「荣耀和美德」,呼召我们过敬虔的生活;而我们对基督的真实认识,是我们过敬虔生活的动力和根据。
    3. 主首先认识我们(约十14)、呼召我们,我们才能认识祂、被祂吸引,渴慕「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
  • 主「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4节),包括再来审判(三4)和新天新地(三13)。这应许能「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4节),也就是脱离罪恶、「得儿子的名分」(弗一5):
    1. 「神的性情」,就是神儿女的形象(加四5-6;罗八15),重生的信徒拥有父神的道德性情,将被圣灵改变成越来越像基督(弗四13;罗八29)。这是双重的福音应许,所以福音的总纲可以总结为「藉挽回(罗三25)、得名分(太五9)」。
    2. 有些假师傅认为,人的身体和物质必会败坏,只有思想或灵魂才不会朽坏。但彼得却指出,败坏并非因为神造的物质世界有缺陷,而是「从情欲来的」(4节);因为在新天新地里(三3),物质的身体照样可以是「不朽坏的」(林前十五52-54),而不死的灵魂照样也可能无法脱离败坏。
    3. 有些假师傅认为,人靠着谨守律法或顺从本性,思想或灵魂就可以得享永恒。但彼得却指出,人只有借着认识基督(二20),才能「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4节)、进入永生(约十七3)。
    4. 有些假师傅认为,人分享神的本性,就是脱离物质世界的捆绑,变得更像神、或者变成神。但彼得却指出,「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只是信徒新生命的起点(5节),并不是终点。

【彼后一5】「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

【彼后一6】「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彼后一7】「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

  • 「正因这缘故」(5节),指信徒已经得了福音的恩典、「与神的性情有分」(4节),所以就不能停留在「没有行为的信心」(雅二20)上,而有责任靠着神的恩赐(3节)和应许(4节),「分外地殷勤」(5节)、努力地成长,活得越来越像神家的一员。
    1. 许多认识真钞的人可能并没有花过钱,比如银行的出纳。许多知道神的人可能根本并没有经历过神,比如从小知道神的雅各却把神叫做「耶和华——你的神」(创二十七20)。今天,许多人有正确的神学,但却无法用神学来解决生命的问题,所以「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诗三十四8)。因为神的「应许」(4节)就像支票,没有支票就不能兑现,但只有通过「殷勤」努力才能兑现。
    2. 「应许」和「信心」(5节)都是神白白的恩赐(1节),但却不能成为懒惰的理由,而是「殷勤」的根据、要求和动力。因为登山宝训既是天国宪章,也是王室家规(太五48;路六36);重生得救的神的儿女,必然会竭力活出神家的样式,「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
  • 「加上 epichoregeo」(5节),原文指富人慷慨资助戏剧节的演出,引申为「供应、支持、装备」。信徒不需要靠自己在「信心」之外再「加上」点什么,因为「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3节)了;也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寻求点什么,只需要「顺着圣灵而行」(加五6),用基督生命里的「荣耀和美德」(3节)来供应和支持自己的属灵生命。5-7节列举的七种美德始于信心、臻于爱心,信心是属灵生命成长的开始,爱心是生命成长的顶点,「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
    1. 「德行」(5节),是因着「信心」而来的。「德行 arete」原文就是「美德」(3节),在新约中只出现了4次(彼后一3、5;彼前二9;腓四8),但在当时的希腊文献中十分普遍,意思是「最卓越之处」。刀子的「最卓越之处」在于锋利,马的「最卓越之处」在于快跑,但哲学家们对于人的「最卓越之处」却莫衷一是。彼得的答案是:人真正的卓越是活出「神的性情」,而不是功成名就、活出自己,因为没有人能靠自己「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4节)。雅各最初只要神的祝福(创二十八20-21),当他越来越认识神、越来越厌恶自己以后,就越来越渴慕神的美德(创四十七7、10)。
    2. 「知识」(5节),就是正确地认识神。「知识 gnosis」原文是假师傅喜欢用的字眼,这里是指对「神和我们主耶稣」(2节)的认识,既是头脑里的知识、又是灵里的经历,既能明辨是非(一16;二1-2)、又能实践真理(三17-18)。属世道德教条的顺序是「知、行、信」,知而后行、行而后信,但却知易行难。属灵生命成长的顺序是「信、行、知」,信而后行、行而后知。因为人有了经历,才能对神有越来越深的真正认识。正如雅各在雅博渡口才「面对面见了神」(创三十二30),到示剑才把神称为「以色列的神」(创三十三20),而神要到伯特利才向他宣告为「全能的神」(创三十五11)。
    3. 「节制」(6节),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情感和言行,不被肉体辖制。一个人若是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加五16);甚至连自以为属灵的事情也要有所节制,因为肉体很容易假冒圣灵。假师傅声称「知识」可以让人脱离自我节制的束缚(二10;三3),但彼得却强调,真知识必然会使人控制自己,因为「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3)、是接受基督为主。
    4. 「忍耐」(6节),就是正确地对待自己,接受神的训练(来十二11-12)、等候神的应许(4节),抵挡外面难处的试探和里面肉体的引诱。人若质疑神冤枉了自己,就是不认识自己、高估了自己的圣洁。
    5. 「虔敬」(6节),就是正确地对待神。原文的意思是尊重神、把神应得的分归于祂,而不是用敬拜金牛犊的方式来操纵神、利用神,正如雅各在别是巴反复献祭、单单寻求神的心意(创四十六1)。虽然他思念爱子,但更离不开神。主后4世纪的教会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意思就是「虔敬」。
    6. 「爱弟兄的心」(7节),指照顾教会肢体的需要(彼前三8)。人只有与神的关系正确了,与弟兄的关系才会正确。「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四20)。信徒之间「彼此相爱的心」(约十三35),是门徒的标志,而这正是假师傅难以长期伪装的。
    7. 「爱众人的心」(7节),指关心教会之外的人的需要,包括爱邻居、爱仇敌。
上图:雅典酒神剧场(Theatre of Dionysos)举行戏剧表演。「加上 epichoregeo」原文?πιχορηγ?ω 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取自雅典戏剧节庆的一个典故。有一位富有的人付了合唱团(chorus)的费用,并联合了诗人和政府人士共同推出一场话剧。有几位像这样的富人互相比赛,看谁最慷慨购买道具支持合唱团。于是这个字就代表慷慨大方,不计代价。而基督徒也必须这样不计代价地与神配合,好活出一个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上图:雅典酒神剧场(Theatre of Dionysos)举行戏剧表演。「加上 epichoregeo」原文?πιχορηγ?ω 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取自雅典戏剧节庆的一个典故。有一位富有的人付了合唱团(chorus)的费用,并联合了诗人和政府人士共同推出一场话剧。有几位像这样的富人互相比赛,看谁最慷慨购买道具支持合唱团。于是这个字就代表慷慨大方,不计代价。而基督徒也必须这样不计代价地与神配合,好活出一个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彼后一8】「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彼后一9】「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 第8节与第3节平行,可译为「你们有了这几样,再继续增长,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懒散和不结果子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我们越是殷勤操练这些美德,就越能「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的范围和基础上结出丰盛的圣灵果子,因为「圣灵自己与我们的灵一同见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6和合本修订版)。
  • 第9节与第4节平行。「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9节),只关心自己的欲望,就像一个还没得救的人(林后四4;约壹二11),故意「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9节),所以无法「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4节)。因为信徒若不殷勤活出「神的性情」(4节),就是忽略福音最高的礼物「儿子的名分」(弗一5),也是藐视最根本的礼物「挽回祭」(罗三25)。有些礼物太贵重了,不能给那些草率顽皮的孩子。如果天父觉得双重见证这个礼物会宠坏我们、使我们以为祂根本不在乎我们的生活是否圣洁,祂很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把它收回,让那些懒惰懈怠的人将来「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2)。

【彼后一10】「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

【彼后一11】「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 第10节与5a平行。既然信徒的敬虔生活和属灵美德(5-7节)是生命果子的彰显(8-9节),所以就「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10节)。信徒的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乃是由于神在心里的运行(腓二12-13),所以生活就是蒙召和被拣选的确据。这样努力的信徒是成熟的,不会像属灵近视的人(9节)那样绊跌,而是「永不失脚」(10节)、不会背道(犹24)。
  • 第11节与5b-7节平行,直译为「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的入口,就会丰丰富富地供应给你们了」(英文ESV译本)。「叫 epichoregeo」原文与「加上 epichoregeo」(5节)是同一个词,意思是「供应」(英文ESV译本)。「进入eisodos」原文是「入口」(英文ESV译本)。信徒平时殷勤「加上」美德,最终必能蒙神丰丰富富地「供应」进入国度的许可,「得享祂永远的荣耀」(彼前五10)。一个真认识神的人,人生的目的与神的性情有分、以神为乐,「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11节);传福音、事奉和聚会只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彼后一12】「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

【彼后一13】「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

【彼后一14】「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

【彼后一15】「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

  • 原文的12a和15节语法是平行的(将来时态主要动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片语),首尾呼应,把12-15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成为一个交错对称结构,和合本修订版的翻译如下:
    • A. 我还是要常常提醒(hupomimnesko)你们这些事(原文12a);
    •  B. 虽然你们已经知道(oida)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得到坚固(原文12b),我认为趁我还在这帐棚(skenoma)的时候(13a);
    •   C. 应该激发你们的记忆(13b);
    •  B1. 因为知道(oida)我脱离这帐棚(skenoma)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14节);
    • A1. 我也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mneme)这些事(15节)。
  • 「提醒」(12节;三1)、「激发」(13节;三1)、「记念」(15节;三2),是彼得写本信的重要目的:
    1. 「提醒」的内容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3),而不是发明新福音、新神学。因为无论时代怎样变,人、罪和神都没有变,福音也不会改变。真理不会与时俱进,但人的感觉、理智、情感和想象却在时间里不断变化。因为活在时间中,就意味着活在变化里,勇敢的彼得转眼就在大祭司的使女面前失败了(可十四31、47、66-72)。因此,即使已经在「已有的真道上坚固」(12节)的信徒,恩典也会淡忘,真理也会模糊,「起初的爱心」(启二4)也容易被离弃;一旦在属灵成长上懒惰懈怠,结果不是「随流失去」(来二1)、就是随从异端。今天,许多信徒的问题不是不知道真道,而是需要被「提醒」真道。
    2. 「提醒」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也就是唤醒人的意志。神的话不是让人听了点头称是,而是要人立刻去行。人若理智认同、情感喜爱,还能在想象中渲染,但却没有行动的意志,结果只是感动;人越是经常感动而不行动,就越难付诸行动,长此以往,连感动也会越来越麻木。因此,我们不能坐着酝酿感情,而要问自己:如果我真的爱神爱人,会怎么做呢?然后立刻去行。今天,许多信徒的问题不是缺乏爱的感觉,而是需要被「激发」出爱的行动;因为恨的行动会制造恨,爱的行动会带来爱。
    3. 「记念」,就是反复回顾、思想。人经常怎么想、就会怎么活,「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二十三7)。我们的头脑若是被天充满,地会成为附送的赠品(三13);若是被地充满,天和地都会失去(三10);若是被空充满,无所事事就会偷走我们的一生,让我们既没有做该做的事、也不能做爱做的事。
    4. 我们自我「提醒、激发、记念」的方法,就是「默想」(创二十四63;诗一百一十九15)。默想是一种唤醒思想的活动,是把圣经中关于神的作为、道路、计划和应许反复思想、沉思,并且应用到自己身上;是有意识地来到神的面前,在神的眼目之下,靠着神的帮助与祂相交。默想可以使人在灵性上对神的视野变得清晰,让神的真理在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产生透彻而适当的影响。默想是人与自己谈论、争辩关于神和自己的事情,在疑惑和不信的迷雾中找到一条出路,看清神的大能和恩典——「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一2)。
  • 「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13节),表明使徒彼得已经年老,时日无多。彼得的一生无法忘记主给他的使命:「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2),因此他在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还在抓住一切机会「提醒、激发」弟兄。
  • 「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14节),是用客旅(彼前一1)拆毁「地上的帐棚」(林后五1)来比喻离开这个世界、回到永恒的天家。彼得曾经在变像山建议为主耶稣在地上搭一座棚(可九5),现在却知道自己也将脱离这帐棚了。此时正是尼禄统治的末期,罗马可能已经对信徒开始大逼迫,所以彼得预感到自己即将按主耶稣所指示的那样殉道(约二十一18-19)
  • 「尽心竭力 spoudazo」(15节)和「殷勤 spoudazo」(5节)原文相同,使徒的「尽心竭力」和信徒的「殷勤」同样重要。「去世」原文是「离开 exodos」(来十一22),使徒「离开」世界与信徒「进入eisodos」(11节)神国形成对比。

【彼后一16】「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祂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祂的威荣。」

【彼后一17】「祂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祂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彼后一18】「我们同祂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

【彼后一19】「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

【彼后一20】「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

【彼后一21】「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 一16-21的主题是「主降临的见证和先知的预言」,与三1-13「先知的预言和主降临的应许」前后呼应。
  • 16节和21节原文的语法是平行的(「并不是 ou gar」+与格名词+直述语气过去不定时态动词+「乃是 alla」+被动语态分词),首尾呼应,把16-21节组成一个完成的单元,成为一个交错对称结构:
    • A. 使徒的见证乃是亲眼目睹(16节);
    •  B. 使徒的见证(17-18节);
    •  B1. 先知的预言(19-20节);
    • A1. 先知的预言乃是圣灵感动(21节)。
  • 彼得、雅各和约翰都亲身经历过主耶稣登山变像(可九1-8),主在登山变像时大能的降临,是祂再来审判的预表(徒二32-33、36;三16、20-21)。「祂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17节),指主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圣山」(18节),指变像山,遇见神的地方被称为「圣地」(出三5),遇见神的山被称为「圣山」。
  • 19节可译为「我们有先知更确实的信息,你们要好好地留意这信息,如同留意照耀在暗处的明灯,直等到天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升起的时候」(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基督再来不但是新约使徒们的见证,而且是旧约先知们的预言。周围环境越黑暗,我们越要专心留意明灯、反复默想这些预言。
    • 黑暗中的「晨星」代表基督(民二十四17),「直等到天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升起的时候」,不是等到基督再来、而是等到灵里遇见主的时候(路二十四32)。主的晨星不必到夜空中寻找,而会在「心里升起」。当一个人不再渴望什么,却仍然愿意按照神的旨意行事的时候;当一个人似乎找不到神,但却「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五8)的时候,晨星就升起了(诗二十二1-2、23-24)。
  • 根据上下文,「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20节),并不是指圣经预言的解释,而是指圣经预言的来源是神、并非先知自己。可能当时的假师傅为了拒绝基督再来的真理,不但否定使徒们的见证(18节),也不承认旧约预言的权威性(19节),认为先知们只是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为了驳斥假师傅,彼得重申犹太人和基督徒共同的信念:旧约的预言是出于神,当先知们写下旧约的预言时,这些「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21节)。
  • 末世的信徒最需要被「提醒」(13节)和「记念」(15节)的,不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基督的再来。基督再来是为了审判,「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二十二12),所以我们的一切言行都要预备见主。默想基督再来,是信徒在地上生活的动力和盼望(彼前一7、13;四13;五4),也是信徒得胜或失败的关键:初期教会的至死忠心,是因为他们相信基督再来,也盼望基督再来。今天教会的世俗化和自由化,是因为许多人不相信基督再来、不盼望基督再来,或者忘了自己随时都会见主。

《彼得后书》背景

  《彼得后书》的原文是希腊文,又被称为「彼得的第二封信 Second Epistle of Peter」。《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壹、贰、叁书》、《犹大书》被称为「一般书信 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书信 Catholic Epistles」,因为这些书信都没有指明特定的收信人,而且作者并非保罗。

  本信的写作日期可能是主后64年、彼得即将殉道之前(一13-15),写作地点可能是罗马,最初的读者可能也是《彼得前书》的收信者、小亚细亚北方的众教会(三1)。小亚细亚是早期诺斯底主义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昆兰第七洞发现的主后68年之前的残片7Q10,可能出自彼后一15。

  本信与《彼得前书》的风格迥异,可能西拉帮助前书在文字上进行了润色(彼前五12),而本信使用了不同的记录员、或由彼得自己执笔。这种文字风格上的不同,加上后来有人假托彼得之名传播诺斯底主义异端(如《彼得启示录 the Apocalypse of Peter》、《彼得福音 the Gospel of Peter》、《彼得行传 the Acts of Peter》等),导致本信被纳入正典的过程非常曲折。但实际上,前书与后书在风格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样明显,两书都有许多在新约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单频词(Hapax legomenon)。新约总共有686个单频词(The Jewish world around the New Testament: Collected Essays, Richard Bauckham, 第431页),其中《彼得前书》有62个,《彼得后书》有54个(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Edition, John F. Walvoord and Roy B. Zuck, 第860页),密度远远超过其他新约书信。此外,《彼得后书》中的许多词汇与《使徒行传》中彼得讲道所用的独特词汇相似(如:彼后二9和徒四21的「刑罚」,彼后一3和徒三12的「能力」和「虔诚」,彼后二13、15「不义的工价」和徒一18「作恶的工价」)。因此,这两卷书信之间其实并无显著差异,倒是与其他新约书信之间的差异很明显,表明这两卷书信是出自同一位词汇丰富的作者。

  本信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平安加给人(一1-2);
    •  B. 殷勤装备(一3-15);
    •   C. 主荣耀的见证和先知的预言(一16-21);
    •    D. 警告假师傅(二1-22);
    •   C1. 先知的预言和主降临的应许(三1-10);
    •  B1. 殷勤长进(三11-18a);
    • A1. 荣耀归给主(三18b)。

  本信和《犹大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犹4-18与本书第二章非常相似,都是针对异端假师傅。但本信是预言假师傅将会出现(二1),《犹大书》是异端已经猖獗(犹4)。《犹大书》在劝勉信徒谨记先前的使徒教训(犹17-18)时引用了本信(三3),可见本信很可能是在《犹大书》之前,《犹大书》部分取材于本信。

  使徒彼得知道自己即将殉道(一14),又知道教会中必有假师傅出来败坏信徒的信心(二1),扰乱和毁谤基督再来、末日审判的道理(三3-7)。因此,他竭力提醒、激发信徒(一13;三1),劝勉他们追求属灵生命的长进(一3-11),好在自己去世之后,仍可牢记真理(一15),「处世为人必须圣洁敬虔,等候并催促神的日子来到」(三11-12和合本修订版)。虽然我们并不能确定那些假师傅是谁,但本信所指出假师傅的真面目,却是历世历代所有异端的共同特点:他们「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5-16)。当使徒时代的教会面对异端侵袭的时候,信徒「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三17);而在人本主义、多元主义和新纪元思想冲击教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重温本信、持守信仰,「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三18)。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彼得前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彼得后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