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叛逆——1

        家庭学校运动已经成熟,我们已经拥有了大批毕业生。透过他们,我们可以审视办学的成功与失败,必要时甚至可以适当修改课程。第一批毕业生的年龄在三十岁上下,已结婚生子。这些人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他们当中有律师、医生、科学家、教师和政治家。他们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影响着所接触到的人群。但家庭教育最成功的方面在于,这些年轻人进入婚姻以后情绪稳定,并且具有属灵的分辨力。
 
        抛开他们在职业上取得的成就不谈,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成了新一代敬虔的父母,不会被这世风日下的世界侵蚀。他们建立属天的婚姻,培育信仰坚定、敬虔的孩子。公立学校的环境却一直在恶化,甚至发展到以性为导向并沾染毒品。年轻的一代,无知堕落,成为乌合之众,表面上光鲜亮丽,内心里苍白沉沦。相形之下,家庭学校培养出的公民满有智慧、思维清晰、充满自信。他们坚立于即将崩溃的大厦之中,宣告着对上帝、对家庭的忠心。
 
        然而,不是所有家庭学校的学员都成功了,其中有少数人完全不合格,甚至有极少数人境况非常悲惨。不是所有的家庭学校都具备同等条件,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跟父母提供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家庭学校本身没有任何神秘感,那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承接,只不过不受人文主义政府的干涉,也不受形式层出不穷的当代大众文化的影响(人文主义和大众文化是造成社会堕落的元凶)。父母选择家庭学校,就选择了做孩子的榜样,也替孩子选择了先进文明的方向。父母要在儿女身上“克隆”自己的世界观,这算是一个最理智的冒险了。
 
        然而,也会存在失败的情况。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有些父母并不是“克隆”的好榜样,换言之,世界不想要或不需要“像他们那样”的人;其次,也是我们目前讨论的重点,那就是,没有什么文明的方法是简单或自动自发的克隆。你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会持守你的价值观念。你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满有智慧,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传承在孩子生命中。
 
        很多年前,社区生活(教会、学校、衍生家庭、朋友和邻居)曾一度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成长,引导他们过敬虔的生活。有时候,父母并非好教练或典范,但他们的不足可以在祖父母、叔叔婶婶、堂兄弟、公立学校甚至当地教会那里得到弥补,这些人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遗憾的是,那种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今教会普遍都在将孩子送进地狱,速度快得跟从DVD店租售一张碟片一样惊人。社区生活已经脱离了旧模式,如今祖母不会坐在熟悉的门廊剥豆子。你甚至需要提防叔叔和堂兄,怕他们迷惑你的孩子。当前的文明已经堕落到了可怕的地步,就像是把一个家庭送到亚马逊河,他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危险,像毒枭、水蟒、疟疾和独裁者,等等。
 
        我们收到许多家长的来信,他们介于15岁到18岁的孩子,正面临“跷”船、叛逆、改变立场,甚至反方向寻找生命意义等诸多问题。父母们很震惊。他们说:“我们让孩子远离电视,让他们接受家庭教育,带他们参加家庭教会;我们很谨慎,只跟有同样目标使命的家庭来往;我们也用上帝的话语教导孩子,保护他们免受不良影响。然而他们一旦步入社会,便一头栽进去,毫不犹豫。”
 
        一位女士写信告诉我们,她的两个儿子,才十几岁,受的是家庭学校教育,却在青春期之前就参与同性恋。另一个家庭则发现,8个孩子全部乱伦,犯下了最最严重的罪。孩子们想方设法上色情网站。有个孩子,甚至趁邻居外出时溜进他们的家,上色情网站。有个女儿16岁就离家出走,与瘾君子同居,不到两年,自己也成了酒鬼,染上了毒瘾,还生了孩子。她的男人,好吃懒做,有一次顶撞了他,就招来一顿暴打,下颚骨都打折了。有一对父母发现孩子乱伦,就停止去教会聚会,借酒消愁,整个家庭陷入“我不在乎”的状态。后来,这个家庭中一个女儿长大,写信给我们,诉说他们难以启齿的境遇。她告诉我们,她的家庭过敬虔的生活,不看电视,做所有“正确的事情”,却“无法带上”孩子。后来她长大成人,结婚,有了3个孩子,不久她重生得救,从那时起,开始关心家里的其他成员,尤其是同性恋妹妹。
 
        听到这些,相信你会感到沮丧,写到这里,我的感受也跟你一样。但你需要事先接受警告,装备孩子的心来面对属灵的争战。在此我试图回答的问题是:“要怎么做才能保证孩子在16到18岁这个年龄段不会‘跷’船?”换几种问法来问这个问题,看你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我能做什么来保证孩子真心地听从父母的教导?
        我能做什么来预备孩子抵挡世界的诱惑?
        我当如何向孩子传授善与恶的知识,并让他们能从善如流?
        我当如何事先警告并装备孩子,同时不破坏他们的纯真?
        我当如何让孩子喜爱公义、憎恨罪恶?
        我当如何让孩子忍耐并等候上帝为他预备的配偶?
 
        我很难跟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因为他们已让“宗教”弄瞎了双眼。甚至此刻你正在读这本书,还以为我说的是别人。你很确信自己的家庭坚不可摧,无论是《圣经》原则还是宗教信仰,都已教给孩子“全套的基督教理论”,并且已把他们从世界隔离出来,不受外界的影响。你很确信在围墙之内,孩子是安全的。
 
        两种危险
 
        有两个问题值得你去考虑。第一,自己的负面榜样。对这些批判性论点的讨论,相信你早已厌倦了我负面的看法。你想听点正面积极的,并想要有个解决方案,能轻松地化解问题。我反思了50年的时间,经验告诉我,我们这些亚当的后裔,渴望结出平安公义的果子,同时又想通过某个可以应用于外在而不触及隐私的系统来得到这个果子。要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我们会重组改制,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磋商,探究漏洞,改善生产。我们也许会勉强承认,有些事情我们是不懂,的确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也需要做出改变。承认我们也可以照此生活,而且自我也不会减少。然而,在灵魂深处,我们都丑陋不堪,残忍、自私、卑鄙、冷漠、空虚,并且充满贪欲。总之,人就是污秽的,不配做任何人的朋友,更不用说为人父母了。要承认这一点,进而悔改,恐怕只有极少数父母能够做到。
 
        我们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重整病态的家庭,却不反思自己的内心。换言之,我们并非想解决整个家庭问题,而只是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只想解决他们身上看得见的问题。除非是给我出主意,解决孩子的问题,除此以外,不想受到别的打扰。只要孩子的问题解决了,日子就还过得去。这种想法绝对行不通,因为我们是完整的个体。如果不是好丈夫或是好妻子,你也不可能是好父母。如果你不自律、没有节制,就不能成为好父母;同样,如果你不是所有认识你之人的好榜样,就必定不会是孩子的好榜样。合格的基督徒父母,只可能从敬虔的基督徒中产生,你不可能在某个方面做对,其他方面却又做错。我们都是完整的个体,必须要了解,任何教育“方案”都涵盖人的方方面面。简言之,我呼召你这个完整的个体,要悔改,这样,“解决方案”很快就会应运而生。
 
        你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不要以为对待十几岁的孩子,只要拖着拽着,他们就会变得敬虔,就可以进入天堂。你必须引导他们。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要点。
 
        第二,不要妄想天真是屏障。敌人不会一直待在家“门外”。实际上,孩子的肉体里有个敌人,强大而且邪恶,足以吓死天使。一个孩子,从未听过任何的性知识,从未见过任何形式的性行为,也从未受过外界的诱惑,就可能在无意中发现了性,结果乱伦了。敬虔合格的父母,会在实际生活中给孩子做榜样,这样,孩子就会在父母精心建造、合理维护的避难所里自由出入。如果父母不做出好的榜样,即便天天守卫在门口,充满慈爱和关心,处处小心谨慎,不让孩子进入外面的世界,仍然于事无补。有着亚当血统的孩子也照样能在废墟中建立“所多玛”。
 
        很快我们就会有答案。但你要知道,我们不会在基督信仰的外在表现中找到答案。你不能以为集中精力建筑保护孩子的“围墙”,就可以将黑暗拒之门外。你要做的是在内心建立城墙,好在那里接受天国的荣光。
 
        生命的美好与黑暗
 
        首先,要向孩子“推销”你的世界观。跟他们介绍时,阐述的内容要积极,要吸引人,且要让人心悦诚服。记住,你不是唯一向他们“推销”的人。必须让孩子有个人的确信,在所有可能的备选项中,你所推荐和证实的是最好的。他们不会被假象蒙蔽。孩子到了16岁,甚至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十几岁的青少年,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看到什么,认为什么有价值,渐渐就形成了他们的价值观。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别人吸取某种价值观念。一般来说,人们看重那些能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渴望的东西。给孩子的东西,如果不合他们的心意,就会遭到拒绝,事实上也本该如此。有谁愿意选择一条一眼望去满是悲惨、无聊、孤独的道路呢?有谁会重视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呢?青少年渴望浪漫与激情。女孩渴望温柔的怀抱,渴望有安全感,并伴随着激情;男孩则渴望挑战,能参与争战。人人都需要胸怀梦想,也需要有实现梦想的智慧。寻求良善和结好果子,显然不足以约束16岁大的少年人。义务和责任也不大可能成为他们的动力。
 
        许多家庭都受传统观念的控制,那就是要做“好基督徒”。他们努力工作,诚实可敬,选择过“敬虔的生活”,避免犯罪。很自然,他们会期望孩子可以洞悉其中的智慧,也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这种敬虔的生活模式是信仰的产物,所以,父母满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意识到并欣赏这点。父母们无法想象,孩子选择的生活显然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且充满低级趣味,充满了因犯罪而来的羞耻。
 
        家长们犯了一个错误,以为他们“美好的生活”自然是基督徒生活最好的表彰。然而调查结果显明:无论信仰何种宗教,甚至是无神论者,都可以有“美好的生活”。有些公立学校的学生是同性恋者,但过得却比某些基督徒还要快乐。有些淫乱者和奸夫淫妇甚至比基督徒夫妻还要恩爱。电影也在向我们展示:罪人的生活更有朝气、更有乐趣。而游戏中也到处都是丰满的女人和强悍的男人,他们肆意杀戮,这恰恰满足了少年人征服的欲望,同时也在暗示他们,这是享乐的好途径。年轻人逛街,逛了一半后,往往会觉得另一半更有意思。你知道什么是更好的吗?孩子又是怎样得知的呢?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并不知道善恶。父母们以为,只要不让孩子知道罪恶,他们所行的,自然都是善了。亚当和夏娃,他们的四围,不都是良善吗?但他们还是选择了犯罪。没有谁是第二代基督徒,人人都是根据自己对满足的理解,来经营生活。
 
        事实上,这个世界只存在两种生命形态。一种为“自然的生命”,行善或行恶,或是介于两者之间;另一种则为“基督的生命”,这种生命远非做做好事或做个善良人那么简单。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耶稣的生命是丰盛的,充满爱和喜乐;他诚实无伪,行公义,舍己服侍人。耶稣的生命中没有伪善。“圣灵所结的果子乃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彼得说:“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1:8)在孩子的眼中,你是“有说不出来大喜乐”的人吗?他们看得到你的生活是“满有荣光”的吗?你该交给孩子些什么,好让他们能持守你的世界观呢?你怎么知道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比别人的更好呢?如果没有喜乐作为证明,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美好的生命”如果没有任何激情,别人就不值得仿效。有爱的人永远都会热情满满。人的心里有喜乐、有平安,也是如此。恒久忍耐,就是暗自储存热情,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恩慈和良善都是美德,就像大红箭头,直指上帝。信实也相当可爱,就像是基路伯的翅膀。温柔绝不会让人感到自卑,节制则是上帝的能力在人生命中的终极表彰。圣灵所结的果实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有魅力的人,往往容易引起少年人的注意。父母枯燥乏味,孩子就会转去欣赏那些活泼有趣的人,时常去关注他们。如果有人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且生命中充满了喜乐,并不断地赞美,这样的生命,就会吸引每一个人。信仰如果仅仅披上一层外衣,就像有人朝你脸上打喷嚏,毫无生趣可言。
 
        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还不够成熟,无法区分真实的喜乐与廉价的快乐。但是,如果父母不喜乐,他们很容易察觉到。这时,他们就会去靠近世界上其他快乐的人,因为那些人反而让人倍感轻松、风趣。你指望孩子做什么呢?他们无法看清这种伪装的快乐背后,是愤世疾俗,是离经叛道。孩子只知道,这是他们短暂的人生中第一次找到激情,只有跟那些人在一起,才觉得自己真正地活着,生活才不会枯燥,不会无聊。
 
        孩子在那些世人看来“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身上找到了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从来没有在家人身上经历过“上帝的爱”,却在这些人的身上得到了他们自以为就是生命中一直缺失的爱。因此,他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离开乏味的父母,迫不及待地奔向撒旦的巢穴。这些孩子的确很傻,但父母更傻。父母天真地认为,不管这种信仰有没有激情,会不会给人带来乐趣,孩子也会甘于行在正道上,持守原则。
 
        夫妻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向孩子传递世界观的能力。如果夫妻彼此相爱,充满喜乐,满有激情,孩子就会渴望走同样的路,希望在自己的生命中也能结出同样丰盛的果实。
 

 






上一篇:青春不叛逆
下一篇:青春不叛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