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 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2)


        二、历史考证
 
        当事人的见证
 
        耶稣复活的史实最详尽地被记录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四卷福音书中。马太和约翰是耶稣亲自选召的十二个门徒中的两位;路加是一位医生,但与使徒保罗的关系极为密切;马可则长期追随使徒彼得。在第二章里我们已详细论证过整本新、旧约《圣经》的历史性、可靠性和无误性。所以,四福音书是当事人见证的最重要文献。
 
        福音书中关于空墓的记录,虽在细节上有些差异或冲突,但基本情节却是彼此相符的。这说明福音书的作者,被耶稣复活这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所深深震撼和激励。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复活的基本事实上,而不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即使在今天,对一件在公开场合中发生的事件,如车祸、银行被劫等,目击者的笔录一定不会完全相同。四福音书中的这些小差异说明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统一每一个细节。相反,如果这四部独立著作的描述完全一致,那才令人怀疑是彼此抄袭的呢!
 
        福音书描述耶稣复活的笔触是非常朴实无华的。他们忠实地记下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毫无夸张、渲染。第二世纪曾出现一卷《彼得福音》(Gospel Of Peter),谈到在耶稣复活时,天上有大声音,有天使下降,封墓石自己挪开,一个会说话的十字架跟著头高达云霄的耶稣走出坟墓,等等。四福音书中却完全没有这种编造的宗教传奇色彩,显得更为真切、可亲、可信。另外,四福音书一致地记载说,是妇女们首先看到了空墓。在当时,妇女的见证在犹太律法上是不被接受的,没有人会相信。连门徒们最初也拒绝相信妇女的见证,认为是胡言乱语。所以,尽管妇女首先见证空墓对传扬耶稣复活不利,但福音书中仍如此记载。唯一的理由只能是,事实原本如此,四福音书的作者们完全忠于事实。
 
        除福音书外,新约《圣经》中的〈使徒行传〉中,详尽地记录了复活后的耶稣,在大光中向保罗显现,使保罗悔改认主的始末。使徒保罗本人则在〈哥林多前书〉中,为主耶稣的复活提出强有力的见证。此卷书是保罗在第三次旅行布道期间,写给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哥林多城的教会的,成书期间约在公元五十五年。如果主耶稣是在公元三十年左右受难的话,保罗写此信时,距耶稣的受难、复活仅二十多年。他在信中写道:“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如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林前十五3~8)。保罗在见证复活的主显现时,特别提到耶稣曾在加利利,一次显给五百多弟兄看;而且在他写这书信时,五百多弟兄中的多半还健在。这是何等有力的见证!如果保罗在此信中所谈稍有不实,早就被人揭露了,此信不可能留传至今,脍炙人口。试想,如果有人公开发表文章,编造说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去世的某知名人物,死后又复活了,他的文章一定会受到猛烈的抨击和令人嗤之以鼻。〈哥林多前书〉被收入新约《圣经》正典,至今广为人们所颂读、喜爱,是见证耶稣复活的巍然挺立的历史丰碑。
 
        史学家的记载
 
        在第三章讨论耶稣的历史真实性时我们谈到,尽管非基督徒史学家留下的记载不多,但仅有的记载是十分肯定、可靠的。关于耶稣复活的史料亦是如此。一个犹太人在罗马的边陲省分巴勒斯坦被钉死,在罗马新闻界是微不足道的,恐怕连见报的资格都没有。直到几百年后,当基督教如火如荼地席卷全世界时,史学家才猛然惊醒、回首。所以,除了当事人的见证外,史学家关于复活的记录不多,但已有的记载却相当确凿。
 
        著名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在《犹太古史》记载道:“这时犹大地出现一名叫耶稣的智者(如果我们能这样称呼他的话),他能行神迹与奇事,又是许多喜欢追求真理之人的导师。跟随他的人除了犹太人之外,也有不少是希腊人。这人就是基督,但罗马巡抚在我们民间领袖的怂恿下,判钉他十字架。起初就爱他的那群人一直没有离弃他,因为他在死后第三天又复活了。众先知曾预言他的复活及许许多多有关他的神迹奇事。基督徒就是从基督得名的,至今仍未完全绝迹”1。
 
        他勒(Thallus)是生于撒玛利亚的史学家,是外邦人中最早提到基督的,其作品多在主后五十年左右写成。可惜原著已失传,只能从他人的作品中窥测一、二。公元二二一年左右,基督徒作家犹非利加纳斯(Julias Africanus)在评论他勒的作品时说:“他勒在其所著的史书第三卷中,把耶稣受难时,遍地都黑了的情况解释为日蚀,照我看来似乎不合理” 2。这个评论是十分中肯和重要的。第一,耶稣受难正值犹太人的逾越节当天或除夕。犹太人的历法也是一年有十二个月,像中国的农(阴)历一样,是依月圆月缺计算的: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个月,月亮绕地球转十二次便为一年。阳历则以地球绕太阳转一次为一年。阴历一年与阳历一年差十一天,须用闰月来补足。世界通用的公历是阳历。有资料认为,以色列人住在埃及期间可能用阳历,但离开埃及后,便改用阴历。出埃及那一个月定为正月(相当于阳历三、四月),逾越节在正月十四日;那天晚上,是一年的第一个圆月之夜(这是犹太人的宗教历法)。此外,他们还有一种方便农作、以宗教历的第七月(相当于阳历的九、十月)为正月的民事历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圣经》启导本第178页的“以色列人古代宗教。民事历、节期与阳历对照表”。)圆月时,地球应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并在太阳与月亮的连线上,故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反光的全月。日蚀的发生是因为月亮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并在前两者的连线上,此时月亮是以背光面对著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所谓新月期)。当月亮开始遮住太阳时,我们就看到太阳出现一个弧形的缺,当月亮全部遮住太阳射到我们眼中的光线时,就是日全蚀。耶稣受难时正逢满月之日,把他断气时遍地变黑归结于日蚀是不符合天文学常识的。
 
        其次,福音书中详细记载了耶稣受难时遍地变黑之事。“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耶稣大声喊著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的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二十三44~46;另见太二十七45~50;可十五33~41)从犹非利加纳斯的这一段评论可以看出,当耶稣被钉十字架时,黑暗降临大地之事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以致不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人,必须要想方设法,用自然现象来解释黑暗发生的原因,企图抹掉这一神迹。不信者的这种解释,虽与科学知识相悖,但却成了耶稣受难、从死里复活的史实的极佳注脚。
 

 

注释
 
1. Josh McDowell著,《铁证待判》,韩伟等译 (美国:更新传道会,1990),页112。
2. 同1,页114,引自Albright, William F. The Elimination Of King ‘So’. Th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No. 171. Oct., 1963, p. 113.
 

      三、《圣经》预言的应验
 
        耶稣降世为人,传讲天国道理、受死和复活这一事件,是神预定的救赎计划。在《圣经》中,神借着众先知多次晓喻人们。据学者估计,仅预表耶稣基督的死,旧约《圣经》至少提到三百三十三次,新约提到一百七十五次以上。主耶稣自己也多次对门徒说,他将在耶路撒冷受难、并第三日复活。除了诗篇第二十二篇外,对主耶稣将遭受的苦难,描写得最详细的是〈以赛亚书〉第五十二章第十三节至第五十三章第十二节这段预言。麦道卫(Josh McDowell)在《铁证待判》(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列举出旧约中论及主耶稣之被卖、受审、死亡及埋葬的二十九项预言,如"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赛五十三7)"那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五十三5);"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诗二十二18); "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诗二十二16);"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赛五十三12);"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赛五十三12);"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诗六十九21);"主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日头在午间落下,使地在白昼黑暗'"(摩八9);"我的神!我的神!为什幺离弃我"(诗二十二1);"又保全他一身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诗三十四20);"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赛五十三9);等等。这些预言由不同的作者写成于公元前一○○○年到五○○年之间。〈诗篇〉第二十二篇是以色列君王大卫的诗,成于公元前一○○○年左右,而〈以赛亚书〉则是先知以赛亚于公元前七、八世纪写成。读新约后就知道,这二十九项预言在二十四小时中,完全无误地应验在耶稣一人身上。
 
        有人认为预言应验在耶稣身上也许出于巧合,因为有些预言也应验在肯尼迪、马丁路德 . 金等人身上。的确,在其它人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两件应验的预言。但是,几十项预言全部应验在一个人身上,除耶稣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美国丹佛市的基督教维克多出版社(Victory Publishing Co.)曾公开"悬赏":如果谁能在耶稣以外,在全世界古今人物中,找到一个所有关于弥赛亚预言中的一半(不是全部),均已应验在其身上的,该社乐意奉送一千元美金做奖金。从概率学看,预言应验在耶稣身上绝非巧合。所以,至今无人能领取这份奖金。
 
        有关主耶稣的这些预言的描写之细腻、生动、应验之准确无误,简直到了令人瞪目的程度,以至于许多虔诚的基督徒也极为惊叹地说:在读这些预言时,人们几乎要以为先知以赛亚就站在十字架底下,看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因此,有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些预言在耶稣身上的应验提出质疑。一种看法是,耶稣及其追随者正是以旧约的预言为蓝本,刻意导演耶稣受难的剧情,以表明其预言的准确。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即使耶稣及其信徒们想这样做,没有罗马人、祭司、法利赛人的配合,这台戏是无法演出的;而罗马人、犹太人决无配合之可能。再一种观点是怀疑这些预言本身的真实性。也就是说,会不会有人在耶稣受难以后,按他受难的情节,假冒以赛亚先知的名义写出这些"预言"呢?或者说,旧约《圣经》中的这些预言,是否真的写于耶稣受难以前呢?对这一质疑,长期以来找不到有力的反证。在死海古卷发现前,我们拥有的最古老的旧约希伯来文手抄本--马所拉经卷(Masoretic Text),是公元后十世纪抄写的(详见第二章),因而无法肯定这些经卷中,有关耶稣的预言的确写成于公元之前。但死海古卷的发现把问题澄清了。死海古卷中有希伯来文的〈以赛亚书〉抄本(参见第四十五页)。专家们把1QIsb抄本中的五十三章(即集中预言主耶稣受难的一章)与马所拉经卷仔细对照,发现两者几乎没有差别。该章的一百六十六个字中,只有十七个字是有疑问的;在这十七个字中有十个字是拼法有别,对书中意思并无影响;余下七个字中,有四个字是文体的改变,如连接词的增减等;其余的三个字可并成"光"字,被加在11节中,但对全文意义亦无甚影响。死海古卷各经卷写于公元前二○○年至公元后六十八年各不等。但其中〈以赛亚书〉被确定写于公元前一二五年左右。这表明从死海古卷到马所拉经卷,历经千年不左,抄经家的精确程度令人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这清楚地表明:关于主耶稣受难、复活的预言,确实写于公元前而不是耶稣受难之后,是真正的预言。预言在耶稣身上的完全应验,是耶稣按上帝的计划受死、复活的强有力证据。
 
        四、耶稣复活的历史印痕
 
        纪念主日
 
        在耶稣受难、复活前,犹太人及耶稣的门徒皆守安息日(一周的第七天,即星期六)。这是神在西乃山所立的十条诫命之一:“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二十8~11)。以色列人历尽艰辛,出埃及、进入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后,再次重申守安息日,除了重申上述诫命外,还说:“ 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五15)。以色列人被掳回归后又立约遵守安息日:“这地的居民若在安息日,或什么圣日,带了货物或粮食来卖给我们,我们必不买”(尼十31)。到耶稣时代,犹太人已守安息日一千多年。他们对在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有极详尽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在安息日在衣服上带一枚针都是犯罪。可见犹太人对守安息日的严格和一丝不苟。但耶稣受难后,他的门徒和信他的犹太人,就突然改守安息日为守主日(一周的第一日,即星期日)。必有一件重大事件发生了,才可能改变犹太人的传统习惯。这个重大事件就是耶稣的复活。因为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人们守主日就是纪念耶稣的复活、升天。这一习俗一直持续到现在。
 
        圣餐和洗礼
 
        圣餐和洗礼是基督教的两项重要仪式,它们都是主耶稣亲自设立的。使徒保罗谈到圣餐的意义时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十一23~26)。洗礼是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向门徒显现时颁布的大使命。“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耶稣近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6~20)。洗礼是表徵与基督同死、同复活。“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所以我们藉著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著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六3~4)。如果耶稣没有从死里复活,圣餐和洗礼就毫无意义。这两项仪式坚持近两千年,沿袭至今,是耶稣复活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之一。
 
        十字架的荣耀
 
        从十一世纪开始,欧洲基督徒数次挥师东进,要夺回被伊斯兰教徒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这些军队以十字架命名,即有名的十字军东征。直到现在,有些国家以十字架作为国旗的标志,有名的国际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亦是以十字架命名的。十字架被高高地树立在教堂之上,印在救护车上,甚至被人挂在胸前。若耶稣被钉死后没有复活,十字架只意味著黑暗、死亡、悲哀。正是主耶稣的受死、复活,完成了神救赎人类的计划,耶稣极大地被荣耀,十字架才会代代相传,被人们当作荣耀、胜利和神圣的象徵。
 
        教会的兴起
 
        基督教会的兴起是耶稣复活的直接结果。早期教会所宣扬的就是:耶稣从死里复活了!基督教不是从一套教义开始的,乃是从传扬耶稣的复活开始的。没有耶稣的复活,也就没有基督教。基督教是植根于耶稣复活这一历史事实的客观信仰,这是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有人说,耶稣的空墓是基督教的发祥地。据说,曾有一个谣传流遍亚洲某地,宣称佛祖释迦牟尼的一根遗骨被发现了。于是这遗骨被供奉起来,并举行盛大游行。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充塞条条街道,向游行的队伍致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目睹那些虔诚佛教徒俯伏在地向遗骨膜拜,感慨万分地说:“如果耶稣基督有一根枯骨被发现,会怎么样呢?基督教就立刻崩溃了!”此话精辟深刻,入木三分。基督徒知道自己的主已复活升天了,因此少有去敬拜耶稣的遗物或空墓的。不久前传说有人发现了耶稣埋葬时的裹尸布,一时成为焦点。各路专家纷至沓来,作了各种精细的考查、分析,莫衷一是。我个人认为,不管那是不是耶稣的裹尸布,都无关宏旨,在历史和神学上也不会有多大意义。因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主从死里复活了,升天了,别的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行笔至此,笔者不禁联想到一件趣事。近期,佛教的活动有了新的变化,有的地方也开始开展类似基督教团契的唱诗、查经活动。基督教有圣诞节,庆祝耶稣降生;佛教也开始倡导佛诞日,庆祝释迦牟尼诞辰。尤有进者,据报载,台湾现已决定将农历四月八日佛陀诞晨增定为法定纪念日,与母亲节合并,放假一天(见《世界日报》一九九九年八月三十一日报导)。尽管佛教的活动与基督教日趋类同,但有一点是无法攀比的:基督教有复活节,佛教绝不可能有佛活节!

5月1日 每日恩典内容

 

 






上一篇:游子吟 | 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1)
下一篇:游子吟 | 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