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该书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该一1】「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华的话借先知哈该向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说:」

【该一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

  • 「哈该」(1节)的原文是「节庆」,意思是「在节庆中诞生」。先知哈该与先知撒迦利亚同时事奉,神借着他四次向代表君王的犹大省长所罗巴伯和大祭司约书亚说话,发表神重建圣殿的心意。为了重建圣殿,神同时使用了三个职事:先知、君王和祭司。
  • 「大流士王」(1节),又译为「大利乌王」,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主前550-330年)的大流士一世(Darius I,主前522年9月-486年10月在位)。
  • 「六月」(1节)在犹太历中被称为「以禄月 Elul」,是夏末农忙的季节。在犹太传统中,以禄月是认罪悔改、为七月初一吹角节和七月初十赎罪日做准备的时间。犹太传统认为,「六月初一」(1节)是摩西登上西奈山上、第三次度过四十天的日子(申十10)。
  • 「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1节),大约是阳历主前520年8月底。这天是月朔、即农历新月的第一天,是献祭的日子(民十10;二十八11)。
  • 「省长」(1节)指波斯行省的行政首长。主前586年圣殿被毁之后,犹大沦为巴比伦的行省,受巴比伦帝国任命的省长管理(王下二十五22)。犹大被掳回归之后,所罗巴伯被任命为犹大省长,可能隶属于河西行省(拉四9-10;五6)。
  • 「所罗巴伯」(1节)是一个巴比伦名字,意思是「在巴比伦播种」,他的波斯名字可能是「设巴萨」(拉一8;五14-16)。所罗巴伯是主耶稣的养父约瑟的祖先(太一12),大卫王的后裔,被掳巴比伦的犹大王约雅斤(即耶哥尼雅)的孙子(代上三17)。所罗巴伯是约雅斤三子毗大雅(代上三17-19)的儿子,可能长子撒拉铁早逝,其妻按照律法改嫁其弟毗大雅,毗大雅的长子就归于亡兄名下(申二十五5-6),所以所罗巴伯被称为「撒拉铁的儿子」(1节)。
  • 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犹太古史记》卷11第3章), 大流士原是平民,他向神立约,登基后要归还巴比伦境内所有的圣殿器皿。所罗巴伯原来就认识大流士,后来成为大流士王的三个随身侍卫之一,在王面前应对得当,蒙王批准资助重建圣殿。
  • 「大祭司约书亚」(1节)是约撒答的儿子、西莱雅的孙子(代上六14)、文士以斯拉的侄子(拉七1)。西莱雅是圣殿被毁时的大祭司,被巴比伦王处死(王下二十五18-21)。约书亚继承了祖父大祭司的职分,是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的第一位大祭司。希伯来文「约书亚」的亚兰文是「耶书亚」(拉二2;尼七7),希腊文是「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拯救」。
  • 神把自己的百姓称为「这百姓」(2节),而不是「我的百姓」(赛三15),这是责备的口吻。
  • 此时第一批百姓回归已经过了19年,圣殿奠基已经过了18年,但却仍未建成。面临各种难处,百姓认为重建的「时候尚未来到」(2节)。他们可能认为圣殿的重建应该从耶路撒冷被毁那年(主前586年)算起70年后,即主前516年才开始。但神提醒百姓,祂是「万军之耶和华」(2节),眼见的难处在祂那里都是虚空。百姓能够回到耶路撒冷,圣殿的器皿能够被带回,就证明不是神的时间没到,而是人不肯完全信靠。
上图:大流士一世(Darius I,主前522-486年在位)接受各地总督和外国使节献上礼物的浮雕。

上图:大流士一世(Darius I,主前522-486年在位)接受各地总督和外国使节献上礼物的浮雕。

【该一3】「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

【该一4】「『这殿仍然荒凉,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

【该一5】「现在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

【该一6】「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

  • 「天花板的房屋」(4节),指用木料遮盖墙壁的房子,表明已经完工了。哈该并不是批评百姓住在「天花板的房屋」里,而是说他们的家已经完工了,但「这殿仍然荒凉」(4节),证明百姓体贴自己过于尊重神。圣殿是神的见证,圣殿至今「仍然荒凉」(4节),但百姓住宅的重建却没有耽误,显明神的见证在百姓中也「仍然荒凉」,以致生活中的优先次序完全颠倒。
  • 「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6节)可能指入不敷出,也可能指物质无法满足人的需要,因为「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八11)。
  • 当时的百姓有许多既合理、又「属灵」的理由来拖延建殿:
    1. 花费庞大搞「形象工程」值得吗?
    2. 神看重的是人,而不是物质的殿,为什么不用建殿的钱先解决穷人的温饱急需呢?
    3. 重建圣殿是出于古列王的人意(拉一2-3),还是神的旨意呢?
    4. 让波斯王包办重建圣殿的材料费用(拉六3-5),岂不是把荣耀归给人了吗?
    5. 波斯王关于重建的新诏书还没有下来(拉四21),神还没有开路,人为什么要走在神的前面呢?
    6. 新殿的规模大不如前,能荣耀神吗(拉三12)?
    7. 从主前586年圣殿被毁到主前520年只有66年,耶利米预言的70年到了吗?
    8. 先知以西结所描述的圣殿,是神迹性地显给他看的(结四十1-2),人为什么要伸出肉体的手来帮神的忙呢?
  • 当人体贴自己、落在眼见里的时候,里面的黑暗就开始了。这九年来,百姓用各种理由把神的旨意撇在一边,先解决自己生活的需要,结果却什么都做不成;不管怎么殷勤努力,总是落到缺乏里(6节;何四10;弥六15)。神并没有应许人心想事成,但与神立约的以色列人若是长期落在缺乏里,必定是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申二十八11-12、30、33、38-40)。因此,现在神命令:不要找理由了!「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5节),「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太六19);而要省察自己是否准确地活在神面前,是否切实地让神「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该一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

【该一8】「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

【该一9】「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原文是奔)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 神在圣殿停工的九年中,一直没有说话,而是让百姓在这九年中经历缺乏,反省落到缺乏里的原因。神并不看重物质的殿,所以祂允许圣殿两次被毁;神所看重的是这殿所表明的属灵见证,所以神两次命令「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5、7节),让建造者省察自己是否活出了属灵建造的目的。
  • 「我就因此喜乐」(8节),原文是「我就因此悦纳」。神所悦纳的不是圣殿,而是人的信靠、顺服。人手的工作并不能使神「得荣耀」(8节),使神「得荣耀」的是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我们若没有里面的信靠和顺服,无论奉献、事奉和敬拜有多么光鲜亮丽,都不能荣耀神。
  • 神并没有要求百姓使用所罗门圣殿所使用的贵重材料(王上六14-七51),而是吩咐百姓「上山取木料」(8节)。可能百姓之前从黎巴嫩购得的香柏树(拉三7),已被挪作建造他们自己的房屋。
  • 「顾」(9节)原文是「奔跑」,形容百姓对建造自己房子的热诚。百姓一心为自己的生活奔忙,却任由神的见证「荒凉」(9节)。今天,许多信徒也是整天为事业奔忙,把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放在神的旨意之上,结果也是「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9节)。因为神不允许百姓的心思长久地停留在地上,必然会兴起各种环境来对付他们,让祂所拣选的人体会到:「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诗一百二十七1)。
  • 「省察」(5、7节)原文也译为「追想」(二15、18),在短短的哈该书中一共出现了五次。今天,我们也常常因为体贴自己的肉体,不肯让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所以找出种种貌似合理、属灵的理由来推脱,神也照样命令我们:不要再找借口了!「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7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六21);因此,「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哀三40)。

【该一10】「所以为你们的缘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产。」

【该一11】「我命干旱临到地土、山冈、五谷、新酒,和油,并地上的出产、人民、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劳碌得来的。』」

  • 「天就不降甘露」(10节),是律法对悖逆百姓的咒诅(利二十六19;申二十八23),阿摩司在被掳前也提醒过他们(摩四7),但百姓竟然过了九年还没有苏醒过来,白白受苦。
  • 第11节的「干旱 ?????」原文与第4、9节的「荒凉 ?????」的字根相同、发音相近,是双关语。
  • 百姓在困苦缺乏中糊里糊涂地过了九年,现在神清清楚楚地告诉百姓,这些「干旱」都是祂的作为,而且是「为你们的缘故」(10节)。百姓若用任何人、事、物来取代神,神必然会击打偶像;百姓若把神的赐福放在神的见证和心意之上,神必然会挪去祝福(利二十六19;申二十八23)。
  • 今天,许多信徒也以为神总是赐福、施恩,「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三20)。岂不知为了我们的缘故,神也会让「干旱」临到我们「一切劳碌得来的」(11节),也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好让我们从属灵的昏暗中醒转。

【该一12】「那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的百姓,都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话和先知哈该奉耶和华——他们神差来所说的话;百姓也在耶和华面前存敬畏的心。」

【该一13】「耶和华的使者哈该奉耶和华差遣对百姓说:『耶和华说:我与你们同在。』」

【该一14】「耶和华激动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之百姓的心,他们就来为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神的殿做工。」

【该一15】「这是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 「六月二十四日」(15节),就是以禄月二十四日。犹太传统认为,以禄月二十三日,是鸽子叼着橄榄叶回到挪亚方舟的日子(创八11);而以禄月二十五日,是神创造世界的第一日(创一5),也是尼希米完成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日子(尼六15)。
  • 省长所罗巴伯是大卫的后裔,大祭司约书亚是亚伦的后裔,分别代表君王和祭司。「剩下的百姓」(12节)指被掳回归的百姓(赛六11-13)。神在百姓中间开始的恢复工作,首先借着先知唤醒君王和祭司(1节),然后再唤醒众百姓「敬畏的心」(12节)。
  • 神「激动」(14节)百姓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一句「我与你们同在」(13节);正如主耶稣吩咐门徒履行大使命,也就是一句「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太二十八20)。但创造天地、掌管宇宙的神与我们同在,人还需要再求什么呢?神的心意不只是把百姓带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更是要「与你们同在」。将来进入新天新地的时候,「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二十一3)。重建圣殿的属灵目的,就是要恢复神在地上的见证,恢复神与人同在的途径。
  • 此时正是农忙季节,但百姓却没有以工作忙为理由来推脱,而是立刻以行动来悔改(14-15节)。以赛亚、耶利米讲了几十年(赛六9-11;耶二十五3),百姓却仍不悔改;哈该讲道之后23天,重建工程就恢复了。这并不是因为哈该讲道的水平更高,而是因为神重建百姓的时候已经到了,所以「耶和华激动」(14节)人心。神改变人心的工作可以等70年,也可以只等23天,都是在祂的时间、按祂的方式、为祂自己的目的。神的仆人所注意的应该是忠心地献上自己(罗十二1)、「与神同工」(林前三9),而要把工作的果效完全交给神;不必因为没有看见果效而自怨自艾,也不可因为看见果效而自高自大。
  • 从「六月二十四日」开始,人还是同一批人,环境还是同一个环境,但重建工程却再也没有中断过,因为有神与他们「同在」(13节)。神不要我们注意人的重建工程,而要我们注意神的恢复工作。整本圣经都叫我们注意一个事实:神在地上做工,所要得着的不是那些眼见的事物,而是借着那些眼见的事物来得着人。神允许重建工程中断九年(《犹太古史记》卷11第2章第30节),正是为了显明人的肉体本相,让百姓不再定睛自己的需要、不再倚靠自己的所有和所能、也不再仰仗君王的权势。过去,百姓以为「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吩咐的」(拉四3),就不再有困难,结果耽误了九年。这九年的耽误,让百姓认识到重建工程乃是属灵的争战,出于神的工作,只能倚靠神自己来成就;这九年的缺乏,把百姓催逼到神面前,凭信心全然倚靠神、支取神,见证了「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

《哈该书》背景

  《哈该书》的希伯来名是「哈该 ??? / Khagai」,是《十二先知书》(??? ???? / Trei Asar)中的第十篇。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 / Tanakh)中,《十二先知书》是一整卷书,《哈该书》被放在《西番雅书》之后。神借着《西番雅书》宣告了将来真正的复兴(番三15),又借着《哈该书》宣告重建圣殿的时间已到(一2),百姓应当凭信心恢复重建工程,跟上神复兴的计划。

  「哈该」的意思是「在节庆中诞生」。这个书名非常贴切,因为本书的信息,就是哈该在「六月初一」(1节)的月朔到「七月二十一日」(二1)的住棚节期间,宣告神将「震动天地」(二6);在神的亲自干预之下,一群满有信心的百姓「在节庆中诞生」了。

  在《十二先知书》中,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和弥迦生活在北国即将灭亡之前,那鸿、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国即将灭亡之前,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生活在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神在这三个多事之秋,密集地差派先知发表信息,启示祂永远的救赎计划。

  传统认为,《哈该书》的作者是先知哈该,他是犹大被掳回归之后第一位发表预言的先知。时间是主前520年,对应于中国春秋末年、伍子胥投奔吴国的时代。

  主前597年,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 王下二十四15)。主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陷耶路撒冷,圣城和圣殿被毁,百姓被掳巴比伦,犹大沦为新巴比伦帝国的行省。约雅斤被囚三十七年后获释,终身享受巴比伦王的供应( 王下二十五27-30),让被掳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又过了二十二年,主前539年,巴比伦城被玛代-波斯联军攻陷。波斯王古列、即居鲁士二世(Cyrus II,主前539-530年在位)建立了疆土空前广大的波斯帝国,犹大又成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古列王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允许被掳巴比伦的各民族回归故土,并下令资助犹太人重建圣殿(拉一1-4)。古列元年七月,约雅斤的孙子所罗巴伯带领四万多被掳百姓的后裔回到耶路撒冷(拉二1-三1),第二年二月圣殿奠基(拉三8-13)。回归的百姓一时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但心中所倚仗的,实际上是古列王的势力(拉四3)。

上图:巴比伦遗址出土的居鲁士圆柱(Cyrus Cylinder?)是一个主前6世纪的泥制圆筒,以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主前539-530年在位)的名义用古代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写成,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居鲁士圆柱上的铭文记载,波斯攻陷巴比伦以后,居鲁士大帝宣布释放所有的奴隶回乡,这是居鲁士大帝允许被掳巴比伦的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的证据。

上图:巴比伦遗址出土的居鲁士圆柱(Cyrus Cylinder?)是一个主前6世纪的泥制圆筒,以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主前539-530年在位)的名义用古代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写成,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居鲁士圆柱上的铭文记载,波斯攻陷巴比伦以后,居鲁士大帝宣布释放所有的奴隶回乡,这是居鲁士大帝允许被掳巴比伦的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的证据。

  神允许波斯王出资重建圣殿,但却不允许把荣耀归给人。因此,祂允许重建工程不断地受到周围敌对民族的干扰(拉四1-5)。主前530年,古列王战死,亚达薛西王、即冈比西斯二世(Combyses II,主前530-522年在位)继位。圣殿的重建工程因仇敌控告,被下令停工(拉四7-22)、等候调查(拉四21)。但冈比西斯二世先是忙着征服塞浦路斯、埃及和古实,后来又面临内乱,此事就被搁置起来。圣殿停工了九年多时间(《犹太古史记》卷11第2章第30节),百姓起初的信心和热心也逐渐消退和冷淡。

  主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在从埃及回国平叛的途中去世,王室远亲大流士一世(Darius I,主前522-486年在位)、即大利乌王通过政变登基。主前520年,大流士一世平定了各地的反叛势力,波斯帝国进入三十多年的政治稳定时期。此时圣殿已经奠基18年,竣工却遥遥无期。百姓倚靠势力和热心所开始的建造,眼看就要成为属灵的烂尾工程。

  当百姓经历了各种挫折,暴露了真实的属灵光景,对所倚靠的势力完全绝望以后,神才借着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向百姓说话(拉五1),劝勉百姓刚强壮胆、恢复重建。百姓被先知们的信息所激励,继续重建工程,但周围的仇敌却再次告状。这一次,神亲自干预环境,大流士一世恢复了古列王的宗教宽容政策,继续资助犹太人重建圣殿(拉六6-12)。四年半后,圣殿重建完成(拉六15),向我们显明:虽然神可以使用外邦君王的金银来重建圣殿,但神所定意的建造「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

  在哈该发表的四个信息中,原文有33次提到「耶和华」的名,其中14次把神称为「万军之耶和华」,清楚地向百姓宣告:大能的神是历史的主宰,当祂定意建造的时候,不管眼见的环境有多么艰难、抵挡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神必会「震动天地」(二6、21)、也负责「激动」祂百姓的心(一14),用祂的亲自「同在」(一13;二4),来成就祂所要的建造。因此,百姓应当「省察自己的行为」(一5、7),重新调整生活的优先次序,凭信心跟上神建造的步伐,才能保守自己活在神的祝福之中(二19)。

  今天,正是神建造教会这个属灵圣殿的时候,主耶稣也用祂的「同在」(太二十八20)来成就大使命。因此,每个信徒都应当省察自己的生活,让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




来源:https://cmcbiblereading.org/

 






上一篇:西番雅书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下一篇:哈该书第2章逐节注解、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