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叛逆——4

        儿歌里曾这样唱道:“只工作,不娱乐,杰克成了笨小孩。”没有娱乐,孩子就会非常不满足,不愿意待在船上继续过乏味的生活。等到长大一点,他们能观察出别人的快乐,就会开始琢磨着“跷”船,到更好玩的船上去。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别的船只驶过时,流露出恋羡不已的神情,那么你就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去娱乐和玩耍。如果让孩子自己来决定,他们会玩过火,甚至会像《木偶奇遇记》那样,跑去毁灭快乐岛。做父母的即使知道存在这样的危险,也无法回避,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孩子跟成人一样,会沉迷在有趣的娱乐活动里,这种情感需求也是合情合理的。
 
        大人已经成熟,并且已经完全适应了环境,自然要有产出,有成绩。除了渔夫,在其他成年人的眼里,娱乐和消遣无疑都是第二位的。但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玩乐。(是孩子,自然就会像孩子那样思考。)做父母的若没有训练甚至是督促孩子去工作,孩子就绝不会去工作。从出生到20岁,他们的生活从全时间玩乐,渐渐转变成全时间工作。他们玩乐的方式也变得很快。在15岁左右,他们找乐子的方式从体验地上的每样事情,转变成参加摩托车比赛或是国际象棋比赛。做父母的越来越难以跟上孩子兴趣变化的节奏。现在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上帝会选择让年轻人来养育孩子,而不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孩子的需要变化很快并且需求日益增多,父母要花很多精力才能应付得过来。
 
        刺激是勇敢者的专利
 
        给孩子提供有益的娱乐活动,让他们玩得尽兴。这样做的秘诀在于:你必须乐于看到他们沉浸在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中。孩子都喜欢从简单的游戏中寻找刺激。例如,他们喜欢推东西或是骑在某个东西上。一会儿坐上硬纸板,从陡峭青翠的山坡上,哧溜一下滑下来;兴会儿又坐上雪橇,在冰天雪地里驰骋;一会儿又在冰面上快乐滑翔。孩子打小就喜欢车,直到有一天,会求你准许他们开“你的座驾”去兜风。我就很喜欢把一岁大的孩子放在学步机里,教他们跟着车子往前走。他们很快就学会了三轮脚踏车,接下来是自行车。你还记得他们第一次不需要借助辅助轮自己骑车的那股兴奋劲吗?等孩子们学会了滑旱冰、玩滑板,甚至会玩腾空而起的花样时,他们是多么兴奋啊!孩子越早学会这些,不是越好吗?
 
        在我孩提时,父亲为了鼓励我玩,把旧货车的轮子、车轴、废弃的冲浪板,都通通带回家里。割草机的轮子也是很好玩的东西。8岁大的时候,我跟邻居的孩子一起,用4个轮子、一把座椅,制作了一辆手推车,不用发动机就可以让这辆手推车跑起来。父亲还带了一个颜料桶回来,桶里有剩油漆,色彩很鲜艳。我们给手推车涂上颜色,于是手推车就成了邻里孩子眼里中最时髦的车子了。然后找个暂时没有车来往的小斜坡,让其中一人坐在上面驾驶,其余的人簇拥在一旁,推着车子尽可能快地往前冲。我们还进行比赛,让小推车自由地“飞”到斜坡下面去,看谁的车子跑得最快。的确,这样的活动不止一次出现意外情况,有时推车手迎面扑到在地上,有的时候车子会翻倒、掉进沟里,甚至撞车。然而,这种“挑战和刺激”,使得这一切乐趣无穷,终生难忘。
 
        我的父母都非常称职。父亲不仅会为我们提供制作玩具的原材料,我们在设计时他还会时不时地提点改进的建议。母亲会适时地称赞我的图纸画得好,夸我有创意。奶奶则喜欢看我们比赛,特别是看到我们撞车,她就更开心了。玩到最后,我们把父亲“绑架”到我的杰作--手推车上,大家一起使劲推着他向前跑,然后让手推车沿着斜坡冲下去。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兴奋的了。看着父亲僵硬地坐在车上,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恐惧,这只会增加我们无比的“成就感”
 
        后来我长大成人,结了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我研制出了一款带围栏的汽车,有时我们管它叫“沙地越野车”,是由一辆大众甲壳虫改装成的。那时父亲已经年迈。我把他安置在这辆最新研制出来的三流车的副驾座上,给他系上喷气飞机上用的那种安全带,绕上几十圈,然后打上结。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还是有翻车的风险。父亲很怕死,我却很喜欢。我开着车,越过一个小山丘,腾空一跃,车子飞得很高,大约有十八九米,父亲大叫起来,而此时,我们才真正觉得很好玩,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后来,父亲自己开车(把车交给他开后,我不敢坐在车上),车子失控,父亲连车带人冲进沼泽地,湿了个透。那一天,我和父亲都玩得非常过瘾。
 
        有时候,我会带上男孩们去那片我们经常去的沼泽地,不但在那里捉蛇,甚至捕上几大袋的鱼。我们揣着鱼叉,叉到那种体型硕大的鱼,有时会用箭去射。探测“未知的”新领地,也很让人兴奋,有时候我们就很喜欢干这种事。我还会陪男孩们练棒球,直到他们打得够好,达到足以能在地方队打球的水平。其实,这样只要陪练一个季度就足够了。孩子们更喜欢去郊外。每逢带他们去郊游,个个都很兴奋,到了郊外的空地方,一通“掷飞刀”比赛下来,飞刀扔得满地都是。
 
        时代在变,玩具在变,但孩子的天性却没有变。孩子天生就需要挑战,需要把挑战转变成刺激。他们会选择最高的树,然后爬到顶端;他们会跑到游泳池的最高处,虽然感到有些恐惧,却会纵身跳进水里;他们还想弄明白家里的车到底能开多快,然后把车的油门踩到底,车速开到最高。孩子寻找刺激的活动充满着危险,但在他们眼中,这一切纯粹是好玩。父母必须在自己的权柄下约束孩子,告诫他们这样做的危险。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那时他们很快就能逃出我们的视线,再想要告诫他们为时已晚。如果按照他们的意愿玩,他们必定会在凡事中寻找刺激。10个月大的婴孩会爬到楼梯的顶端,10岁大的孩子可以爬上火警观察塔,20岁大的孩子会试飞滑翔机,这些事情在他们看来,都很刺激。
 
        女孩的静美游戏
 
        一开始,女孩男孩玩的游戏很像,但女孩不如男孩那样喜欢寻找刺激。女孩喜欢小马驹,喜欢脚踏车,也很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玩“过家家”。小女孩甚至才一岁大,就开始对“过家家”感兴趣。我的妻子是一位“模范妈妈”,刚给格雷西买了个两英尺长的扫帚。格雷西10个月大,很多时间都用身体来“扫”地。劳拉差不多3岁,拥有自己的茶具。她会花上一个钟头来摆弄那些杯子、盘子,然后给每个人倒上茶。我为她们付出的诸多努力而感到高兴。常常要假装很享受地喝下去,然后趁她们不备偷偷溜出去,吐掉难以下咽的茶水。女孩们6岁大就会烤东西,她们期待着整个世界都停止转动,跟她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中。
 
        许多时候,父母容易习惯性地就把孩子支到一边,不让孩子那些无聊的游戏打扰自己。父母这样做,就会失去孩子的心。光让孩子玩还不够,你还要陪上自己的时间、搭上自己的精力,陪孩子一起玩。当然,你不需要一直待在秋千旁陪着他们,但你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透过厨房的窗户,你正在欣赏他们,你的心在陪着他们玩。甚至有时你需要放下手中的家务活,跑出去跟孩子一起玩,一起笑,并对他们的能力表示出非常“惊讶”的样子。
 
        我会尽量给孩子找些乐子,让他们尽情地玩。事实上,我常常鼓动他们做些胆大包天的事。譬如,孩子在骑自行车,我在一旁助他们凌空跃起;我会鼓励他们把秋千荡得更高;我也会叫他们爬上绳子,然后扑腾荡进池塘;我还会让他们在跳板上做各种各样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我会带着他们去滑冰,绕着滑冰场比赛。每逢下雪,我就会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尽情地陪孩子们玩。我们会做个小雪橇,找到最高的小山坡,到那去滑雪。我们甚至会坐着雪橇,全速通过最险的转角。大家一次又一次地“撞成一团”,直到最后顺利通过。我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大家也彼此鼓励祝贺。
 
        我们家有个游泳池,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游泳。但只是他们自己玩的话,又会觉得没意思,所以会央求我加入。他们看见我朝池子走去,个个都很兴奋。甚至那些原本不在游泳池里的孩子,也跑过来跟我们一起玩。他们知道,我的到来会增加新的乐趣。他们在水中做着新发明的各种特技动作,我什么也不用做,只是在一旁看着,跟他们一起笑,他们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满足。
 
        在一起的曼妙与危险
 
        现在我们都知道,孩子年幼,做父母的要参与他们的生活。这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娱乐活动是最危险的。孩子到了15岁上下的年纪,社交活动就成了主要的消遣方式。而且,很多实例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交。社交活动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更要求家长要有辨别力。很多父母在这一点上犯了错误。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而家长想方设法不让他们跟别的年轻人接触,唯恐在身体或是精神上,做出傻事,甚至是做出有危害的事情。
 
        等到孩子们差不多10岁大,我在屋子后面的“山谷”支起了排球网。弄好后,我邀请别的家庭过来一起打排球。那些年龄相仿的男孩女孩,都过来了。于是,我们这些父母常聚在一处,照看孩子。孩子们很自然地跟异性交往。不像现在的社会,交友通常还要借助于约会这种方式。
 
        关于青少年的社交,我很坦白地表达了看法。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特别是男孩,对性交最感兴趣。男孩开始活在幻想中,甚至连做梦都会梦到。你无法阻止这种现象,这纯粹是人的本能,美好又奇妙。这种欲望是上帝设计的,好使男人女人渴望结婚、繁衍后代。然而,不管对男孩还是男人而言,这神圣的设计一一性欲,都是他们有史以来面临的最难驾驭的试探,都是对他们品质和根基的根本考验,也是检验他们是否能建立自律品格的试金石。这一点,既简单又关键,年轻的男孩要么失败,沉湎而不能自拔;要么就是铸就出顽强的意志力,他们的身体成了荣耀、圣洁的器皿。
 
        与男孩不同的是,女孩不受与生俱来的性欲支配,但女孩渴望浪漫。上帝赋予女人被珍惜的需要,她们渴望被一个男人拥有。女孩的这些特点,也使得她们容易受到那些邪恶的坏男人的伤害。女孩往往禁不住男人的殷勤,惑迷心窍。为了得到男人的关心,女孩不惜贱卖自己。如果女孩在不幸福的家庭长大,那她最容易“跷”船,投入第一个向她敞开心扉的男人的怀抱。
 
        我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想把孩子与世界隔开,主要是害怕孩子受到这方面的伤害。然而,父母即使做到了让孩子与世界隔开,你也无法阻止他们的幻想,无法控制他们的性欲。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如果让他们忙着干活,消耗掉大部分精力,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他们忙于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或是玩得很疯,就会消耗掉很多的雄性荷尔蒙。“闲置的头脑是魔鬼的工作室”,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魔鬼最喜欢玩弄于股掌的,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的身体。
 
        最可能的结婚对象
 
        我要说的,其中有一点尤为重要:给青春期的孩子提供安全的社交生活。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值得家长慎重考虑:给孩子打预防针,并且对他们的社交生活进行监督,防止他们产生逃跑的念头。如果孩子觉得在当前的航行中,最迫切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跷”船。如果继续把男孩留在船上,不让他们接触别的女孩,这些男孩就会走上极端。男孩一旦开始走极端,父母就很难再阻止他们寻找自己的满足了。因此,家长必须让孩子有社交生活,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青春期的孩子,看到家庭之船是船队的一部分,并且和其他的家庭之船时不时停泊在港口聚聚会,而船上搭载的俊男靓女,正等着得到别人的关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更有可能选择忍耐,继续留在船上。
 
        多数时候,孩子结婚的对象就是跟他们一块长大,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孩子们早就有了意中人,不会等你在那猜测,他是不是对某个女孩有兴趣。尽管他们可能会好几次改变主意,但在头脑中,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他理想的伴侣。即便是到最后,跟一个平日社交圈以外的人结了婚,但男孩钟情于什么类型的女孩,其实早在14岁左右跟女孩交往的过程中(你提供他们接触机会),已经形成了。这是一种本能,是天生的,并且是上帝赐予、命定的。如果你以为可以通过教导《圣经》的原则来取而代之,那我要奉劝你放弃这种宗教想法。稍后我会谈到有关《圣经》的教导,以及品格的建立。
 
        营造社交圈
 
        较为理想的情况是,你的家庭是某团体的成员,而这个团体中的家庭有着类似的想法,持有同样的《圣经》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一个16岁的男孩发现附近有一个相仿的的女孩,并且相信这个女孩将会是非常好的妻子,他就会经常留在你的船上,并且做做家务。必要的时候,会做出牺牲等待机会进人婚姻。还会想方设法让这桩婚姻得到团体的认可。这就是我要表达的重点。请家长们把前面这段话再读上一遍。社交比孩子的自制力更切实,更具影响力,它是一个调节因素,比信念自身更有影响力。即使青少年还没有得救,不懂得认罪悔改,他们也会追随这种社交观念,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内心深处或是身体上的满足。
 
        如果你想确保孩子不“跷”船,那就让他们有社交生活吧!让他们在这个社交圈里对将来能找到适合的伴侣充满希望。如果你的社交生活是狭隘的,并且自以为是,孩子可能很早就会做出决定:我不要这样的生活。而且他们可能也不想在你的社交圈子里找人结婚、过日子。他们会扶着栏杆,仔细地打量其他过往的船只,似乎那些船上的人看起来更加真实,更为友好。孩子一旦离开这种团体的约束,所有能管控他们的,就只剩下他们的智慧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了。然而靠这些,通常不能够阻止青少年去做令人后悔的蠢事,甚至“基督徒”青少年也不例外。
 
        扩大社交圈
 
        谈到给孩子提供社交圈子,我说的不一定就是那种传统的“小镇”。因为在这种小镇,家庭与家庭之间,步调往往都一致。他们去同样的乡村教堂,听完福音音乐或是演讲,就会到市区的公园野餐。这样固然很好。而在美国,这种田园般的“小镇”生活形式早已永远地消失了。有些地方,这种生活方式可能还保留着,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甚至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
 
        可能你的家庭去的是一间很小的教会,社交圈子也非常狭小。这样的圈子几乎不能给你十几岁大的孩子找到同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必须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结婚的对象,否则就等着他们“跷”船吧。若身处这样的境地,父母必须马上重视起来,扩展你的社交范围。有一个方法是,带上你年龄在15岁到18岁间的孩子,跟他们一起去拜访其他有相仿年龄孩子的家庭。参加营会、圣经研讨会,或是任何价值观相同的基督徒聚会。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家庭必须保持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让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对将来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充满盼望。看到别的家庭有潜在的结婚对象,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一年有一两次的机会相处。这样,就足够让你家里年轻的梦想者有盼望了。十几岁的孩子开始渴望某个特别的同伴,这种渴望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使得他们的心安定下来。这个时候,孩子们就有强大的动力,为着他们认为配得的人,持守贞洁。
 
        有一种教导现在很流行,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忍耐等待,上帝会把适合他们的配偶,从天上带进他们的生命中。有一小部分委身的孩子,已经奉献自己的生命全时间去服侍主、去完成使命。毫无疑问,这样教导是对的。这样的教导足够赢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能够耐心地等待。但是,对那些普通的孩子,这种教导是行不通的。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更深信靠主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怎能叫他们在这方面去信靠主?难道让他们坐在那,告诉他,等到30岁,就会有一位特别为他预备的女孩,从天上掉进他的怀抱?
 
        对婚姻有盼望
 
        我们收到很多人的来信,最近有人写信说,女儿28岁,“跷”船了,嫁给了一个离异的老男人。那个男人过去劣迹斑斑,还带着3个孩子。女儿年纪越来越大,她发现这个小水塘里“潜在的结婚对象”越来越少,最后连个影儿都没有了。女儿失去了希望,她需要爱。她做了个愚蠢的举动,就是离弃船长和家庭。她宁愿掉进鲨鱼嘴里,也不愿意继续这样的航行--孤单又没有希望,不断地朝向“剩女岛”驶去。无论是大龄孩子还是年轻的成年人,都一定需要有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希望,要有社交生活,且这个社交圈子要能够给他们提供匹配的潜在伴侣。
 
        我知道孩子应该操练自我约束的品格,应当操练忍耐,而且应该听从父母或是教会长辈的劝告。我也同意孩子应该有智慧、有灵性,并且首先要寻求上帝的带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事实上,他们最终都会结婚。给孩子设立过高的结婚标准,会使得他们失去信心。他们会觉得自己达不到那个标准。这样做会导致你失去孩子,不要冒这个险。你若没有让孩子看到结婚的可能性,你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可能导致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无法成为信仰坚定的人,缺少分辨能力。最后他们也许就跟一个相识的人结了婚,这个人可能是你介绍的,也有可能就是他们在音像店里认识的。
 
        上帝已选召你做家庭之船的船长,赋予你权柄来指挥船员。但要记住,很多航行大都以失败告终。有的是船员非常沮丧,弃船逃走,更糟糕的是,船上发生叛乱。给孩子提供一个社交圈子,这里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是上帝命令你去完成的: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社交生活,你才能愉快地把他们送上岸,去繁衍敬虔的后代。给孩子希望,他们就会坚持下去,直到你安全地把他们交给一生的伴侣。而他们的伴侣,也是值得你花时间并且为之祷告的。
 
        学孟母择邻处
 
        即使是住在大城市的公寓里,你依然可以给孩子提供社交圈子,当然这种社交圈子不会自动形成。需要用智慧判断,并且要小心谨慎地控制。你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有相同信仰和信心的人,跟他们建立起关系。在城市里,你不大可能找到一间能为你的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社交圈子的教会。教会接纳形形色色的人,凡是愿意踏进教会门槛的,都会受到欢迎,教会也应该是这样的地方。但想要为青春期的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你必须要运用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哪个家庭交往,不和某些家庭交往,你必须要有智慧地来挑选和决定。如果你是个心肠软的人,容易受人影响,把那些想跟你来往的人,都通通迎接到家里。你若这样做,很可能就在把孩子扔进“狗群”中,非常危险。因为你允许那些不好的东西进到你儿女的生活中,而他们又容易受到最不好的影响。你若不能判断对错,也没有勇气远离恶者,孩子就会因着你妥协的态度而陷在危险的境况里。对同伴中那些邪恶的人,学习对他们说“不”,而且是义正辞严地回绝他们。不能让他们误会你的意思:“要不,咱们换个时间吧。”要用这样的字眼:不行!态度要坚决。例如:
 
        “不了,我们不想去那里。"
        “不是,我的孩子正预备做一些更好的事情。”
        "不用了,那不是我们感兴趣的。”
        "不要了,我想我们家庭之间不要有什么交往
        比较好。我们的一些信念,你们的孩子好像是不会持守的。”
 
        他们也许会称你是伪君子,认为你自以为义,或者以为你是绝缘体。他们的确会这样认为,而且很多时候情况比这个更糟糕。但问题是,我们生活在所多玛(美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所多玛)。你是愿意让那些流行的潮流引导你,还是要强制执行自己所设定的议程,不管是否有人感到受伤呢?在教会或是在你居住的城市,选择一些真信徒,跟他们来往,组成一个交往圈子,以正直公义为价值观念,并且守卫圈中的人。这样做并不容易,但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已经做到了。如果有一种致命的病毒将席卷世界,没有人会指责你把自己的家庭隔离开来。而如今,罪比任何病毒都来得致命,并且传染到了整个世界!只要确保有足够的家庭跟你们一起,化解这种孤立,和世界隔绝开来,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孤立无援了。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停止社交,而是要依据你的世界观来建立社交圈子。在这世上还有一些家庭,就像你的家庭,是上帝所存留下来的。
 

 






上一篇:青春不叛逆——3
下一篇:青春不叛逆——5