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版圣经注释》腓立比书第1章

牢中不忘主,喜乐溢信中,且看这回保罗要说的……
  1:1 这封信是专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它不像以弗所书是给各教会传阅的。保罗希望答谢那些在他有需要时曾帮助过他的人,并藉此机会告诉他们,为什么他在坐牢、面临审讯时仍能充满喜乐。在这封令人振奋的信中,保罗教导腓立比人如何谦卑和在主内合一,并告诫他们提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保罗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到这些教会中?写信所能照顾到的也有限呀……
  1:1 保罗在第一次的宣教行程中,去了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就是叙利亚安提阿附近的城镇;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宣教行程中,去的地方就远得多了。由于距离太远,保罗无法亲自照顾他所建立的各教会,所以不得不藉书信来指导鼓励信徒。幸好,保罗有提摩太、马可、以巴弗这群同工,将这些信亲自带到不同的教会里去,他们也往往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教导和安慰信徒。

如果你想多知道一些关于保罗和提摩太的事……
  1:1 有关保罗和提摩太的资料,请参阅使徒行传9章、提摩太前书2章的人物介绍。

腓立比这城市,你知多少?
  1:1 腓立比位于希腊北部,是在当时罗马的殖民地马其顿省内。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是欧洲和亚洲的交通枢纽。约于公元50年,保罗、西拉、提摩太和路加由亚西亚坐船,横越爱琴海,来到腓立比(参徒16:11-40)。腓立比教会的信徒主要是外邦人(非犹太人),他们不熟悉旧约圣经,所以保罗在这封信里没有引用任何旧约经文。

我以为现代教会才有,原来那时候已有监督、执事了……
  1:1 监督和执事是初期教会的领导人(有关监督的资格和责任,请参提前3:1-7;多1:5-9;执事的职责和资格,请参提前3:8-13)。圣徒是指所有相信基督的人。

保罗为腓立比人对基督的委身而喜乐,不知道别人提起我的时候,会想起什么?
  1:4 这是保罗在信中第一次提到“喜乐”一词,在后面他曾多次重提。每当保罗为腓立比信徒祈祷时,就令他喜乐和感恩,因为他们为着基督的缘故帮助保罗。不论神要他们做什么,腓立比信徒都愿意让神使用。当别人想起你,他们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因为想起你而喜乐吗?你的行为能令别人得帮助吗?

1:4-5 保罗在十年前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到访腓立比城时,把福音传给腓立比人并在那里建立了教会。

能被指为兴旺福音,这些人究竟做了什么?我也可以在传福音的事上尽点力吗?
  1:5 保罗说腓立比人“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是肯定了他们对传福音的宝贵贡献。保罗在腓立比时,他们给他以实际的帮助;保罗坐牢时,他们又给他以经济上的帮助,使他们成为保罗的伙伴。当我们藉着祈祷、关怀和经济支援去帮助我们所派出的教牧、宣教士、传道者时,我们就成为他们的伙伴了。

那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的,是谁?他竟早就认识了我?
  1:6 神在我们的生命里开展了工作,并要继续下去,直至我们与他面对面相见。神为我们工作,当基督死在十字架时便已开始;他在我们生命中工作,当我们相信他时便已开始。现在圣灵住在我们心中,使我们一天比一天更像基督。保罗在此描述基督徒成长以至成熟的过程,乃从接受耶稣开始,直到基督再回来的日子。

灵命停滞,无奈?无所谓?
  1:6 你是否有时感到自己的属灵生命没有什么进步?神开展的工程他必完成,就像对腓立比信徒一样,神必定帮助你在他的恩典中成长,直至完成他在你生命里的计划。当你感到失望时,要记着神对你仍抱希望,他应许会完成他所展开的工作。当你的缺点令你感到不完全、忧伤时,你就要回想神的应许和供应。不要让目前的境况令你远离神,夺去你认识基督的喜乐。

他说“在捆锁中”究竟是指什么?其实不论他身在何方,他的心都是一样──我的呢?
  1:7 保罗所说“在捆锁中”大概是指他在腓立比坐牢的事(参徒6:22-36),他也提到他在罗马被囚的事(1:13-14)。保罗不管身处何地,即使在监牢里,仍忠心地传扬福音。当或大或小的困难阻碍你做神的工作时,让保罗的话激励你吧!

体会耶稣的心肠──保罗爱人的心果真如此?我的心?让我问它:“喂,你是……”
  1:7-8 保罗渴望与腓立比的基督徒见面,就好像你渴望与好朋友见面一样。他对他们的爱和感情,不单是建立在以前的交往上,更建基于信徒因基督的爱而合一的基础上。所有基督徒都是神家的成员,都有分分享他的爱。你对信徒、朋友、陌生人是否有这样深厚的爱?让基督的爱激励你去爱其他基督徒,用行动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吧。

我有为人如此祷告吗? 我,可以这样为人祷告吗? 我,可以这样为自己祷告吗?
  1:9 要影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他祈祷。保罗为腓立比人祈祷,希望他们在爱里合一。他们的爱使他们更多认识基督,在道德上有更深的见识。他们的爱不是基于感觉,而是基于基督曾在他们身上所做的一切。你在基督的爱中成长,你的心和思想一定也随着增长。请问你的爱心和见识增长没有呢?

是非黑白混在一起,真个可以辨得清?保罗为他们祈求分辨是非能力,不是太天真了?
  1:10 保罗祈求腓立比信徒能“分别是非”,就是有分辨对与错、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能力。我们也应祈求有道德上的洞察力,使我们可以保持基督徒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参来5:14)。

直等到基督的日子?到何时?
  1:10 “基督的日子”是指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就像基督随时会回来一样。

要得仁义的果子嘛……
  1:11 “仁义的果子”是指与神有正确的关系而流露的品质。除了藉着基督,我们没有其他的方法得到仁义的果子(参加5:22-23)。

困境临到,心焦身累,能不沮丧?能!看保罗──
  1:12-14 被关在牢里,常会使人意志消沉,但保罗却看它为一个传福音的机会。他知道目前身处什么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时此地做些什么。他能转逆境为顺境,向守卫着皇宫的罗马御营兵士传福音,又鼓励其他害怕受迫害的信徒。我们也许不在牢中,但是经济困扰、家庭纠纷、教会冲突、失业等困难,仍会使我们沮丧──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显示我们所信的是什么。请效法保罗,在恶劣的境况中寻找机会表明你的信仰。这样,你的信心必然增强。

保罗所传的是福音,是好东西啊,为何罗马人不放过他?
  1:13 保罗为何在罗马被监禁?原来他回到耶路撒冷后,一些犹太人以他传扬异端的道为理由逮捕他,但他向罗马政府上诉,要求凯撒审理(参徒21:15-25:12)。他被押送到罗马,并被软禁,等候非刑事的审讯。按当时的罗马法律,传扬基督的福音并不是严重的案件。但数年后,罗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甚至力图铲除基督教。保罗被软禁时,仍有若干自由,他可以接见访客、传道和写信。(有关保罗在罗马的情形,请参徒28:11-31。)“御营全军”就是守卫皇宫的精锐部队。

如果我的生命可以如保罗的一样,如果……
  1:14 当我们毫不畏惧地传讲基督、充满信心地为主而活时,就能鼓励其他信徒一起做神的工。你的生活,也应该对别人有所鼓励!
人家传福音可不一定是真心的,保罗也因为福音的缘故而高兴?人可以这样无私吗?我可以吗?
1:15-18 这里,我们看到保罗有一颗无私的心。他知道有人传福音是为了沽名钓誉,因着他坐牢而抬举自己。但不管这些传道者的动机是什么,保罗为福音传开了而高兴。有些基督徒的事奉动机,保罗不同意,也不蒙神悦纳。但当神使用他们的信息时,我们也应当欢喜,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

生死之间,保罗的表现竟是这样的;换了是我,我会……
  1:19-21 保罗不晓得这次是不是自己最后一次坐牢,在等待审讯期间,他知道他不是当庭释放,就是被处决;但他相信主最终会叫他得救。他祈求审讯时能不胆怯、不以传讲基督为耻,无论是生是死,都荣耀基督。结果他得释放,但在两三年后再次被逮捕。由于保罗深信基督,才可以在逆境中支持到底。

死了就有益处?什么?要死啊,不怕吗?
  1:20-21 对于不信神的人,地上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一切,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去追求世人看为宝贵的金钱、名气、权力、享乐、声望。但对于保罗,活着就是要建立永恒的价值和跟人分享基督。惟有神能帮助我们从永恒的角度看生命。保罗整个生命的目标,就是放胆传讲基督,活得更像他。如此保罗才能充满信心地说,死去比活着更有益处,因为若是死了,就摆脱了世间的困扰,就可以面对面见主(参约壹3:2-3)。要是你没有为死作好准备,你也就没有为活着作好准备。一旦你确定自己永恒的目标,你就会自由地服事神──献身在具有真正价值的事上,不再怕死亡。

人生可以成为目标的东西可真多。真多?真多!你问我的追求是……
  1:24 服事腓立比人和其他信徒是保罗活着的目的。我们也应该有高于只满足个人肉体需要的生活目的。你可以服事帮助谁呢?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合一是很重要的,保罗说;我的教会内的合一呢?这要问问传道人……
  1:27 保罗鼓励信徒合一,就如他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可惜的是一些教会花很多的时间彼此攻击,而不联合抵御真正的敌人,因此教会需要勇敢地抵挡内讧,持守共同的目标,就是服事基督。

蒙恩,受苦,岂可混为一谈?做错了事才会苦呀,不是吗?
  1:29 我们的本性不会认为受苦是一种特权,但当我们受苦,忠实地代表基督时,我们的信息和榜样就会影响别人(参徒5:41)。受苦有以下的好处:(1)我们的眼目不再看世上的安乐;(2)清除一些肤浅的信徒;(3)使忍受苦难的人增强信心;(4)使我们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如果我们为信仰的缘故受苦,不表示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实通常相反,受苦验证了我们的忠心。用受苦来塑造你的品格吧!不要怕受苦,也不要让苦难使你倒下。

为谁争战?与谁战争?
  1:30 保罗一生为传扬福音而受苦。像腓立比的信徒一样,我们与所有不相信基督救恩的人都有冲突。在此战争中,所有真正的信徒都应当联合起来,抵抗同一敌人。

 


圣经综合解读





上一篇:《灵修版圣经注释》以弗所书第6章
下一篇:《灵修版圣经注释》腓立比书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