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哈一1】「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 「所得的默示」(1节),原文是「所看见的重担、预言」。神可能是借着异象,让先知看到将来要发生的事,并且在先知的心中成为重担,不得不发表出来。
  • 哈巴谷不像大部分先知那样、直接把从神所来的信息传达给百姓,他和我们一样满怀许多疑问。而神则乐意借着回答先知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让人认识祂永远的旨意。

【哈一2】「他说: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祢,祢还不拯救。」

【哈一3】「祢为何使我看见罪孽?祢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

【哈一4】「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

  • 2-4节是哈巴谷的第一个问题:神为什么对百姓的罪恶坐视不管? 世人最喜欢这样控告神,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神,觉得自己比神还要公义、慈爱,正如罗素所说的:「如果有神,为什么这个世界并无正义可言」;信徒也常常这样质疑神,因为人的头脑都同样有限。但神「嗤笑」(诗二4)世人的狂妄,却耐心地回答先知的问题,因为祂乐意向自己的百姓启示真理,所以「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
  • 3-4节所描述的,不是外邦人的社会黑暗,而是神百姓的全然败坏。先知所认识的是一位公平、公义的神,但南国犹大的堕落却与神的性情完全相反,公义不但「不显明」(4节)、而且「显然颠倒」(4节)。更让先知无法理解的是,公义的神竟然「看着奸恶而不理」(3节);他为了神的公义和国度祷告,而神竟然迟迟「不应允」(2节)、「不拯救」(2节)!
  • 此时可能是南国犹大约雅敬作王的时候。在他之前,神兴起了南国最敬虔的约西亚王,「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王下二十三25),百姓在「约西亚在世的日子,就跟从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总不离开」(代下三十四33) 。但属灵领袖的好榜样并不能真正改变人心,因为百姓并不是跟从神,而是跟从人。所以神说:「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耶三10)。果然,约西亚一死,继位的约雅敬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下二十三37;耶二十二13-19;二十六20-23),百姓也暴露出全然败坏的本相,各样可憎的恶事纷纷从隐藏变成公开(结八5-18)。
  • 但神却没有再次兴起新的领袖来复兴犹大,祂不但「看着奸恶而不理」,实际上,正是神主动取走了百姓属灵复兴的领袖约西亚(王下二十三29),把掩盖在表面复兴之下的「罪孽、奸恶、毁灭和强暴」(3节)全部暴露出来。因为神兴起约西亚并不是为了复兴犹大,而是要人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连最敬虔的约西亚王都不能带起百姓真正的复兴,证明人已经「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完全丧失了倚靠自己改善、复兴的能力,因此,应当彻底弃绝肉体,转而接受神的拆毁(王下二十三27)和重建(摩九11),信服新约救赎之道(耶三十一31、33)。
  • 今天,当我们觉得神「看着奸恶而不理」的时候,正确的态度不是质疑神,而是靠着圣灵寻求神的心意。神是乐意启示自己的神,祂允许先知提出质疑,借着人的问题发表祂的救赎心意;神也允许我们发出疑问,借着人的困惑引导我们走出自己和眼见,最终也像哈巴谷一样,在神里面「欢欣、喜乐」(三18)。

【哈一5】「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哈一6】「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

【哈一7】「他威武可畏,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

【哈一8】「他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马兵踊跃争先,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抓食,」

【哈一9】「都为行强暴而来,定住脸面向前,将掳掠的人聚集,多如尘沙。」

【哈一10】「他们讥诮君王,笑话首领,嗤笑一切保障,筑垒攻取。」

【哈一11】「他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像风猛然扫过,显为有罪。」

  • 5-11节是神对先知的第一次回答:神将借着迦勒底人惩罚犹大。
  • 当哈巴谷埋头关注国中的败坏、义正词严地质问神的时候,神却要他抬头「向列国中观看」(5节)神的工作:神必从遥远的东方「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6节),管教陷在罪中的百姓。实际上,神在一百多年前亚哈斯、希西家王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要「行一件事」(5节),并且借着先知弥迦和以赛亚宣告:神要用巴比伦掳走陷在罪中的百姓,好把他们炼净(弥四10;赛三十九6-7)。
  • 「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5节),可能因为此时犹大是埃及的藩属国,百姓不相信远在两千多公里之外、刚刚兴起的迦勒底能打败强大的埃及、侵略犹大。
  • 「迦勒底」(6节)位于巴比伦南部。主前626年,亚述派驻巴比伦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主前626-605年在位)自立为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所以圣经用「迦勒底人」(6节)来代指新巴比伦王国。
  • 「暴躁」(6节),意思是「急迫地」,指迦勒底人征战迅速。
  • 「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7节),指迦勒底人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就是法律和权势的来源。
  • 先知在祷告中两次控诉百姓中间「强暴」(2、3节)横行,结果神就兴起「为行强暴而来」(9节)的「残忍暴躁之民」(6节),让爱行「强暴」的百姓饱尝「强暴」的恶果,才能让他们彻底脱离「强暴」。
  • 「筑垒攻取」(10节),指攻城的军队堆积泥土、筑成土垒,登上城墙攻城。
  • 迦勒底人虽然被神用作管教的器皿,但他们「以自己的势力为神」(11节),并不敬畏真神,所以「显为有罪」(11节),将会因自己的罪遭到惩罚。
上图:主前627年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去世时的亚述帝国,深绿色部分是亚述的行省,绿色部分是亚述的藩属国,迦勒底和阿卡德两个亚述藩属国组成了巴比伦。因此,当主前609-605年先知哈巴谷发预言时,犹大百姓无法相信两千多公里之外的一个东方小国迦勒底会成为神管教他们的工具。

上图:主前627年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去世时的亚述帝国,深绿色部分是亚述的行省,绿色部分是亚述的藩属国,迦勒底和阿卡德两个亚述藩属国组成了巴比伦。因此,当主前609-605年先知哈巴谷发预言时,犹大百姓无法相信两千多公里之外的一个东方小国迦勒底会成为神管教他们的工具。

上图:尼尼微出土的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主前668-627年在位)的军队镇压巴比伦反叛、带走俘虏的壁画。主前626年,巴比伦一直是亚述的手下败将,所以犹大人不会相信遥远的巴比伦会侵略自己(哈一5)

上图:尼尼微出土的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主前668-627年在位)的军队镇压巴比伦反叛、带走俘虏的壁画。主前626年,巴比伦一直是亚述的手下败将,所以犹大人不会相信遥远的巴比伦会侵略自己(哈一5)

【哈一12】「耶和华——我的神,我的圣者啊,祢不是从亘古而有吗?我们必不致死。耶和华啊,祢派定他为要刑罚人;磐石啊,祢设立他为要惩治人。」

【哈一13】「祢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行诡诈的,祢为何看着不理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祢为何静默不语呢?」

【哈一14】「祢为何使人如海中的鱼,又如没有管辖的爬物呢?」

【哈一15】「他用钩钩住,用网捕获,用拉网聚集他们;因此,他欢喜快乐,」

【哈一16】「就向网献祭,向网烧香,因他由此得肥美的分和富裕的食物。」

【哈一17】「他岂可屡次倒空网罗,将列国的人时常杀戮,毫不顾惜呢?」

  • 神的第一个回答让先知大跌眼镜。先知看到国中「恶人围困义人」(4节),所以求神伸张公义、拯救义人(2节);但神不但没有拯救义人,反而将使用「残忍暴躁之民」(6节)把恶人和义人连锅端。因此,这个回答不但没有解除哈巴谷的疑问,反而使他的问题更多了:12-17节是哈巴谷发出的第二个问题:神为什么使用恶人来惩罚义人?
  • 「磐石」(12节;申三十二18;诗十九14)代指坚定不移,永不改变的神。
  • 「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13节),不是说犹大人都比迦勒底人更公义,而是说犹大国中还有「义人」(4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神若使用迦勒底人来刑罚犹大中的恶人,义人岂不也要一起遭殃?
  • 当迦勒底人征服列国的时候,把人当作海中的鱼捕捉宰杀(14-17节),完全不尊重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但神竟然容许了这种暴行,所以先知说:实际上是神「使人如海中的鱼,又如没有管辖的爬物」(14节)。
  • 「网」(16节)代表巴比伦人的军事力量。「向网献祭,向网烧香」(16节),指巴比伦人倚靠自己的军事实力、「以自己的势力为神」(11节)。
  • 「倒空网罗」(17节),是为了装满下一次战争的掠物。
  • 先知相信神是信实守约的神,所以祂所拣选的百姓「必不致死」(12节)。先知也承认神有权借着人的手来「刑罚人、惩治人」(12节),但他不明白「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13节)的神,怎么会使用残暴诡诈、敬拜偶像的巴比伦人来惩罚百姓中的义人?在先知看来,这违反了神公义、圣洁的本性,神的做事方法与他的神学观点完全不一致。
  • 哈巴谷的每一个抱怨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先是抱怨神不管教(2节),接着又抱怨神派错误的人执行管教(13节);先是抱怨神看着百姓的奸恶而不理(3节),接着又抱怨神看着外邦人的诡诈而不理(13节);先是抱怨神做得太少(2-4节),接着又抱怨神做得太多(13-17节)。我们的祷告也常常这样百般挑剔、而且道理十足;不管神怎么做,我们都不会满意,除非神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完全符合我们的神学观点。这是哈巴谷的难处,也是今天每一个信徒的难处。

《哈巴谷书》背景

  《哈巴谷书》的希伯来名是「哈巴谷 ????? /Khavaquq」,是《十二先知书》(??? ???? / Trei Asar)中的第八篇。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 / Tanakh)中,《十二先知书》是一整卷书,《哈巴谷书》被放在《那鸿书》之后,宣告神将使用迦勒底人来管教犹大,然后又使用列国来审判迦勒底人。借着《那鸿书》得了安慰的百姓,现在要借着《哈巴谷书》,预备接受即将到来的管教。

  「哈巴谷」的意思是「拥抱」,这个书名非常贴切,因为先知的信息,就是预备以准确的态度接受神的管教、充满「欢欣、喜乐」(三18)地拥抱即将到来的审判:「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三17-18)。

  在《十二先知书》中,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和弥迦生活在北国即将灭亡之前,那鸿、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国即将灭亡之前,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生活在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神在这三个多事之秋,密集地差派先知发表信息,启示祂永远的救赎计划。

  传统认为,《哈巴谷书》的作者是南国的先知哈巴谷。哈巴谷的生平不详,可能是一位带领诗班的利未人(三19)。他事奉的时间在犹大被掳之前,当时圣殿还在(二20)。他所描述社会败坏的情形,很可能是在约雅敬王在位早期(王下二十三36-37)、巴比伦入侵犹大(王下二十四1)之前。

  主前612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约西亚在米吉多平原拦阻埃及大军;结果战死沙场(王下二十三30),法老尼哥扶持约雅敬为傀儡王(王下二十三34),犹大成为埃及的藩属国。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主前605-562年在位)率领巴比伦-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尼布甲尼撒乘胜追击,把法老赶回埃及,夺取了黎凡特地区的控制权,犹大也从埃及的藩属国变成了巴比伦的藩属国。尼布甲尼撒掳走了犹大王约雅敬、部分圣殿器皿(代下三十六6-7)和包括但以理在内的一些犹大贵族(但一1-2、6)。后来约雅敬被放回犹大,服事巴比伦三年(王下二十四1)。

  当哈巴谷发预言的时候,百姓不相信会遭到远方的迦勒底人的侵略(一5-6)。因为此时犹大很可能已经沦为强大的埃及的藩属国,哈巴谷发预言的时间大约是在主前609-605年之间。与哈巴谷同时事奉的先知有耶利米(耶二十五1)和西番雅。

  哈巴谷就像先知中的约伯,两者都在探讨受苦的问题,但约伯面临的是个人的受苦,而哈巴谷关注的乃是国家的问题。起初,先知不明白神为什么用残暴邪恶的迦勒底人来管教祂的百姓,让「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一13)。但实际上,神的百姓和迦勒底人一样满了「强暴」(一2;二8),就和大洪水之前「地上满了强暴」(创六11、13)的光景一样;神使用「为行强暴而来」(一9)的迦勒底人,让百姓饱尝「强暴」的恶果,是为了让百姓彻底脱离「强暴」。因此,当先知认识到百姓的全然败坏之后,就不敢再自以为义地祈求神伸张公义(一2-4),而是祈求神「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三2),仰望「惟义人因信得生」(二4)的宝贵应许,因此在管教中「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三19)。

  今天,当我们抱怨公义不彰、罪恶横行的时候,总是假设自己是公义良善的「义人」(一4)。但神「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诗一百三十3),正如犹大和迦勒底人一样满了「强暴」(一2;一8),人眼中的「义人」和「恶人」实际上同样败坏,只是没有得着犯罪的能力和时机而已。因此,没有人有资格在神面前夸口自己的公义,只能承认自己的败坏、接受神的彻底拆毁,仰望「惟义人因信得生」的救恩之道。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那鸿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哈巴谷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