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

一、千禧年、禧年、千年国度、神国、天国、弥赛亚国

  • 千禧年:「千禧年 Millennium」的英文由拉丁文「一千 Mille」和「年 Annus」组成,用来指启二十2-7中六次提到的「一千年」:「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
  • 禧年:神在旧约中所规定的「禧年 ??????/yo·val’」(利二十五8-55),目的是领人回归神的安息。主耶稣曾引用赛六十一1-2宣告祂的使命是「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8-19 ),从这个意义上说,「禧年 Jubilee」是对「千禧年」的预表。
  • 千年国度:「千年国度 Millennial Kingdom」指基督再来以后,在地上有形掌权一千年(启二十4),应验旧约预言弥赛亚基督将坐在大卫的宝座上作王(赛九7),显明基督不仅坐在天上作王,更是人类历史的大君王。
  • 神国:「神国 the Kingdom of God」指神掌权作王的地方(申三十三5;赛三十三22,五十二7;番三15),可以指有国土、人民、政权的有形国度(赛二十四23),也可以指神施行权柄的无形国度(太十二28;约十二31)。「千年国度」是「神国」在地上的有形部分。
  • 天国:新约时代的犹太人怕妄称耶和华的名而触犯十诫,尽量避免直接称呼神的名,就用「天国 the Kingdom of Heaven」来代替「神国」,所以面向犹太读者的马太福音就用「天国」来称呼「神国」。
  • 弥赛亚国:犹太人盼望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坐在大卫的宝座上作王(赛九7),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的国度是地上有形的国度(但二44-45;但七13-14),被称为「弥赛亚国」或「弥赛亚以色列国」。这「弥赛亚国」将在「千年国度」中得着有形的显现,更在广义的「天国」中得着属灵的实现。

二、神国在历史中的进展

  整本旧约都充满了对基督及其国度的预言,国度是神对以色列、教会和世界的永远计划的核心。

  1. 国度是主耶稣道成肉身的工作目标(太六10),祂以传讲「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神的国近了」(可一15)开始了在地上的服事,教导门徒祷告「愿祢的国降临」(太六10),并以「讲说神国的事」结束了在地上的服事(徒一3)。
  2. 随着主耶稣受死和复活,祂登上了国度的宝座(约十九19-20;太二十八18),把国度带入了世界,显现于接受神掌权的信徒心中(路十七20-21)和教会里(彼前二9)。
  3. 国度在历史中不断发展,被拣选的人因着接受救恩成为神的儿子(来二10),配搭成基督的身体(弗四12-16),进入神的国度(来十二22-24)。
  4. 在历史的终局,神的国度将在地上有形地显现,基督将于千禧年在地上复兴弥赛亚以色列国(徒一6-7),在千年国度里有形有体地作王(启二十4-6;林前十五24-26)。
  5. 千禧年之后,这国度将进入新天新地(启二十一1),成为永远的国度(启二十二5)。

  人类对神的国度的看法、回应和行动展开了历史,而对千禧年的不同理解更是导致了不同的末世观,决定了教会履行福音大使命和文化使命的态度是出世还是入世、乐观还是悲观、积极还是消极、追求山巅之城还是上帝之城,极大地影响了两千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

三、教会历史中产生了不同的千禧年论

  根据圣经,基督再来的前后将有以下重要的事件发生:

  1. 末世的预兆、灾难的起头(太二十四3-14;可十三3-13;路二十一7-19)。
  2. 圣徒被提(林前十五51-52;帖前四15-17)。
  3. 两个一七之半的大灾难,可能是七年的大灾难(但九26-27;启十一2-3;十二6;十二14;十三5)。
  4. 撒但被捆绑一千年(启二十1-3)。
  5. 头一次复活(启二十5)。
  6. 基督台前的审判(林后5-10):受审的是复活和活着被提的信徒(彼前四17;帖前四15-17),为要让得胜的信徒进入千年国度「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
  7. 荣耀宝座前的审判(太二十五31-46;珥三1-14):受审的是主再来时地上还存活着的人(徒十42;林前六2-3),包括外邦人(耶三17)和原来不信主的犹太人(太十九28),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千年国度做百姓(赛六十10-12)。
  8. 基督作王一千年、也就是千禧年(启二十4-6)。
  9. 撒但被释放、地上的列国反叛(启二十7-10)。
  10. 第二次复活(启二十12)。
  11. 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启二十11-13):受审的是在头一次复活里无分的死人,时间在千年国度以后、新天新地以前,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新天新地(启二十11-15)、谁进入第二次的死(启二11;二十14-15)。
  12. 新天新地(启二十一1)。

  但对于千禧年,解经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为3类不同的末世论: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无千禧年论(Amillennialism)、后千禧年论(Postmillennialism)。在教会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对千禧年的观点发生了以下变化:

  • 面临逼迫时:初期教会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教会的主流观点是「前千禧年论」,认为教会正处于大灾难中,主耶稣将于大灾难之后再来,然后才会进入千年国度。
  • 教会得胜时:当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皇帝使教会合法化以后,教会一步一步从政府支持的合法宗教变为国教,西方教会甚至成为凌驾于欧洲王权之上的天主教,此时教会的主流观点从前千禧年论转为「无千禧年论」,认为教会已经得胜,他们已经在基督掌权的千年国度里了。
  • 教会复兴时:宗教改革以后,教会开始属灵复兴,社会不断进步,许多信徒成为「后千禧年论」,乐观地认为教会可以通过传福音、改变社会,先在地上实现千年国度,然后迎接基督再来。
  • 战争摧毁时:教会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面前,认识到人性的全然败坏,重新又回到「前千禧年论」,进而发展出「时代论前千禧年论」、「历史性前千禧年论」。

四、初期教会的主流观点: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

  前千禧年论认为基督会在千禧年之前再来,主要观点如下:

  1. 解经:以字面解经(Literal Interpretation)为主,结合非字面解经(non-literal interpretation)来解释启示录,把四至二十二章都看作要在末后成就的预言。
  2. 一千年:启二十1-7六次提及的「一千年」就是字面意义的一千年。
  3. 千年国度:千年国度就是旧约弥撒亚国度盼望在地上实现,并非一种灵性之存在(在心中、在教会掌权),而是在地上实际掌权(赛四十二2),神的公义和平在地上完全掌权彰显(赛九7,太十九28,但二44;七27),耶稣基督将在耶路撒冷成作王,耶路撒冷成为地上行政中心(赛二1-4),带来信仰大复兴(赛十一9;四十五22-23,亚十四9)。
  4. 基督作王:主耶稣第二次降临后,被提和殉道后复活的得胜圣徒一起与主耶稣在地上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
  5. 以色列:认为新约基督徒是属灵的真以色列人,旧约许多对以色列人之应许将应验在教会身上。按字义解释罗九至十一章,认为「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5-26)是指以色列人而说,当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福音已经广传到地极,万国万族中得救的人已经满足上帝预定数目的时候,以色列全家都要归主得救,在地上实现弥赛亚以色列国。这使身为犹太人的使徒们和初期教会满有向罗马帝国各族宣教的动力。
  6. 撒旦:撒旦将被捆绑一千年,千禧年结束后,撒但要被释放,罪恶将要泛滥。
  7. 基督再来:相信启示录是按末世事件的顺序而写的,千禧年开始之前会有七年大灾难,基督将在大灾难之后再来,在地上建立国度一千年。千禧年结束后,所有的死人复活、白色大宝座审判,之后新天新地开始。
  8. 复活:死去的信徒在千禧年开始前复活,其他人在千禧年结束以后第二次复活。
  9. 审判:有三次审判。在千禧年尚未开始前,先有对教会的审判,再有对万邦的审判,然后复活的信徒与主统治一千年的时期才开始。千禧年结束后,罪人要复活,然后才是白色宝座的大审判。
  10. 被提:基督再来时,教会将要被提(帖前四16-17)。初期教会当时在罗马帝国强烈逼迫中,信徒们认为罗马逼迫是大灾难,期待灾难中或灾难后被提。

前千禧年论的背景及对历史的影响

  • 初期教会早期的教父大都持前千禧年观点,罗马的革利免(主后?-100年)、安提阿的伊格那丢(主后67-110年)、帕皮亚(主后69-155年)、?坡旅甲(主后70-155年)、游斯丁(主后100-165年)、爱任纽(主后130-202年)、特土良(主后160-220年)等都相信基督即将在逼迫之后再来,字面上的千年国度将在地上实现。为此,主后1-3世纪的早期信徒们在罗马帝国的逼迫面前不惜为慷慨殉道,见证基督。
  • 宗教改革时期的丁道尔(William Tyndale)、重洗派(Anabaptists)、摩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s)也都持前千禧年论。

五、国教时代和中世纪的主流观点:无千禧年论(Amillennialism)

  无千禧年论认为基督不会实际在地上统治一千年,主要观点如下:

  1. 解经:以寓意解经(Allegorical View)来解释启示录,将启示录看作充满象征和暗喻的启示性文学。
  2. 一千年:启二十里的「一千年」是象征性与寓意性的,因为神的年日不能用人的时间观念来解释,「一千年」不能按字面解释,而是用一个完整数来指代尘世中的所有时间。比如撒但被绑一千年,指牠完全被捆绑;圣徒要与基督做王一千年,指圣徒要达到完全的地步与荣耀的胜利。启二十所描写的千禧年不是发生在未来,从主第一次降临到第二次再来之间的整个时期都是千禧年。为此,他们用「已实现的千禧年论」(Realized Millennialism)来说明他们并不否定千禧年,而是相信千禧年已经开始了,且继续在进展中。
  3. 千年国度:千年国度并非按字义解释的地上的政治国度。基督的国度在祂复活和升天的时候已经开始(太十二28-29),整个教会时期就是千年国度,属灵的千年国度指地上的教会(奥古斯丁、罗马天主教的观点)或天上的圣徒(华菲德的观点)。在长期的时间里(不是整整一千年),基督的国度教会不断地增长,此后撒但与基督有短暂的争战,然后是基督的再临和最后的审判,基督的国度成为神永远而完全的国度(赛九7;但七14;来一8;启二十二5)。赛十一6-9中有关猛兽在国度中将被驯服的预言,是比喻罪人在属灵上改变。
  4. 基督作王:我们正处于千禧年中,基督正坐在天上的大卫宝座上统治万民,而不是将来再来时在地上掌权一千年。理由是启示录中的「宝座」大都是和「天上」联系在一起的(启四2;五6,13;七15;十一16),所以启二十4的「宝座」也应该是在天上。信徒在今世就体验到神的祝福与安息,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而作王,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新生命(约五25-26;弗二4-7)。另有解经家认为,千禧年象征神所赐给圣徒完全的安息,因此,信徒的死就是完全进入上帝的安息。
  5. 以色列:神赐给以色列国土、子民、宝座的应许(创十二2,十五18-21及撒下七16)是附有条件的,因为以色列没有顺服神,由教会按灵意继承了这些应许,成为属灵的以色列。
  6. 撒旦:撒但现在已被捆绑(太十二28-29)、坠落(路十17-18)、被赶出世界(约十二31-32)。
  7. 基督再来:基督的再来、死人复活、最后的审判和新天新地是同时发生,中间没有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千禧年」。基督再来时将发生的一切事,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照人所认为的前后作以区分。因为在神超时空的永恒里,所有的事可以同时出现与发生。
  8. 复活:末世只有一次肉身的复活(林前十五35至49),复活信徒的身体基本上和现在的身体相同。信徒与非信徒同时在基督再来时复活,理由是但十二2和约五28-29在同一句话中提到行善的和作恶的,而保罗在徒二十四15用单数的「复活」来形容善者、恶者的复活。
  9. ?审判:只有一次审判,就是基督再来、所有人复活的时候(彼后三7;帖后一7-9)。

无千禧年论的背景及对历史的影响

  • 初期教会后期的少数主张寓意解经的教父持无千禧年观点,如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主后150-215年)、俄利根(主后185-254年)、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主后260-339年)。主后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皇帝将基督教合法化,逼迫结束了,基督却没有再来。所以许多信徒认为千禧年已经实现,基督已经掌王权统治世界,撒但已被打败并捆绑,教会也胜过罪和撒但,完全取代了以色列成为神的国度,神给以色列国的一切应许均会由教会承受。教会不再强烈盼望基督再来,而是认为基督将在千禧年之后再来。
  • 中世纪早期的重要神学家奥古斯丁(主后354-430年)于主后382年信主,当时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国教,外邦教会已经是教会的主体,而犹太人大都拒绝耶稣是弥赛亚。奥古斯丁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所谓的「基督国度」的建立(主后380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也看到了罗马帝国崩溃的开始(主后410年「永恒之城」罗马被西哥特蛮族攻陷、洗劫)。因此,他在主后413年写了《上帝之城》(City of God),将神的国称为「上帝之城」,而罗马帝国是「地上之城」,教会是在世寄居者,等待归向上帝之城。他认为随着福音的有效广传、魔鬼影响力受限,教会已经凯旋进入了千禧年,一千年代表教会统治世界的时间,而「头一次的复活」(启二十5)意思是信徒在灵性上与主一同复活。奥古斯丁灵意化解释神国和千禧年,将政治与教会权力合理化,但仍然相信基督大约会在主降生后1000年再来。他的观点符合国教和中世纪天主教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天主教的末世观。天主教否定基督将来会在地上有形地掌权,主张罗马大公教会就是神在地上的国度。信徒不但要传福音,而且要将世界「基督化」。
  • 宗教改革时期,威克理夫(1320-1384年)、慈运理(1484-1531年)、马丁路德(1486-1546年)、墨兰顿(1497-1560年)、加尔文(1509-1564年)等改教家对天主教都很反感,虽然他们深受奥古斯丁影响,但他们在无千禧年论框架下的末世观各有特色。马丁路德认为罗马教宗就是敌基督,反复预告教宗制度的崩溃。加尔文认为教会就是新以色列,神的国有「已经开始(already)」的部分,也有「尚未完成(not yet)」的部分,所以改革宗非常强调文化使命(管家使命)。加尔文的同工马丁布赛尔 (1491-1551年)则认为在基督再来的时候,有大量的犹太人会信主。17-18世纪英国清教徒的无千禧年论影响了英国内战(1642-1651年),一致延续到新大陆,绝大多数清教徒认为自己活在圣经启示已经完成的时代中,他们使命就是活出上帝的呼召。今天东正教、罗马天主教、路德宗、改革宗、基督会、圣公会普遍持无千禧年论。
  • 在18世纪和19世纪,后千禧年论兴起、前千禧年论复兴后,无千禧年论在新教中衰落,但是二战后在西方又再度复兴。一些自由派神学家也持无千禧年观点,但他们不认为基督会再来,根本不关心末世的问题,或者认为末世是以人为中心的未来学,是人类对于自己的未来前途的瞻望。

无千禧年论的缺陷

  • 无千禧年论按字面解释非预言经文和已实现预言,而猜测大部分或全部未实现预言都是以象征、比喻和灵意的语言写成,以致人人可以脑洞大开,各凭己意解说、发挥启二十章、罗九至十一章、赛六十五17-25等经文,莫衷一是。
  • 无千禧年论因为寓意解经,忽略了旧约大量明显应按字面解释的经文。
  • 圣经预言主基督再来时将使仇敌作祂的脚凳(林前十五25;诗一百一十1;来十13),又要用铁杖辖管列国(诗二9;启十九15)。今天世界道德日趋败坏,天灾人祸日益增加,环境日渐污染,若说现在已经是基督作王、撒但被捆之千年国度,岂不大大贬低基督的治理能力?
  • 为了神对以色列的承诺和与大卫立的约,在地上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神的国。对此存疑就是对神的愿望和守约能力的怀疑,因此会使人无法确信神的其它承诺,包括信主得救的承诺。

六、教会复兴后福音派的主流观点:后千禧年论(Postmiliennialism)

  后千禧年论认为基督会在千禧年之后再来,主要观点如下:

  1. 解经:以历史解经(Historical View)来解释启示录,虽看启示录为预言,但认为从使徒约翰时代一直至主再来为止,至今大部分启示录的记载已经在教会历史上发生。
  2. 一千年:千禧年不是实际的一千年,而是指世界基督化以后,地上会有长时间的和平与公义,这个时期就是千禧年。
  3. 千年国度:教会不是千年国度,但借着教会的宣教和社会改造工作,可以使世界逐渐基督化,在地上实现基督化的国度,而基督会在千禧年结束时再来。有些自由派的神学家则相信,千禧年会透过人类的努力及自然的演进而逐渐实现。
  4. 基督作王:随着福音的广传,人类的文明会不断进步,人类的道德及灵性会不断改善,世界将会变好,成为教会的黄金时代。这时基督会统治人的心灵,此时代就是基督做王一千年。
  5. 撒旦:在福音兴旺的教会时代,撒但是被捆绑的,意思是牠只能作神准许他做的有限的事,因为主耶稣已经战胜撒但。
  6. 以色列:教会而不是以色列将承受神在属灵上赐给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应许。
  7. 基督再来:千禧年之后接着是七年大灾难,每一位信徒都要经过大灾难。之后基督第二次降临,随即会有死人复活、白色大宝座审判,然后新天新地开始。

后千禧年论的背景及对历史的影响

  • 17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理性主义高涨,人本主义越来越有影响,认为世界日趋进步、繁荣与大同,和平与幸福美好之世界指日可待。在17-18世纪英美历史上的改革宗清教徒持后千禧年论,强烈主张完全照圣经彻底改造世界。1630年,清教徒领袖约翰温思罗普(1588-1649年)率船前往北美新大陆时,宣告北美殖民地应该是一个「山巅之城」,基督徒应该在那里建立彰显神荣耀的社会。1639年第一个美国的成文宪法《康涅狄格基本秩序》(The 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指出,新世界的公共法律和秩序要按照上帝的律法和命令来执行。后千禧年论被用来指导制定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政策和法律,激发了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建立神国模范、向印第安人宣教,以致当时的新英格兰被称为「新以色列」。
  • 18世纪英国复兴的领袖约翰卫斯理(1703 – 1791年)、怀特菲尔德(1714-1770年)都持后千禧年论,马太亨利(1662–1714)的后千禧年论更是通过他写的圣经注释影响至今。爱德华滋(1703-1758年)经历了18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次北美大觉醒,认为圣灵带来的教会大规模更新就是千禧年在地上的实现,千禧年会在北美首先开始,主耶稣才会再来。1783年美国独立以后,芬尼(1792-1875年)经历了19世纪初第二次美国大觉醒,也接受了爱德华滋的观点。
  • 18-19世纪是后千禧年论流行的年代,教会把宣教看作人参与促进神国降临的工作,推动了19世纪海外宣教运动的浪潮,新教宣教士从欧美被差派到全世界,包括中国。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861年南北战争,后千禧年论是美国福音派中最普遍的观点,他们把大复兴、美国独立革命、宣教的成功、社会改良和废奴运动、科技和教育的成就都当作千禧年即将实现的标志。
  • 另一方面,17世纪启蒙运动以后,欧洲社会基于圣经的末世论逐渐被世俗化为基于人本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类可以在现世实现圣经中描述的终极理想社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相当于世俗化的后千禧年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没有神的人间天国。同时,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广为接受,欧美社会普遍对人类的前景有无限的乐观和自信。因此,不少自由派神学家放弃十字架救赎的核心真理,推动社会福音运动,认为神国就在人的心中,人若能以耶稣的道德为模范,以爱与道德改造社会,社会必然会进步成为地上的天国。这种自由派神学逐渐占据了哈佛、普林斯顿等神学院,从自由派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毕业的中国三自教会领袖吴耀宗、丁光训就持世俗化的后千禧年论,深受社会福音运动影响,主张以理想社会代替天国,以人的义代替神的义,主张因爱称义、凭道德得救,使三自教会成为建立人间天国的力量。
  • 经过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和共产主义运动,暴露了人类的罪性,导致许多人放弃了对世界乐观、肯定的态度,后千禧年派在教会中几乎完全消失。但近年又有复苏的迹象, 「主权神学」(Dominion Theology)就属于后千禧年论,他们认为基督应该「接管」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包括政府,主张教会应将社会基督化,由此引进国度。

后千禧年论的缺陷

  • 后千禧年论用非字面解释的方法解释未实现预言,赋予文字他们自己的理解,以致人们可以随意决定字、词、句的含义,和无千禧年论有同样的难题。
  • 后千禧年论所认为,整个世界将被基督的福音所征服,和平与公义终必得胜,在基督再来时,教会要处于全盛的「黄金时代」,这些观点与圣经对基督再来前的预兆相反(太二十四29-31、35-44;彼后三10-13),也与社会现实相反。
  • 人文主义和进化论之神学思想,都与圣经所教导的人全然败坏的本性相反。

七、南北战争使前千禧年论再度被接受: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

  时代论认为基督会在千禧年之前再来,主要观点如下:

  1. 解经:尽可能采取字面解经(Literal Interpretation),依据经文的文法与历史脉络作最直接、合理、自然的诠释。强调圣经上所有的预言,特别是但九、太二十四至二十五及启示录中的预言都要按照字面上所说的成就。认为正常的释经原则应该前后一致,不可一面以正常的意思解释非预言的经文、一面却将预言灵意化,不按字面意义解释基督再来作王一千年的应许。
  2. 一千年:启二十2-7六次提及的「一千年」就是字面意义的一千年,如果只是象征,为什么重复6次却不解释寓意?基督的国度现正存于天上(徒二八31 ;罗一四17 ;林前四20 ;西一13),信徒属于神无形国度的一部分(约三3、5),当基督再来的时候,这个国度会在千禧年中彰显于地上。既然关于基督第一次降临的预言逐字兑现了,关于基督再来的预言也应该逐字兑现。
  3. 千年国度:千年国度是复兴的弥赛亚以色列国度,在千年国度中,神赐给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应许会完全实现,包括以色列国土、子民(后裔)和主权(宝座),利未献祭制度将会复兴,结四十至四十八章的圣殿将在千年国度里被实质性地重建。以色列人与教会是两个不同的救赎群体,千年国度是专为以色列人的,神对犹太人有特别的救赎计划,主耶稣在世时,犹太人拒绝接受他作王,所以国度的实现暂时被搁置,直到基督再来作王一千年,才实现祂第一次降临建立国度的目的。地上会建立有形、有土、有王的实质性弥赛亚以色列国度(启十一15),不是单在心上、灵里的国度。
  4. 基督作王:基督会在末世圣徒被提的时候再来,与众圣徒一同在地上的弥赛亚以色列国度中作王一千年。
  5. 以色列:强调神对教会和以色列有不同的计划。教会并未完全取代以色列,旧约对以色列的应许只能应验在以色列身上,以色列必须在弥赛亚统治下拥有应许之地。教会从五旬节开始与以色列分开了,所以不能继承以色列的应许,教会也不能拥有应许之地。千禧年开始之前,以色列民必全家得救,悔改归向神(罗十一26)。我们至今仍未见到以色列全家得救,所以千禧年还未发生。
  6. 撒旦:撒旦将被捆绑一千年,千禧年结束后,撒但要被释放,罪恶将要再度泛滥。
  7. 基督再来:基督再来时,先降临空中,地上经过七年大灾难以后,主再荣耀地降临地上,在耶路撒冷作王,开始千年国度。第一个降临前没有任何征兆,是随时临到的(太二十四39-44)。而大灾难以后主再来降临地上,大灾难本身是征兆,不算突然,人可以认出来,提前作准备。千禧年结束后,所有的死人复活接受白色大宝座审判,之后新天新地开始。基督再来之前,有两件事必须成就:福音传遍全世界(太二十四14),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以色列全家归主(罗十一25-26),因此信徒应该不断传扬福音,以使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促使基督早日再来。
  8. 复活:死去的信徒在千禧年开始前复活,其他人在千禧年结束以后第二次复活。
  9. 审判:有三次审判。在千禧年尚未开始前,先有对教会的审判,再有对万邦的审判,然后复活的信徒与主统治一千年的时期才开始。千禧年结束后,罪人要复活,然后才是白色宝座的大审判。
  10. 被提:基督再来时,教会将要被提(帖前四16-17)。被提的时间有三种看法:灾前被提论认为信徒不会经过大灾难,他们在大灾难开始之前已经被提到天上去,与主同在了;灾中被提论认为信徒会经过三年半的大灾难,然后被提。灾后被提论认为信徒会经过七年的大灾难,然后才被提。时代论一般认为教会将在灾前被提,以色列人要取代教会的地位作神的工具,在地上使犹大人及万国归主。而赖特(1911-1982年)等人提出的历史性前千禧年论(Historic Premillennialism)则认为,灾后被提才是初期教会的传统(爱任纽认为灾中被提)。

时代论的背景及对历史的影响

  • 19世纪在进化论的侵蚀下,后千禧年论日益世俗化,这时英国弟兄会的达秘(1800–1882年)提出时代论前千禧年论,强调世界被罪恶和魔鬼所挟制,已无可救药,教会的任务不是努力促成天国在地上的实现,而是从一个走向毁灭的世界中拯救尽可能多的灵魂。时代论迅速被英国和爱尔兰教会中的保守派所接受,也使美国教会深受影响。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残酷和复杂打破了福音派的过分乐观,战后,前千禧年论通过一系列圣经研讨培灵会在北美教会日趋盛行,逐步取代了后千禧年主义在福音派中的地位和影响。1886年创办的慕迪学院是时代论教导的中心,1909年发行的司可福导读圣经(Scofield Reference Bible)把时代论传播得更广,1924年创办的达拉斯神学院成为时代论的大本营。时代论在20世纪的普世宣教运动和欧美教会中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今天美国福音派主流的末世论观点,也对20世纪的中国教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宋尚节、计志文、赵世光、赵君影、贾玉铭、陈崇桂、杨绍唐等都持时代论,王明道、林献羔等也基本持前千禧年论,20世纪上半叶的华人基要派牧者与信徒大都是时代论者。倪柝声弟兄开创的「小群」教会特别受到时代论的影响,「小群」的组织与解经法都以达秘创立的英国弟兄会为榜样。
  • 前千禧年论认为神所应许的千年国度不会在基督再来前实现,因此他们认为当今世界会变得越来越败坏,而信徒应有的态度就是一边儆醒等候主、一边努力传扬福音,所以相对缺乏积极的入世态度,不太热衷文化使命。前千禧年论在中国教会是主流,这样的末世论使中国教会能在长期的逼迫患难中仍持守对基督的委身、信靠和盼望。
  • 经典的时代论把救恩历史分为七个时代,在每一个时代,当人败坏了神的计划以后,神就不再作恢复的工作,而是开始新的时代,因此七个时代有不同要求、计划、原则与审判:
    1. 无罪时代:从创造到堕落。
    2. 良心时代:从堕落到大洪水。
    3. 人治时代:从挪亚到巴别塔。
    4. 应许时代:从亚伯拉罕到摩西。
    5. 律法时代:从神在西乃山颁布律法到施洗约翰。
    6. 恩典时代:从主耶稣第一次降临到第二次再来。
    7. 国度时代:即地上的千年国度,就是神应许的弥赛亚以色列国度。
  • 时代论又将「恩典时代」(也被称为教会时代)分为七个时期,认为启示录七教会对应教会历史的七个时期:
    1. 以弗所教会:使徒时代(主后30-100年)
    2. 士每拿教会:受逼迫时代(主后100-313年)
    3. 别加摩教会:国教时代(主后313-590年)
    4. 推雅推喇教会:教宗时代(主后590-1517年)
    5. 撒狄教会:改教时代(1517-1739年)
    6. 非拉铁非教会:宣教时代(1739年至基督再来)
    7. 老底嘉教会:不冷不热的教会(1900年至基督再来)

时代论的缺陷

  • 时代论对恩典历史的7个时代、教会时代的7个时期的划分,并非圣经明显、清楚的启示。
  • 时代论认为教会是神计划中的一个插曲,神对教会和以色列有不同的计划,有「两个跑道」。
  • 时代论被批评对社会关怀的投入不够。

八、根据圣经认识千禧年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千禧年不是「明显的事」,并非影响信徒得救的基要真理。在历史上,神允许教会对千禧年有不同的认识,对教会福音大使命和文化使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结果都奇妙地成就了神永远的计划。

  我们的信仰是根据圣经,在关于千禧年的许多「隐秘的事」上,不应该盲从某个宗派或神学家的意见,而应该靠着圣灵的引导通读整本圣经,按照以经解经(即「信心的类比 analogy of faith」)和尽量字面解经(不排除象征性解经)的原则,从圣经里寻找答案。尤其是我们今天有了教会两千年的历史为鉴,看到了许多前人所没有看到的事情,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千禧年:

  1. 一千年:非前千禧年论认为「一千年」只是象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按灵意解经把启二十2-7的意思变作象征,这是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的。启示录说异象中大红龙有七头十角(启十二3)、兽的印记是666(启十三18),读者一看便知道是象征,所以用灵意解释很自然。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诗九十4、传六6、彼后三8中的「一千年」应该是指一段很长的时间,所以用灵意解释也很合理。但如果经文很具体清晰地,甚至重复地说出某些事,就不应滥用灵意解释。比如:
    • 耶利米预言犹大将被掳七十年(耶二十五11),这预言照字面应验了,七十年就是七十年,不是一段不确定的长时间。
    • 主耶稣预言人子要被钉,第三日复活(太十六21),这预言照字面应验了,第三日就是第三日,不是一段不确定的长时间,更不是自由派神学所说的「精神复活」。
    • 启二十2-7中6次提到「一千年」,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真正的一千年,也应该照字面应验。
  2. 信徒与主一同作王:圣经多次提到信徒与主一同作王:「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后二12),「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如果把「复活」灵意化解释为灵性复活,并没有上下文的依据,也不合逻辑。实际上,圣经既然说「新天新地」(赛六十五17;赛六十六22;彼后三13;启二十一1),不只有「新天」、还有「新地」,表明将来的世界不但有属灵的部分,也有物质的部分,信徒复活后会有一个物质的、完美的身体(林前十五42-44)。因此,灵意化解释信徒复活,是没有必要的。若千禧年只是基督在人心中作王,启二十4头一次复活的人如何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呢?
  3. 以色列国的复兴:旧约反复预言以色列将会复兴成为弥赛亚统治的国度(耶三十10-11;耶三十一35-40;结三十七),虽然新约信徒是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加三29),但把神给以色列人的应许全部灵意化应用到教会及信徒身上,是没有根据的。政治上的以色列已经于1948年复国,但灵性上还没有完全复兴,只有在将来千年国度里,才能得着真正的复兴。
    • 主耶稣应许到复兴时,门徒「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十九28),表明千年国度里以色列人有重要的地位。
    • 当主耶稣升天前,门徒仍有「复兴以色列国」的观念,主耶稣不但没有否定他们对国度的观念,反而清楚肯定国度必将来临( 徒一6-7)。
    • 神应许给以色列的疆界是「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河之地」(创十五18-21),只有在将来复兴的以色列国里才能完全实现。
  4. 新天新地:赛十一6-9所描述的是千年国度中的景象(罗八20-21),也是新天新地中会发生的事。赛六十五17-25和彼后三10-13所描述的并非是千年国度中的景象,而是千禧年以后的新天新地中的事(启二十一1)。灵意化解释这些经文是没有根据的,按字面解经是最合理的方法。
  5. 教会不是神计划中的一个插曲:神救恩的计划是完整、合一的,教会不是神永恒的计划里的一个插曲,而是神永恒救赎计划的顶峰。不能说主耶稣第一次来是把天国提供给犹太人(太十二28),因为犹太人拒绝天国,天国就转向外邦人。事实上,五旬节的教会绝大部分都由犹太人组成,教会是建立在同一块磐石上(太十六18-19),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许多旧约里的用语也应用在教会(林前三16-17)。耶三十一31和路二十二20的新约是同一个,神一直只有一群子民,就是始于旧约(徒7:38)、在新约中得以完全实现的教会。
  6. 教会与以色列不能截然分开:新约大部分书信的读者既是外邦信徒,又是犹太信徒,因此,许多地方不能把对教会和以色列的应许截然分开。例如:彼得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这既是对以色列人说的(彼前一1;赛四十三21;出十九6),又是对新约外邦信徒说的。又如:来十二22-23说「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神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既包括犹太人、又包括外邦人。
  7. 教会没有取代以色列:「替代神学」认为教会在神的计划中代替了以色列,教会是新以色列,圣经中对以色列的应许将在教会中实现,所以把神将在应许之地复兴以色列国、重建圣殿的预言灵意化为对教会的祝福。但是,圣经从来没有说教会在神的计划中取代了以色列。
    • 根据语境,圣经中的「以色列」可能按字面指雅各血缘的后代,也可能按象征意义指属灵的以色列(加六16;加三29;罗二28-29;腓三3)。旧约中有些预言是针对以色列民族,有些则是指属灵的以色列,即教会。
    • 保罗说:「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5-26),清楚说明外邦人与以色列不同,不能把「以色列全家」灵意解释为所有新约信徒。教会并没有取代以色列,罗九3-5、加六15-16清楚地表明,保罗心中对以色列人和教会是区别看待的。
    • 神没有弃绝以色列,将来必要恢复以色列:「我且说,神弃绝了祂的百姓吗?断乎没有!……神并没有弃绝祂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十一1-2),「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罗十一15)。
    • 「替代神学」喜欢用罗二28-29来证明教会已取代以色列人的地位:「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唯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但实际上,这段经文是向那些在罗马的犹大信徒说的(罗二17),可以理解为告诫那些外表受割礼的犹太人不要以为自己是真犹太人,必须心里也受割礼,而不是说外邦人信主后就作了真犹太人。因信称义的新约信徒是亚伯拉罕的属灵子孙(加三7),但并不是真犹太人。
    • 弗二12-16说以色列人与外邦人「两下合而为一」,是指在灵里的合一,并无互相取代、没有分别的意思。正如圣父与圣子合一(约十七22),并不是说圣父与圣子可以互相取代、没有分别。
    • 主耶稣设立新约时,在场的都是犹太门徒(路二十二20)。「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耶三十一31),这个应许是向以色列人说的。因此,新约圣经从来没有把以色列人排除在新约的应许之外(来8:8-12)。外邦人教会是「野橄榄」接在以色列「旧枝子」上,所以「不可向旧枝子夸口」(罗十一18)。圣经没有说过教会取代了以色列、「野橄榄」取代了「本树的枝子」,而是说「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罗十一24)。

九、千年国度的情景

  基督再来时,祂将把以色列人从四方召集到一起(申三十4),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以色列国直到永远(撒下七16),实现神对以色列的应许。神应许在千年国度中:

  1. 魔鬼将被捆绑一千年(启二十1-3),不能再干扰神的旨意,千年国度里的人也不能再以魔鬼为犯罪的借口。
  2. 以色列十二支派都回归耶路撒冷,与神立下永约(耶五十4-5)。
  3. 圣殿将被重建(摩九11;结四十至四十三章),献祭制度将被恢复(结四十四至四十六章),但献祭的意义不再是预表基督,而是为了记念主的救赎。
  4. 以色列国将完全得着应许之地,十二支派重新分配地界(结四十七至四十八章)。
  5. 以色列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属灵上,都将得着永远的复兴(耶三十二37-39)。
  6. 大卫的后裔基督将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全地(赛九6-7 ;十一1-5;耶二十三5;三十三15,17,21 ),赐福全人类(诗七十二6-8)。
  7. 耶路撒冷将成为世界的首都(亚八3)和敬拜的中心(赛二2-3;弥四1-2)。
  8. 人与神和好,不再拜偶像(赛三十一7)。
  9. 人与人和好,不再有战争(弥四 2-4 ;赛二4)。
  10. 人与自然和好,环境适合人居住(赛四十一18-20),土地出产丰富(赛三十23-24),猛兽不再伤人(赛十一6-9)。
  11. 人民安居乐业(摩九13-15;赛六十21-22 )、没有疾病(赛三十三24;三十五5-6)、欢喜快乐(赛二十五9;赛六十一 7)。
  12. 复活和被提的信徒有不受物质限制的荣耀灵体(腓三21),他们不再生养儿女 (太二十二30) 。其他的人仍是地上的形体,他们仍会在地上生养儿女。
  13. 千年国度中与基督一同作王的人包括:
    • 十二使徒与基督一同作王,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太十九28)。
    • 大灾难中的殉道者(启二十4)。
    • 大灾难中的得胜者(启二十4)。
  14. 千年国度中的祭司:?
    • 新约信徒(启一6)。
    • 大灾难中信主的以色列人(启七3-8、15)。
    • 基督再来时,经过大灾难仍然活着的以色列人将全家信主,进入千年国度(亚十二10),恢复成为祭司的国度(亚八20-23)。
  15. 千年国度中的国民包括:??
    • 经过大灾难仍然活着的外邦人,经过基督荣耀台前的审判,将进入千年国度(太二十五31-46),成为千年国度里的国民(赛二2;亚十六21;但七14)。
    • 并不是所有千年国度里的国民都会真信主, 在千禧年结束以后,撒旦暂时被释放,那些不信的将会受撒旦蛊惑背叛(启二十7-10) 。

十、被提(Rapture)

  「被提」指在主耶稣再来之前或同时,已死的信徒将会被复活升天,活着的信徒也将会一起被提到天上与基督相会,并且身体将成为不朽的身体(林前十五51-52;帖前四16-17;约十四1-3)。

  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路德宗和改革宗认为,「被提」只是「最后复活」的同义词,他们不相信有一群人会被从地上带走,而另一群被留在地上经历大灾难,他们不教导、甚至抵制这一教义。而基要派、福音派、五旬节派、浸信会和许多独立教会则认为,「被提」是指一群人将会像字面意思一样「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四17),另一群人则会被留在地上。对于被提的时间,主要有5种观点:

1、灾前被提(Pre-tribulation rapture)

  灾前被提论起源于18世纪的清教徒,由达秘的时代论在1830年代普及,再透过司可福导读圣经的广泛流传普及于20世纪初美国,持这一观点的包括达秘(J. N. Darby)、司可福(C. I. Scofield)、慕迪(D. L. Moody)、陶雷(R. A. Torrey)等。这一观点认为教会将在大灾难之前被提( 启四),教会将在空中与基督相遇,之后某个时候敌基督显露,灾难开始。被提和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建立千年国度有七年的间隔,教会将不会经历大灾难(帖前一10;五9;启三10)。灾前被提论,认为「教会」一词在启示录前三章出现了19次,但从第四章到二十一章消失了,一直到启二十二16才又重新出现。启示录在与灾难相关的经文中从来没有使用过「教会」这个词。 灾前被提论认为神对以色列和教会有不同的计划,但九24 中为但以理的民(犹太人)和圣城(耶路撒冷)已定的七十个七是一个净化、恢复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时间,是为了结束「外邦人的日期」(路二十一24),是「雅各遭难的时候」(耶三十7;太二十四22),而不是为教会遭难的时候。

灾前被提论的弱点:

  • 灾前被提论把基督的再来分成被提和第二次降临两个阶段,但圣经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点。
  • 灾难中仍有圣徒(启十三7;二十9)。灾前被提论认为这是在灾中信基督的人。

2、灾前分批被提(Partial pre-tribulation rapture)

  与达秘同属英国弟兄会的戚伯门(R. C. Chapman)认为得胜的信徒先在灾前被提,而失败的信徒要被留在灾期里,经过大灾难,到灾期末了才被提。持这一观点的有内地会的发起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戚伯门(R.C. Chapman)、郭维德(R. Govett)、潘汤(D. M. Panton)和史伯克(Austin Sparks)等。倪柝声受戚伯门的影响,也持这一观点,而受倪柝声影响很大的许多中国教会也持这一观点。

灾前分批被提论认为:

  • 在大灾难将临前,教会中得胜的信徒,即十四万四千位得胜者,将先被提到神的宝座。他们就是妇人所生的男孩子,也是先献给主的初熟果子(启二11;三21;十二5;十四1-5)。
  • 在天上,他们借羔羊的血和所见证的道击溃了撒但,并将之摔到地上。接着大灾难降临,未获被提的信徒,即妇人其余的儿女,要受撒但、敌基督和假先知等的苦害(启十二17)。然而「晚期的得胜者」因之而兴起,他们为主站住,甚至殉道,得以在灾中被提(启十五2-4;十四13)。
  • 至于大体的信徒因历经苦难的催逼,也逐渐「烤熟」成为熟透的庄稼(启十四14-16;利二十三22首句),就得与历代去世的信徒,于天使吹第七号时(已近大灾难末期),都被提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四)。世上的国终成了主基督的国(启十一15),基督台前的审判也展开了(林后五9-10,林前三12-15)。同时,七位天使出来倾倒末后大灾,可能仍有少数被遗下的信徒暂留在这七碗之灾中作儆醒并看守衣服而不赤身的见证,直到灾后被提(启十六15;利二十三22)。

3、怒前被提(Pre-wrath rapture)

  这种观点认为,教会的灾难始于但以理第七十个七的后一七之半(但九24-27;太二十四、可十三、路二十一),那时将有许多信徒被杀、成为殉道者。但怒前被提论注意区分大灾难中撒但的怒气和神的忿怒,强调信徒将免受神的忿怒,所以将在第六印(启六12-13)之前被提。被提之后,将有七号和七碗的怒气,剩下的三年半都是神对不敬虔者发怒的日子,也就是「主的日子」。

怒前被提论的弱点:

  • 把被提的时间定在第六印之前,很难解释之后地上的得胜者。

4、灾中被提(Mid-tribulation rapture)

  灾中被提论认为,教会将在大灾难之中第七号响起( 启十一15)之时被提,然后七碗的审判就倒在地上(启十五至十六章)。教会将经历大灾难的前三年半,但不会经历最后三年半最严重的灾难。 与灾难中被提非常接近的观点是忿怒前被提,认为教会在神的忿怒到来之前被提(启十七) 。灾中被提论根据帖后二1-3,认为末后的事件顺序如下:

  1. 发生离道叛教的事(帖后二3)。
  2. 敌基督显露(太二十四15;但九27)。
  3. 基督的日子(帖后二2),教会被提。

灾中被提论的弱点:

  • 认为林前十五52的「号筒末次吹响」就是启十一15的第七号,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号筒末次吹响」,因为千年国度开始前还有一次召聚选民的「号筒的大声」(太二十四31)。
  • 灾中被提论认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帖前五9),是表明信徒不会经历大灾难,所以认为被提的时间是在启十一15之前,先于七碗的大灾难。但前六号的灾难已经足够被称为「大患难」(启七14)、「神忿怒的大日」(启六17)了。

5、灾后被提(Post-tribulation rapture)

  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路德宗和改革宗认为「被提」只是「最后复活」的同义词,将发生在灾难结束或接近结束时。那时,教会将在空中与基督相遇,然后返回地上,开始基督在地上的国度。被提和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几乎同时发生,教会将经历七年大灾难。这实际上就是灾后被提论。灾后被提论与主耶稣将在大灾难之后回到地上的预言一致(太二十四21-29),启示录也预言主的再来是在大灾难之后 (启十九至二十章),启十三7 和启二十9也支持灾后被提。与达秘同属英国弟兄会的慕勒(George Muller)、牛顿(B.W. Newton)和宣道会的创始人宣信(A. B. Simpson)都认为教会是灾后被提。

灾后被提论的弱点:

  • 灾后被提表明教那些在基督里的人还会经历神的忿怒,与罗五9、帖前一10、帖前五9相矛盾。
  • 灾后被提论用寓言来诠释灾难,认为我们现在正生活在灾难中,忽略了圣经中所提到大灾难的特殊性 (太二十四21)。
  • 灾后被提论很难解释启示录与灾难相关的所有经文中都没有出现「教会」这个词。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教会极简史:从使徒时代到宗教改革
下一篇:祷告:从责任到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