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版圣经注释》马太福音第26章

齐来看看这个所谓祭司的嘴脸吧……
  26:3 该亚法是耶稣在世上工作时期的大祭司,是前任大祭司亚拿的女婿。罗马政府征服犹太后接管并指派所有的政治和宗教领袖。该亚法工作了十八年,比多数的大祭司都要长,可能因为他肯与罗马政府合作。是他建议让耶稣替百姓去死,好拯救整个国家(参约11:49-50)。

下手不是越快越好吗?那些领袖所想的是……
  26:3-5 这是个故意杀害耶稣的计谋,没有这个计谋,攻击耶稣的大众意见就不会激增。其实,因为耶稣受欢迎,宗教领袖不想在逾越节期间捉拿他,恐怕会引起暴动。

同一件事,不同的次序安排,福音书的作者有何用意?
  26:6-13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把这件事放在最后晚餐前,而约翰福音则将之放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之前,三者之中,约翰福音的记载最有可能是按时间次序的。我们要知道福音书的作者写书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记录耶稣的信息,而不是按时间先后记录耶稣的生平。马太和马可选择把这件事放在犹大卖主的记载之前,好使完全委身基督的马利亚与背叛出卖耶稣的犹大成为强烈的对比。

26:7 这个女人是马利亚,是马大的妹妹、拉撒路的姐姐。

26:8 马利亚的举动引起门徒不悦,犹大更特别不满(参约12:4-6)。

门徒说的也不错,耶稣何出此言?莫非……
  26:11 耶稣指出:“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参申15:11),并不是忽略穷人的需要,圣经不断呼吁我们要关心有需要的人。然而,耶稣这样说是要突出马利亚对他的特别奉献。

犹大为何出卖耶稣?我会像他一样忘记了他的恩典吗?
  26:14-15 为什么犹大出卖耶稣?圣经没详细交代,可能是他也像其他门徒一样,希望耶稣发动一次革命,推翻罗马政权;而他负责掌管钱财,也期望将来在耶稣的新政府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像雅各、约翰的想法一样(参可10:35-37)。但看到耶稣称赞马利亚献上价值相当于一年工资的香膏,他可能意识到耶稣的国度并不是眼见的或是政治性的,乃是属灵的,如果跟随耶稣,就不能实现对金钱和地位的欲望,因此以出卖耶稣,换取金钱和那些宗教领袖的喜悦。

未曾过节身已死,这死大有别意义,你可知道?
  26:15 只有马太福音记载犹大出卖耶稣换取银钱的确实数目──三十块钱,这是一个奴隶的价钱(参出21:32)。本来宗教领袖打算在逾越节过后才捉拿耶稣,但由于有犹大献计,故提前实现他们的阴谋。神要应验旧约的预言:耶稣成为逾越节的羔羊,代死以除去世人的罪孽(参约1:29)。

逾越节,无酵节,所为是何事?
  26:17 逾越节只是一个晚上,吃一顿饭,之后是无酵节与之一同庆祝,持续一个星期。人们把家中所有的酵都除去,为记念祖先出埃及时,没有时间待做饼的生面团发起来。每年过节时,数以千计的人从罗马统治下的各地方来到耶路撒冷。(更多有关逾越节的资料,请参出12章;可14:1的注释。)

26:23 晚餐上,有些食物是放在盘子里,大家一同用手从盘子里取出来吃。

圣餐就是吃饼、喝葡萄汁嘛,什么?还有这么多意思……
  26:26 这个圣礼有几个意义:(1)主的晚餐(或称主餐、圣餐、擘饼):为记念耶稣与门徒共进逾越节晚餐。(2)感恩的表示:感谢神藉基督为我们做的工。(3)相交:与神并其他信徒相交。我们吃这饼、喝这汁时,应当安静反省,追想耶稣的受死和他再来的应许;感谢神给我们的恩赐;并因我们与基督及各信徒肢体相聚而喜乐。

耶稣的血、新约、旧约、赎罪祭牲……这么多的名词,究竟有什么关系?
  26:28 耶稣的血与新约有何关系呢?在旧约之下的人,就是活在耶稣之前的人,只能靠着祭司和献祭牲才可以亲近神。现在所有的人都可以靠着信心直接到神那里,因为耶稣的死已使我们在神的眼中蒙悦纳(参罗3:21-24)。
  旧约是新约的一个预兆、一个影儿(参耶31:31;来8章),指向后来的那一天,耶稣亲自成为最终的赎罪祭牲,不是一只无瑕疵的羊羔献在祭坛上,而是神完全的羔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个无罪的祭牲,叫我们的罪可以一次全部得赦免,所有相信他的人都可以得到赦免。

纵受挫折不难过,因为……
  26:29 耶稣再次坚固他的门徒,他将要胜过死亡,并且将来他们要与他同在。接着的数小时内,他们表面上会受到挫折,但不久他们将会体验到圣灵的能力,并且见证福音迅速地传播出去。有一天,他们将会在神的新国度里再次聚集在一起。

26:30 门徒唱的诗歌很可能是诗篇115至118篇,唱这几篇传统的诗是逾越节筵席的一部分。

“总不能不认主”──对你而言,是一句维持颜面的话,还是真挚的体会……
  26:35 所有门徒都说愿意为耶稣而死,不会背弃他,不过在数小时之后,他们全都逃走了。空谈是没有价值的,说献身基督很容易,但这些话惟有在大逼迫中经过考验后才有意义。你的信心有多强呢?是否能够在极严厉的考验中仍站立得稳呢?

我心里甚是忧伤,快要死了,耶稣你可会明白?
  26:37-38 耶稣要面对快将来到的肉身之痛苦、与父神分离和为世人的罪而死,他感到极度忧伤。这个神圣的计划已经安排了,但在人性之中,他仍然会有挣扎(参来5:7-9)。因为他曾经历极度的痛苦,所以能够明白我们的苦楚,他顺服的能力是来自他与父神的关系,也同样是我们能力的源头(参约17:11, 15-16, 21, 26)。

耶稣也蛮可怜的,何要照主的意思?你我不是有很多时候照己意而行吗?
  26:39 耶稣祷告求苦杯离开他,并不是违抗父神的旨意,其实,是再次坚定自己去完成神的旨意,他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他的祈祷显明他所受的是极可怕的痛苦,这痛苦比死亡更甚,因为当他为所有的罪付上赎价时,他要被迫与神分离。这个“杯”就是这种痛苦和分离。无罪的神子把我们的罪背负在自己身上,把我们从痛苦和与神分离中拯救出来。

苦,有何难?照主意思去吃苦?主我……
  26:39 在苦难中的人常常希望知道前景如何,或者希望明白受苦的原因。耶稣知道前面的痛苦,也知道原因,但仍然痛苦挣扎,比我们面对的任何挣扎更厉害。是什么叫他能够说:“照你的意思”呢?这是坚定信靠神的计划,在每一步的道路中都祈祷和顺服的结果。

门徒在该警醒的时候“睡着”了,你可曾这样?
  26:40-41 耶稣看到彼得沉睡,就提醒他试探快要来临。胜过试探的方法就是警醒和祷告。警醒的意思是对每个被试探的可能提高警觉,敏感到撒但的狡猾诡计,装备好灵性来对抗它。我们最脆弱的地方往往最容易被试探,我们不能单独抵抗它,必须靠着祷告支取神的能力,使我们可以抵挡撒但的攻击。

犹大为何拣这时候出卖耶稣,拣其他时候不就不用受门徒的阻挠,奇怪……
  26:48 捉拿耶稣的并不是执行罗马法律的罗马士兵,而是宗教领袖。犹大告诉他们,他与“谁”亲嘴,就捉拿“谁”。犹大亲自出面指出耶稣来,并非因为那些人不认识耶稣;犹大本可以在耶稣任何一次的退修中带他们捉拿他,就不会有他的门徒阻挠了;他在这个公开的场合中指出耶稣,是因为他答应了在这次审讯中做正式的控告者。

谁人这么冲动砍掉人家的耳朵?他为何这样做?
  26:51-53 这个砍掉大祭司仆人耳朵的人就是彼得(参约18:10)。彼得尝试去保护这看来是失败的耶稣,并不明白为了得胜,耶稣必须要受死。但耶稣显示他完全委身于父神的旨意,他的国度不是靠用刀剑来拓展的,乃是靠着信心和顺服。

他们竟然这么急着要耶稣死,你看他们的行动……
  26:57 耶稣被捉后,先被带去见前任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亚拿,然后亚拿把耶稣押到该亚法的家里受审(参约18:12-24)。他们急于要完成这个审讯,在安息日之前把耶稣处死,当前只剩下不足二十四小时,宗教领袖就连夜聚集在该亚法家中,不等到日间在圣殿中会面了。

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26:59 公会是犹太人最高的宗教及政治的权力机关。虽然罗马控制以色列政府,但也给他们权力处理宗教和民事的争执,所以公会能议决很多影响日常生活的本地事务,但是死刑得有罗马政府许可才能执行(参约18:31)。

拆掉后三日重建,耶稣这话是指着什么而说?
  26:60-61 犹太公会企图寻找歪曲耶稣教训的见证人,他们终于找到两个见证人,把耶稣有关圣殿的话歪曲了(参约2:19),指出耶稣曾说他能拆毁圣殿──这是一个亵渎性的夸口。其实,耶稣说的是“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当然,耶稣所指的是他的身体,而不是建筑物。事实上,宗教领袖所做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将他的身体毁灭,然而三日后,他却从死里复活。

耶稣果敢地面对一切,若换了是你,可会不顾一切也要说真话?
  26:64 耶稣确定地宣称他的王权。当他说自己就是神的儿子时,在场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在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他知道这个宣称是祸端,却没有恐慌,反而平静、勇敢果断地面对一切。

犹太人不承认耶稣说的话,你呢?可会犹豫不决?
  26:65-66 大祭司指控耶稣犯了亵渎的罪──自称为神,对于犹太人来说这是极重的罪,亵渎者要被治死(参利24:16)。宗教领袖早已决定反对耶稣,根本不去考虑耶稣所说的话是真的,这样,他们就把自己和耶稣一并处死了。像这些犹太人一样,对耶稣所说的是亵渎的话还是真理,你必须作出决定,这决定会影响你到永远。

不认耶稣?不可能!──且慢,回想一下,你曾否有这种想法?
  26:69-75 彼得不认耶稣有三个阶段:(1)藉着转换话题来转移别人对他的注意;(2)起誓说不认识耶稣;(3)发咒起誓。信徒否认基督经常从模棱两可的态度开始,假装不认识他;碰上讨论宗教的时候,就走开或假装不知道答案;只要压力大一些,就断然否定与基督的关系。你若发觉自己常常逃避谈及基督,那就要小心,你可能已经走上否认主的路了。

 


圣经综合解读





上一篇:《灵修版圣经注释》马太福音第15章
下一篇:《灵修版圣经注释》马太福音第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