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10章逐节注解、祷读

【耶十1】「以色列家啊,要听耶和华对你们所说的话。」

【耶十2】「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要效法列国的行为,也不要为天象惊惶,因列国为此事惊惶。」

【耶十3】「众民的风俗是虚空的;他们在树林中用斧子砍伐一棵树,匠人用手工造成偶像。」

【耶十4】「他们用金银妆饰它,用钉子和锤子钉稳,使它不动摇。」

【耶十5】「它好像棕树,是旋成的,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必须有人抬着。你们不要怕它;它不能降祸,也无力降福。」

  • 十1-25的主题是等候神的惩治,因为审判已经不可避免。
  • 1-10节是一首谴责百姓敬拜偶像的诗歌,依稀可闻先知以赛亚的声音(赛四十18-20;四十一7;四十四9-20;四十六5-7)。
  • 「以色列家」(4节)指全体以色列人,包括南国犹大和北国的余民。
  • 「列国的行为」(2节),指敬拜偶像的世界潮流。并不是流行就是好、人多就是对,世人的行为是因为不认识神、自以为神而产生的,因此,认识神的人不可效法世界、随波逐流。
  • 「天象」(2节)指不寻常的天文事件,如日食、彗星或行星的连接。古代巴比伦、亚述和埃及都流行占星术、敬拜日月星辰,把特殊的天象当作民族或个人命运的征兆。犹大在玛拿西时代也盛行这类异教崇拜(王下二十一5),这也是约西亚王所要废去的(王下二十三5、11-12) 。
  • 文化的多元化,并不代表真理的多元化,因为「众民的风俗是虚空的」(3节)。从古至今,世人都乐此不疲地用人手所造的假神来代替真神(3-5节),把属灵的经历降格为肉体的感觉,把对真神的敬拜异化为对偶像的操纵,手艺越高超、就越显人的「愚昧」(8节)
上图:亚述王亚述拔尼巴(Ashurbanipal,主前669-631年)的尼尼微图书馆中出土的巴比伦星图,主要星座被分为八个区域。巴比伦占星术(Babylonian astrology)是历史上第一个已知的占星术系统,出现于主前两千年,盛行于巴比伦和亚述。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气候比较干燥,周围很少有山脉可以聚集湿气,所以特别适合研究恒星的运动。

上图:亚述王亚述拔尼巴(Ashurbanipal,主前669-631年)的尼尼微图书馆中出土的巴比伦星图,主要星座被分为八个区域。巴比伦占星术(Babylonian astrology)是历史上第一个已知的占星术系统,出现于主前两千年,盛行于巴比伦和亚述。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气候比较干燥,周围很少有山脉可以聚集湿气,所以特别适合研究恒星的运动。

【耶十6】「耶和华啊,没有能比祢的!祢本为大,有大能大力的名。」

【耶十7】「万国的王啊,谁不敬畏祢?敬畏祢本是合宜的;因为在列国的智慧人中,虽有政权的尊荣,也不能比祢。」

【耶十8】「他们尽都是畜类,是愚昧的。偶像的训诲算什么呢?偶像不过是木头。」

【耶十9】「有银子打成片,是从他施带来的,并有从乌法来的金子,都是匠人和银匠的手工,又有蓝色紫色料的衣服,都是巧匠的工作。」

【耶十10】「惟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是永远的王。祂一发怒,大地震动;祂一恼恨,列国都担当不起。」

  • 「偶像的训诲算什么呢?偶像不过是木头」(8节)。因此,不管是把偶像本身当作神、还是借着偶像操纵神,只要是从偶像得来的训诲,绝不会比偶像本身更有价值。
  • 「他施」(9节)位于西班牙,以出产金属矿物著名(结二十七12)。「乌法」(9节)的具体地点不明,可能就是俄斐(王上九28),以出产黄金著名。无论精心打造的偶像多么昂贵巧妙(9节),始终只是人手所造的物件,永远也不能具有「真神、活神」(10节)的能力(10节);无论人本主义的学说多么华丽动听,始终无法摆脱致命的虚假,永远也无法否定绝对的真理。

【耶十11】「(你们要对他们如此说:不是那创造天地的神,必从地上从天下被除灭!) 」

  • 本节是本书中惟一用亚兰文写成的一节经文,可能是讽刺这些外邦的偶像只懂得当时外邦通用的亚兰文。亚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统治美索不达米亚以后,都把亚兰文当作官方语言。
  • 旧约用亚兰文写的重要经节还有:《以斯拉记》四7-六18;七12-26;《但以理书》二4-七28。

【耶十12】「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

【耶十13】「祂一发声,空中便有多水激动;祂使云雾从地极上腾;祂造电随雨而闪,从祂府库中带出风来。」

【耶十14】「各人都成了畜类,毫无知识;各银匠都因他雕刻的偶像羞愧。他所铸的偶像本是虚假的,其中并无气息,」

【耶十15】「都是虚无的,是迷惑人的工作;到追讨的时候必被除灭。」

【耶十16】「雅各的分不像这些,因祂是造作万有的主。以色列也是祂产业的支派,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

  • 12-16节是一首颂赞独一真神创造万有、管理宇宙的诗歌,依稀可闻先知以赛亚的声音(赛四十12-17)。这首诗歌将在五十一15-19再次重复。
  • 「各人都成了畜类,毫无知识」(14节),可译为「人人都如同畜牲,毫无知识」(和合本修订版)。当时的外邦人都把创造宇宙(12节)和管理宇宙(13节)的工作归功于不同的假神,认为巴力带来风暴、雨水和丰收,而神的百姓竟然也无知地效法他们「随从众巴力」(九14)。
  • 「迷惑人的工作」(15节),可译为「迷惑人的作品」(和合本修订版)。
  • 神以全能和全智创造万有(12节)、管理宇宙(13节),祂也必不将自己的荣耀归给假神(赛四十二8;四十八11)。因此,虽然祂暂时任凭世人放纵愚昧、敬拜偶像(14节),但祂必要追讨世人、除灭偶像(15节)。
  • 「雅各的分」(16节),指神自己。虽然百姓长久以来一直离弃神,但这位「造作万有的主」(16节)却始终信守西奈之约,让自己成为以色列的产业,而「以色列也是祂产业的支派」(16节)。同样,信徒不但在基督里面「得了基业」(弗一11)、「也在祂里面成了基业」(弗一11和合本另译),好让神以我们为器皿、彰显祂的荣耀和丰富。

【耶十17】「受围困的人哪,当收拾你的财物,从国中带出去。」

【耶十18】「因为耶和华如此说:这时候,我必将此地的居民,好像用机弦甩出去,又必加害在他们身上,使他们觉悟。」

【耶十19】「民说:祸哉!我受损伤;我的伤痕极其重大。我却说:这真是我的痛苦,必须忍受。」

【耶十20】「我的帐棚毁坏;我的绳索折断。我的儿女离我出去,没有了。无人再支搭我的帐棚,挂起我的幔子。」

【耶十21】「因为牧人都成为畜类,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不得顺利;他们的羊群也都分散。」

【耶十22】「有风声!看哪,敌人来了!有大扰乱从北方出来,要使犹大城邑变为荒凉,成为野狗的住处。」

  • 17-22节宣告百姓即将被掳,其中17-18节和21-22节是先知的话,19-20节是百姓的话。
  • 19节预言被掳之民的痛苦。虽然被掳的百姓「伤痕极其重大」(19节),但他们却身不由己、「必须忍受」(19节)。
  • 20节是百姓用游牧生活的语言哀叹犹大的荒凉,被毁坏的帐棚代表犹大。
  • 21节是先知用游牧生活的语言提出犹大荒凉的原因。牧人代表领袖。百姓被掳的直接原因,是领袖「没有求问耶和华」(21节),反而误导百姓、推波助澜(二8)。因此,犹大的君王和贵族将首先被掳(王下二十三33)。
  • 22节是先知宣告犹大的灭亡已经迫在眉睫。
  • 举哀的日子已经结束(九20),现在是该上路的时候了。神通知百姓收拾行囊(17节),准备走上悲惨的被掳之途。「不受惩治」(二30;五3)、「不受教训」(七28)的百姓只有接受圣约的刑罚(申十八12)、被赶出应许之地(七15),才能「觉悟」(18节)到「痛苦」(19节),成为回转的开始。因为只有被掳,才能医治「背道的病」(三22)。

【耶十23】「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

【耶十24】「耶和华啊,求祢从宽惩治我,不要在祢的怒中惩治我,恐怕使我归于无有。」

【耶十25】「愿祢将忿怒倾在不认识祢的列国中,和不求告祢名的各族上;因为他们吞了雅各,不但吞了,而且灭绝,把他的住处变为荒场。」

  • 23-25节是耶利米为百姓的代祷。
  • 「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23节),这是引用箴十六9和箴二十24。先知承认百姓的败坏和被掳已经无可挽回,完全顺服神的管教。既然神已经定规要借着被掳来医治百姓(17-18节),百姓就无法逃脱被掳的命运。不肯顺服管教的人,结局将比被掳更糟。
  • 「不要在祢的怒中惩治我」(24节),这是引用诗六1和诗三十八1。
  • 「愿祢将忿怒倾在不认识祢的列国中,和不求告祢名的各族上;因为他们吞了雅各,不但吞了,而且灭绝,把他的住处变为荒场」(25节),这是引用诗七十九6-7。
  • 先知一面顺服等候神的惩治临到,一面仍然求神「从宽惩治」(24节)、降罚不要过于严厉,免得使百姓「归于无有」(24节)。因为这百姓不管怎样悖逆,永远都是神所拣选的百姓。若是任凭不认识神、不求告神的列国「吞了雅各,不但吞了,而且灭绝」(25节),岂不是让神拣选的旨意落空吗?
  • 但实际上,神并「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因此,当我们落到管教之中的时候,既不可顽梗地拒绝认罪、也不必诡诈地自我辩解,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罪顺服(23节)、求神「从宽惩治」。「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十一29),祂的管教是要「使他们得好处」(二十四5)。百姓的被掳是为了回归、拆毁是为了建立,神所赶走的、祂必亲自看顾,神所拔出的、祂也必栽植(二十四5-7)。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耶利米书第9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耶利米书第11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