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从责任到喜乐

目录

  本文是祷告的读书笔记,总结了圣经的教导和三十多位前辈圣徒的经验(奥古斯丁 Augustine of Hippo、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加尔文 John Calvin、劳伦斯弟兄 Brother Lawrence、欧文 John Owen、班扬 John Bunyan、马太·亨利 Matthew Henry、威廉 William Law、卫斯理 John Wesley、莱尔 J. C. Ryle、慕勒 George Muller、司布真 C. H. Spurgeon、邦兹 E. M. Bounds、慕迪 D. L. Moody、叨雷 R. A. Torrey、亚历山大·怀特 Alexander Whyte、约翰·海德 John Hyde、章伯斯 Oswald Chambers、平克 Arthur W. Pink、陶恕 A. W. Tozer、C. S. 路易斯 C. S. Lewis、钟马田 D. M. Lloyd-Jones、伦纳德·拉文希尔 Leonard Ravenhill、斯托得 John R. W. Stott、巴刻 J. I. Packer、大卫·鲍森 David Pawson、查尔斯·斯坦利 Charles Stanley、史温道 Charles R. Swindoll、史普罗 R. C. Sproul、约翰·麦克阿瑟 John F. MacArthur、派博 John Piper、卡森 D. A. Carson、古得恩 Wayne Grudem、提姆·凯勒 Timothy Keller、理查德·伯瑞特 Richard Pratt、查尔斯·普莱士 Charles Price、宋尚节、唐崇荣、赖若瀚等)。本文也是祷告的操练笔记,并非站在岸上的观察,而是亲身试水的体验,盼望可以鼓励大家下水尝试。本文更像一个要到饭的乞丐,想把同伴领到一家大户门口,告诉他们只要进了这门,从碎饼到肥甘都可以有;虽然进门以后,每个人的经验可能都不一样,但许多老叫花子都见证,这家主人乐意使穷人饱足(诗一百三十二15)。

第一章:祷告是什么?

1、祷告的定义

  祷告是存着认罪和感恩的心,奉基督的名,按神的旨意,向神呈上自己心愿的一种方式(《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第98问)。古得恩的《系统神学》将祷告定义如下:祷告是个人与神的交通。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神,以祂为乐、直到永远(《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第1问),而祷告是使神得荣耀、人得喜乐的重要途径,因为主说:「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诗五十15)「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十四13)「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十六24)祷告是基督徒最大的特权、责任和喜乐,神命令我们祷告「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神也邀请我们祷告:「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

  祷告是基于神的主权、从神的恩典开始、以神为中心的活动;是神发起,人回应的活动;既是人的活动、又是神的活动。圣父因着祂的慈爱和怜悯,主动通过圣灵在人心中动工(腓二13),激励和引导人在圣灵里(犹20)、奉圣子的名(约十四13-14)向祂祷告,而圣子则作为中保替我们祈求(罗八34;来七25),让我们能认识神、经历神、参与神的旨意。因此,我们可以说:

  • 祷告是人与三一神的亲密相交:里面是圣灵、对面是圣父、旁边是圣子;创造天地的神「在我前后环绕我」(诗一百三十九5),仿佛我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真正的祷告,乃是人的灵靠着圣灵接近神的宝座,的确已经进入了宇宙的中心。
  • 祷告是神透过人与自己对话,让人借着祷告得着神自己,使我们逐渐从儿子的地位进入儿子的实际。
  • 祷告是人公开承认:没有基督、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必须转离自己、回转向神,相信祂会提供我们所需的帮助。祷告使我们降卑为需要者,高举神为富足者。
  • 祷告最重要的是交通的双方要真实,必须是真实的自我向真实的、并非臆想的神倾心吐意。所以C. S. 路易斯说,我们首先应该祈求:「但愿说话的是那真我,但愿听我说话的是那真祢。」
  • 祷告的人就是祷告的殿(赛五十六7;林前六16),圣父、圣子、圣灵都住在里面(约十七23;林前三16;六19)。只有「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的人,才能成为移动的圣殿、活出基督,因为基督是「以祂的身体为殿」(约二21)

2、祷告的目的

  C. S. 路易斯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对神说,『愿祢的旨意成就!』 另一种是神对他说,『好吧,随你的便!』 」约翰·斯托得说:「祷告是神亲自为我们选择的方法,用以表达我们有意识地需要祂、谦卑地依赖祂。祷告不是将我们的意志强加于神、或者让祂的旨意迁就于我们的方便的手段,而是让我们的意志顺服祂的方式。」唐崇荣说:「祷告不是为了成就我们的意思,而是为了成就神的意思;祷告不是为了命令神,而是为了遵行神的命令;祷告不是为了利用神,而是求神使用我们;祷告不是为了改变神,而是求神改变我们。」因此,祷告一面是为了荣耀神,一面是为了预备人。神对祷告最好的回应,不是改变环境,而是改变人;不是把环境变得合人心意,而是把人变得合神心意,预备领受上好的恩惠。因此,上达宝座的祷告,有以下三层目的:

  1. 与神亲密相交:神在永恒里早已知道我们的困难、需要和过犯,也在永恒里早已预备了比我们所求所想更丰盛、更美好的恩典(弗一3-12)。因此,祷告不是为了唤醒神、提醒神,而是向祂倾心吐意,承认我们一切的好处和倚靠都在于祂,当归荣耀于祂;并且渴望与祂亲密相交,让祂鉴察和洁净我们的内心,经历祂的同在,得着祂的慈爱、平安和光照。神是我们祷告的中心、追求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难处、满足需要的手段: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诗二十七4)
  2. 明白神的心意:没有祷告,真理和知识仍然是抽象的;真理的字句本身并不能赐生命,必须倚靠圣灵的恩膏(约壹二27)。圣灵不但帮助我们明白真理和知识,也帮助我们借着祷告经历生命的大能:「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罗八25-27)。祷告实际上是圣灵引导我们的心思转向神(诗七十三17),把我们带进神的心意里(林前二11;腓二13),奋力抓住神(赛六十四7),呼求神成就祂的应许(诗一百一十九25、28、49)。所以约翰·班扬说:我认识得最深的真理是跪下来学到的。在一个真理被祷告烙进我心之前,我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它。」伦纳德·拉文希尔说:我相信,祷告的地方不但是我失去负担的地方,也是我得到负担的地方。祂分担我的负担,我分担祂的负担。要知道这个负担,我们必须听到圣灵的声音;要听到那个声音,我们必须保持安静、并知道祂是神。」
  3. 顺服神的心意:神早已定意要把上好的福分给我们(罗八28-30),但在我们的眼中往往未必如此。恒切祷告能把我们预备得软弱、绝望、谦卑和信靠到足以承受祝福的地步,正如神在雅博渡口向雅各所做的(创三十二22-29),又如诗人所说的:「祂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诗一百零二23)。祷告可以使有限的人降服于无限的神,认清自己的真实需要、训练自己的信靠顺服,信心在等候中得以成熟和坚固。「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不是透过知识道理,而是化为信靠顺服:「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三17-19)。当你再也无法跨越理智与意志、情感之间的鸿沟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你已经到了信念与信靠的分界线、人与圣灵的分界线、自然与超自然的分界线了。那时,你唯一能做、唯一该做的,就是恒切祷告。

  一些前辈圣徒常用「祷告通、祷告透」,来描述祷告达到目的之后的状态。当我们刚开始祷告的时候,往往是蜻蜓点水、心思游走,缺乏无助感和迫切感,只是不冷不热地向神报告、并非倾心吐意地与神相交,好像神「以黑云遮蔽自己,以致祷告不得透入」(哀三44)。但圣灵主动驱散黑云,用大光照亮我们,让我们能借着恳切祷告、在灵里与神相遇;那时,祷告才能来到宝座前,越祷告越与神密契、越祷告越不想停止。人若祷告通了,就不再执着于从神得着什么,而是只想得着神、又让神得着自己。对应于祷告的三层目的,也有三个层次的「通」;每一个层次的「通」,都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每天都要重新到神面前寻求:

  1. 与神相遇:心思像小孩子一样单纯,除去了与神亲近的障碍。在我们进入真正的祷告之前,首先要「祷告通了」,借着赞美和认罪,穿透与神隔绝的黑云。标志并非自我陶醉的感觉,而是因着思想神的属性迸发的喜乐赞美(诗一百四十六2),借着深刻的认罪对灵魂的深度洁净(赛五十九2;来十二14)。
  2. 与神相契:脑像成年人一样警醒,乐意遵行神明显的旨意。在我们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祷告透了」,确定符合神明显的旨意。标志并非唯我独醒的自赏,而是在神的光照之下,越来越看清自己(林前四7)、越来越体谅别人(林后十一29)、越来越抓紧基督(腓三12),以致能够彼此相交(约壹一7)。
  3. 进入安息:甘心顺服神隐秘的旨意。虽然前途未卜、后果难料,但却信靠顺服神的护理,在百般试炼中大有喜乐(彼前一6)。标志并非委身立志的口号,而是既不为明天忧虑(太六34)、也不为结果着急(林前三7),被圣灵充满(徒四31)、平稳安静在基督里(诗一百三十一)。这个层次的「通」,需要我们用一生学习,因为永远都可能面对更大的试炼;所以保罗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三12)。

第二章:祷告的困惑

1、祷告真的很重要吗?

  比你想象的更重要。祷告是领受神的生命、喂养神在我们里面的生命,使我们得以完全、使基督成形在我们里面,所以祷告就是基督徒生活的一切。主耶稣在上十字架之前,对祷告作出了七次应许(约十四13、14;十五7、16;十六23、24、26),因为祂知道我们非常需要祷告。约翰·班扬说:「要经常祷告,因为祷告是心灵的盾牌、对神的献祭、对撒旦的鞭笞。」威廉·劳说:「学会了祷告的人,已经学会了圣洁、幸福生活的最大秘诀。」陶恕说:祷告是一个人可以从事的最神圣的职业。以下前辈圣徒的话也可以为之作见证:

  1. 马丁·路德说:「除了那些经历过的人,没有人能相信祷告有多大的能力、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祷告是一件大能的事,因为神把自己绑定在其中。
  2. 约翰·欧文说:如果我们没有常常在祷告里,我们就会常常在试探中。
  3. J. C. 莱尔说:祷告是神放在我们手中最强大的武器。一个人在神面前的状态,可以通过他的祷告来衡量;而大多数人退后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为忽视私祷。如果你打算训练你的孩子做任何事情,至少要训练他们养成祷告的习惯。」
  4. 司布真说:「祷告绝不是我们有时间才做的事,而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习惯和呼召,是神护理机器的必要车轮之一。如果你没有祷告,却自称得救了,那只会欺骗你、却不能拯救你。
  5. E. M. 邦兹说:「祷告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它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变得高效。祷告是所有的事情中最容易和最困难的,最简单和最崇高的,最软弱和最强大的;它的结果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唯一的限制是神的应许和祂实现这些应许的能力。如果我们真的祷告,我们就会变得更像神。你若没有使徒那样的祷告,就不可能有使徒那样的讲道;你若把祷告放在次要位置,就是让神在生活中处于次要位置。
  6. 慕迪说:耶稣基督从来没有教过祂的门徒如何讲道,只教过如何祷告。跪得最多的人,站得最好。
  7. 章伯斯说:祷告不是为教会的工作做准备,它就是工作。祷告不是为属灵的争战做准备,它就是争战。祷告是基督徒的生命气息,是他活着的证据。我们真正的品格,会在我们祷告的方式中显现出来。一个很少祷告的基督徒,是在饿死他里面神儿子的生命,因为神的生命是靠祷告滋养的。
  8. 伦纳德·拉文希尔说:如果我们在祷告中有更多的不眠之夜,那么在地狱中度过永恒的不眠之夜的灵魂就会少得多。自以为是的人不祷告,自满自足的人不祷告,自以为义的人不祷告。没有人的生活会超过他的祷告,每天不花两小时祷告的牧师一文不值。
  9. J. I. 巴刻说:我们衡量自己的属灵光景,不是通过我们对神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我们的恩赐和在教会中的责任,而是通过我们如何祷告、以及祷告时心中所发生的事情。我怀疑,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层面上是多么贫穷。认识神的人比其他任何人都会祷告,不会祷告的人几乎还不认识神。
  10. 查尔斯·史温道说:如果你在爱某个人、或者与某个人交往时遇到困难,把他带到神面前,用这个人去打扰主。你不要再被他搅扰——把他留在宝座前。
  11. 约翰·派博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比祷告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忽视了。对一个人的神学最好的测验,就是看它怎样影响这个人的祷告。祷告是你爱神程度的最佳指标,如果你的祷告懈怠,对神的爱就会冷淡;如果你对神的感情死了,敬拜也就死了。
  12. 古得恩说:如果我们祷告得很少,可能是因为我们并不是真心相信祷告会有多大作用。

2、我会祷告吗?

  世俗化时代的基督徒最不擅长祷告。查尔斯·普莱士说:「要想让一个基督徒难堪,可以询问他的祷告生活。」但是,当你询问一些基督徒时,他们并不会难堪,而会非常谦虚、但却不知羞耻地说:「我真的不会祷告。」这些人需要小心,因为有没有祷告,是基督徒是否有生命的证据;祷告的强度,是诊断属灵健康的金标准。一个人只有相信神听祷告,才会热爱祷告。如果你不祷告,你就不是基督徒;如果你很少祷告,你里面就很少基督。肉身的生命有三个本能,就是吃喝、呼吸和运动;重生的生命也有三个本能,就是读经、祷告和行道。祷告就是属灵的呼吸,但却最容易被忽视,以致读经缺乏动力、行道缺乏能力,话语不能转化成生命;虽然偶而也能被神使用,但就像一个不得要领的业余球手,只能碰巧打出一两个好球。查尔斯·史丹利说:「一个人的讲道不会比他的祷告更好。」同样,一个人的生活、事奉、读经和言行,都不会超过自己祷告的光景。所以撒但宁可让我们忙着做工,也不愿让我们有时间祷告。因为没有祷告的事奉只是瞎忙,既不能荣耀神、也没有撼动黑暗国度的能力。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祷告,除了问问自己是否体会到以上所列祷告的重要性,还可以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1. 是不是只要有不祷告的好理由,我们就会欣然接受?
  2. 是不是完成了祷告的任务,就可以让良心好过一点儿?
  3. 是不是开口前搜肠刮肚,结束时却如释重负?
  4. 是不是许多事都会打扰我们的祷告,但却不会影响我们做别的?
  5. 是不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信靠神,但情绪却难以摆脱忧虑?
  6. 是不是昨天的祷告偶尔有平安喜乐,今天的祷告再次举步维艰?
  7. 是不是头脑知道神儿女的地位,心中却没有神儿女的喜乐?
  8. 是不是把祷告当作责任多于喜乐?是不是祷告中并没有迫切、无助和荒凉感?
  9. 是不是一次祷告从来没有超过半个小时,还以为自己可以随时祷告?
  10. 是不是我与配偶的关系在祷告之后仍然无法合一?

  亚历山大·怀特说:「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祷告生活总是那么短暂、那么轻松、那么属灵,以至你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劳累和汗水,那么你就可以断定,自己还没有开始祷告。」大部分认为自己会祷告的人,若是了解祈祷的使徒海德,就应当诚实地承认,自己还没有接触到祷告的大能。原因通常就如约翰·派博所说的:「生活就是战争,我们的祷告软弱,主要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个真理。在我们知道生活就是战争之前,并不知道祷告是为了什么。祷告是神赐给我们的军用对讲机,让我们可以呼叫总部、满足争战所需的一切。当我们试图把它变成一个家用对讲机,用来呼叫楼上、以便在书房里更加舒适的时候,祷告出现故障、也就不足为奇了。」

3、应该祷告多久?

  祷告到通了为止。人类有一种祷告的本能,正如俗话所说的:「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卡尔·巴特称其为无法治愈的神病但是,在圣灵里的祷告,与天然人的祷告并不相同。忽视祷告、很少祷告、或者不会祷告,是基督徒生命停滞不前、软弱无力的主要原因(可九29;十四38)。我们在学习祷告的路上,可以走得很慢,但不能停止;无论你多慢,终有一天能进入至圣所;但你若停止,永远也不能来到宝座前。我们是否认真看待祷告,从祷告的时间上就能看出来。祷告很少,表明我们很少渴慕神的同在,不认为自己迫切需要神的帮助;祷告很短,表明我们的赞美很可能是例行公事,认罪很可能是隔靴搔痒。从某种意义上说,少祷告比不祷告更糟,因为肤浅的祷告没有一次是通的,只是良心的麻醉剂、自欺欺人的错觉;表明对于我们来说,祷告并非呼吸,只是病好即弃的处方药,并非方向盘,只是备胎。有些人以为,自己可以像劳伦斯弟兄一样随时祷告,所以不需要长时间的深度祷告。但是,劳伦斯弟兄随时与神同在的前提,是与神的深度相交、对罪的深刻反省(《与神同在》第一至六封信)。真正的祷告,是圣灵帮助我们向自己揭开自己的过程。如果我们的祷告很少能一次超过三十分钟,恐怕从来都没有被圣灵揭开过,所谓的随时祷告只是东施效颦、自我安慰,并不能与神深入相交、使灵魂得着深度的洁净,「无人求告祢的名;无人奋力抓住祢」(赛六十四7)。在圣经里,我们看到「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路六12),又看到主耶稣要求彼得警醒祷告至少一小时(可十四37和修版)。奥古斯丁说:「爱少的人祷告得少,爱多的人祷告得多。」约翰·卫斯理每天早上四点开始,用两个小时祷告。马丁·路德说:「如果我没有在早上用两个钟头祈祷,撒但就会在这一天得胜。我的工作如此多,以致我若每日没有三个小时的祷告,就不能继续工作下去。」

  但是,马丁·路德也说:「一个好的祷告不能太长。祷告应该是频繁和热切的。话语越少,祷告越好。」因为深度的祷告并非说重复话,衡量祷告的尺度并不是长度,而是强度;重要的不是时间多长,而是情辞多迫切。只要你的祷告能上达宝座,它就够长、够强。在实践上,许多前辈圣徒的经验表明,每天至少要有一次三十分钟以上的深度祷告,才能在灵里真正与主相遇,不但来到神的台前、也藏身在神台下。祷告越不通,越需要迫切祷告,正如清教徒彼此勉励「要祷告,直到你祷告为止」;也就是说,要坚持祷告、直到进入真正祷告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这天已经祷告通了,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像劳伦斯弟兄一样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8),随时随地、长短不限。甚至可以使用简短易记的「箭祷 Arrow Prayers」,帮助我们随时作快速上达宝座的祷告。正如尼希米平时祷告通了(尼一4-11),在王面前就可以作简短的箭祷(尼二4)。当我们祷告通了以后,以下十二个圣经中的箭祷,就可以覆盖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急需:

  1. 面临急难的时候:「主啊,救我!」(太十四30
  2. 面临诱惑的时候: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太六13
  3. 口舌失控的时候:「耶和华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诗一百四十一3)
  4. 认罪求赦的时候:「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13
  5. 祈求供应的时候: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六11
  6. 信心不足的时候:「我信;求祢帮助我的不信。」(可九24和修版
  7. 陷入危机的时候:「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诗二十三4
  8. 环境不顺的时候:「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我就默然不语。」(诗三十九9
  9. 要做决定的时候:「我终身的事在祢手中。」(诗三十一15
  10. 寻求机会的时候:「求祢施恩给我……使我今日遇见好机会。」(创二十四12
  11. 寻求带领的时候:「求祢为祢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诗三十一3)
  12. 寻求安息的时候:「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诗三十一5)

4、什么时候祷告?

  随时祷告。大卫说:「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声悲叹;祂也必听我的声音」(诗五十17),先知但以理「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但六10)。新约时代的犹太人在早晨(早上六点)、晌午(中午十二时)、申初(下午三点)、日落(下午六点)、晚上(日落后两小时)祷告。而保罗说:「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弗六18),「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因此,我们应当:

  1. 早晨第一件事是祷告。我们每天在醒来之后,都应当首先见神的面:「耶和华啊,早晨祢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祢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诗五3;可一13)。章伯斯说:「每次我们祷告时,我们的眼界都会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也会改变。」因此,我们一天是先祷告、还是先做事,效果可能完全不同。约翰·班扬说:「早晨逃避神的人,在余下的时间里就很难找到祂。」我们需要在早晨承认自己的罪性,把自己一天的道路都交给神带领。
  2. 晚上最后一件事是祷告。我们每天在入睡之前,都应当向神交账:「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一百三十九23-24)。我们需要在晚上承认自己的罪行,把自己一天的道路都交给神鉴察。
  3. 工作之前祷告。在见人、做事之前先问神「耶和华啊,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我要照祢的真理行;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诗八十八11),「求祢为祢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求祢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诗三十一3-4),「耶和华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求祢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恶,以致我和作孽的人同行恶事;也不叫我吃他们的美食」(诗一百四十一3-4)
  4. 吃饭之前祷告。我们在享受恩典之前,都应当先感谢神:你吃得饱足,就要称颂耶和华——你的神,因祂将那美地赐给你了」(申八10),免得自己忘记神、心高气傲(申八14)。
  5. 喜乐的时候祷告(雅五13)。因为如果我们不归荣耀于神,就会归荣耀于自己或假神,沉溺于世界:「祢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祢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
  6. 无助、枯干、受苦的时候祷告(雅五13)。因为我们已经陷入争战,更需要抓紧神: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祢,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诗六十三1)。提姆·凯勒说:「祷告可以让我们从专注于自我的忧郁重担中解脱出来,你的每一种情绪都应该在祷告中处理。
  7. 有感动的时候祷告。尤其是心被捆绑、或者烦躁不安的时候,应当尽快祷告,因为那是圣灵在叩门:「你有一个来自天上的快递!」那是主耶稣在光照,因为主耶稣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祂那里去,我与祂,祂与我一同坐席!」(启三20)钟马田说:「总是回应每一个祷告的冲动。当你阅读或钻研经文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祷告的冲动。我要为此制定一条绝对法则:永远服从这样的冲动。」

5、怎样才能学会祷告?

  在内室恒切祷告。E. M. 邦兹说:「祷告不是在教室里学的,而是在内室里学的。」伦纳德·拉文希尔说:「祷告的秘诀是暗中祷告。」首先,祷告是神话语的自然果子,所以叨雷说:「如果我们让基督的话常在我们里面,它们就会激发我们的祷告。」其次,祷告是圣灵教导的艺术,所以司布真说:「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祷告,除非圣灵教导他祷告的甜蜜和价值。圣灵才是所有祷告的给予者,所以要为得到圣灵的帮助而祷告,一直祷告到你可以祷告。不要因为不会祷告而放弃,因为当你发现自己无法祷告的时候,就是你正在祷告的时候。」第三,恒心是祷告的基本要素,需要付出代价,正如约翰·派博所说的:「祷告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与我们为了祷告而应该放弃的事情的重要性成正比。」

  通过恒切祷告来学习祷告,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人。众多前辈圣徒的经验告诉我们,祷告没有捷径、没有技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持之以恒地在内室学习。所以J. C. 莱尔说:「要开始祷告,既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智慧或书本知识,只需要心灵和意愿。」并不是生命到了某个地步才能学习祷告,而是不祷告生命就不会成长。有了生命就要祷告,不住祷告才能成熟,祷告不通就会窒息。事奉可以等候,祷告却不能等,因为圣经中的等候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恒切祷告只要我们开始祷告、恒切祷告,圣灵就能带领我们学会祷告,正如司布真所说的:「我们祷告得越多,就越想祷告、越能祷告、越多祷告。祷告少的人会更少祷告,祷告多的人会更多祷告,并且渴望祷告得更丰富。」具体的祷告体验因人而异,很难通过言语传达,正如J. I. 巴刻所说的:「试图描述我在祷告中所做的事情,就像告诉世界我与妻子的关系一样。」只有经过逆境中的一次次挣扎、顺境中的一次次失败,我们才能学会在圣灵里祷告、经历与神相交,以致「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这种与神相交,不但包括理智的确信,也包括情感的喜乐。那时,我们的情感才能顺从信心,信心将掌控情绪,真理和知识将内化成与神的真实关系。

6、没时间祷告怎么办?

  有心就有时间。许多人的工作压力很大,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祷告,但司布真却说:「与其说是时间问题,不如说是心的问题。如果你有心祷告,你就会找到时间。你若活着没时间祷告,当你下地狱时,你会祷告足够长的时间。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太忙而无暇祷告。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祷告可以节省时间,神可以让你更有效地利用余下的时间。」伦纳德·拉文希尔说:「最热烈的祷告会是在地狱里。」祷告是基督徒的主要工作,我们必须靠它来从事其他的工作;祷告的人事半功倍,不祷告的人事倍功半,正如叨雷所说的:「我们忙得没时间祷告,所以我们忙得没有力量。」约翰·海德常常通宵代祷,把原本保留给自己的时间献给神和众人的灵魂。今天,我们的福音事工软弱无力、工作生活沦为劳苦重担,往往因为我们的祷告除了罗列清单和堆砌辞藻,剩下的话也许不到五分钟,实在与「奋力抓住祢」(赛六十四7)、「竭力地祈求」(西四12)有天渊之别。我们应该求神光照:如果我相信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神,以祂为乐,为什么这么一点点与神交通的时间,都会让我急于卸下重担呢?如果创造宇宙、护理万有的神有时间耐心听我祷告,好像天地之间只有我和祂,「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太十30),为什么我竟然抽不出时间和祂说话呢?如果主耶稣上十字架前七次邀请门徒奉祂的名祷告(约十四13、14;十五7、16;十六23、24、26),认为这是你最需要的事情,为什么你竟然不肯相信祂的应许呢?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抽出时间祷告,以下是更多的见证——J. C. 莱尔说:「我们每天所花的时间,最有用处的是在膝盖上的那段马丁·路德说:「应当让祷告成为早晨的第一件事和晚上的最后一件事,保护自己不受以下虚假和欺骗性想法的伤害:『等一会儿,我大约会在一个小时以后祷告,得先完成这件事,或者那件事。』这些想法会使我们远离祷告、被其他事情缠住,直到当天的祷告化为乌有。」章伯斯说:「除非你学会在每天醒来的第一刻敞开门、让神进来,否则一整天都会在错误的水平上工作;你若把门敞开、向你暗中的天父祷告,每件事情都会被打上有神同在的烙印。」

7、没劲头祷告怎么办?

  凭理智祷告。一方面,怠惰是人的罪性,虽然知道神拥有一切美善,也知道神邀请我们向祂祈求,但却懒得运用特权求告祂;这就好像一个人被告知院子里有宝藏,但却让它继续埋在地下。亚瑟·平克说:大多数基督徒对神的期望很少,祷告也很少;所以得到的很少,满足的也很少。」另一方面,没有劲头祷告,是提醒自己贫乏、荒凉到一个地步,甚至都不知道怎样赞美神;是神保护我们免于虚假属灵的盾牌,就像疼痛感、疲倦感是保护身体的机制。当我们热切祷告的时候,往往只是盼望解决问题、并非被神吸引;只是享受情绪、并非渴慕认识神。当我们打不起精神祷告的时候,才能体验祷告就是属灵的呼吸,一旦停止、就会窒息;才能理解祷告本身就是争战,一旦出现破口、就会溃不成军。你若因为提不起精神祷告而不祷告,相当于说:「我病得太重了,所以不想看医生。」神的命令是「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无论你在逆境中承受多大压力、在顺境中情感多么枯竭。有感觉时要祷告,没有感觉时更要祷告;当理智与感觉不能同行的时候,就要单凭理智来祷告。因为当我们缺乏感觉的时候,正是信心备受攻击的时候,神对此的命令是:「你们当中有谁是敬畏耶和华,听从祂仆人的话语,却行在黑暗中,没有亮光的,当倚靠耶和华的名,仰赖自己的神」(赛五十10和修)

  当我们被事情驱动祷告的时候,往往会被事情牵着鼻子走;当我们在没有事情、感觉冷淡的情况下坚持祷告的时候,往往更能得着圣灵的带领。医治感觉冷淡的方法,是把先见神的面、作为开启一天的钥匙,用理智来赞美、认罪、数算恩典、为人代祷,这会改变我们对一切事、一切人的看法。当我们深入思想神是完全的(Perfect)、大有能力的(Powerful)、有计划的(Purposeful)的,就会看到自己此时打不起精神祷告,也是祂的完美计划早已考虑到的一部分。对神的这种认识,会使我们重新振作,恒切求问自己当做的事、盼望低落的情绪能够成就的神的旨意;并且借着数算恩典,确信祂的大能必能成就祂的完美旨意。当我们打不起精神祷告的时候,可以为别人代祷,以阻止自己继续陷在自我之中。还可以带着祷告的心颂唱和思想《耶稣恩友》:

耶稣是我亲爱朋友,担当我罪与忧愁;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屡屡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未将各样事情,带到主恩座前求。

或遇试炼或遇引诱,或有烦恼压心头;
切莫灰心切莫丧胆,来到主恩座前求。
何处得此忠心朋友,分担一切苦与忧;
耶稣深知我们软弱,来到主恩座前求。

是否软弱劳苦多愁,挂虑重担压肩头;
主乃是我避难处所,来到主恩座前求。
亲或离我友或弃我,来到主恩座前求;
在主怀中必蒙护佑,与主同在永无忧。

8、祷告走神怎么办?

  每天先见神。只要人还活在身体里,祷告就会走神,所以奥古斯丁说:甚至我膝盖下的稻草也大喊大叫,分散我对祷告的注意力。」章伯斯说:「祷告的争战是针对地上的两件事:思绪飘忽、与神缺乏亲密关系。两者都不能立即治愈,但可以通过纪律治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见人之前先见神。E. M. 邦兹说:「如果神在我们早晨的思想和努力中不在第一位,就会在一天的剩余时间里排在最后一位。当我每天先见神的面,让自己的灵魂靠近另一个灵魂之前先靠近神,就会好得多。一般来说,在从事其他任何事情之前,最好与神独处一个小时。」章伯斯说:「如果你曾经在黎明祷告过,你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你蠢到没有经常这样做,因为在喧嚣的白天很难与神交流。在过去的每个时代,人们都早起祷告,这绝非偶然。属灵生命衰退的第一步,就是我们与清晨的关系。」

9、不擅表达怎么办?

  神能理解所有的表达方式。J. C. 莱尔说:「不要因为你的祷告语言而担心,耶稣可以理解你。」因此,当我们进入内室祷告的时候,不需要预先打腹稿,也不必知道为什么事情祷告;因为圣灵即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也不需要担心圣经不熟、逻辑混乱、不善辞令,只需要向神倾心吐意;因为我们有圣灵在心里代求,有主耶稣在神的右边代求,神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想说什么。所以司布真说:「当我们结结巴巴的时候,常常祷告得最好;而当言辞像洪水一样滔滔不绝的时候,我们祷告得最差。真正的祷告是用重量、而不是用长度来衡量的。在神面前的一声叹息,可能比一大篇精彩的演讲更加充满祷告。不能说出来的叹息,往往是不能拒绝的祷告。」因此,当我们才尽词穷、但又不愿离开神面的时候,可以在神面前安静等候、时不时用一声叹息提醒自己不要睡着,圣灵常常有出人意外的带领,正如约翰·班扬所说的:「在祷告中,有一颗没有言语的心,胜过没有一颗心的言语。最好的祷告往往是叹息,而不是言语。」实际上,章伯斯说:「如果我们依靠圣灵,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祷告越来越笨嘴拙舌;而当我们笨嘴拙舌的时候,敬意就会越来越深。」相反,当我们的祷告有条有理、口齿伶俐的时候,也许是自说自话,只是向神报告、不是向神祷告。

  公祷则有所不同。公祷的前提是私祷,人若不会私祷,公祷毫无意义。人若学会了私祷,公祷也就得着了自由:可以预先写下来,可以使用公祷文,也可以随圣灵带领。公祷应当简短有力,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免得让别人昏昏欲睡。

10、为什么神常常沉默?

  没有神沉默的祷告,只有人耳聋的祷告。真正的祷告是神主动发起的,所以祂不会沉默。如果你张开了嘴,神就张开了耳朵;如果你预备好了心,神也预备好了手。但救恩的本质,决定了神不会用自己的临在压制人的自由意志;信心的本质,也决定了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林后四18)。因此,真正的祷告也是寂寞的,常常好像对墙说话,神的声音很少会以肉耳能听的方式临到。正如主耶稣所说的:「祷告你在暗中的父」(太六6)。这种沉默,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感到神是那么遥远、冷峻,在我们急难的时候不回应、对看来正当的事情不应允,所以连大卫也曾哭求、抱怨:「耶和华啊,祢为什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诗十1)「主啊,祢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诗三十五17)

  无论是在圣经中、还是在教会历史上,许多最敬虔、最有能力的祷告大师,都对神的沉默有切肤之痛;但失望和失败却迫使他们进入更深的祷告,灵里的耳朵得以向圣灵打开(启二7、11、17、29;三6、13、22)。实际上,真正的祷告乃是心灵迫切的挣扎,就像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来五7),又像雅各在毗努伊勒整夜摔跤。因为他们发现,神的沉默,是要迫使我们向祂更加敞开、成为更真实的人,也是要预备我们接受神的回答。在我们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之前,神怎么能与虚假的人亲近呢?在我们预备好接受真相之前,神怎么能告诉我们答案呢?先知哈巴谷先是抱怨神:「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祢,祢还不拯救」(哈一2)。但神应允借着巴比伦惩罚犹大之后,他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又开始抱怨:「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祢为何静默不语呢」(哈一13)?因此,神通常并不着急让我们立刻明白祂的具体旨意,而是先预备我们到可以承受旨意的地步。沉默、等候、急难、痛苦和抱怨的经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面目、真实地认识自己的需要。这样的祷告嘲笑聪明、否定骄傲、钉死虚荣,证明了我们属灵的破产(诗十;十三;三十九;四十二;四十三;八十八),迫使我们不得不降卑降服,以便治愈我们的属灵耳聋。实际上,祷告本身就是对所有问题的回答,而不是获得答案的途径;祷告的目的是让我们紧紧抓住神,而不是执着于追求答案。一方面:当神沉默的时候,圣灵并不沉默;神的沉默是要让圣灵使我们想起主耶稣所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6),这既是对我们的训练、也是对自由意志的尊重。另一方面,神其实并不沉默,祂所说的都在圣经里了;圣经里丰富的上下文和千言万语,比肉耳能听的更丰富、更扎心。但好老师不会灌输答案,而会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我们若是常常默想神的话语,在圣灵的帮助下主动思想,就能更深地摸着神的心意、体会神的心肠。那时,我们才能在灵里听见神的声音;在祂的大光面前,一切问题都止息了、一切惧怕都消失了(伯四十二2-6),「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祂面前肃敬静默」(哈二20)。在静默中默想神自己的话,可能是对神的沉默最好的解释:

「雅各啊,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
以色列啊,你为何言,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
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
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
并不疲乏,也不困倦;祂的智慧无法测度。
疲乏的,祂赐能力;软弱的,祂加力量。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四十27-31)

11、为什么神常常不回应?

  没有神不回应的祷告,只有人不恒切的祷告。有人说,神对祷告的回应有「好、不、等候」三种,所以「不回应」就是「等候」,或者等候了很久才发现是「不」。但是,每当事到临头的时候,我们却难以接受这种理性的标准答案,可能会像约伯一样更加痛苦:「这样的话我听了许多;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伯十六2)。那些简单方便的公式,对于我们的心灵安息毫无帮助:

  • 神是为了预备你进行重要的事奉——难道我以前的事奉不重要吗?
  • 你的亲人已经在一个更好的地方——为什么不求每个基督徒都尽快到那个地方去呢?
  • 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为什么不让我知道那道路呢?
  • 你的祷告不合神的心意——难道神的心意是不可知的吗?祂对祷告的应许难道不够清楚吗(路十一9-10;约十四12-14)?
  • 你祷告的动机、信心、方式有问题——我已经竭力反省、学习,但还是令人绝望的沉默,难道神只听完美的祷告吗?

  章伯斯说:「我们的主从来没有提到没有回应的祷告。我们的祷告得蒙垂听,不是因为我们认真、也不是因为我们受苦,而是因为主耶稣已经为我们受苦。司布真提醒我们:「耐心!耐心!你总是很匆忙,但神却不是这样。通常,最丰富的回应并不是最快的;一次祷告就能迅速获得的东西,有可能只是次好的祝福。一个祷告的航程如果很长,是因为装载了更重的祝福;一个祷告的回应时间越长,收到的时候就越甜,正如果子挂在树上越久越成熟。」我们所祈求的,可能并不符合神的计划,祂可能在等待更好的时机,也可能打算给我们必需的、而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也可能要在赐下恩典之前、先改变我们生命中的某些东西。但无论如何,祂不会让恒切祷告的人空手而返:「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十一6)「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6)。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神对祷告的回应只有两种:「供应或保护」。对于一个活在神的旨意里的人,虽然并不知道神何时成就自己的祷告,但神说:「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赛六十五24)。乔治·慕勒说:「我曾为一个人的悔改信主祷告了六十三年八个月。他还没有悔改,但是他必会悔改!他如何能不悔改呢?耶和华的应许是永不改变的,这就是我所信靠的。」慕勒刚刚去世,还没举行葬礼,他的朋友就悔改归主了(《跪着的基督徒》第八章)。慕勒这样恒切的祷告 ,乃是基于对神的认识,知道祂「断不喜悦恶人死亡」(结三十三11)「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所以我们可以放心,神绝不会叫我们祷告六十三年,然后得到一个「不」的回答;但我们的祷告若半途而废,很可能那个人就是不蒙拣选的。

  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不蒙应允的祷告,而是没有献上的祷告。不蒙应允的祷告会保护我们、破碎我们、暴露我们,所以C. S. 路易斯说:如果神应允了我一生中所做的所有愚蠢的祷告,我现在应该在哪里呢?」如果我们借着认罪,诚实看见内心深处的欲望、怨恨、怀疑和心口不一,那些使我们觉得受伤、幻灭和被摈弃的感觉、身心灵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就会成为重铸我们的烈火、保护我们的盾牌,「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来十二10)祷告者就像软弱的孩子,在恐惧和伤痛中奔向天父的怀抱;全能的天父可能会除去我们的痛苦,也可能会帮助我们学习应对苦难(林后十二9-10;罗五3-5),但都会让我们在祂怀中得着安息:既然知道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的,无不得着」(约壹五15)「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只有当我们恒切祷告、经历神同在的时候,才会知道神的心意乃是保护」,因此「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诗一百三十一2)。那时,我们就会像C.S.路易斯那样说:「我现在知道主祢为什么不回答了。祢自己就是答案」,也会像章伯斯那样体会到:「我们对神的认识,就是神对祷告的回应;当神停止给我们东西的时候,祂会把我们带到可以开始理解祂的地方,这改变了我对现实事物的看法。」

12、为什么祷告以后仍然没有喜乐?

  因为你还缺乏信靠。我们都知道,「常常喜乐」(帖前五16)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在生活平顺、试探不大的时候,我们也会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我们也知道神掌管一切,祂必有美意;我们也知道不要忧虑,当安静等候、把重担卸给神;我们也知道应该不看环境,当转眼仰望耶稣。只有当真正的试探临到的时候,我们才会惊恐地发现,自己对神的供应和保守其实并不放心;环境如此艰难急迫,内心实在难以释怀。我们就像在惊涛骇浪之中的小船上,情绪和想象完全不受信心和理智的控制,意志则在两者之间剧烈摇摆,无论怎样强迫自己、暗示自己,都无法忘掉忧虑、强装欢颜。这时我们才会体会到:「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罗七22)「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二十六41)

  信心包括理智的信念、意志的信靠和情感的喜乐。诚实信靠,就是理智、意志与情感一致,让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仰望交托、以神为乐。喜乐来自信靠,「我们的心必靠祂欢喜,因为我们向来倚靠祂的圣名」(诗三十三21)「主啊,求祢使仆人心里欢喜,因为我的心仰望祢」(诗八十六4)。我们的喜乐被忧虑夺去,常常是因为缺乏信靠;而缺乏信靠,是因为肉体还没有完全降服。虽然理智确信神有最好的旨意,但意志却无法仰望交托,因为担心神的旨意与肉体为敌,所以情感缺乏喜乐、仍为明天忧虑。有人可能会说:一个好的基督徒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但在客西马尼园,主耶稣却没有说:「神的儿子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也没有说:「如果我信靠神的话,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祂并没有隐藏自己的感受,门徒们都看到祂「忧愁起来,极其难过」(太二十六37),也听到祂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太二十六38)。但与我们不同的是,祂恒切祷告,最后告诉天父:「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二十六39)。同样,我们也不必强装喜乐、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祷告以后的「平安喜乐」,并非因为祷告通了,只是因为事情不大、或者事不关己;而祷告以后仍然为明天忧虑、仍然没有喜乐,证明那是真正的试炼,能使人知道自己的信心永远都需要主的帮助、永远需要在恒切祷告中抓紧神。肉体的降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十字架反复的破碎和重建。「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五7-8),我们岂不更需要在苦难和祷告中学习顺从吗?因信而来的喜乐,并非来自飘忽不定的情绪,而是来自客西马尼园的挣扎,是拒绝自己、顺服天父的结果。「常常喜乐」(帖前五16)是基督徒的责任,也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2);只有平时「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大事小事、处处时时都随从圣灵,才能结出在百般的试炼中仍能信靠顺服、「大有喜乐」(彼前一6、8)的圣灵果子。所以司布真说:有时,当我们在祷告中得不着安慰、当我们被破碎和沮丧的时候,正是我们在祷告中真正摔跤和得胜的时候。

  当我们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祷告以后仍然没有喜乐,往往是因为在平顺中保留了太多的自我,生命还没有被「赐生命圣灵的律」(罗八2)完全掌管,所以被危机暴露了信靠的虚假。而祷告中的认罪,不但使人看见自己的罪,而且发现自己对付不了罪、无法自我改善,这本身就是对肉体的彻底否定和破碎,只能盼望神的重建:重建之后才能彻底降服,降服之后才能诚实信靠,信靠之后才有平安喜乐。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圣灵里恒切祷告,祈求肉体破碎、圣灵充满、以神为乐,因为主耶稣应许了圣灵:「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十四27);因为神应许了祷告可得喜乐:「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赛五十六7)。因此,我们可以盼望「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十五13)「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四7)

  当我们发现自己缺乏信靠的时候,可以默想一篇信靠诗诗十六二十三二十七六十二六十三九十一一百二十一一百三十一等),然后祷告。圣灵可能会透过前辈圣徒们反复见证的真实体验,鼓励我们信靠神。一方面,信靠是圣灵的带领,另一方面,信靠也是人的回应;当我们迈出信心的脚步、踏入约旦河的时候,河水就会分开、恩典就会临到,我们就能进入安息。

13、为什么危机才能让我们重视祷告?

  因为怠惰是人的罪性。人的天性喜欢立竿见影的快餐,不喜欢耐心等候的耕种;只想一帆风顺地进入天堂,不愿经历风雨得见彩虹。因此,当我们的生活平顺、觉得自己还不错,祷告事项不够紧急、不够严重、不够焦虑,可以慢慢等、找退路、或者不看重的时候,我们祷词可能属灵热情、旁征博引,但却并不急迫、缺乏无助感。久而久之,祷告就会渐渐沦为流于形式的例行公事,或者精雕细琢的华丽演讲: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是制造虚假的安全感,却无法感受到三一神的同在;就算偶尔得到鼓励,但却对是否巧合、自欺或心理暗示心存疑虑;只知道祷告的道理,却感受不到祷告的能力;自以为已经相信,却不知心底隐藏着不信。实际上,许多基督徒都是得过且过,从来都没有真正学会祷告,只是自满自得的法利赛人、而不是捶胸呼求的税吏(路十八9-14);直到大难临头、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面临严峻的考验。那时,危机会迫使我们祷告,也会使我们对神的沉默极度失望:

  • 为什么我听不到神的回答、经历不到别人所见证的那些效果呢?
  • 神真的要我把一切需要放在祂面前吗?
  • 如果神不应允我的祷告,我祷告的方式、内容和态度有什么不对吗?
  • 如果神应允我的祷告,为什么事实与我所求的并不相符呢?
  • 如果神的旨意恰好是我最不想要的那种,那该怎么办呢?
  • 情况越来越紧急,神真的会在急难中施行拯救吗?
  • 我是不是在自言自语?神真的在听吗?祂真的在意吗?真的有神吗?

  那时,对于祷告经验的不满,就像无边无际的凛冽寒冬,暴露出我们自己从未意识到的不信。那时,理智告诉我们神是真实的,情绪却发出了相反的挑战;头脑认为应该相信,心中却没有平安喜乐;信心与情感完全脱节,所以无法「尽心尽性寻求祂」(申四29)。那时,我们可能被迫到处寻找祷告技巧,但不久又得再次求助,因为速成的方法并不持久。即使有时情绪激烈迫切,也不能证明与神真实相交;即使有时经历特殊体验,也不能证明与气功有何不同。那时,真正的需要和困境逼着我们必须祷告,但我们却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多么需要神,以致像大卫那样急切地呼求:「求祢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诗二十二11),又像彼得那样绝望地呼喊:「主啊,救我」(太十四30)!那时,神的恩典和工作将临到我们身上——唤醒、揭露、破碎、洁净、重建,引导我们重新学习祷告。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祷告不是责任、不是表演、不是技巧,而是呼吸。对神的真实经历,就像溺水者的第一口呼吸,会让自己迫切地想要再吸一口、再吸一口。所以司布真说:「大能的祷告常常是由极大的试炼产生的。」

  因此,神允许我们在人生的风暴或低谷中挣扎,是要逼着我们学习祷告。正如约翰·牛顿所说的:「患难会使祷告变得活跃起来,因为我们的祷告很容易在安逸的时候变得懒散和形式化。」在我们束手无策之前,许多人根本不祷告;当人的一切都失败的时候,祷告才会开始工作。所以奥古斯丁指出了祷告的第一规则:「无论你多么富足,你都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荒凉的」(Letter 130 to Proba, Chapter 2 Section 1)。他又说,祷告的工作尤其适合丧亲和荒凉的寡妇,所以寡妇应该把她的寡居状态献给她的神,作为她持续和最热切祷告的盾牌」(Letter 130 to Proba, Chapter 16 Section 30)。同样,危机也是我们持续和热切祷告的盾牌,可以保护我们远离自满自足的幻觉和麻木心硬的盲目,转而渴望与神相交。有些人以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难处都是属世的,不适合带到神面前祷告;实际上,这些都是圣灵在呼唤我们回转向神。我们应当把危机、疾病和一切难处都献给神,求神让每一次挑战、每一个痛苦都成为我们的盾牌,使我们在祷告中有更多的学习、更多的光照和更多的经历。正如约翰·欧文所说的:「除非我们坚信自己没有能力,否则就无法从基督那里获得能力。」又如奥古斯丁所说的:「在我最深的伤口里,我看到了祢的荣耀,它使我眼花缭乱。」最能使我们降服在宝座前的心情,不是兴奋、激动,而是荒凉、无助,就像《亲爱主牵我手》这首诗歌:

亲爱主,牵我手,建立我,领我走;
我疲倦,我软弱,我苦愁。
经风暴,过黑夜,求领我,进光明;
亲爱主,牵我手,到天庭。

我道路,虽凄凉,主临近,慰忧伤;
我在世,快打完,美好仗。
听我求,听我祷,搀我手,防跌倒;
亲爱主,牵我手,常引导。

14、只有在危机中才能学习祷告吗?

  当然不是。危机是神的呐喊,平时才是我们操练祷告的正常时间;正如摩西和约伯所面临的危机,在一生的年日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只在危机中祷告,就像到了十字路口才系上安全带。章伯斯说:我们倾向于将祷告作为最后的手段,但神却希望它成为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祷告,但神却希望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祷告。一个平时挤不出时间祷告的人,神可能会用更大的危机让你专心祷告。平时操练祷告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内心无助和荒凉到一个地步,好像每天都活在危机之中,不必倚靠身体的病痛、环境的难处来催逼自己回到神面前。我们在危机中临阵磨枪、恶补祷告,常常产生一种虚假的感觉,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然而恢复平顺不久,很快又会失去。从这种意义上说,顺境是比逆境更大的考验,平时的学习比危机的强化更加重要。

15、祷告是给神提供资料吗?

  当然不是。「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比我们自己知道得更彻底、更完全;甚至可以说,是圣灵在帮助我们向神开放自己、向自己揭开内心。亚瑟·平克说:「祷告的目的不是让神知道我们需要什么,而是向祂坦承我们的需要。」神是全知的,一切受造物同样彻底地为神所知(诗一百三十九1-18),但只有人才能有意识地主动向神开放自己,并且向自己揭开内心。当人主动开放自己、求神鉴察的时候(诗一百三十九23-24),不是以为神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而是把自己看作人、而不是动物。从这个意义上,祷告不但使人的地位从动物变成人,而且从被动躲避神的罪人,变成了主动亲近神的儿女,承认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恩典和好处都来自天父,渴望经历祂的真实同在。因此,我们向神揭开自己,愿意让神碰触自己的内心,看尽自己最不堪的一切、向自己的灵魂最深处说话,是一种极大的危险,因为会导致旧人的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祷告就是一个人与神同工、重造自己的过程。而不肯祷告,是天然人自我保护的防卫机制;不想祷告,是因为害怕与神亲密;不会祷告,是因为不愿直面内心。

16、小事不必麻烦神吗?

  当然不是。事无大小,「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只要是我们心中所想的事情,就是我们应该向神倾心吐意的;或是忏悔、或是祈求,或者两者兼有之。有些人不为小事祷告,只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而不是为了神的尊严。那些还没有学会在小事祈求神的人,也没有预备好在大事上寻求祂。对于神来说,爆发世界大战和丢失一串钥匙,既可以同样无足轻重,又可以一样意义重大,只要这些事情能促使我们向祂祷告;因为神所关心的不是事情的大小、困难的轻重,而是借着这些事情赐下祂自己,荣耀神、改变人。所以章伯斯说:「祷告的全部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神自己。所以祷告时必须注目神,而不是困难。」司布真说:「让你所关心的事驱使你归向神吧。如果每件事都能引导你祷告,我不会介意太多;如果每个烦恼都能让你更倚靠神,那就是有益的。」而C. S. 路易斯则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受造,部分原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祷告,部分原因是为了让我们的祷告可以得到回应。」

17、祷告必须说正确的话吗?

  当然不是。祷告不是说正确的话,而是说真话。既然祷告是人主动向神揭开自己,所以内容不分对错,只要真实。人向神揭开自己的过程,也是向自己揭开内心的过程;所以不必自欺,不必否定自己的情绪,不必掩盖忧愁、痛苦、埋怨、苦毒、疑惑、灰心和不堪的一切。向神倾心吐意,就是陈明心中实际所想的、而不是应该思想的:「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四12)。即使所想的是罪,也可以通过认罪的形式向神陈明,因为我们有基督的中保和圣灵的帮助。如果不能确定所想的是否合神心意,最好的方法就是向神陈明:「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约壹三20)。努力压抑真实想法是徒然的,没有一种声音比你竭力不听的声音更加凸显;努力掩饰内心渴望也是徒然的,以虚假的热诚向神祈求正确的事情,只会阻挡我们与鉴察人心的神相交。司布真说:「只有发自内心的祷告,才能到达神的心。」倾心吐意的真话,才是神所悦纳的,正如主耶稣称赞拿但业:「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一47)。祷告应该是最诚实的语言,但也是最容易假冒的语言。我们很容易假装祷告,用祷告的姿态和台词表演,但神却说:「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乃在床上呼号」(何七14)。我们可以借助主祷文、诗篇或成形的祷告文,来辨别那些假冒的、幻想的自言自语。因为这些祷告文并不倚靠我们的天然本性,也不会随着我们的情绪阴晴不定。诗篇是训练我们向神说真话的好老师,里面的许多反省、哀叹、抱怨、发泄甚至咒诅,都是我们不敢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

18、祷告可以明白神的旨意吗?

  未必。神的旨意包括两种:「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隐秘的事是神命定的旨意(Decretive Will),明显的事是神命令的旨意(Preceptive Will)。我们无法知道神命定我们一年以后会住在哪里,但却知道神命令我们爱邻如己;无法知道两年后会与谁结婚,但却知道应该寻找爱主的配偶;无法知道三年后生意是否会成功,但却知道应该公道经营、诚实信靠神。

  1. 命定的旨意有关神主权护理的奥秘(太十29;二十六39;徒四27-28;彼前三17;弗一11;箴十六33),与人的回应无关,必定成就(赛十四24;四十六10;诗三十三11;但四34),但并没有提前启示。只有事后回顾的时候才能知道: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祂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赛五十五8-9)。
  2. 命令的旨意允许人选择是否遵行(约壹二17),要求人做出正确的回应,如十诫、「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帖前四3)、「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帖前五16-18)、「彼此相爱」(约十三34)、「行善」(彼前二15)、为义受苦(彼前四17-19)、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等等,都清楚地发表在圣经里。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的:「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徒二十27)。

  对于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坏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不是神命令的旨意,因为祂满有恩典怜悯,命令我们爱人如己;但我们也可以说,那也是神命定的旨意,或者允许的旨意(Permissive Will),因为祂拥有至高的主权,却没有出手阻止。

  我们所当祷告的,是求神指教我们遵行祂命令的旨意(诗一百四十三10),不曲解、不打折: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7),「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西一9)但实际上,我们所求的往往不是神命令的旨意,而是有关自己前途的命定旨意:「和谁谈恋爱,搬到哪里,去哪里上学,换哪个工作,如何脱离难处等等」。我们的内心并不是关心神的荣耀,只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寻求神的带领,而是不放心神的护理。有些人以为,如果得到以下一项或多项印证,就能明白神对我们个人的旨意;实际并无简单公式,因为在圣经和历史里,这些都能找到相反的例子:

  1. 圣灵的感动:但是,「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不熟悉圣经的人,尤其不要轻率地把自己的主观情绪说成「圣灵的感动」,免得落在感情用事、不愿反省和难以回转的陷阱里。圣灵的感动并非人的冲动或激动,往往是渐进式的,不但会越来越清楚,而且经得起圣经、祷告和时间的检验,目的是把人带向神,而不是带向自己或世界。
  2. 内心的平安:但是,「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我们很容易自欺欺人地相信「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六14)。因此,需要用圣经和祷告,检验这种平安是在基督耶稣里。
  3. 环境的印证:但是,怎么知道逆境不是十字架的道路、顺境不会使人体贴肉体呢?环境给大卫提供机会从阳台上看见拔示巴,结果一帆风顺地陷入罪中。环境也给保罗及西拉敞开了监狱的大门,但他们却甘愿为了福音的缘故而留下。因此,环境的条件只是参考。
  4. 肢体的意见:但是,怎么知道属灵的长辈不会像先知拿单那样误会神允许大卫建殿呢?如果保罗听了众人所领受圣灵的指示,还能继续前往耶路撒冷吗?因此,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

  实际上,祷告可以明白命令的旨意,但却无法确定命定的旨意。我们应该察验(罗十二2)和遵行(太七21)命令的旨意,而不是好奇和窥探命定的旨意。但许多人却像扫罗一样本末倒置,热衷隐秘的事(撒上二十八7)、违背明显的事(撒上二十 八18);不但陷入罪中,而且辖制了真理已经给我们的自由(约八32)。神不想让我们提前知道命定的旨意,因为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是会让我们难以承受,就是会让我们失去信靠顺服,并不能让我们更加平安喜乐、成功顺利,留在神的手中更加安全。如果我们知道神命定的旨意是让我们像约伯那样受苦、像约瑟那样被卖为奴十三年、像何西阿那样娶一个淫妇、或者像保罗那样在耶路撒冷被囚、受死,我们真的能放心信靠吗?真的能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吗?

  神对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所以「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但是,祂对我们个人的指引,并非提前剧透,而是让我们像「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十一8);又像雅各和约瑟那样,生命每成熟一点,就多明白一点神的道路;并且往往要到事后,才能像约瑟那样明白:「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创五十20)。所以圣经要求我们专心仰赖神每一天的指引: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雅四14-15)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

  好消息是:在神命定的计划里,给我们的自由意志留下了相当大的自由度和容错度。如果我们活在神的旨意里,遵行祂命令的旨意、顺服祂命定的旨意,「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太六33),那么选择什么都不会得罪神,「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圣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属灵常识和智慧,智慧书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理性和常识、做出智慧的选择;「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一5)。即使智慧暂时不够,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一百一十一10),神能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也能使用和纠正我们不明智的选择。对于神来说,人选择的动机、比选择的结果更加重要。你应当记得,是神在护理万有、掌管你的生命;你若「以耶和华为乐,祂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三十七4。所以,内心的渴望就是神引导我们的最好方式,一旦我们开始跟随渴望行动,它就会在一路上越来越清晰:「至于我,耶和华在路上引领我」(创二十四27;就像保罗一开始打算回访小亚细亚的教会(徒十五36),最后却被圣灵带到了欧洲(徒十六6-10)。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提前预知神命定的旨意,而是每天遵行神命令的旨意,神会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前行,因为「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诗二十五12)。所以奥古斯丁说:「祷告起来要像一切都取决于神,工作起来要像一切都取决于你。」祷告寻求神的旨意,是为了预备自己察验并遵行命令的旨意、顺服并承受命定的旨意,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无论选择到哪里事奉、哪里居住,都可以荣神益人;如果你是一个体贴肉体的人,无论选择到哪里工作、和谁结婚,都会害人害己。另外,正如章伯斯所警告的:「请注意不要使用祷告的伎俩,来掩盖你心知肚明应该去做的事情。」

19、祷告可以改变神的旨意吗?

  绝无可能。神的本质、旨意和知识都是不改变的(玛三6;雅一17)。将来已经在神里面(出三14;启一8),祂在创世之前,就已经命定一切事情的目标和计划,不会因着人的自由抉择而改变,因为人的任何抉择都已经在祂的预见之中。但是,神的旨意不可改变,不但不是不必祷告的理由,反而是鼓励祷告的动机、确据和保障。我们应该奇怪的,不是既然祷告不能改变神的旨意,为什么我们还要祷告;而是既然神的旨意是要我们恒切祷告,为什么我们还不肯祷告?既然神命令我们祷告,祷告就一定有益处;既然神的旨意不可改变,就不会因着人的失败而无法施恩于我们。相反,无论人的光景如何,神都会激动我们向祂祷告,圣灵都会引导我们做出合神心意的祷告,以保证父神的怜悯和恩典可以充分地临到我们;而那些始终不肯恒切祷告的人,证明神并未预定他们得着那些恩典。祷告是不断地提醒自己,神有恩典等着我们预备好了去领取;祷告是不住地向神承认,我们在一切事上都必须诚实倚靠祂。因此,当我们得着帮助、事情得着改变的时候,就能满心欢喜地把一切荣耀都归于祂。

20、祷告可以改变事情吗?

  当然可以。祷告是神护理大工的必要环节,能做只有神能做的事虽然祷告不能改变神永恒的旨意,但神也将祂百姓的祷告设立为实现永恒旨意的方式(路十一2),正如祂设立传道成为实现救赎的方式(罗十17),所以使徒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六4)。因此,不是神因着人祷告而改变旨意,而是神命定在人恒切祷告之后,祂再改变事情,神的预定和人的责任并不矛盾。正如加尔文所说的:「神乐意让我们承认祂出于自己的慷慨所赐给我们的一切,是借着我们的祷告而来的」《基督教要义》卷三第20章,又如帕斯卡所说的:「神设立祷告,是为了赋予祂的受造物因果关系的尊严」。祷告的确可以改变事情,「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四2)。但是,改变事情并非改变神的旨意,而是成就神的旨意:「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五14)。与永恒相比,短暂的今生只是一瞬间;神最大的旨意不是改变短暂的环境,乃是借着环境改变我们永恒的灵魂,把我们变得更适合祂为我们预备的环境,从而变得更像基督、更多地得着基督,「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西二10)

21、祷告的有效性可以验证吗?

  不可以。祷告的有效性不能通过实验验证,为了实验而祷告,本身就是无效的试探神。祷告的有效性也不能通过经验验证,即使所有的祈求都实现了,仍可解释为自然原因,因为神通常透过自然行事。只有信心才能让我们相信:当我们祷告时,巧合就会发生,而当我们不祷告时,巧合就不会发生。祷告若能验证,就成了机械因果律,只要操作精准到位、就能立竿见影;就成了掌控自然的机器、操纵偶像的巫术,只会使人自鸣得意、骄傲自大,不再诚实倚靠神。祷告常犯的错误,就是把焦点放在祷告是否应验上。神邀请并命令我们祷告,并不是让我们推动祂做计划之外的事情,而是将祂计划之内的祝福安全地赐给我们。神早已定意要赐下这些好东西,但也定意借着恒切祷告来预备我们,以致我们收到这些礼物的时候,会更加珍惜、感恩,对这位赐予者的信靠也焕然一新。「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

22、祷告取决于信心大小吗?

  不一定。有时,尽管我们缺乏信心,神仍会应允我们的祷告;正如耶路撒冷教会为彼得切切祷告,但却不敢相信彼得会被释放(徒十二5、15)。主耶稣曾经在移山的祷告中教导:「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十一24;太二十一22);但祂也在主祷文中教导:「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并且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父啊!祢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移山的信心,指的是与神同工的人确信神的旨意。这种信心是客观的,并非极度的渴望加上丰富的想象、主观产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需要的是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而不是移山的祷告。更重要的不是确信所求之事必会成就,而是确信神必垂听自己的祷告,并且确信万事都是神对祷告的回应(罗八28),确信祂已经考虑了一切祷告者的需要和益处。实际上,祷告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所求之事的实现,而在于经历神的同在;对于人的灵命来说,亲眼见神,比知道答案更加重要(伯四十二5)。

23、人与神的关系取决于祷告的方法吗?

  祷告的方法不能决定、但会反应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与神的关系,取决于耶稣基督的救恩。祷告的模式、内容、时间,并不能决定我们与神的关系,而是反应了我们与神的关系。圣经中的祷告有站着(可十一25)、坐着(代上十七16)、跪着(王上八54)、俯伏(可十四32)、躺着(诗六十三5)、睁眼(约十一41)、举手(出九29)。姿势并不能决定祷告的效果,但我们既然活在肉身,对神的态度必然会通过身体的姿势表达出来,否则「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十四38)。祷告是神训练我们的学校,所以一开始是责任、是命令(帖前五18),要有一定之规。正如神命令我们爱神爱人(太二十二37-39),命令并不能产生爱,但我们照着主耶稣的命令彼此相爱的时候(约十三34),真正的爱就能从更新的心意里自然涌现。同样,祷告的方法、责任并不能产生喜乐,但真正的喜乐却能从被祷告更新的关系里涌流出来。当我们「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直到经历与神同在以后,祷告才能不拘泥于方法、不再只是责任,而是随时随地与神相交的欣然之乐。

24、可以根据感觉判断祷告的效果吗?

  感觉并不可靠。在祷告中,我们有时会享受到一些丰盛的时刻,比如自然而发的心灵倾吐、不期而遇的心意更新、得蒙怜悯的甜蜜感觉。但这些感觉大都稍纵即逝,我们不必过度追求。反而是那些缺乏感觉、苦苦挣扎、干渴无力的祷告,在神的眼中才是最好的「主啊,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的叹息不向祢隐瞒」(诗三十八9),因为那些叹息都是出于心、而不是感觉,都是出于灵、而不是肉体。感觉通常并不是来自心,只是来自天气的好坏、现场的氛围、或者健康的状况;并不属于我们的灵,只是属于刚读完的书、刚收到的惊喜、或者刚脱离的难处。倚赖于现代敬拜(Modern Worship, Contemporary Worship)的祷告会,往往借助乐队酝酿自我陶醉的感觉,倚靠气氛营造似是而非的感动,使许多人把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当作圣灵的感动;祷告时感觉被大爱充满,祷告后却仍然对人苛刻、对罪麻木。实际上,出于心灵和诚实的祷告都是朴素的,不必刻意营造某种气氛、寻求某种感觉,神常常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用微小的声音向我们的灵说话;若是刻意准备迎见祂,反而容易怅然若失(王上十九11-13)。祷告所追求的不是感觉,而是更多地认识神、得着基督(腓三8;路十一13):让自己更多地在祂里面,祂也更多地在我们里面(约十五4、7);让祂更多地在我们里面活(加二20),使我们更多地活出基督(腓一1)。祷告的效果,在于我们能否越来越敬畏和信靠神、以神为乐;是否对别人的软弱越来越体谅、怜悯、对自己的罪越来越敏感、恨恶。万军之神如此说:「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五23-24)

25、祷告只是人对神说话吗?

  祷告不只是人对神说话,而且是人与神交通。并且在这种交通中,神是主动说话的那位、主要说话的那位,所以我们应当在祷告中专心聆听神的话,正如大卫所祈求的:「求祢使我清晨得听祢慈爱之言,因我倚靠祢;求祢使我知道当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祢」(诗一百四十三8)。主耶稣说:「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七7),因为真正有效的祷告,并不是人主动叩门,是神主动透过圣灵催促我们在基督里向祂叩门(腓二13),是主耶稣主动「站在门外叩门」(启二20):「有一个恩典快递」!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快递等着我们,「每早晨,这都是新的(哀三23),但我们却常常起不来床祷告签收。圣经是神对我们说话最主要的方式,有时我们会通过默想神的话语,听到神的答复,因此体会到「叩门,就给他开门」(太七8)的喜乐。但这种喜乐还需要经过压力的测试、这种答复还需要反复的祷告验证。

  如果我们抱怨:「为什么我得不到神的回应呢?」就应该问自己:「我花了多少时间聆听呢?」聆听是我们对福音的回应,让我们的人生融入其中,使圣经成为我们的自传。当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诉说我们的赞美、忏悔、困惑、痛苦和需要时,神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拆毁我们;当我们在那伟大的史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时,神就有更多的机会来重建我们。而这一切,都指向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

26、有必要每天赞美吗?

  赞美是祷告的人认识祷告对象的必然结果,对神的赞美可以让人更加亲近神。如果神的伟大和美善是无限的,我们天天赞美都数算不尽,正如使徒约翰所说的:「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二十一25)。赞美是祷告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人借着赞美架起了与神相交的桥梁,神借着赞美将自己赐给人。有了心灵和诚实的敬拜,才能有自然而然的认罪,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感谢,才可能照着神的旨意祈求。不幸的是,现代敬拜很容易使人陶醉于演唱会式的氛围,而不是瞻仰祂的荣美」(诗二十七4);很容易使人被旋律和音响吸引,而不是被神的属性和伟大吸引。许多人追求的是自我中心的体验,而不是称颂神的属性和伟大;渴望的是多巴胺式的快感,而不是献上神当得的荣耀。正如史普罗指出的:「现代敬拜运动旨在打破人与神之间的界限,揭开神可畏的、圣洁的、可能使人颤抖的面纱,好让我们感觉舒适。」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人的赞美不是自我催眠的气氛酝酿,就是漫不经心的例行公事,不是绞尽脑汁的谄媚恭维,就是讨价还价的交易筹码,直到祈求的阶段才会热切起来,但那时可能已经陷入了狭隘的自我中心。许多人的赞美有口无心、重复套话,甚至无话可说。理查德·伯瑞特说:「你在杂货店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顾客走进来,礼貌性地向店主打个招呼;熟一点儿的会多说两句:『今天天气不错,哈哈哈……』然后马上转入正题,拿出采购单来——那才是他到杂货店来的真正目的。这种杂货店现象,像不像我们很多基督徒祷告时的情形呢?我们常常把祷告当作到神那里无偿购物,走进神的杂货店,敷衍了事地向祂打个招呼,客气一点儿的时候还会说两句:『神啊,祢是造万物的神,我们是何等感谢祢啊……』之类不须经过大脑、顺口念出的套话,然后就急不可耐地掏出购物单,一件一件地念下去。有人甚至希望神开的是超市,那样连打招呼都省了。」(Pray With Your Eyes Open, by Richard L. Pratt, Jr)

  要赞美神,首先要懂得怎样瞻仰祂的荣美」(诗二十七4)。J. I. 巴刻说:「认识神的伟大,极大地激发了基督徒信靠和敬拜的本能。你越赞美,祷告的劲头就越大; 你祷告得越多,你可以赞美的东西就越多。今天的基督徒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这样的认识,这是为什么我们的信心如此软弱、敬拜如此松懈的原因之一。」史普罗说:「神对我们如何敬拜祂是认真的,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敬拜的核心是从我们灵的深处表达向神所能献上的最高尊崇,不仅仅是一种体验和感觉,还必须涉及悟性和心灵。」实际上,每个少于五分钟的赞美,可能都是心不在焉的。一位美丽的新娘、一曲美妙的音乐、一道美丽的风景,会让我们赞美多长时间呢?会不会每天都有新的体验呢?创造这一切的神,怎么会让我们的赞美辞穷呢?的确,人的天性都是喜新厌旧的,无论是新衣、新车、新房,早晚都会审美疲劳,因为地上的事物无法满足我们的心灵。但神是完全的,所以也是至善至美的:「在祢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祢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祂里面的美善永远都不会穷尽,「每早晨,这都是新的(哀三23)。在终极的美善之外,不可能再有任何美善,否则就不是终极的:「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七十三25)。如果我们对终极的美善都产生了审美疲劳,那真是彻底的绝望;不是因为不够认识神,就是因为不会用灵欣赏,而这两者都不适合天堂的生活。神所创造的一切,都反应了祂自己的某种样式:宇宙的广大、物质的能量、植物的生命力、昆虫的活跃性、哺乳动物的亲情本能、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律……「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一20)。神是伟大的、丰富的,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因着神的创造产生共鸣,也能从周围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可以赞美神的地方。我们应当求神打开我们的心眼,让我们能由衷地欣赏神的所作、热切地赞美神的所是,每天都以神为乐,预备好享受天堂的生活。

27、有必要每天认罪吗?

  认罪是祷告的人认识自己的必然结果,对罪的憎恶也可以让人更加亲近神。如果下水道不断涌出恶臭,每天清理是一种本能。我们的肉体就像一条会制造污秽的死鱼;即使被完全光照了、深度洁净了,很快又会渗出腥臭来,所以每天都需要认罪,承认自己欠了神的债:不是做了不该做的,就是不做该做的;不但要认清罪的既成事实,还要看清罪的可怕后果:「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一15)。我们每天早晨都应当承认根深蒂固的罪性,哪天早晨不认识自己的罪性,就要为那天没有诚实来到宝座前认罪;因为只要是来到宝座前的人,就会意识到「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六5)。我们每天晚上都应当承认当天所犯的罪行,哪天晚上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要为那天没有努力行善而认罪;因为只要是努力行善的人,就会发现自己竭尽全力,也无法完全遵行神旨意,因此不得不转向神说:「我真是个全然败坏的罪人,只能仰赖基督的救赎和中保之恩!」而对于真诚认罪的人来说,神的应许是:「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赛六7)。

  许多人的认罪只是有口无心地说说套话、走走过场;实际上,每个少于五分钟的认罪,都表明我们已经习惯了罪的恶臭。因为无论多臭的环境,天然人都会渐渐习以为常,甚至成为逐臭之夫。但是,即使我们习惯了臭味,粪土永远是粪土;即使闻不到下水道的恶臭,毒气仍然在危害我们的健康。人心比万物都诡诈,神的荣耀有多丰富,罪的形式也有多复杂,因为罪在各个方面、每个层次上都亏缺了神的荣耀。如果我们对罪产生了审丑疲劳,原因不是因为不够认识罪,就是因为没看到罪的可怕,而这两者都属于地狱。「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只有每天认罪,才能让我们每天保持正常的属灵嗅觉、远离罪恶。如果我们哪天产生了审丑疲劳,就要为对罪麻木而向神认罪、求神「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五十一10),因为「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7-8)

28、代求真的有用

  非常有用。主耶稣就是最好的代求榜样(来七25),祂「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八34),所以司布真说:「代祷就是与基督相交,因为耶稣为世人祈求。」代求是神的旨意(创十八17-33;二十7;赛六十二6),基督的教导和工作(太五44;赛五十三12;路二十三34),使徒的劝勉和榜样(弗六18-20;罗十1),新约教会的实践(徒十二5;林后一11)。每个基督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代求是祭司的重要职责(诗九十九6):「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提前二1)「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五16)。互相代求是基督身体里每个肢体的天然需要,使徒保罗不但为别人代求(腓一9–10),也请求别人为自己代求(帖后三1;西四3-4;罗十五30–31;门22)。实际上,不为别人代祷就是得罪神,所以先知撒母耳说:「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撒上十二23)。而章伯斯则说:「耶稣基督在天上为我们代求;圣灵在地上为我们代求;我们圣徒必须为所有人代求。作为一个得救的灵魂,你生命中真正的工作是代祷。」

  一方面,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就算我们不为别人代求,神也照样知道他们的需要、定意成就祂的旨意;但另一方面,神也定意让人借着代祷与神同工,使用代祷作为成就祂旨意的途径、造就门徒的方法、赐下恩典的管道,所以「祂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赛五十九16)。因此,代祷是一个超自然的奥秘,当我们照着去行的时候,就会发现「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为什么我们不为那些还没有信主的朋友代祷呢?他们可能不听我们,但我们若为他们恒切代祷,他们就不能长久抵抗(《跪着的基督徒》第九章)

  代祷不但荣神益人,而且造就自己。D. A. 卡森说:「我们的祷告,可能是我们的世界多么渺小、多么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指标。」为自己祈求是旧人的本性,为别人代求却是新人的性情,它可以让我们的祈求脱离狭隘的自我中心,爱神爱人:

  1. 代祷能检验内心。当我们带着爱人如己的同理心代祷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一直犯罪而不自知:自以为义、骄傲自负、不肯饶恕、居高临下、看不起人……
  2. 代祷能改变内心。当我们为有需要的人代祷时,就是向神伸出一只手、并且向有需要的人伸出另一只手,能力就会在天地之间涌流(大卫·鲍森《祷告的黄金法则》)。代祷不但能使别人蒙恩,也能预备自己行各样的善事,更加明白神的心意,更以爱心待人;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温柔、感恩,并且为看见别人蒙福而快乐。
  3. 代祷能促进合一。当我们为肢体代祷的时候,就能切实地彼此相爱、彼此相交、互为肢体,以致「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越来越欣赏神的荣耀在每个人身上的多样化彰显,看见基督身体的丰富荣耀。
  4. 代祷能治死肉体。当我们为自己厌恶、嫉妒、蔑视、仇恨的人代祷、祝福的时候,圣灵就会领我们脱离肉体、谦卑顺服,从而抵挡仇敌的试探。
  5. 代祷能领受祝福。如果我们的祈求总是聚焦于自我,就无法真实地「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太六33),也就没有预备好自己承受恩典,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当我们真诚地为国度和肢体恒切代求的时候,我们所需用的一切东西也要加给我们了。

  约翰·海德是史上最有能力的代祷勇士之一,他经常提到一个难忘的功课。有一次,海德在山上为一位当地牧者的属灵光景代祷,当他在内室向天父倾心吐意:「主啊,祢知道那位弟兄如此——」,还没有说出「冷淡」一词,突然好像一只手捂住了他的口,一个声音严厉地说:「凡触摸他的,就是触摸我眼中的瞳人!」一阵巨大的恐惧临到海德,让他明白自己在神面前是有罪的,因为他控告弟兄、论断弟兄,自己首先需要被对付。于是他立刻认罪、并且呼求:「父啊,求祢让我看到我弟兄的生活中有什么可爱的、有美名的事(腓四8)。」顿时,他想起这位弟兄怎样为主舍弃一切,为主受苦、努力做工、模范丈夫……众多美德一一浮现,整个代祷的过程都变成了赞美;想不起任何控诉,只有感恩。神开了祂仆人的眼睛,看到最高的事奉就是赞美。海德下山之后,发现那位弟兄刚刚获得了巨大的灵性提升。当他赞美的时候,神在祝福;当我们祝福神儿女的时候,祂也乐于祝福他们。这是海德的代祷大有能力的秘诀。(Praying Hyde, p139-140, by E. G. Carre)因为,当我们软弱、跌倒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主耶稣在神的右边为我们祈求,而不是盼望祂向神控告我们。同样,虽然我们有责任当面「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四2),但却没有资格向神控告弟兄,因为他们与我们同靠一位中保、同享一个挽回祭。一个打算劝戒人的人,首先要自己向神彻底认罪,看清别人的软弱和罪性都是自己的软弱和罪性的回音;然后带着饶恕、爱心和叹息,为他们祈求怜悯、就像为自己祈求。所以司布真说:「除非你饶恕了别人,否则当你重复主祷文的时候,就是在宣读自己的死刑令。

29、禁食能得奖赏吗?

  当然能。因为主耶稣说:「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17-18)。但是,禁食祷告所追求的奖赏,不是恩典,而是赐恩典的神,追求与神合一、被圣灵充满。旧约和新约都充满了禁食的榜样(士二十26;斯四16;徒十三1-3;十四23)。神的百姓通过禁食来表达痛苦悲哀(撒下一12)、痛悔谦卑(赛五十七15;珥二12),或者在神面前刻苦己心、降卑自己(诗三十五13;六十九10)。初期教会定期禁食,《十二使徒遗训》第八章第1节说:「你们不可与假冒伪善的人同时禁食,他们在礼拜一和礼拜四禁食,你们便要在礼拜三和礼拜五禁食。」第七章第4节说:「洗礼之前,施洗者与受洗者和其他做得到的人都要禁食。你要嘱咐受洗的人,在受洗前应禁食一至两天。」

  禁食祷告是一种属灵的操练,通过放弃使人昏昏欲睡的食物和娱乐,腾空自己灵魂的胃、唤醒自己对神的饥渴,有助于恒切和迫切地祷告。当我们将自己的心腾空,神就会用祂的完全来填满。禁食并非「苦待己身」(西二23)的苦修主义,而是「攻克己身」(林前九27)。禁食本身并非追求的目标,而是达到目标的途径,正如C. S. 路易斯所说的:「因为当人用意志来代替食欲,并且到此为止,这种做法只会使人用魔性的自我代替兽性的自我」(《痛苦的奥秘》)「万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西一16),食物和饥饿感是为了基督的荣耀,禁食也是为了基督的荣耀。为了食物感恩是为了基督的荣耀,为了生命的粮而放弃食物也是为了基督的荣耀;食物有让人被恩典辖制的危险,禁食也有让人被骄傲辖制的危险。除非我们经常考验自己对神的爱慕,否则很容易自欺欺人。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大部分时候,若不藉着试探——不只是言词上的探询,更是藉着某种实在经历的验证——来测试思想的能力,人类的思想无法达到自知」(《上帝之城》卷16第32节)。亚伯拉罕牺牲儿子、我们牺牲食物,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出自己究竟是爱恩典还是爱神、是渴慕食物还是渴慕神。禁食可以反应我们内心的取舍,向我们揭示自己被什么辖制,正如约翰·派博所说的:「禁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内心,就如亚伯拉罕显出了他的内心一样」(《渴慕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禁食是帮助意志将心灵的房间整理妥当,为了上好的饥渴而克制次好的饥渴,渴望拥有赐恩典者而放弃恩典,训练自己抵制一切替代神的事物。

  神乐意见到人「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神」(珥二13),但却拒绝没有实际的禁食(赛五十八4-5)。主耶稣重视禁食(太九14-17),但却批评假冒为善的禁食(太六16-18)。今天,有人为了减肥而禁食(诗一百零九24),有人为了讨价还价而禁食(太十七21;代下二十3),有人把健康安排妥当以后再禁食,有人为了禁食而禁食。有些人的禁食,挨饿的是身体、而不是肉体;有些人的禁食,追求的是属灵的感觉、而不是神自己。这些禁食只是渴慕神的替代品,并非渴慕神;只是为了贿赂神,并非刻苦己心;只是为了人的利益,并非为了神的荣耀,所以不可「称为禁食、为耶和华所悦纳的日子」(赛五十八5)

30、有几种公祷?

  两种:能穿透天花板的、和不能穿透天花板的公祷。由于公祷是在众人面前,所以很容易陷入例行公事、假冒为善的陷阱,根本无法离开房间、上达宝座。有些人的公祷只是崇拜程序之间的过渡,神和人都不能从中得着什么。有些人的公祷在难处中恳切激烈,平顺时则热情消退。有些人的公祷聚焦的并不是神,而是周围的观众。有些人的公祷不是表现自己,就是借机教训别人。有些人的公祷告冗长絮叨,让人厌倦走神。有些人的公祷自我陶醉,让人迷恋、欣赏。有些人的公祷就像在土地庙里求告土地爷,关注的都是本村的需要,而不是神的国度。而能够穿透天花板的祷告,就像耶路撒冷门徒的公祷:「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四31)。

  旧约和新约都充满了公祷的榜样。无论是基督徒个人(林前六19)、还是教会(林后六16),都是神的殿、也就是祷告的殿,所以公祷和私祷都是合宜的,主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太六5),指的是私祷、而不是公祷。主耶稣重视公祷,应许「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主祷文的代词都是复数(太六9-13)。新约教会在祷告会中开始(徒一14),又在祷告中蒙神保守(徒二十36),神的旨意和恩典常在公祷中赐下(徒四24-31)。司布真说:「一个教会的光景,可以通过祷告会非常准确地衡量。如果神在教会中,她一定会祷告;如果神不在那里,第一个标志就是祷告的懒惰。如果一个教会要成为神的旨意中应该成为的样子,就必须在祷告的神圣艺术中受训练;如果一个教会不祷告,它已经死了。一个祷告的教会,是一个大有能力的教会;当祷告会在信徒的心中占据更高的地位之前,这个教会的光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公祷的原则与私祷相同,只不过是用「大我」代替「小我」、更多地为福音和国度祷告。私祷是个人与神相交,侧重祈求私人事务;公祷则是在基督的身体里与神相交,侧重「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五16)。查尔斯·普莱士说:「只要公祷与私祷不同,两者的差异就是伪善和作假的程度。公祷必须和私祷一样真诚,才有意义。」E. M. 邦兹说:「除非公祷建立在私祷的基础上,或者紧随其后有私祷,否则毫无价值。」慕迪说:「私下祷告多的人,会在公共场合做简短的祷告。」D. A. 卡森说:「公祷多于私祷的人,表明他对人的赞美比对神的认可更感兴趣。他关心的不是敬虔,而是敬虔的名声。」疏忽内室祷告,是教会的公祷虚有其表、祷告会缺乏能力的根源;因为一个人在内室祷告的光景如何,公祷的光景也会如何——一个恒切私祷的人,也会希望和别人一起祷告;当别人与你、为你、为主的工作恒切祷告时,他们也会想要更多的私祷。一个只会公祷、不会私祷的基督徒,只是在人前表演;一个只有私祷、缺乏公祷的基督徒,在内室祷告得还不透。一个内室祷告不透的同工,就没有办法同心合一;一个祷告会软弱的教会,既缺乏能力、也不能警醒。伦纳德·拉文希尔指出:「今天教会的灰姑娘就是祷告会。这位主的婢女不被喜爱、不受欢迎,因为她没有挂着智慧的珍珠、没有闪耀着哲学的丝绸,也不喜欢心理学的头饰。她穿着朴素的真诚和谦逊,所以不怕跪!

31、祷告必须以「奉耶稣的名」结尾吗

  这并非圣经的教导。相反,我们应当在祷告之前思想什么是「奉耶稣的名」。主耶稣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十四13-14),这并不是让我们把「奉耶稣的名」当作一个口诀或公式,好像只要在结尾盖上印章,神就会满足我们的要求。在圣经所记录的祷告中,没有一个是以「奉耶稣的名」结尾的。实际上,我们奉耶稣的名祈求,意味着在祷告之前提醒自己:

  1. 我们的祷告不能根据自己的品行或功劳,但因着主耶稣的救赎之恩,我们「藉挽回得名分 adoption through propitiation」(J. I. 巴刻称之为福音的总纲),得着了儿女的地位、与主联合,就可以凭祂的权柄、向祂的父神祈求。这样,我们就应当存着谦卑信靠的心来祷告(罗八15-16)
  2. 我们的祷告都是有瑕疵的、不洁净的,但因着主耶稣的中保之恩,「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八27),使我们内心所切望的事变成有果效的祷告。主耶稣也亲自为我们代求(罗八34;来七25),洁净我们的祷告。这样,我们就可以存着毫不疑惑的信心来祷告(雅一6)。
  3. 我们的祷告都难免自我中心、暗藏诡诈,但因着主耶稣的光照之恩,就可以按祂的心意,也就是照着神的旨意求(约壹五14),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好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十四13)。这样,我们就可以存着坦然无惧的盼望来祷告(约壹五14)。

第三章:祷告的原则

  当我们总结历代神学家们关于祷告的教导时,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反复强调祷告的神学和重要性,却很少透露特殊的祷告技巧。当我们阅读乔治·慕勒、戴德生、约翰·海德、宋尚节等祷告者的传记时,也找不到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好像作者认为那些都是众所周知的。的确,祷告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有三个原则:「常说话、说实话、说神话」,也就是「要恒切祷告、要进入内室祷告、要默想神的话语和作为

原则一:要恒切祷告

  「祷告要恒切」(罗十二12),就是为某事「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迫切的程度就像神不肯应允一样。恒切就是专注、持续,体现在祷告的强度、长度和频率上。乔治·慕勒说:「仅仅开始祷告,或者正确地祷告是不够的,只持续祷告一段时间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耐心地、有信心地持续祷告,直到得到答案。」E. M. 邦兹说:「我认为,基督徒常常无法得到祷告的答案,是因为他们没有等候神足够长的时间。他们的祷告,总是让我想起一个小男孩按了邻居的门铃,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跑。许多基督徒都有这样的经验:初信之时,常常一祷告就有惊喜,以后却越来越需要恒切祷告。因为耐心是孩子成熟的指标,等候是灵命成长的标志。神定意要人借着恒切祷告与祂同工、参与祂的旨意(启八3-5),也定意借着恒切祷告改变人、向人施恩(徒一14)。因此,主耶稣要求我们情词迫切地向天父祷告(路十一5-13;十八1-8),并且保证我们的祷告一定会受到重视:「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七11)。恒切祷告不是为了让神听到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听到神,因为实际上是神在忍耐等候:「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路十八7)?当我们觉得祷告没有回应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不认为那就是回应;当我们认为祷告不蒙应允的时候,神的时候可能即将到来;当我们决定放弃祷告的时候,天使可能正在整装待发。保罗说:「你们要恒切祷告,在此警醒感恩」(西四2),因为祷告常常是神即将到来的祝福的影子,内容可以调整、但却不可放弃。神总是尽量多给我们:我们求银子,祂往往给金子;为了给我们金子,祂的回应往往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

  1. 我们越恒切祷告,越能亲近神。恐惧战兢和急难困苦都可能产生迫切的情绪,但真正的恒切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是对神自己的极度渴望:「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诗四十二1)「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话。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诗一百三十5-6)。那时,我们才能更深地认识神、认识自己儿女的地位,真实地承认神是一切美善的唯一源头、别无选择的倚靠和盼望。那时,我们将追求赐恩典的神、胜过恩典本身,承认祂是我们生命的主宰,而不是满足了需求之后就会退场的魔法师。
  2. 我们越恒切祷告,越能对付骄傲。恒切祷告是医治骄傲自负的良药,可以让我们超越生活和思想的肤浅层次,深刻地认清自己的软弱、无能、无助和失败,从而完全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诚实地承认自己时刻都需要神。这样,我们对待别人才会发自内心地柔和谦卑,不敢趾高气扬、自以为义。内心被骄傲吞噬的人,永远也无法喜乐,也无法进入天堂;就是在地狱里爬到撒但的地位,也毫无快乐可言;因为骄傲的撒但嫉妒神,而「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十四30)
  3. 我们越恒切祷告,越能锻炼信心的肌肉。在等候的过程中,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十四38),肉体、世界和撒但会不断阻止我们祷告,引诱我们倚靠自己和世界,不肯「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因此,「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弗六18),实际上是一场属灵争战。因着神的帮助,我们才能凭信心顺服;也因着神的帮助,我们才能坚持祷告。
  4. 我们越恒切祷告,越能长大成熟。在基督里成熟的人,已经学会了耐心等候、学会了抑制冲动、学会了遵守优先次序、学会了信靠神,也逐渐学会了抑制怀疑、发怒和冲动,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3-5 )。环境的压力和恒切的祷告,可以推动我们沿着上述进程前进,直到可以安全地领受神所赐最好的礼物。
  5. 我们越恒切祷告,越能净化自己的动机。在我们最初热切关注的祷告事项里,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看重自己的舒适、方便和虚荣;表面上寻求神的荣耀,实际上用一层又一层的属灵理由,像洋葱皮一样裹住了核心的肉体情欲。当我们恒切祷告的时候,神会引导我们看见自己真正的动机,一层一层地剥去虚假的洋葱皮,逐渐锤炼出对真正需要的渴望,也让我们顾念国度和别人的需要。主耶稣要我们凭着信心恒切祷告,带着盼望持续等候,因为祷告本身就是我们的需要和保护,正如E. M. 邦兹所说的:「当我们没有强烈地为神而活的时候,就无法强烈地与神交谈。」
  6. 我们越恒切祷告,越能珍惜、感谢所赐的恩典,得着以后的喜乐也越大。人很容易把轻易得到的好东西当作自己聪明能力的成果,因此心高气傲(申八14、17),看为理所当然、稀松平常,拥有的快乐也转瞬即逝。任何好东西,我们若不真心承认是恩典的礼物,对于灵命都是有害的;只会产生自满和自信的幻觉,导致骄傲和失败;不但让人失去对祷告的兴趣,也失去对神的兴趣。
  7. 恒切祷告是圣经的榜样。如:主耶稣、使徒、大卫、哈拿、伊利莎白、以利亚、尼希米等等。诗篇中的「等候」,就是恒切祷告(诗十;二十七14;三十七7、34;四十1-2;六十二1、5),甚至迫切到好像神充耳不闻的地步:「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祢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诗二十二1-2;太二十七46)「耶和华啊,这要到几时呢?祢要将自己隐藏到永远吗」(诗八十九46)?但是,这些祷告的美好结局却鼓舞人心,也让我们看到神通常透过水到渠成的方式来回应祷告,所以祂要求我们在正常的生活过程中,存着敬畏、顺服的心,耐心等候祂安排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人的祷告常常是为了立刻改变环境,神的心意却要借着环境的缓慢变化来改变祷告的人。

原则二:要进入内室祷告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6)。只有在内室才能向神说实话、学会祷告。私祷的时候进入内室、与神独处,代表:

  1. 真实:排除环境的干扰,排除虚荣和所有的外在动机,单单以神为听众,投入全部身心、诚实地面对神(约四23)。人的内心若不被神充分光照,就会成为滋生一切罪恶的温床。所以司布真说:「如果一个人忽视了内室的祷告,他的内室将成为万恶之源。」E. M. 邦兹说:「当你的生活没有向神圣洁时,内室也不能向神圣洁。」当人把自己的内心向神赤露敞开,在内室真实地认罪、祈求的时候,神就会屈尊向人启示自己、向人说话。神的启示程度,与人的开放程度有关;因为神所开启之门,正是人所叩响之门:「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七7)。那时,我们就能得着第一个报答:与神亲密相交,真实地经历儿女与天父的关系。
  2. 信心:神是在暗中的父,祂在暗中察看。所以我们常会有徒劳的感觉,甚至像大卫一样哀求:「耶和华啊,祢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祢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诗十三1)?只有信心才能让我们确信祂的应许,知道祂正面对面听我的祷告。并且「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5-16)。信心、应许和儿女的地位,是我们祷告的三个根据。当你觉得神不回应的时候,祂其实已经回应了,因为「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十一9)。通过我们在绝望无助时向祂敞开的门,祂已经深入我们的生命,正在里面动工,预备我们承受上好的恩典。我们若是提前知道,可能反而更难承受(徒二十22-23;哈一12-17),唯有亦步亦趋地经过流泪谷,将来这谷才会「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诗八十四6)。那时,我们就能得着第二个报答:与神心意相通,知道祂怎样在里面拆毁和重建我们;并且得着第三个报答:直到祂必在外面供应我们的真正需要。经过了许多次的挣扎、领受了许多次的恩典,我们的信心将化为生命、祷告的责任将变成喜乐。

  内室也可能是在公开的场合。约翰·海德在遇到教会内部的罪恶时,会召聚一群人到身边祷告。他可能会在这些人面前跪着,甚至俯伏两、三个小时,大部分时候都静默不语。到最后,大家总是不能自已地纷纷哭泣认罪。《倾倒至死》第三章

原则三:要默想神的话语和作为

  马太·亨利说:「我们能在祷告中向神述说的最好的话,就是祂已经对我们说的话。」提姆·凯勒也说:「若没有沉浸在神的话里,我们的祷告可能不但有限、肤浅,而且脱离实际。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借着操练和神的帮助,控制漫无目的、模糊不清的思绪,将思想聚焦在神身上,这就是「默想 Meditation。默想是神百姓的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创二十四63),诗篇不断提到:我在床上记念祢,在夜更的时候思想祢」(诗六十三6)「我要默想祢的训词,看重祢的道路」(诗一百一十九15),「我要默念祢威严的尊荣和祢奇妙的作为」(诗一百四十五5)。J. I. 巴刻说:「默想就是借着神的恩典,降服在祂的权柄之下,在祂面前思想任何与祂有关的事情:祂自己、祂的计划、祂的伟大、祂的成就、祂的祝福、自己与祂的关系、如何在祂的掌管之下生活。」

  圣经要求我们默想神的话语(诗一2;一百一十九15、23、48、78、148)和作为(诗七十七12;一百一十九27;一百四十三5;一百四十五5),有纪律地克制自己的思想,定睛于神的话语和作为,让祂代替环境的难处、或者自己的需要,成为自己思想的核心。这样,我们就可以安静下来,让存于理智的真理和知识进入意志和情感,在内心凄惨发昏的时候从新得力:「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9-10),因为「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林后一20)。这样的默想,可以使我们从神那里得着光照、能力、告诫、安慰和智慧,使思绪变得有条有理。因此,工作越忙、越繁重,越要经常默想;所以当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前,神特地吩咐:「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书一8)

  默想不但能让我们得着神的启示,也能增强我们的信心;既是祷告的开端,也是祷告中的元素。在默想中,我们会发现神正在引导我们的思想、显明某些事情,也就是「向我们说话」、将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此时默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转为祷告——思想神的同在,会促使我们直接向神说话;而向神说话,又引导我们更进一步思想祂的同在。当我们的思想完全浸透在祷告里、心灵被圣灵掌管的时候,就会充满信靠和感恩,灵里的喜乐就会像强风一般,在我们心中迸发赞美。因此,保罗吩咐我们把「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 )化为心灵的习惯,让圣灵掌管自己的心思、意念和行动,使整个生活都处于持续祷告的状态中,也就是「被圣灵充满」(弗五18)

  默想的前提,是快读圣经,有规律地每天读几章,定期读完整本圣经、循环不息。这可以让我们发现神伟大计划的轮廓,并且沉浸在圣经中,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被圣经充满。就像J. I. 巴刻所说的变成「圣经蛀虫 Bible-moth」,从七个「L」的角度来深入思想圣经:「图书馆、人生百态、神写给自己的信、情报站、神的律法、光、生命线 Library, Landscape, Letter, Listening post, Law, Light, Lifeline」。而默想的时候,要慢读圣经,每天只读一两节或一小段,然后反复思想,让经文深植于自己的心中,心思意念就会充满了更新的力量,清楚地将自己安放在神的手中。

  适合每个人的默想方式不同,我们必须在圣灵的带领下多方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默想方式。经过历史检验的默想方式如下:

  1. 圣言诵读(Lectio Divina)。包含四个步骤: 1、诵读 :大声地、慢慢地读出经文、沉浸其中,可以多读几次。2、默想:以祷告的心深思这些字句,并问自己以下的问题:这段经文如何触动我的生命?它显示出哪些神的作为?这段经文期望我做什么?按照内里的诚实,我该如何回应?3、祷告:用自己的话来回应神,以这段经文来祷告,或按着这段经文给你的感动来祷告。4、默观:花一段时间安静在神里面,以警醒和期待的心、静默等候祂的同在。这种方法默想一节经文,可能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但是,我们每天阅读的那节经文,通常对当天的生活很有帮助。
  2. 段落式读经(Episode by Episode)。适合阅读圣经中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运用想像力,让自己设身处地地成为一位观察者,仔细地观察、聆听,将焦点放在神的话和作为上。接着问自己:如果这是神在那时对那人所说的话,那么,现在祂要向我说什么呢?我能从这段经文中得到什么真理、洞见或应许,好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反复思想呢?这些想法很自然地会引导我们进入祷告。读经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1、这段经文显明了哪些关于三一神的信息?2、关于世上的生活,这段经文又说了些什么、启示了什么?读完之后,再问一个问题:3、这段经文有特别对我自己、我的生活、罪恶、挑战、内心和未来说话吗?这三个问题,是巴刻多年遵循的惯例,他见证了这三个问题的宝贵价值。
  3. 归纳法查经(Inductive Bible Study)。对每段经文提出三类问题。1、这段经文传递出什么讯息(例如:标明角色、地点、行动、事件、议论的脉络,以及这些信息彼此之间的关联)?2、这些相关的信息具有什么含义,其中的含义如何与圣经更宽阔且标准的教导连结在一起?例如:耶稣说「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4),这到底是什么意思?3、我如何运用这段经文?例如:我如何更加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成千上万的查经指引和讲道,都是从归纳法查经衍生而来的。
  4. 主题式默想(Topical Meditating)。你可以自选一个主题,沉浸其中、探索其中的关联,并且反复思想对此解释这一主题的经文。例如:清教徒欧文默想神的智慧和基督的荣耀,清教徒巴斯德默想救恩的范畴和属天的盼望。你可以针对这些主题,翻阅串珠本圣经或主题式圣经,找到相关的经文,然后问自己:我要如何对这项事实作出回应?我要为何事祷告?为何事感恩?决定做何事或不做何事?
  5. 祷读(Pray the Scriptures, Pray the Bible, Pray the Word)。有什么祷告的方式,比用神自己默示的话语向祂祈求更好呢?你可以在圣经中的祷词中加上代名词或名字,使这些祷词变得个人化。圣经中有许多伟大的祷词,包括:诗篇、主祷文(太六9-13)、哈拿的祷告(撒上二1-10)、大卫为百姓和所罗门的祷告(代上二十九10-19),所罗门献殿的祷告(代下六14-42)、但以理为百姓集体认罪的祷告(但九4-19)、哈巴谷在苦难中委身的祷告(哈三17-19)、马利亚的祷告(路一46-55)、保罗的祷告(弗三14-21;腓一3-11;西一9-12)。祷读就是带着祷告的心态读经,并且问自己:这段经文如何让自己有理由赞美(Adoration)、认罪(Confession)、感恩(Thanksgiving),引导自己的祈求和代求(Supplication),然后将经文的精意变成自己的祷告。读经是吸入神的话,祷告是把神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呼出到神面前,随读随祷、随祷随读。尼希米的认罪祷告(尼九17-18)、初期教会的第一次公祷(徒四25-26)、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太二十七46),实际上都是祷读。主耶稣应许我们:「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十五7)。德国殉道者潘霍华提醒我们:「当我们祷读时,我们是在与耶稣一起祷告:圣经中所有的祷告都是我们与耶稣基督一起祷告的祷文,祂在其中陪伴我们、并通过它们将我们带进神的同在。」祷读可以使祷告变得恒切、专心,约翰·派博说:「如果你祷读,你就可以祷告一整天。有些人想知道我怎么能祷告超过五分钟,因为他们会无话可祷。但我说,如果你打开圣经,开始阅读,每节经文都停顿一下,把它变成一个祷告,那么你就可以这样祷告一整天。」祷读与查经不同:查经是剖析经文,祷读是品尝经文;查经是问经文问题,祷读是让经文问自己问题;查经是解释以后应用,祷读是默想以后应用。当我们不知道该祷告什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祷告时,祷读可以迫使自己按照神的旨意为最重要的事情祷告,并且点燃自己的祷告之火。祷读的内容可以根据当天的读经计划,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以祷读以下经文:
    1. 通用经文诗二十三罗八28-30
    2. 穷乏贫困诗三十七箴十一25珥二25-26太六24-34腓四11-13、19
    3. 孤单恐惧诗二十七太十四22-33
    4. 遭受批评林前十三4-8
    5. 亲人离世帖前四13-18启二十一二十二
    6. 试炼受苦罗八31-39林前十13林后十二8-10雅一1-12
    7. 试探引诱诗十五提前六6-11雅一13-18
    8. 持续失眠诗四一百二十七一百三十
    9. 疾病缠身诗三十三十九四十一九十一一百零七
    10. 意气消沉诗三十四七十三赛四十27-31
    11. 承受压力(诗十八二十二四十六五十五一百二十一一百三十八);
    12. 抑郁愁烦诗四十二四十三一百四十七哀三22-24);
    13. 反省己罪诗五十一一百三十九约壹一5-10
    14. 寻求引导诗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三十一一百四十四
    15. 面临抉择诗三十七3-7箴三1-12
    16. 成家立业诗一百二十七弗五22-33
    17. 身体形象诗十六七十一一百三十九箴三十一30罗六11-16八1-13十二1-2十三14林前六19-20

  默想是一项属灵的训练,圣灵会在其中将神的话语运用在我们身上,激励我们实践出来。默想会修剪我们对神的想法,从而使我们更成熟。默想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关键的问题,例如:根据我所读的经文,我应该做什么,或停止做什么?我的哪些态度是对的,哪些态度是错的?我是如何陷入错误的?我当如何培养正确的态度?我拥有如基督一般的敬虔吗?我要如何追求这项目标?我应当从神那里祈求哪些更新的盼望和力量?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好让我更像基督?这些默想的问题,会催促我们进入祷告,而这正是默想的本意。默想会使我们对自己、世界、基督、神和祂的应许的知识都有所增加,并且坚定我们对祂的信靠。透过默想,我们就越来越成熟地面对敌对神的世界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不但不受其诱惑,反而能看清它们错在何处。而不默想的基督徒,会成为感觉迟钝、成长停滞的属灵婴孩。此外,默想「奉耶稣的名」、「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哈利路亚」,也能让我们更明白自己究竟在祷告什么,免得有口无心。

  在此,有必要澄清「灵修」这个概念。「灵修 Spirituality」这个词并非来自圣经,而是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法国天主教,十九世纪以后逐渐被新教采取,定义却模糊不清、不断变化。二十世纪以后,「灵修」这个概念被新纪元运动和各种异教接纳,受到大众的欢迎,定义却言人人殊、甚至被扭曲到完全不属灵的地步。所以D. A. 卡森说:「天主教和东正教投入『灵修学』领域的研究远远多于新教,而大部分都是在强调一些基督徒对『完全』的追求、有时被认为是一种奥秘的联合。这些基督徒是『精英』……灵修背后有许多分歧的神学概念,意味着『灵修』这个词的含义会退化到仅仅是『一种超自然体验』而已,而且每个人会把自己对『超自然』的理解掺入其中。……灵修可能会退化为一种技巧,变成特洛伊木马,把最极端的宗教多元主义带进一个打着基督教旗号的帝国。……直到近几十年,在自由派新教徒对灵修的定义涵盖的面越来越广、渐渐扩展到和梵二会议后天主教的定义一样之前,新教在灵修方面的兴趣,主要还是在于敬虔及传统福音派所说的信仰生活。……简而言之,并非所有的灵修都是属灵的。」

第四章:祷告的操练

  ACTS并不是特殊的祷告技巧,而是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就被教会广泛使用的祷告大纲,由赞美(Adoration)、认罪(Confession)、感谢(Thanksgiving)、祈求(Supplication)四个行动组成,符合主祷文的原则,可以行之有效地帮助我们操练恒切祷告。ACTS朴实无华,既适合刚刚信主的初学者,也适合属灵成熟的老信徒,正如R. C. 史普罗所说的:ACTS只是祷告的ABC,但他晚年仍然使用ABC。祷告就像练习钢琴,在你一次祷告无法超过三十分钟之前,最好严格地按照ACTS的顺序操练;当你确信自己的祷告可以上达宝座以后,就不必拘泥于祷告的顺序,而祷告的长度和频率只取决于你有多需要神。虽然ACTS已经被教会使用了一百多年,道理却平淡无奇,看不出有何特别之处。如果想明白其中的奥秘,与其站在岸上品头论足,不如立刻下水游泳:操练到一次深度祷告超过三十分钟以后,你就能体会到圣灵的带领;当ACTS的每一步都能从责任到喜乐,你就祷告透了。学会祷告,是基督徒最大的蒙福之道,所以司布真说:「我宁愿教一个人祷告,胜于教十个人传道。」

第一步:赞美——Adoration

  赞美(Adoration)这个词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爱慕、崇拜。人的天性,是一开始祷告就倾述苦情、陈述需求。但是,主耶稣所教导的祷告第一步,是搞清楚祷告的对象是谁「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太六9)。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祢的名传道,奉祢的名赶鬼,奉祢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2-23)。同样,那日也可能会有许多人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祢的名祷告吗?」而主耶稣也很可能会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因此,祷告应当从赞美开始,确保自己是向那位并非人所臆想的、而是圣经启示的神祷告。约翰·斯托得说:「在我们有任何自由与祂说话之前,神必须先对我们说话。祂必须向我们透露祂是谁,然后我们才能在敬拜中向祂献上自己。」因此,祷告的次序非常重要,若不从赞美开始,很可能并不是在与独一真神相交,结果在情绪和需要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当我们仰望星空、思想内心的道德律,默想和称颂神每一个属性的时候,才能开始与神相交、领受光照和喜乐,并且为祷告预备一颗敬畏、谦卑、顺服和感恩的心:

  1. 赞美代表我们对神、对自己的认识:「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十三15)。敬拜和赞美反应了我们怎样认识神的所是(出三十四6-7、14),以及怎样认识我们自己;是心口合一地承认我们完全倚靠祂,祂满有权能智慧,而我们完全相反,所以祷告不能把焦点放在自己和环境上,而应当放在神的身上。赞美的声音,是我们的内心光景、属灵健康的指标:一个人越仰慕神的本质和性情,就越发谦卑顺服、越想屈膝赞美,也越想向神认罪正如司布真所说的:「当我们离神最近时,就会发现我们离神有多么远;当我们最像祂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是多么不像祂!」
  2. 神在接受赞美的过程中启示祂的同在:一方面,赞美是宣告我们与神之间的无限差距;另一方面,赞美却带领我们进入神的同在。当我们向祂跪下、承认祂的伟大(诗九十五1-7)的时候,神就会架起启示的桥梁,从宇宙的另一端来到我们面前,似乎整个宇宙都消失了,唯有我们与神同在。因此,真正的赞美是双向的彼此相交,当我们赞美神的时候,就是神的同在临到的时候。在赞美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一4),我们的祷告内容也会越来越合神心意,正如C. S. 路易斯所说的:「在敬拜中,神把祂自己分赐给我们。
  3. 赞美既是责任、也是喜乐:荣耀神和以神为乐是一体两面,神命令我们赞美,也邀请我们领受祂无穷的喜乐;献上的赞美(约十四13)与领受的喜乐(约十六24)融为一体,并使喜乐更加完全。C. S. 路易斯说:「赞美的责任是为了喜乐:在干旱之地挖井,是为了欢然取水;练习枯燥的指法,是为了弹奏美妙的音乐;衷心的赞美,是为了流出由衷的喜乐。」赞美是基督徒的呼召和本分,不是一个选项。我们越赞美,就越有动力赞美,逐渐变成柔和谦卑、心胸宽广、宁静安息的人;越不赞美,就越没有能力赞美,逐渐会变成脾气古怪、愤世嫉俗、苦毒抱怨的人。只有一个能为神的伟大和美好欣喜不已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能信靠祂的人,也成为一个能进入安息的人。

  我们对于神的赞美,情感与理智往往是脱节的。因为罪人的想象力在想象自己善良的时候是无限的,想象神伟大的时候却是极其有限的。一个人对于神的认识,往往就像观看宇宙的照片,虽然美丽壮观,但却很难有身临其境的震撼感;情感所体会到的赞赏和佩服,远远低于理智所认识到的伟大和美善。因此,并非生命到了、就会赞美,生命不成熟、就无法赞美;而是无论生命程度如何,都有可能在赞美时感觉干枯、微弱肤浅。所以,赞美决不能等候和倚靠感觉,而是「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诗一百五十6),一面用悟性默想神的所是,一面求圣灵开启心眼、看出祂的伟大和美善。J. I. 巴刻说:「我们怎样才能把对神的知识变成对神的认识呢?就是我们将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神的每一个真理,都转化为在神面前默想的原料,从??而导致对神的祷告和赞美。」因此,赞美既不是堆砌辞藻、也不是酝酿情绪,而是用悟性瞻仰祂的荣美」(诗二十七4),默想有关那位「有位格的、三位一体的、完全的、大能的、有计划的、信守诺言的、慈父般的、配得赞美的神(J. I. 巴刻的总结)的每一项真理、赞美祂的每一个属性,在赞美中求神启示这些属性在当下的处境中对于我们的实际意义,从而得着安慰、鼓励和带领

  • 第一,神是有位格的(Personal)神是灵(约四24和修版),这意味着祂是非物质的,但却不是某种无意识、无感情的宇宙规律或原因,而是有位格的存在。位格 Hypostasis/Person」的意思,就是具有理性、情感、意志的独立存在。神有理性(诗一百三十九17)、有情感(诗七十八40-41)、有意志(林前一1),喜爱良善、恨恶邪恶,人就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神是无限的,祂创造了超过一千亿个银河系、每个银河系有超过一千亿颗恒星,并且「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一3),但却以位格的方式向我们呈现祂自己,从荆棘中呼叫摩西(出三4),「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来二14)。创造宇宙的神竟然乐意单独听我们祷告,看我们为宝贵、以我们为喜乐,时刻眷顾我们,而我们竟然能与宇宙的主宰单独交谈。仔细思想这些事实,不但会让我们震惊,而且能把我们的祷告提升到天上,体会到神看重我们的灵、胜过整个宇宙。我们的难处和需要就像整个宇宙一样,只不过是造就我们的背景,好让天父的完全成就在我们的身上。这时,一切的难处就会像背景一样模糊、淡化,只剩下神自己最清晰——祂要把一切东西都挪开,把祂自己给我们。那么,这个真理应当让我们怎样赞美神,并且把祂当作祷告的对象和终极的目标呢?……
  • 第二,神有三个位格(Plural)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六4),但却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不同的位格(太二十八19;林后十三14)。圣父完全是神(林前八6),圣子完全是神(约一1、14;罗九5),圣灵也完全是神(约十四26;十五26),但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也不是圣父(路三21-22)。神的三个位格在救恩中彼此同工、但侧重不同,圣父计划了救恩,圣子成就了救恩,圣灵把救恩施行到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体会到圣父救赎计划的完美,就会情不自禁地对祂的恩慈充满感恩,因为创造不需要十字架,救恩却需要圣父舍弃自己的独生子。如果我们想到是圣灵主动催促我们祷告,并且教我们怎样说话,甜美就会充满我们的心、称颂就会充满我们的口。如果我们想到圣子知道我们的祷告充满瑕疵,所以在圣父右边长久为我们祈求、作为我们的中保,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地向神敞开心扉。那么,这个真理应当让我们怎样赞美神,并且珍惜祷告的特权呢?……
  • 第三,神是完全的(Perfect)。祂在所有的方面都是完全的,并不缺少任何卓越之处(Excellence);受造物既不能增加祂的完全、也不能减少祂的完全(出三14)。神是美丽的(Beauty),祂拥有一切可羡慕的属性;我们所有正当的渴望,都能、也只能在神那里找到终极的满足(诗二十七4;七十三25)。神也是有福的(Blessed)(提前一11和六15「可称颂」原文),祂全然以自己为乐,也喜悦受造界中一切能反映祂卓越的事物(创一31;赛六十二5;雅一17),使祂的卓越和美丽彰显为外在、可见的荣耀。因此,神要把祂可传递的属性(Communicable Attributes)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给我们(罗十二1-2;林后五17;弗四22-24),让我们能在受造物的地位上完全反映祂的荣耀(林后三18;太五16;腓二15);所以,主耶稣命令我们追求这些属性: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例如:
    1. 知识(Knowledge)这意味着神一次性地、永远地完全认识祂自己,也完全认识所有真实的、或者可能的事物(林前二10-11;伯三十七16;约壹一5;三20;来四13)。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知识,并在祷告中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神、认识当下的处境呢……
    2. 智慧(Wisdom):这意味着神总是选择最好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最好手段(伯十二13;罗八28-29;十一33;十六27)。祂在创造、护理、救赎、以及对我们个人的带领中,无不充满智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智慧,并在祷告中祈求明智应对人生的智慧呢?……
    3. 真实(Truthfulness): 这意味着神是真神,祂的知识和言语都是真实的, 并且是真理的最终标准(申三十二4;约壹五20;来六18;约十七17),祂的应许也是信实的(Faithful)。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真实,并在祷告中追求真理、符合真理,而不是随从虚谎、实用主义呢?……
    4. 良善(Goodness):这意味着神就是良善的定义和源头,祂的一切所是和所行都值得祂自己称许(创一31;诗一百一十九68)),更值得我们称许。「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6)怜悯(Mercy)是神对愁苦穷困者的良善,恩典(Grace)是神对不配者的良善,忍耐(Patience)是神对屡教不改者的良善。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良善,并在祷告中「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看到「祂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八十四11)呢?……
    5. 仁爱(Love):这意味着神永远地为人而舍己,好将福分和益处带给人(约壹四8-10;罗五8)。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爱,并在祷告中彼此相爱、爱邻舍、爱仇敌呢?……
    6. 圣洁(Holiness):这意味着神与罪恶隔绝,并且专心地寻求祂自己的尊荣(出二十11;诗二十四3);所以我们也要圣洁〈利十九2;来十二14),因为神是忌邪的(Jealous),祂热切捍卫祂自己的尊荣(出二十5;三十四14)。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圣洁,并在祷告中归耶和华为圣(亚十四20-21),与世界的生活方式和属地的追求有所分别呢?……
    7. 公义(Righteousness):这意味着神的作为总是正确的,祂自己就是正确的定义和判断的标准(创十八25;申三十二4),因为祂是造物主(罗九20-21;伯四十2、8)。公义的结果包括公平(Justice),因为公义之神必须按照人所当得的对待他们。公义的结果也包括忿怒(Wrath),因为公义之神必然强烈地恨恶罪恶(罗二5)。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追求神的公义,并在祷告中用公义要求自己(罗二1),「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十二19)呢?……
  • 第四,神是大能的(Powerful)。祂是全能、全知、全在的万王之王,有能力成就一切旨意(诗一百三十五6;一百三十九1-6;十16)。虽然我们还不完全,但祂必能把祂所应许的完全成就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可以相信,神所允许的一切环境际遇,都是为了使我们完全。表面上是「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七7),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神主动引导我们叩门,无所不知的神早已预备给我们开门。那么,这个真理应当让我们怎样赞美神,并且安心于祂的护理呢?……
  • 第五,神是有计划的(Purposeful)。祂对整个宇宙都有通盘的计划。我们一生所有的际遇,从创立世界以前就已经在祂的计划之中(弗一4-10),不但包括我们的得救、得胜和得赎,也包括我们软弱、难处、失败和复兴。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是完美的,不需要改善、也不能被阻挡,十字架的道路是完全的、大有能力的、有计划的(太二十六39)。更令人震惊的是,神竟然乐意把我们当作朋友、与我们分享这个计划(约十五15)。那么,这个真理应当让我们怎样赞美神,并且寻求和顺服神的计划呢?……
  • 第六,神是信守诺言的(Promise-keeping)。祂的应许永不落空(书二十三14;林后一20;罗四19-22),是我们一切祷告的基础和信靠的依据。因为祂既亲口应许,也必亲手成就(王上八24)。那么,这个真理应当让我们怎样赞美神,并且信靠祂对祷告的应许呢?……
  • 第七,神是慈父般的(Paternal)。主耶稣的挽回祭「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5),被神收养为有资格承受产业的儿女:「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5-16)。因此,我们的祷告,乃是神家的儿女把凡事向天父述说(太六6、8、14)。而天父对于儿女的回应总是最完美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2-33),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七11)。那么,这个真理应当让我们怎样赞美神,并且向祂倾心吐意呢?……
  • 第八,神是配得赞美的(Praise-worthy)使神与受造之物迥然有别的属性,被称为不可传递的属性(Incommunicable Attributes),是我们敬拜、赞美和信靠祂的原因: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诗一百四十五3)。因此,我们应当赞美神每一个不可传递的属性,在赞美中求神启示这些属性在当下的处境中对于我们的实际意义,从而得着安慰、鼓励和带领。例如:
    1. 神是自有的(Aseity):祂自存(Self-existence)自足(Self-sufficient),完全独立,不需要受造物给祂增添什么(伯四十一11;诗五十10-12;徒十七24-25),也不会寂寞、或者缺少荣耀(约十七5、24)。但祂却决定创造万物和人类(启四11),让我们可以荣耀祂、带给祂喜乐(赛四十三7;弗一11-12),让我们的存在对祂产生意义(赛六十二3-5)。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谨记神是自有的,并在祷告中纠正自己对人生和事奉的看法呢?……
    2. 神是永有的(Eternal):祂在时间之外,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启一8);祂不会从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也不会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神创造了时间,祂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事情,所有的事件对祂都同样清晰鲜活(诗九十 4;彼后三8)。神是时间之主,但也在时间里看事、在时间里行事(加四4-5;徒十七30-31)。而我们的永生就是永远活在时间里,在永不终止的时间里与神同在,经历满足的喜乐(启二十二2、5)。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谨记神是永有的,并在永恒的背景中看待祷告的等候或延迟呢?……
    3. 神是不变的(Immutable):祂的所是(Being)、完全(Perfections)、计划(Purposes)和应许(Promises),不会因着时间、过程和环境而改变(民二十三19;诗一百零二25-27;赛四十六9-11;玛三6;雅一17)。祂有情感,但却不会情绪化(Impassibility)。因为神是完全的,所以不会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不好;不会增加新的知识,也不会减少旧的知识;不会临时增加计划,也不会改变既有计划。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谨记神是不变的,并在祷告中确信祂是绝对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呢?…..
    4. 神是无限的(Infinite):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王上八27;赛六十六1),无所不能(Omnipotent )无所不知(Omniscient)无所不在(Omnipresent)(诗一百一十五3;太十九26; 约壹三20; 诗一百三十九7-10)。神的一切属性都是无限的;祂无限地超越并独立于一切受造物(来一3;赛五十五9),是超然的(Transcendent);祂无限地接近受造物、与人同在(耶二十三23-24;启二十一3;徒十七25、28),是内在的(Immanence);祂无限地超越我们的理解能力(赛五十五8-9;罗十一33-36),是测不透的(Incomprehensible)。当我们承认祂的超越性,就会发现祂的内在性;当我们承认祂无限遥远,就能体会祂无比亲近;只有体验到神的同在,后续的祷告才能尽心尽性、理智与情感并行。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谨记神是无限的,并在祷告中信靠祂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知道我们的一切难处,并非只是高高在上地俯瞰一切呢?……
    5. 神是全权的(Sovereign):祂以绝对的主权统治整个受造界,自由地、不受限制地按着自己的旨意行事(诗一百一十五3;但四35),所以我们不应当为神的作为寻找更终极的答案。祂的治理是平安的(林前十四33),持续、活跃地同时进行无限多的、全然有序、全然受控的事情,并且使罪人脱离没有秩序和混乱的状态(赛五十四11)。祂有权做任何事情,也有权允许任何事情发生;有权告诉我们明显的事,也有权不告诉我们隐密的事。祂有能力实行祂的任何旨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徒二23)。神是全权的,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神不违背祂自己的属性,就认为祂并非无所不能。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谨记神是全权的,并在祷告中顺服祂的主权,思考祂为什么暂时允许世界充斥罪恶、允许教会遭遇逼迫、允许我陷入当前的处境?……
    6. 神是纯一的(Simplicity or Unity):祂并非由多个部分组成,而是每个属性都无限完全,每个属性都不会违背其他属性,也没有任何属性高于其他属性(出三十四6-7)。当我们默想神的不同属性时,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祂。实际上,神的恩典里有公义、公义里有怜悯、怜悯里有圣洁、圣洁里有忍耐;祂百分之百是光(约壹一15),也百分之百是爱(约壹四8);祂在旧约时代的公义和慈爱,与新约时代的公义和慈爱完全一样。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赞美和谨记神是纯一的,并在祷告中不因为自己当下的处境,把神的某个属性看成祂最重要的属性,以致求告一位臆想中的神呢?……

  在赞美的过程中,人的责任是用悟性瞻仰祂的荣美」(诗二十七4),而情感的迸发则是「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使神的爱像洪水一样在我们的心中泛滥,使赞美成为我们生命中至高的喜乐。圣经从来没有说要等生命成熟才会赞美,而是说有了生命就要赞美(诗二十九1-2;六十六;九十六),因为越赞美、生命才能越成熟、越喜乐,才能越习惯、越盼望天堂的生活。C. S. 路易斯说,我们在地上的全心赞美,都是为了天堂的演出调音;而到了天上,赞美和喜乐将融为一体,神的喜乐和人的喜乐就像镜子接收与反射的光线那样,彼此交织、密不可分(诗一百四十八;启四2-11;七9-12)。J. I. 巴刻说:我们若能在为天堂排练的赞美声中离世,岂不是很美吗?约翰·卫斯理就是在不断颂唱赞美诗中离世:我的心哪,你要赞美耶和华!我一生要赞美耶和华!我还活的时候要歌颂我的神」(诗一百四十六1-2)!

  赞美如果遇到障碍,可以首先祷读一篇赞美诗诗八三十三一百零三一百零四一百一十一;大赞美集一百一十三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六一百一十七一百一十八一百四十五;小赞美集一百四十六一百四十七一百四十八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并且跪下,带着祷告的心颂唱和思想《祢真伟大》,与前辈圣徒们同感一灵:

主啊我神 我每逢举目观看
祢手所造 一切奇妙大工
看见星宿 又听到隆隆雷声
祢的大能 遍满了宇宙中
(副歌)
我灵歌唱 赞美救主我神
祢真伟大 何等伟大
我灵歌唱 赞美救主我神
祢真伟大 何等伟大

当我想到 神竟愿差祂儿子
降世舍命 我几乎不领会
主在十架 甘愿背我的重担
流血舍身 为要赦免我罪

当主再来 欢呼声响彻天空
何等喜乐 主接我回天家
我要跪下 谦恭地崇拜敬奉
并要颂扬 神啊祢真伟大

第二步:认罪——Confession

  「我们若在光明中行」(约壹一7),立刻就会看见自己的罪污和不完全,否则「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约壹一6)。因此,向神赞美之后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向神承认自己「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盼望除去与神相交的障碍、清理领受恩典的管道,正如宋尚节常说的:「罪恶出去,活水进来宇宙虽然浩瀚,但是,只要给生命以时间,早晚都会遍满宇宙,有罪的生命也会污染整个宇宙。因此,当人类堕落的那一刻,立刻就使「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罗八20),以致「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八22)。同样,只要我们还带着一丁点儿罪性进入永恒,早晚也会充满宇宙。因此,永生与罪无法共存,祷告与罪势不两立,「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不是祷告让你停止犯罪,就是犯罪让你停止祷告;不是祷告对付了罪,就是罪拦阻了祷告:

  • 「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箴十五29)
  • 「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箴二十八9)
  • 「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赛五十九2)
  • 「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前三7)
  • 「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可十一25)

  神鉴察一切,隐瞒和伪装是徒劳的(诗一百三十九1-18)。但我们却比自己想象的更加虚伪、对罪更加视而不见,所以常常是浮光掠影、笼统承认。罪行是一个一个犯的,也必须一个一个地对付。如果你很难发现自己的罪,可以参考以下清单(可按自己的频繁程度调整顺序),逐一求神鉴察、洁净:「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一百三十九23-24)

  1. 有没有嘴唇不洁?(大话、闲话、谎话、谗言、毁谤、谄媚、自夸、论断、定罪、讥诮、抱怨、咒骂、粗言秽语、幸灾乐祸、冒失开口
  2. 有没有骄傲自负?苛求别人、宽容自己、对己敏感、对人麻木、看高自己、看低自己、粉饰外表、习惯比较、坚持自己、难以受教、自以为义、不肯饶恕、不知感恩、贪图虚名、好为人师、喜欢表现、不肯顺服)
  3. 有没有诚实信靠?(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交托、顺服、知足、平安喜乐、爱慕圣经、不倚靠世界和势力、怕神超过怕人)
  4. 有没有放纵肉体?(不随从圣灵、没有圣灵果子、心远离神、肉体情欲、眼目情欲、今生骄傲、贪爱钱财、浪费光阴、懒惰懈怠、淫乱污秽、心不圣洁、存心诡诈、苦毒仇恨、待人刻薄、嫉妒别人、不怜悯人、专顾自己、放纵脾气、结党纷争、爱听好话、爱听虚谎、文过饰非
  5. 有没有遵守十诫?(不可有别神、不可制造和拜偶像、不可妄称神的名、当守安息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心)

  罪人的想象力在想象自己的敬虔的时候是无限的,想象自己罪的后果时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们应当像神一样「恨恶罪恶」(诗四十五7),仔细辨明自己的悔改是否真实、绝不敷衍潦草:

  1. 虚假的懊悔(Attrition):只是出于惭愧自责、害怕后果,并非害怕得罪神;只想逃避罪的代价,脱离眼前的压力和困境,并非盼望脱离罪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认罪肤浅敷衍、顾及面子,以为只要对自己苛刻一点,就可以减轻神的忿怒;可能会承认穷凶极恶的大罪,但却不愿承认难以启齿的小罪;可能会承认时过境迁的罪,但却不愿承认利益攸关的罪。神说:「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六十六2)。但虚假的懊悔对罪所感受到的羞愧和憎恶,就像隔着围栏凝视深渊,感受不到理性所知的严重性。
  2. 真正的痛悔(Contrition):是承认自己得罪了全然美善、为己舍命、配得爱戴的神,并且难以脱离罪恶,所以厌恶自己、为自己的败坏哀恸;并非害怕失去奖赏或接受惩罚,而是害怕得罪神、与神隔绝,因此感受到「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诗三十八6)。清教徒认为,重生生命的特征,就是持续惊恐地察觉到自己本性难以根除的败坏:即使在向神表明心志的时候,心中也藏着法利赛人的骄傲;即使在剖析自己认罪的时候,对税吏也难免藐视。因此,我们不敢开脱、不敢推诿,只能承认自己当得公义的惩罚,承认神没有义务施恩,承认必须倚靠神的怜悯和帮助,承认永远需要基督。「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真正的痛悔对罪所感受到的哀恸和惧怕,就像身处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感受到的就是实际面临的危险。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只有真正的痛悔,才能产生谦卑。谦卑不是修养,不是明知自己行、但却谦称自己不行。谦卑是人的肉体被破碎,承认自己极度的灵性破产和无助无能:不但承认失败,而且承认无法阻止失败的倾向;不但承认不完全,而且承认自己无法完全;不但承认已犯的罪,而且承认无力对付潜在的罪。祷告既要求这样的谦卑,也能产生这样的谦卑。因为祷告把人带到神的鉴察之下,暴露了自己的败坏、体会到灵里极大的贫穷,因此更加强烈地寻求神的赦免和帮助。祷告既要求我们放弃、也能使我们放弃自以为义、自怜自傲、推诿掩饰:「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祢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我向祢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祢就赦免我的罪恶(诗三十二3-5)。当我们真诚地向神认罪之后,就可以坦然向祂祈求:神啊,求祢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祢的面;不要从我收回祢的圣灵。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乐,赐我乐意的灵扶持我」(诗五十一10-12)那时,我们就可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正如约翰·派博所说的:求圣灵让你的思想定睛于十字架上的基督。尽全力想象祂被三十九鞭抽得体无完肤的后背。那背贴着粗糙的竖架,每次呼吸起伏,木头碎片都扎进裂开的肉里。我们的主喘息着,时不时因痛苦难忍而尖叫。祂试图挣脱木头,但穿透手腕的辐条深入神经末梢,祂发出嘶喊。想要抬脚缓解手腕的痛,但在被刺穿的脚内,每一片骨头、每一条神经都彼此碾压,祂再次痛苦地尖叫。无一处不是骇人的疼痛。祂的喉咙因嘶叫和干渴而刺痛。祂快要窒息,身体却突然不自觉地喘起气来,让所有伤痕的痛楚统统袭来。在痛苦中,祂忘记了头上的荆棘冠,绝望地向后仰,却令荆棘直直扎进横架,深深刺入头骨。祂的嘶喊声在痛苦中高到极致,每一处疼痛部位都在抽泣,每一声哭喊都让祂痛苦得无以复加。」这肉体已经遍体鳞伤,没有一处是好的,已经不可能复原了、已经不能再要了、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了,那就是我!可主耶稣却替我受了这一切,祂的每一处鞭伤、在十字架上的每一次抽搐,本来都是我当受的,但「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多二14)。那么,我们怎么还能对罪无动于衷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若没有经历足够大的难处和痛苦,就很难想象罪的恶果,也很难体会救恩的宝贵和神的伟大。这样的人不但无法热切地赞美,也不能诚实地认罪。即使在认罪的时候,也总是忘不了捎带向神控告弟兄;认为嫉恶如仇的自己,有责任通知神某人是如果软弱和败坏。而一个真实认罪的人,知道自己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只能祈求怜悯;他不会对罪视而不见,但却不敢向神控告具体的人、只会像保罗一样责备抽象的人(罗二1),而那个人实际上也包括自己。认罪如果遇到障碍,可以首先默想一篇忏悔诗诗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一百四十三,并且跪下,带着祷告的心颂唱和思想《诗篇三十二篇》或《诗篇一百三十篇1-4节》,与前辈圣徒们同感一灵:

《诗篇三十二篇》

我的神,恳求祢的恩典遮盖我的罪
我为我过犯深感懊悔
我要向祢承认我的罪与不义
向祢俯伏下跪

我要现在向祢献上我的祷告
求祢拯救我,使我不至羞愧
隐藏我,保佑我,环绕我,引导我
我要一生至死跟随

《诗篇一百三十篇1-4节》

耶和华我从深处,从深处向祢求告,
愿祢听我的声音,愿祢侧耳。
侧耳听我恳求,听我恳求的声音,
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住。
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我等候耶和华,我心等候,我也仰望,
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我等候耶和华,我心等候,我也仰望。

第三步:感谢——Thanksgiving

  感谢就是「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弗五20),感谢神的所作和恩典。圣经要求我们存着感恩之心,将一切要求带到神面前(腓四6),感谢神所赐的一切恩惠:「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诗一百零三2)「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三十二1),所以真诚认罪之后,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感谢神的救赎之恩、赦免之恩、中保之恩和光照之恩,然后才是为其他的事情感恩。

  感恩既是理智的活动,也是情感的活动。数算恩典,才能点燃我们真实的感恩之心,使情感与理智一致。数算的内容包括:神的救赎、赦免、光照、供应等等,感谢祂在我们还不会祷告、没有认罪的时候耐心地等候我们、引导我们,感谢祂为我们预备的一切。患难和失败是对感恩的提醒、也是感恩的界限,不但促使我们感恩、也决定了我们感恩的程度。一个人认罪越彻底,就越爱神、越感恩,「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路七47)

  缺乏感恩之心,是外邦人的特征,「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罗一21)。荣耀与感谢不可分割,感谢神就是荣耀神(诗五十23),反之就是藐视神。所有的祷告都应当包括感谢,否则就是抬高人、贬低神。这样的人常常凭感觉行事,属灵光景就像过山车:今天还在喜乐的巅峰,明天就跌入沮丧的深谷;他们的顺服与事奉,取决于对神最近一次祝福的记忆有多少。但神的旨意是要我们凡事谢恩」(帖前五18),无论事情好坏、顺逆,都要信靠神护理的大能和智慧,看到神的美意和恩典,并为之感恩。因为神工作的法则从来都是预先行动、而不是被动反应;祂绝不是被动地回应我们生命中的苦难,而是主动安排从患难中带出最好的结果(罗五3-5)。在促成或允许苦难发生之前,神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如何借着万事使我们得益处(罗八28),所以约瑟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创五十20)一个不认识神的人,也不能认识神的工作,更不会真诚感恩。他可能会为一个抽象的人感恩,但却看不到神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的彰显。如果我们不会感恩,可以具体地为自己的家人和教会肢体身上的每一个优点赞美神、感谢神;如果在某人身上实在看不到什么优点,就向神认罪、求神开启心眼,因为「神配搭这身子」(林前十二24),必然是最适合我们的。当我们学会感恩之后,就会发现神「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十六6)

  感谢如果遇到障碍,可以首先祷读一篇感恩诗诗十八三十三十四四十六十五六十六七十五九十二一百零三一百零七一百三十六一百三十八等),并且跪下,带着祷告的心颂唱和思想《感谢神》,与前辈圣徒们同感一灵:

感谢神赐我救赎主 感谢神丰富预备
感谢神过去的同在 感谢神主在我旁
感谢神赐温暖春天 感谢神凄凉秋景
感谢神抹干我眼泪 感谢神赐我安宁

感谢神祷告蒙应允 感谢神未蒙垂听
感谢神我曾经风暴 感谢神丰富供应
感谢神赐我苦与乐 在绝望中得安慰
感谢神赐无限恩典 感谢神无比慈爱

感谢神赐路旁玫瑰 感谢神玫瑰有刺
感谢神赐家庭温暖 感谢神有福盼望
感谢神赐喜乐忧愁 感谢神属天平安
感谢神赐明天盼望 感谢神直到永远

第四步:祈求——Supplication

  祈求包括为国度、自己和别人的需要祈求(太六11、33;九37-38;提前二1;腓四6-7)。祈求就像一个孩子断定自己没有办法了,因此向父亲求助。神是「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雅一5),只要我们活在神的旨意里,就可以凭着信心,带着感恩和盼望,真诚地祈求任何东西。不用怕求错、也不必担心被斥责。因为人固然会求错,但神给的永远都对,「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我们可以期待神的帮助,就像儿女期待父亲:「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七11)?有效的祈求包含三个要素:

  1. 奉主的名:不是正确的方法和内容使我们的祷告蒙垂听,而是基督的救恩和代求。奉主的名祷告,就是承认自己之所以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完全是因着基督的救赎、中保和光照之恩,并非根据自己的品行或功劳。因此,当我们奉主的名祷告时,一面要完全仰赖恩典,一面要带着极大的信心:「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十四13-14)「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十五7)「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就赐给你们」(约十五16)「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祂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十六23-24)。慕迪说:「如果你祈求面包却不带篮子,就证明你有怀疑的灵,这可能是妨碍你祈求恩惠的唯一障碍。
  2. 合神心意:「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五14)。主祷文教导了祷告的次序和准则,先求神的荣耀,然后才求人的益处;先求神的同在,然后才求祂的供应:「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太六9-13)。慕迪说:「除非神的灵与我们同在,否则我们不能期望我们的祷告会得到回应。我坚信,有很多祷告没有得到回应,因为我们不愿意原谅某人。」而对于神的供应,我们应当求神安全地供应我们:「求祢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祢,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言三十8)。实际上,我们最需要祈求的供应,乃是得着基督(腓三8;路十一13),使我们得以完全(太五48),「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
  3. 敬畏顺服:也就是活在神的旨意里,遵行祂命令的旨意、顺服祂命定的旨意,因为「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祂旨意的,神才听他」(约九31)「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祂得着;因为我们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约壹三22)敬畏来自对神、对自己和对救恩的正确认识,意味着委身于生命之道「耶和华啊,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我要照祢的真理行(诗八十六11);并且有清洁的心:「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人若心口不一、不追求圣洁,祷告不可能有效「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四3)顺服就是把我们的一切需要和愿望都放在祂手中,信靠祂的智慧和能力,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当说:我需要的就是这些――但祢比我更知道一切。所以,祷告的终点不是坚持人的意思,也不是在神人之间妥协折中,而是人欢欢喜喜地向神降服:「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真诚地说出这句话,是因为在祷告中得着了神;即使是习惯性说出这句话,也是有益的。因为在祷告的操练中,人的责任是把顺服化为习惯,剩下的倚靠圣灵;习惯并非生命,但人若没有好的习惯,就会让坏的习惯占据内心。

  为别人代祷,是祈求的重要部分。一次代祷的事项不要太多、太泛,否则容易成为有口无心的购物清单。最需要放进代祷名单的几种人是:1、敌人;2、为主做工的人;3、在上掌权的;4、病人(大卫·鲍森《祷告的黄金法则》),然后才是我们关心的其他人。一方面,为别人代祷的方法,就是爱人如己,好像那些事情临到自己、为自己祷告一样;另一方面,又如章伯斯所说的:「代祷意味着我们有意识地用神对别人的心意,来代替我们对他们的自然同情。」代祷是对仇恨的最好回应,恒切的代祷一定会带来爱,因为你没有办法恨一个持续为之代祷的人。如果你不喜欢任何人,请加倍为他祷告,不仅为他、也为你自己,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摆脱偏见、在神面前得免罪债。主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34)。奥古斯丁进一步说:「我们不必爱仇敌现在的样子,但要爱祷告中要他们变成的样子。

  祈求如果遇到障碍,可以首先祷读一篇求告诗诗三二十二三十一三十九四十二五十七六十九七十一八十六一百三十九一百四十一一百四十二等),并且跪下,带着祷告的心颂唱和思想《神的路》,与前辈圣徒们同感一灵:

神的路最美善,虽我不明了,
为何忧愁试炼,常把我环绕;
主用各样方法,炼我像精金,
故我顺服信靠,我慈悲父神。
(副歌)
神的路最美善,神的路最美好,
我愿常依靠祂,惟祂能引导。

神的路最美善,计划我前途,
我愿时常依靠,凭祂手搀扶;
不论黑暗光明,平安无忧虑,
我愿此生服依,永不再恐惧。

神的路我最爱,惟祂能引导,
我全心投靠祂,甜蜜且安好;
灾害不能临到,平安无烦恼,
我要永远靠主,祂至圣至宝。

第五章:改善祷告的七个建议

  1、思想祷告的对象:敲墙是没有用的,你应当明智地敲门。所以J. I. 巴刻说:「当你祷告之前,请先思想你祷告的对象是谁;祂曾做了什么,使你能来到祂面前,并且永远能寻求祂的关注;你与祂此刻是什么关系,你是何等不配享有你在天父家中所得着的赦免、自由和地位。想想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就是透过神的话语和圣灵,主耶稣正与你建立朋友的关系;尽管你是如此不堪,祂仍期望你借着祷告来回应,与祂建立爱、信靠和顺服的友谊。将这些思想存在心里,然后开始向你的天父和救主祷告。

  2、声音和姿势:用心灵和诚实与神相交,既包括用悟性祷告(林前十四15)、也包括用身体表达降服。大声祷告,或至少轻声说出你的祷告词,可以帮助你集中精神,不致胡思乱想、心思游荡。间歇颂唱、大声读出喜爱的赞美诗歌或诗篇,都会大有裨益。你可以拿着诗歌集和圣经进入密室祷告。如果你无法享受祷告的喜乐,建议你跪下祷告,或者像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一样俯伏祷告,你会发现自己更能体会到神的同在。

  3、祷读主祷文:若是你发觉自己祷告时拙于言辞,或者心像是遇到障碍、需要除去拦阻,可以祷读主祷文(太六9-13),以其中的每一个句子当作引子,来激发思绪。当你这样做,思想就会开始活动起来:只要想法浮现,你就有话可说。马丁·路德说:「我把每项圣经诫命分成四个部分,从而编成有四股组成的花环。这意思是说,我先把每项诫命看为指示,这实际上是它的本意,所以我认真思考主神对我的要求。其次,我把它变成一种感恩;第三,一种认罪;最后,一项祷告。 」这样,每处经文都变成了「一段课文、一首诗歌、一本忏悔书以及一本祷告书」。这种默想方法并不繁冗费时,每处经文常常只需要两三分钟;但也可能会「燃烧」起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马丁·路德建议作为每天的第一件事和最后一件事,每天操练两次。

  4、祷读诗篇:诗篇最能把我们内心中所寻求表达的展现出来。我们的感受绝不孤单,灵魂的每一个叹息,都能在诗篇里听到一声回响。你可以根据读经时心中想到的与神交通。例如:先读完诗篇二十三篇,然后从第1节开始,针对读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时心中的所思所想祷告,可以感谢神作为你的牧者,请祂带领你做好当前所面临的某个决定,恳求祂让你的孩子们爱祂并做他们的牧者等等。当没有其他想法跳进心头时,你再移到下一行「我必不至缺乏一节一节直到结束。当我们以诗篇祷告时,就可以体验到自己是在与神对话、而不是独白;神在圣经中说话、引导你的祷告,帮助你用神的话语与祂交通。你将越来越会按照神的旨意祷告,越来越少地以自己为中心、越来越多地关注神。

  5、留心聆听:祷告如果没有聆听,就会变成喋喋不休的唠叨。马丁·路德说:「我经常在主祷文的某个祈求上陷入沉思,接着,我放下其余的六个祈求。当丰富的思潮涌流出来,我们应当在安静中聆听这些声音,绝不要压抑它们。此时,圣灵亲自向你传讲信息,祂所讲的一句话,胜过你本身千言万句的祷告词。若是圣灵向你前来,并开始对你的心传讲,赐下丰富的亮光和思想,要安静和倾听,因祂讲的比你好得多;要留意祂的信息,将之记录下来;如此,你就会经验到诗人所说的:『求祢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祢律法中的奇妙』(诗一百一十九18)在读经和祷告时写下从神领受的信息,你就可以得着智慧:你必从中超越陈腔滥调的表面敬虔、领受各样的灵感、更认识神和你自己的本质、更深明白神圣洁的旨意,并且使每日祷告的内容更加丰富。」如果写字会干扰你的祷告,你也可以用手机录下语音。

  6、共同学习:神也呼召我们所有人学习一同祷告、一同敬拜(徒一14;二42;四24),「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五16)「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六2)。祂借着我们联合的祷告,吸引我们与祂相交,并且彼此相交。你可以寻找有同样心志的人建立祷告伙伴的关系,彼此监督勉励、分享经验效果;也可以共同阅读一本关于祷告的书,思考和讨论其中的问题,一起操练其中的原则。当圣灵点燃一个人的祷告之火时,也很容易点燃祷告的伙伴。?

  7、坚持一种方式:J. I. 巴刻说:找出最适合你的祷告方式,接着持续采用这种方式,不随意更换。那位在天上的好朋友,绝不希望你的祷告不断受挫,而是渴望你找到祷告的窍门,与祂享有最亲密、坦诚和丰盛的团契。神要我们精益求精,而不是安舒闲懒、不思进步;祂期望我们尽心尽力,而不是得过且过、不求长进。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天路历程中,有崎岖不平之处,而在我们的祷告经历中,有干涸枯竭之境;即使是历世历代最忠心的基督徒,都不时有此遭遇。这是我们天上那位好朋友坚定无畏的作为。祂的本质像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引导我们恢复最佳的健康状态;而祂晓得在哪个阶段,什么事情最适合我们。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千禧年
下一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